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57)
2023(7747)
2022(6571)
2021(6175)
2020(5227)
2019(12001)
2018(11707)
2017(23151)
2016(11805)
2015(13035)
2014(12628)
2013(11893)
2012(10430)
2011(8910)
2010(8275)
2009(7010)
2008(6239)
2007(4726)
2006(3463)
2005(2391)
作者
(28381)
(23900)
(23659)
(22562)
(15089)
(11333)
(10834)
(9453)
(9199)
(8107)
(7966)
(7881)
(7389)
(7196)
(7136)
(7066)
(6929)
(6929)
(6790)
(6752)
(5644)
(5533)
(5469)
(5411)
(5382)
(5301)
(4999)
(4885)
(4730)
(4664)
学科
(46299)
经济(46258)
管理(34712)
(32425)
(27258)
企业(27258)
方法(26243)
数学(23987)
数学方法(23652)
(12501)
(11406)
中国(10879)
业经(9487)
(8406)
财务(8373)
财务管理(8357)
(8208)
贸易(8205)
环境(8133)
(8021)
企业财务(7939)
地方(7850)
农业(7645)
技术(7568)
(6906)
(6769)
(6690)
理论(6655)
(6436)
(5651)
机构
学院(150719)
大学(150242)
管理(65903)
(64602)
经济(63567)
理学(59108)
理学院(58612)
管理学(57641)
管理学院(57357)
研究(41661)
中国(30438)
(28373)
(27752)
科学(24124)
财经(23806)
(22079)
中心(21451)
业大(21420)
经济学(20847)
(19189)
经济学院(19166)
(18867)
财经大学(18351)
(17891)
经济管理(17707)
师范(17705)
商学(17574)
商学院(17415)
(17139)
北京(16218)
基金
项目(117655)
科学(95808)
基金(89516)
研究(86554)
(76950)
国家(76366)
科学基金(68563)
社会(58158)
社会科(55384)
社会科学(55372)
基金项目(48349)
(45241)
自然(44543)
自然科(43604)
自然科学(43594)
自然科学基金(42801)
教育(40533)
(38045)
资助(35080)
编号(33811)
(27081)
重点(26164)
(25764)
国家社会(25115)
(24963)
成果(24713)
教育部(24214)
创新(24076)
人文(23969)
科研(23368)
期刊
(56948)
经济(56948)
研究(36834)
管理(22692)
(21649)
中国(20101)
学报(19404)
科学(19351)
大学(16239)
(15889)
学学(15601)
技术(14498)
教育(11885)
农业(11231)
财经(11151)
业经(10243)
(9915)
金融(9915)
经济研究(9813)
(9597)
问题(8022)
技术经济(7114)
财会(7089)
理论(7055)
统计(6881)
科技(6833)
商业(6728)
资源(6583)
(6580)
实践(6489)
共检索到189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卉彤  刘传明  赵浚竹  
本文引入职住平衡概念,将交通拥堵作为调节变量,对职住平衡影响雾霾污染的理论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研究假说;并以中国45个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基于海量交通出行数据的高德拥堵延时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采用空间截面模型对研究假说进行验证。研究发现:(1)45个城市的雾霾污染呈现出典型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特征。(2)交通拥堵在职住平衡与雾霾污染之间起到调节作用,职住平衡对雾霾污染的偏回归系数为负值,说明职住平衡有助于减少雾霾污染;交通拥堵对雾霾污染的偏回归系数为正值,说明交通拥堵加剧了城市雾霾污染;随着交通拥堵程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华军  雷名雨  
交通拥堵与雾霾污染是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两大顽疾,准确识别交通拥堵与雾霾污染之间的交互影响,有助于城市管理者重新审视现行治堵与治霾政策的合理性。本文借助大数据平台采集了我国99个城市的高德拥堵延迟指数(CDI)、空气质量指数(AQI)及六种分项空气污染物浓度日报数据,首次采用收敛交叉映射(CCM)方法实证考察了交通拥堵与雾霾污染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CDI与AQI以及CDI与分项污染物组成的动态系统均呈现明显的非线性与弱耦合特征。基于CCM检验结果,大多数城市的CDI与AQI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从分项空气污染物的角度,大多数城市的CDI与主要空气污染物之间不存在显著因果关系,但与次要空气污染物之间却存在显著的单向或双向因果关系。上述结果表明,尽管交通拥堵与雾霾污染之间有一定关联,但在因果关系上现有的经验证据并不支持两者相互影响,治堵和治霾不能"一箭双雕"而必须"双管齐下"。本文的研究在经验上丰富了关于交通拥堵与雾霾污染交互影响的讨论,对城市管理者更加谨慎与合理地制定治堵政策与治霾政策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宾  谭雅倩  周俊  
拥堵与雾霾,是当今城市存在的两大问题。文章对交通拥堵与雾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湘潭市主要拥堵路口交通实况的抽样调查,测算了不同拥堵状态下PM_(2.5)排放量;并根据湘潭市城区交通路网拥堵分布,计算出一天内因交通拥堵所致的城区PM_(2.5)浓度增加量约为0.03μg/m3,若排除其他天气因素,一年因交通拥堵所造成的汽车尾气排放的PM_(2.5)存量浓度增加10.95μg/m3。文章的测算分析,对城市发展和道路交通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郑思齐  张晓楠  徐杨菲  许俊彦  
城市中各种要素在空间配置中如果出现"空间失配"问题,就会引发大量的交通需求,在交通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必然形成交通拥堵。目前,在中国大城市中,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失配(职住失衡),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失配(公共服务过度集中)是导致交通拥堵的两大原因。以北京为案例城市,本文首先分析了这两种空间失配导致交通拥堵的关键机制;然后利用北京市人口和经济普查、空间地理信息、实时路况等数据,测度北京市各个街道交通拥堵、职住失衡和公共服务过度集中的情况,并采用计量模型定量测度职住失衡与公共服务过度集中对各个区位交通拥堵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模拟测算对两种空间失配的优化会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并减少相应的社...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葛显龙  冉小芬  
针对城市配送过程中引发的交通拥堵问题,研究时变拥堵情况下车辆路径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为此引入车辆在行驶弧上的等待策略,建立以碳排放最小和行驶时间最小的双目标优化模型。设计改进的禁忌搜索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进行算例分析,证明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分析时间约束及等待策略对碳排放的影响情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星光  廖瑞辉  李卓君  
文章针对日趋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首先阐述了城市交通拥堵和交通供需失衡之间的联系,指出对高效的交通管理而言,传统的注重静态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是不够的,还应从供需双方动态的耦合性平衡上进行更深入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刻画交通拥挤和耦合性平衡的拥堵指数和耦合指数的概念,并给出了拥堵指数和耦合指数的计算方法,最后提供了一个简单算例说明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姚公安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出行问题的共识。分析发现,"一卡通"可以通过提高公交系统的分担率来缓解交通拥堵并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它还有减小财政投入压力的比较优势;建议通过丰富业务功能和扩大适用地域来扩展公交"一卡通"。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姚公安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出行问题的共识。分析发现,"一卡通"可以通过提高公交系统的分担率来缓解交通拥堵并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它还有减小财政投入压力的比较优势;建议通过丰富业务功能和扩大适用地域来扩展公交"一卡通"。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简  
针对交通拥堵这一难题,是否实施拥堵收费成为国内理论和实务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支持者坚持拥堵定价理论,反对者则担心拥堵定价理论的实用性并质疑我国拥堵收费的时机是否成熟。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市民交通支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拥堵收费是否可行以及如果征收拥堵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提出合理意见及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颖达  孔德文  孙立山  史明志  姚丽亚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道路网络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路网结构对交通拥堵的影响效应日益凸显,为指导路网合理规划建设,需要解析路网结构对交通拥堵的影响机理。文章以北京典型区域道路网络为研究对象探究路网结构指标对交通拥堵的影响作用,首先应用路况提取程序采集区域路网实时拥堵数据,使用ArcGIS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路网的平均拥堵时长;通过Pajek软件搭建基于拥堵时间的道路网络结构模型,筛选影响交通拥堵的关键指标;最后基于路网拥堵数据特征对k-means算法进行优化,提取路网关键拥堵点位,研究路网拥堵时间与路网关键结构指标的微观关系。结果表明路网平均拥堵时间与度值、介数呈正相关,与紧密度呈负相关且其对拥堵影响最大,并且当路网结构指标配比X=度值/紧密度/介数=239.462时网络拥堵时长最小。同时当度值分别为2、3、4,对应紧密度/介数比值分别为0.235(±0.005)、0.405(±0.005)、0.417(±0.005)时,路网拥堵时长明显降低。研究成果可为未来道路网络设计规划提供指导。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曾鹦  李军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作为准公用物品,其外部效应必然导致交通拥堵的发生,实施拥堵收费的目的则是使交通拥堵产生的外部成本内部化,确保城市道路资源得到高效配置,应用经济杠杆来调节交通需求,以缓解交通拥堵。本文应用合作博弈相关理论对城市道路拥堵网络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同一时刻各个路段的通勤者数目这一角度定义拥堵成本,重点证明了拥堵成本为凸函数的城市道路拥堵网络博弈存在非空的核,拥堵成本为凹函数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博弈虽不存在非空的核,但总是存在最优的树网络,最后,结合上述结论对城市道路拥堵收费进行讨论,从理论上对拥堵收费的合理性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贾书伟  严广乐  
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交通拥堵在不断地加剧。同时,因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每年将产生大量的NO_x,从而又会引起严重的大气污染(如"雾霾"污染)。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环境和社会的角度出发,采用系统动力学与灰色系统相结合的方法(SD-GM),构建了城市交通拥堵收费模型,并对模型中主要变量进行动态仿真和决策分析,以此来寻找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可行策略。通过现实性测试和敏感性测试,得到拥堵收费的范围不超过100元/天*辆。通过进一步的仿真和结果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1)在区间[25,40]内,随着拥堵收费的提高,NO_x存量,机动车出行吸引度和交通拥堵程度都呈下降趋势,而车均道路面积呈上升趋势。(2)但并非拥堵收费越高越好,超过40元/天*辆,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得到NO_x存量,机动车出行量,机动车出行吸引度和交通拥堵程度分别下降了约33.76%,39.64%,43.26%,82.25%,而车均道路面积提高了大约65.68%,进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贾子若  宋守信  
通过建立交通参与者之间抢行的博弈模型,对双方的博弈行为进行均衡分析,分析结论表明宣传教育和交通处罚可以促成交通礼让行为,然后从博弈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一些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晓萌  黄承锋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寻一定城市规模下减少交通需求的空间治理方法。基于时空消耗理论建立交通出行时空消耗计算公式,计算不同交通方式下,不同城市结构和城市功能布局模型下的交通时空消耗。结果显示在混合交通方式下的商业、产业、居住地集中式的布局交通出行时空消耗最小,同等城市规模和相同功能区布局下,组团功能完善的多中心城市结构交通出行时空消耗明显小于单中心城市,但组团功能不完善的多中心城市结构不能减少交通出行需求,并以北京市和重庆市主城区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浩雄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我国一些城市开始研究通过征收交通拥堵费问题,以治理拥堵。本文以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为基础,通过建模与仿真技术,对微观个体出行的不同特征与对交通拥堵收费的不同反应进行建模仿真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