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06)
- 2023(7827)
- 2022(6728)
- 2021(6455)
- 2020(5374)
- 2019(12216)
- 2018(12449)
- 2017(23571)
- 2016(12872)
- 2015(14526)
- 2014(14323)
- 2013(13473)
- 2012(11736)
- 2011(10595)
- 2010(11000)
- 2009(10204)
- 2008(9679)
- 2007(8439)
- 2006(7401)
- 2005(6579)
- 学科
- 济(47424)
- 经济(47379)
- 管理(35812)
- 业(31291)
- 企(26655)
- 企业(26655)
- 方法(21574)
- 数学(18959)
- 数学方法(18378)
- 农(13309)
- 中国(12732)
- 财(11779)
- 学(10869)
- 理论(10373)
- 业经(10270)
- 土地(8904)
- 制(8768)
- 农业(8511)
- 地方(8305)
- 贸(8133)
- 贸易(8126)
- 易(7884)
- 教学(7731)
- 务(7719)
- 财务(7671)
- 财务管理(7646)
- 和(7398)
- 企业财务(7107)
- 环境(6896)
- 银(6710)
- 机构
- 学院(170493)
- 大学(164993)
- 管理(64318)
- 济(60394)
- 经济(58668)
- 理学(54807)
- 理学院(54203)
- 管理学(52699)
- 管理学院(52420)
- 研究(51301)
- 中国(40689)
- 京(35847)
- 科学(32876)
- 财(28876)
- 江(27068)
- 农(25818)
- 所(25563)
- 业大(24848)
- 中心(24768)
- 范(23029)
- 研究所(22808)
- 师范(22804)
- 财经(22575)
- 北京(22300)
- 州(22283)
- 技术(21499)
- 经(20285)
- 农业(20271)
- 院(19603)
- 职业(18002)
- 基金
- 项目(110764)
- 科学(86251)
- 研究(82652)
- 基金(77160)
- 家(66849)
- 国家(66312)
- 科学基金(57304)
- 社会(49272)
- 社会科(46597)
- 社会科学(46583)
- 省(45591)
- 教育(40105)
- 基金项目(39807)
- 划(38120)
- 自然(37913)
- 自然科(37037)
- 自然科学(37031)
- 编号(36844)
- 自然科学基金(36284)
- 资助(32794)
- 成果(29042)
- 课题(25728)
- 重点(25033)
- 发(23542)
- 创(23122)
- 部(23083)
- 项目编号(21972)
- 年(21916)
- 创新(21495)
- 科研(21125)
共检索到2549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许炎 黄富民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之间存在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的关系。文章从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着手,从交通容量限制的角度出发,对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相互适应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通容量约束下的城市规划方法,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强化了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有效反映交通容量对土地开发强度的影响。
关键词:
交通容量 城市规划 土地利用 容积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平 蔡玉梅
阅读提示:2010年9月2日,全国国土规划的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如何处理好国土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健全完善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卉 王群
从不确定性角度出发,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基于不确定性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弹性-滚动-监测"模式,并系统阐述该模式的核心内容和实施保障机制,以缓解和减轻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不确定性因素的负面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钱寒峰 杨涛 杨明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何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协调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是规划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规划模式,指出交通系统不仅要适应城市的发展,而且还要引导城市的发展。分别从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交通走廊与城市空间发展、差别化分区和交通战略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的方法。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土地利用 交通分区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费伟 刘祖云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导农村土地利用的直接调控手段,也是实现和推动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步骤。在实地调研浙北D村土地利用规划模式基础上,研究发现浙北D村的村民参与型土地利用规划模式注重提升村民参与的层次、增加参与的人员以及拓展参与的方式,通过组织支持、制度建设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保障来实现参与规划编制的绩效。尽管如此,村民参与型土地利用规划也面临着村民规划知识理解程度不高、村民参与方式不够完善、村民自利性威胁村庄公共利益、规划编制程序繁琐低效等问题。未来需要从提高村民对于规划知识的理解、健全村民参与规划的方式、规划的制定秉承公共利益的理念和缩减并优化规划编制流程四方面来完善村民参与型土地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向东 刘卫东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以来,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简称规划)涌现出很多理论流派,充分理解和掌握代表性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其流变,对于开展规划研究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现代规划理论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和探究,以期有助于促进对现代规划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按时间顺序将现代规划理论演变分为4个阶段,阐述了每一阶段不同规划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和实践影响,具体包括20世纪50年代前的"物质形态规划论"、"马克思主义规划论",60年代的"综合理性规划论"、"渐进规划论"、"人本主义规划论"、"自由主义规划论",70-80年代的"新马克思主义规划论"和"新自由主义规划论",以及90年代以来的"沟通规划论"、"可持续规划论"、"新制度主义规划论"和"公共政策规划论"等。这些理论派别有着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相互之间存在着或创新、或继承、或反叛、或补充的复杂关系。最后指出,现代规划理论深受多学科知识和规划实践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并伴随产生了丰富的文献成果;尽管中国学者在现代规划理论构建中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与欧美学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尚需付出更大努力。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理论演变 文献综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伟元 李宪文 刘康
我国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无论是规划理念还是规划工作制度都还不够成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对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怎样做才能使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更加完善,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本文提出的应对之策虽有待进一步细化,但不无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晓炜 赵世强
研究目的:通过对现阶段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内在特点分析,指出土地利用规划风险存在必然性和多样性。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规划实践。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科学程序,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风险管理 措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华 张晓阳
城镇内部冲沟坡地是开发和保护难度都较大的区域。本文结合河南中西部丘陵地区城镇规划实践,分析冲沟坡地的规划学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模式。合理规划冲沟坡地,强化防灾规划,提高用地效率,重视城市设计,可使城内冲沟变"废"为"宝",城镇风貌别具一格,因而是丘陵地区城镇建设的一种良好选择。
关键词:
冲沟坡地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竖向规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正兴
在处理开发和保护这一对矛盾时,传统作法是“自上而下”的简单方式,由于它忽略了基层土地用户的愿望,实施时困难重重,效果不佳。本文“交互式土地规划”的出发点是协调个体和群体的利益冲突:既考虑代表全社会利益的政府规划(自上而下),又在具体规划中重视土地用户的切身利益(自下而上),鼓励所有当事人的积极参与,既鼓励开发,又鼓励保护,因而具有许多优点,容易实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耀林 国洪艳 唐旭 孔雪松
研究目的:研究网络环境下土地利用规划决策的用地冲突解决机制,兼顾规划决策公平与效率。研究方法:从博弈视角研究用地冲突解决机制,构建相应规划决策博弈模型与算法;搭建网络参与式规划平台,展示规划决策博弈过程。研究结论:(1)参与者之间的博弈过程可以较好地均衡各方利益,保证规划决策公平。(2)网络参与式规划方式扩大了公众参与的广度,提高了规划决策的效率。
关键词:
网络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 博弈 层次分析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玉梅 郑振源 马彦琳
研究目的:初步建立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分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总体理论和主题理论三个层次。基于过程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包括建立规划模型的方法、编制规划方案的方法以及评价规划方案的方法。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产物,宜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以及国际土地利用规划的变革中不断发展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持续土地利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燕
土地利用规划是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开展的引领者,也是体现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的最直接载体,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思路和实施管理方式,影响着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总体思路和施策理念。上海市现行土地利用规划获批以来,土地管理面临的资源环境紧约束、国土生态空间保护压力大、土地利用方式转型等多重挑战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为此,上海市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为契机,将推进国土资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优化土地要素配置、优化用地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