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31)
2023(13139)
2022(11021)
2021(10390)
2020(8147)
2019(18602)
2018(18144)
2017(34095)
2016(18364)
2015(20692)
2014(20311)
2013(20011)
2012(19342)
2011(17833)
2010(18405)
2009(16762)
2008(16561)
2007(14769)
2006(13593)
2005(12837)
作者
(51177)
(42308)
(42295)
(40452)
(27488)
(20250)
(19318)
(16502)
(16347)
(15507)
(14648)
(14151)
(13887)
(13672)
(13589)
(13243)
(12636)
(12377)
(12362)
(12072)
(10908)
(10340)
(10257)
(9818)
(9650)
(9647)
(9511)
(9502)
(8671)
(8577)
学科
(81696)
经济(81608)
管理(48354)
(46754)
(35165)
企业(35165)
中国(30585)
方法(26697)
(24899)
数学(22898)
数学方法(22668)
地方(22266)
(19373)
贸易(19355)
(18880)
(18274)
业经(18199)
(17314)
(16638)
金融(16638)
(16545)
银行(16535)
农业(16324)
(16181)
(13846)
(13463)
环境(13264)
(12970)
技术(12808)
地方经济(11875)
机构
学院(257456)
大学(255916)
(119007)
经济(116661)
研究(101317)
管理(93967)
中国(81221)
理学(78035)
理学院(77108)
管理学(76167)
管理学院(75643)
(56839)
(55347)
科学(54935)
(50707)
中心(45632)
研究所(45139)
财经(41750)
(40489)
(38850)
(38074)
北京(37901)
经济学(37193)
(36746)
(36237)
师范(35957)
经济学院(33309)
(32671)
财经大学(30737)
业大(30654)
基金
项目(159357)
科学(126614)
研究(125385)
基金(114345)
(98212)
国家(97358)
科学基金(82735)
社会(80690)
社会科(76602)
社会科学(76588)
(59956)
基金项目(57853)
教育(57474)
(51288)
编号(50779)
自然(48007)
资助(47436)
自然科(46875)
自然科学(46864)
自然科学基金(46052)
成果(43966)
(40357)
课题(37377)
(36911)
重点(36561)
国家社会(34230)
发展(33820)
(33621)
(33266)
(32604)
期刊
(142972)
经济(142972)
研究(91433)
中国(63914)
(40080)
管理(39123)
(37918)
教育(36843)
(34558)
金融(34558)
科学(33737)
学报(32123)
农业(26351)
大学(25907)
经济研究(24111)
技术(24017)
学学(23721)
业经(22141)
财经(21040)
国际(19241)
(19197)
问题(18776)
(18411)
世界(16693)
(14692)
(13983)
论坛(13983)
技术经济(12753)
图书(12502)
现代(11925)
共检索到432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光辉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全球交通科技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呈现出越来越智能化、数据化的特征。交通规划、交通基础设施、交通技术、交通规制与交通治理等都离不开科技的融合与推动。本文以全球视域下交通科技及其治理为切入点,关注交通科技在国内外最新的发展进程。从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前瞻性技术等方面厘清当下交通科技的沿革与趋势,梳理交通科技创新浪潮下政治、经济、技术与人才“四维度”的突出问题与矛盾。从全球交通治理的思考高度来尝试提出交通科技发展的工具导向与价值导向的“双导向”策略。着眼于“四维一体”的全球交通治理架构构建交通强国战略主导下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交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基础,以营造创新政策制度环境为保障,全面提升交通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交通强国与人才强国三大战略互动,以推动实现中国交通科技更快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鑫  魏姗  
数字贸易便利化体现了新一代贸易便利化规则的发展趋势。本文梳理了数字贸易便利化发展历程,对比中韩FTA、中澳FTA、CPTPP和RCEP文本中的数字贸易便利化相关内容,总结了其8大主要维度。发现数字贸易便利化相关规则的特征体现在专有条款缺乏、内含数字特点、强调能力建设和国际互联互通4个层面。尽管在数据安全、跨境监管和规则碎片化等方面数字贸易便利化发展仍面临重大挑战,但信息技术在贸易层面的广泛应用有望缓解这一困境。同时,自由贸易协定的发展和制度型开放的全球趋势也有望推动数字贸易便利化的发展。未来,中国应在国际层面积极推动达成数字贸易便利化相关共识;在区域层面努力强化“一带一路”沿线的数字贸易便利化合作,突出数字贸易便利化的能力建设;在国内层面持续深化数字贸易便利化体制机制改革,开展数字贸易便利化措施创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莉  司莉  
[目的/意义]开放科学环境下,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为解决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国际社会展开一系列治理实践。[方法/过程]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科学数据治理研究成果以及政府文件、项目报告等资料,总结科学数据治理实践内容体系以及发展趋势。[结果/结论]国际社会围绕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体量、质量、权属、风险采取一系列治理对策。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程度逐渐深化,科学数据治理内容体系也随之拓展,数据出版成为数据共享的重要途径,可信任数据成为质量治理关键准则,数据信托成为权利治理新方案,全球化、技术化治理成为国际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建春 ,王勇 ,李汉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庆  
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四川省科委副主任高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经济实力的竞争。了解当今国际科技发展的动态和趋势,无疑对提高我们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一)科学技术起关键作用的时代...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彤  孙启明  郑欣  王明鹏  
本文通过对电信新业务的分类和区域划分,以手机支付和移动增值业务的纵向和横向分析调研为基础,得出了电信新业务区域扩散的特征和效应。借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电信新业务之一的物联网业务策略,根据我国电信新业务区域产业基础设施均衡与差异化特征,提出我国区域产业创新、区域业务扩散、区域跨行业合作以及跨区域合作等几个方面提出区域发展的策略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董娟  韩悦  迟东训  
当前,世界经济环境复杂严峻、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增速放缓。在这种大背景下,受产能持续释放、进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煤炭市场呈现供过于求、库存高位的局面,煤炭产业仍面临较大压力。一、煤炭市场近期形势(一)"买方市场"特征显现1.供过于求,库存高位。2012年以来,煤炭"买方市场"特征显现,在产能持续释放、进口增长、水电高产等因素影响下,煤炭市场供需整体呈现宽松态势,煤炭产业面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李扬  
本文围绕开展自主创新和建立创新型国家的主题,分析了未来我国公路水路交通发展及对科技的需求,阐述了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的五项使命。之后,提出未来交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包括六个方面,即重点研发智能化数字交通管理技术、特殊自然环境下建养技术、一体化运输技术、交通科学决策支持技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和绿色交通技术。最后在战略实施的路径上,建议在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上宜采用政府主导型、政府引导型和政府倡导型三种研发模式,在创新能力的建设方面宜采用强化主体、完善机制、营造环境的实施策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冠华  
文章重点论述了有关科技发展趋势和相关战略等问题。指出,人类社会正处于深刻的全球性科技革命之中,科技革命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趋重大,我国科技工作要采取积极对策,应对全球科技创新和加入WTO带来的挑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宾建成  
国际金融危机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必将改变世界经济增长的轨迹和旧有的格局。我国已经具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要素和条件,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抓好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工作,以争夺未来世界经济和产业的主导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仇焕广  李新海  余嘉玲  
新世纪以来,中国玉米的生产和消费都保持了较快增长。玉米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2020年播种面积为4126.4万公顷,总产量达到2.61亿吨。近几年,受相关调控政策的影响,中国玉米产量出现小幅下降,供需缺口加大,导致2020年玉米进口量急剧增加至1130万吨,创历史新高,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过去20年中国玉米供需及贸易发展趋势、相关调控政策转变及其对玉米产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未来中国玉米产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发展潜力,并对"十四五"期间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结果显示,到2025年中国年度玉米供需缺口约为2000万吨,若通过政策激励玉米恢复生产面积、通过技术提升单产,供需缺口可下降到800万吨左右。最后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市场预期;(2)加大科技投入,有效提高玉米单产和降低成本;(3)增加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耕地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4)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规模经营和机械化发展;(5)适度增加玉米和替代品的进口,提前向国际市场释放信号等促进中国玉米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吴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新兴的企业管理经营模式自上世纪出现以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服务外包的进程中。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目前最重要的服务外包承接国之一,如何借鉴印度等先期发展外包国家的经验发展我国的服务外包业,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秉镰  林坦  
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高级的运输组织形式,可整合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通过无缝衔接提高运输效率与质量,符合个性化需求对商品运输的要求,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过近四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多式联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当今,国际多式联运与生产领域的关系日益紧密,国际联运网络成为核心资源,班轮公司业务不断向陆地渗透。在这种形势下,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必须积极培育大型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构建国际联运网络;理顺管理体制,消除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以海铁联运为突破口,推进海陆联运网络发展;加快先进信息技术在国际多式联运业务中的应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傅京燕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环境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国际环境服务业发展趋势的研究 ,提出如何发展我国环境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邵望予  
当前国际投资的特点是美国、西欧和日本形成三驾马车,亚洲“四小龙”也急起直赶。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转向发展中国家,对第三产业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兼并和收购东道国企业的现象日益增多。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我国投资纷至沓来,同时我国也已起步向海外直接投资。对这项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有重大关系并与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方针有密切关联的问题,应加以审慎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