- 年份
- 2024(7453)
- 2023(10589)
- 2022(8448)
- 2021(7737)
- 2020(6424)
- 2019(14633)
- 2018(14381)
- 2017(27226)
- 2016(14492)
- 2015(16477)
- 2014(16582)
- 2013(15825)
- 2012(14503)
- 2011(13049)
- 2010(13252)
- 2009(12466)
- 2008(12176)
- 2007(11412)
- 2006(10308)
- 2005(9862)
- 学科
- 济(58412)
- 经济(58303)
- 管理(40596)
- 业(38201)
- 企(30639)
- 企业(30639)
- 方法(21163)
- 中国(19813)
- 农(18273)
- 数学(17656)
- 数学方法(17434)
- 制(15756)
- 业经(14253)
- 财(14064)
- 学(13093)
- 体(12121)
- 融(11692)
- 金融(11685)
- 银(11445)
- 银行(11421)
- 农业(11241)
- 行(11075)
- 贸(11022)
- 贸易(11012)
- 易(10645)
- 理论(10589)
- 地方(10119)
- 体制(8727)
- 和(8479)
- 发(8278)
- 机构
- 大学(211836)
- 学院(208283)
- 济(85529)
- 经济(83646)
- 管理(77608)
- 研究(74928)
- 理学(65448)
- 理学院(64717)
- 管理学(63445)
- 管理学院(63058)
- 中国(58450)
- 京(46073)
- 科学(43596)
- 财(42855)
- 所(37786)
- 农(35263)
- 中心(34187)
- 研究所(33828)
- 财经(33074)
- 江(32658)
- 经(29991)
- 北京(29600)
- 业大(29275)
- 范(28681)
- 师范(28364)
- 农业(27395)
- 院(27083)
- 经济学(26509)
- 州(25890)
- 财经大学(24449)
- 基金
- 项目(134625)
- 科学(106387)
- 研究(99070)
- 基金(98862)
- 家(87539)
- 国家(86442)
- 科学基金(73507)
- 社会(63895)
- 社会科(60289)
- 社会科学(60272)
- 基金项目(50904)
- 省(50733)
- 自然(46284)
- 教育(45370)
- 自然科(45291)
- 自然科学(45275)
- 自然科学基金(44477)
- 划(43148)
- 编号(40278)
- 资助(39774)
- 成果(34300)
- 重点(30159)
- 部(29701)
- 课题(28121)
- 发(28052)
- 创(27474)
- 国家社会(27273)
- 教育部(25692)
- 创新(25684)
- 制(25638)
共检索到334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太明 齐鹰飞 杜两省
理解消费过度敏感性现象是释放消费潜力、畅通内循环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国内市场一体化视角切入,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交通网络密度多层次匹配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对家庭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跨越式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对沿途家庭的消费过度敏感性程度具有显著缓解效应。研究结论在运用多维工具变量法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区分运输方式的异质性检验还发现,铁路基础设施的缓解作用最大,高速公路次之,等外公路又次之,水路和其他等级公路作用有限。机制检验显示,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会通过提升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渠道来影响家庭的消费过度敏感性。本文证实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有助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缓解过度敏感性,激发消费活力,为国家践行扩大内需战略提供参考,为实务界从更多维的角度理解家庭消费决策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外溢效应提供了新的依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许桂华
通过引入家庭债务变量对LC-PIH模型进行扩展,并运用动态最小二乘(DOLS)方法、误差修正模型、暂时性—持久性因子分解和脉冲响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债务、收入和财富的持久性变动对消费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收入的持久性变动影响最大,其后依次为财富和家庭债务;不同于传统分析框架的结论,不但财富的持久性变动会影响消费,其暂时性变动也会影响消费,但收入的暂时性变动对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家庭债务和财富的持久性和暂时性变动共同作用下,消费变动更为剧烈。因此,政策当局一方面要稳步提升居民预期收入水平,完善消费信贷的相关政策,以推动消费的稳步增长;另一方面还应密切关注家庭负债水平,以防范家庭过度负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许桂华
通过引入家庭债务变量对LC-PIH模型进行扩展,并运用动态最小二乘(DOLS)方法、误差修正模型、暂时性-持久性因子分解和脉冲响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家庭债务、收入和财富的持久性变动对消费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收入的持久性变动影响最大,财富和家庭债务次之;不同于传统分析框架结论,不但财富的持久性变动会影响消费,而且其暂时性变动也会影响消费,但收入的暂时性变动对消费影响并不显著;在家庭债务和财富的持久性和暂时性变动共同作用下,消费变动更为剧烈。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媛 唐为
交通网络的扩张能否突破行政边界的限制,提高要素流动性和空间配置效率,对于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交通网络以及上市公司的异地子公司投资信息,构建投资发起地目的地的城市对数据,发现行政边界限制了交通网络对于市场整合的促进作用,同等条件下交通扩张对于同省城市对之间的投资促进效应远大于跨省城市对。这意味着,随着交通网络快速扩张,行政边界内外的市场整合程度可能进一步分化。
关键词:
交通网络 边界效应 异地投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彭文平 肖继辉
消费变动与收入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称之为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存在使 LC- PIH随机游走假说不成立。可以用收支的不确定、流动性约束、利率的内生变化和非生命周期行为来解释这一现象。这些因素也可解释我国近年来消费过度敏感性问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雷娜 郎丽华
本文从中国经济特有优势出发,系统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市场一体化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理论机制,并利用中国2003-2016年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预期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市场一体化显著促进了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存在行业及区域差异性。市场一体化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最为突出。内陆地区的市场一体化系数显著为正,而沿海地区市场一体化的正向影响效应不显著。市场一体化除了直接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发挥促进作用,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效应、需求驱动效应、制度改进效应等机制促进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其中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最为有效。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推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实现贸易强国目标和经济转型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傅崇辉 王文军 曾序春 张玲华 雷光和
人口可能不是能源消费的决定性因素或主要因素,但它作为能源消费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参数,除了要关注人口数量,人口的结构性因素,以及对引起这些结构性因素变动的人口微观过程,都应该进行科学研究。本文构建了生活能源消费与人口敏感性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运用住户调查数据、人口普查数据,以及中国能源统计宏观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即使是在相同的宏观人口水平下,不同微观人口变动也可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生活能源消费情景。人口自然变动、城镇化和老龄化对生活能源消费具有敏感性,人口老龄化的敏感性为负值。但除老年年龄组(60岁及以上)外,年龄结构并不敏感,而人口敏感性的关键钮带是"规模效应"。正是由于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覃成林 柴庆元
区域一体化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线。交通网络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条件和重要的驱动力。总体上,交通网络建设将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联系的网络化趋势,显著增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联系,并促成粤港澳大湾区形成相对均衡的多极网络联系格局,促进港澳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局,从而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因此,需要从保障有关交通建设工程顺利投入使用,积极实施远期交通建设规划,同时创新有关配套制度等方面,利用好交通网络建设创造的有利条件和机遇,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交通网络 区域一体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寅健
旅游一体化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的一种趋势,交通网络演化对区域旅游一体化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随着通达性增强愈加明显。以江西省旅游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环鄱阳湖区域为例,以区域内交通网络格局演变及其所属的国家3A级以上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内交通网络演化及其通达性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耦合模型分析交通网络通达性与旅游经济之间关联耦合关系。研究认为:(1)环鄱阳湖区域交通网络通达性和旅游经济系统之间关联耦合程度较高,交通网络演化及通达性对驱动区域旅游经济及区域旅游一体化格局演变至关重要、产生重要影响,两者存在互为反馈机制;(2)交通网络演变及通达性发展阶段不同,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演进对应不同的阶段模式,具体可分为点核模式、点轴廊道模式、多中心环轴模式、网络一体化模式;(3)目前该区域旅游一体化已进入初级可实施阶段,未来发展的重点应集中在旅游企业跨行政区合作、建立统一的旅游管理协调机构等,为制定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德斌,黄吉乔
本文从城市带的角度分析交通网络在区域经济整合中的作用,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交通现状和存在问题作了分析,进而提出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交通网络布局构想。认为在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应该构建以公路交通为主导的综合交通运输模式和以沪宁、沪杭、沪甬、宁杭甬高速公路为骨干的道路网络结构,以促进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宇
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市场一体化如何影响企业出口决策以及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差距进行检验。理论上,本文在Melitz(2003)的基础上,考虑市场不完全一体化的情况,发现市场一体化的程度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的出口决策,另一方面影响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之间的生产率差距。实证上,本文使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2004年投资环境调查数据计算地区-行业层面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并与我国的工业企业库进行合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面临市场一体化程度越低,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出口,出口企业生产率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差距越小。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出口决策 出口企业生产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雄浪 张泽义
本文在D-S垄断竞争模型的基础上,使用边界效应的方法来构建计量模型,以我国1996~2011年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估计边界效应来分析我国国内市场一体化以及我国边界效应的演进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我国边界效应的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区域间存在明显的边界壁垒,中西部贸易壁垒高于东部;我国的平均边界效应存在上升趋势,国内市场并非走向一体化,特别地由于财税制度的改革2001年平均边界效应增幅最快,之后各种经济区和经济带的建设使得增长率小幅下降;自然壁垒不是影响边界效应的主要因素,行政人为干预才是影响我国市场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晓斌
文章首先阐释了消费过度敏感性理论的内涵,然后运用2002~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五个不同收入组的年度数据,采用Panel Data可变参数模型测算不同收入群体消费的过度敏感性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不同收入组均存在过度敏感性,且过度敏感性的大小随着收入层次的提高逐渐下降。在引入财政教育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两个政府财政支出变量后,发现财政教育支出降低了所有收入层次的消费过度敏感性系数,而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则相反,提高了敏感性系数,而且二者对敏感性的影响都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层次的提高而下降,随后文中分析了原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金晓彤
本文从西方传统消费理论解释现代消费者行为失灵的现实出发 ,阐释了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内涵 ,论证了我国居民在经济转型期所表现出来的过度敏感性特征 ,指出为使我国拉动需求的政策更加有效 ,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矫正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 ,以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居民消费 消费行为 过度敏感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彭文平
消费变动与收入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这称之为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 ,消费的过度敏感性的存在使LC PIH随机游走假说不成立 ,可以用收支的不确定、流动性约束、利率的内生变化和非生命周期行为来解释这一现象 ,这些因素也可解释我国近年来的消费过度敏感性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