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73)
2023(19372)
2022(16602)
2021(15324)
2020(12885)
2019(29437)
2018(28793)
2017(54782)
2016(29550)
2015(33039)
2014(32572)
2013(32226)
2012(29561)
2011(26838)
2010(26495)
2009(24457)
2008(23522)
2007(20195)
2006(17728)
2005(15404)
作者
(86516)
(72409)
(71504)
(68225)
(45949)
(34510)
(32409)
(28375)
(27492)
(25323)
(24638)
(24269)
(22880)
(22537)
(22361)
(22029)
(21446)
(21377)
(20782)
(20524)
(17873)
(17608)
(17425)
(16395)
(16263)
(15959)
(15679)
(15466)
(14526)
(14106)
学科
(135851)
经济(135711)
管理(83260)
(76641)
(62261)
企业(62261)
方法(59188)
数学(52460)
数学方法(51878)
中国(35189)
(31540)
(29213)
(27686)
地方(27623)
业经(26999)
(23877)
贸易(23866)
(23130)
农业(21377)
(20705)
环境(19910)
(18741)
理论(18300)
(18037)
财务(17962)
技术(17958)
财务管理(17927)
(17805)
金融(17803)
(17566)
机构
大学(427876)
学院(423719)
(180453)
经济(176973)
管理(166182)
研究(147463)
理学(145247)
理学院(143632)
管理学(141038)
管理学院(140296)
中国(108504)
科学(91225)
(90670)
(77552)
(73579)
(71492)
研究所(67690)
业大(65805)
中心(65764)
财经(63856)
(58547)
(58362)
北京(56926)
农业(56477)
经济学(55983)
(53773)
(53424)
师范(53164)
经济学院(50410)
财经大学(47762)
基金
项目(297391)
科学(233829)
基金(218689)
研究(210162)
(193162)
国家(191657)
科学基金(164126)
社会(135896)
社会科(129036)
社会科学(129001)
基金项目(115593)
(113221)
自然(108058)
自然科(105606)
自然科学(105576)
自然科学基金(103674)
(96559)
教育(95486)
资助(90498)
编号(82639)
重点(66836)
(65580)
成果(65266)
(63257)
(61227)
国家社会(57354)
创新(57344)
科研(57323)
课题(56410)
教育部(56194)
期刊
(190390)
经济(190390)
研究(123286)
中国(73217)
学报(71740)
科学(64436)
(63564)
管理(59679)
(57077)
大学(53974)
学学(51348)
农业(43834)
教育(37141)
技术(35379)
(33422)
金融(33422)
经济研究(32564)
财经(31554)
业经(28807)
(27138)
问题(25944)
(23032)
技术经济(21265)
统计(21005)
(20389)
科技(20261)
(19794)
图书(19539)
(18987)
理论(18919)
共检索到607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煜  李红昌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枢纽的建设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对交通枢纽与城市集聚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然后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性交通枢纽对于城市集聚经济的影响较小,其影响体现在对周围城市第二产业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性枢纽和地区性枢纽对于当地及周围城市的集聚经济都有正向影响,其中区域性枢纽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地区性枢纽则对于周围城市的二、三产业都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应当更加注重发展区域性枢纽与地区性枢纽,通过交通枢纽的均衡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煜  李红昌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枢纽的建设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对交通枢纽与城市集聚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然后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性交通枢纽对于城市集聚经济的影响较小,其影响体现在对周围城市第二产业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性枢纽和地区性枢纽对于当地及周围城市的集聚经济都有正向影响,其中区域性枢纽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地区性枢纽则对于周围城市的二、三产业都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应当更加注重发展区域性枢纽与地区性枢纽,通过交通枢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新敏  
根据公共交通导向型的城市发展理论和增长极理论,综合交通枢纽往往成为经济活动的集聚区,对区域产业发展、特别是国际化大都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法兰克福交通枢纽发展的经验和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规划设计,分析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并提出促进该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的对策性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金滟  宋德勇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利用2003 ̄2005年的中国284个地级单位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专业化和多样化的特征、专业化和多样化如何促进城市集聚经济以及在经济集聚中的相对贡献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对资金外部性、技术外部性和交流外部性的细分和扩展可以解释不同类型城市集聚经济的来源;(2)对中国地级市的实证研究表明,现阶段多样化更能促进经济集聚;(3)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促进竞争,加大基础设施和教育投入,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来促进多样化,扩大城市集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白同舟  李雪梅  王文静  刘雪杰  李先  
城市交通枢纽作为交通网络节点,其较高的交通可达性影响着周边地区土地利用规划、功能配置,对城市交通体系综合效益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城市交通枢纽普遍存在衔接换乘效率偏低、枢纽功能单一且与城市功能脱节、运营管理缺乏统筹等问题。借助时空经济理论,构建适用于交通枢纽的分析框架,提出交通枢纽优化要点,旨在完善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提升出行者的时空转换效率。研究表明:应根据需求特征理解交通枢纽上时间价值的非匀质性,着眼于通过压缩中间环节或丰富日程安排优化全程位移链条,并通过优化管理实现交通枢纽运行效益的最大化;从交通系统自身以及交通系统与城市融合角度对交通枢纽进行优化,提高枢纽换乘效率和丰富枢纽的城市服务功能;未来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是实现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形成交通枢纽与城市空间布局的有机互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秀智  张彩凤  
交通枢纽是一种或多种交通工具和运输方式的交叉和衔接之处。由于交通枢纽的外部性作用,使其对周边住宅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验证交通枢纽与住宅价格的关系,搜集北京市东直门交通枢纽周边的存量住宅交易价格数据,采用特征价格模型和统计分析软件测算了东直门交通枢纽对周边存量住宅价格的空间影响范围和程度。结论为:一是相比轨道交通的单一站点和轨道线路,交通枢纽对存量住宅价格的影响范围广而复杂;二是交通枢纽也会对周边住宅价格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夏胜国  曹国华  
TOD模式是以城市公共交通枢纽为核心的高强度土地利用模式,在国际上以新加坡、斯德哥尔摩等等城市为代表。这种高效、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开发模式在国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公共交通枢纽作为在TOD开发模式中重要的一部分,其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性亦日益显现。本文尝试将TOD开发与枢纽本身的设计联系起来,研究TOD模式下的枢纽设计的流程与方法,以期能够更好的达到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协调,为乘客提供便捷、舒适、人性化的服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倪进峰  李华  
本文利用校正后的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从城市维度实证考察经济集聚、空间结构与技术创新能力的链式反应关系。结论显示:经济集聚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呈正U型关系,但总体来看经济集聚的边际创新效应递增;城市的单中心结构与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最优空间结构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值约为0.423;经济集聚与空间结构的交互效应为负,抑制创新的"拥挤效应"会出现在集聚程度高的单中心结构城市,但集聚度较低的多中心城市也不利于创新。由此得到政策含义十分明显:考虑到经济集聚度越高越有利于技术创新,不宜过分强调"城市病"而控制大城市规模;注重城市经济集聚度与空间结构的合理匹配,引导中小城市走紧凑式空间发展道路,适度推动大城市的郊区化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煜  李红昌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的出台,政府为交通枢纽建设提出了新的方向与目标,但是交通枢纽等级如何测度,对本地及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仍未得到解决。本文首先对中国城市的交通枢纽等级进行划分,分析其空间分布情况,然后基于2003—2013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估计交通枢纽城市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交通枢纽分布有着显著的空间不平衡性,不过正在逐渐改善;交通枢纽对本地区及周围区域的经济产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作用大小按照全国性枢纽、区域性枢纽、地区性枢纽排序;东、中、西部地区交通枢纽的空间溢出效应差异明显,东部和中部地区各类交通枢纽都有显著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交通条件不断改善,特别是近年来城际高速铁路的规划建设不断加快,一方面对民众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影响到相关城市与区域的发展。在上一期主题中,我刊从高铁建设对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宏观层面作了一些探讨,本期主题,则主要针对"综合交通枢纽"这一微观层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冬梅  姜帆  
城市大型客运交通枢纽是解决城市内各种交通方式间换乘组织的最有效途径,但是如何确定其合理的建设规模是规划、设计部门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对客运交通枢纽修建后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其国民经济效益计算方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秋平  刘军立   严宝杰  
分析并确立了城市货运交通枢纽优化布局评价的指标体系 ,提出了定量指标、定性指标隶属空间确定的方法及指标权重向量的确定方法 ,建立了城市货运交通枢纽模糊评价的数学模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令  
分析了绵阳市区域物流交通与物流节点的建设现状,指出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绵阳市物流通道和节点建设的具体实施策略,为绵阳市加强物流节点建设、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双陆  崔庆波  
交通枢纽具有运输成本最小化和市场潜力最大化的区位优势,对厂商具有选址驱动力,因而交通枢纽更容易形成城市,交通支线的增加和运输成本的下降会强化枢纽城市的聚集机制。随着中国内陆边疆省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入和出境通道的陆续建成,边疆城市的交通支线不断增加,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增强。动态模拟和实证分析均表明,在沿边开放即市场边界扩大的情境下,交通支线越多,枢纽城市的市场潜力越大,产业聚集力越强,提高道路等级而降低运输成本也具有同样的效应。因此,进一步支持边疆省份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强化中国向西、向西南、向东北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地位,实现边疆经济繁荣并辐射带动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阳明明  韦琦  
文章基于空间经济学的演化模型,以腹地人口规模为自变量,将交通枢纽的区位、产业规模、运输成本和运输距离等决定物流量的系统因素考虑在内,构建一个专门用于对交通枢纽或枢纽城市物流量进行长期预测的理论模型,并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