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16)
- 2023(16059)
- 2022(13805)
- 2021(12996)
- 2020(10770)
- 2019(25001)
- 2018(24371)
- 2017(46473)
- 2016(25070)
- 2015(28058)
- 2014(27460)
- 2013(27437)
- 2012(25262)
- 2011(22909)
- 2010(22630)
- 2009(20549)
- 2008(19991)
- 2007(17350)
- 2006(15084)
- 2005(13491)
- 学科
- 济(107345)
- 经济(107238)
- 管理(69740)
- 业(64894)
- 企(52348)
- 企业(52348)
- 方法(50067)
- 数学(44404)
- 数学方法(44019)
- 中国(30424)
- 农(27031)
- 财(26214)
- 贸(24077)
- 贸易(24067)
- 易(23473)
- 地方(22639)
- 业经(22177)
- 学(20534)
- 农业(18295)
- 制(18066)
- 环境(16309)
- 和(15755)
- 融(15553)
- 金融(15551)
- 银(15450)
- 技术(15438)
- 银行(15407)
- 务(15186)
- 财务(15120)
- 财务管理(15089)
- 机构
- 大学(356852)
- 学院(351465)
- 济(150415)
- 经济(147569)
- 管理(140117)
- 研究(122129)
- 理学(122080)
- 理学院(120755)
- 管理学(118865)
- 管理学院(118243)
- 中国(92007)
- 京(76362)
- 科学(73471)
- 财(66967)
- 所(60294)
- 研究所(55223)
- 中心(54709)
- 财经(54472)
- 农(53688)
- 业大(50592)
- 经(49942)
- 江(48821)
- 北京(48748)
- 经济学(47300)
- 范(46078)
- 师范(45706)
- 院(44595)
- 经济学院(42977)
- 农业(41998)
- 财经大学(40933)
- 基金
- 项目(246130)
- 科学(194916)
- 基金(181692)
- 研究(180274)
- 家(158941)
- 国家(157720)
- 科学基金(135419)
- 社会(116534)
- 社会科(110722)
- 社会科学(110696)
- 基金项目(95808)
- 省(91977)
- 自然(86776)
- 自然科(84780)
- 自然科学(84759)
- 自然科学基金(83251)
- 教育(81706)
- 划(78842)
- 资助(75074)
- 编号(71949)
- 成果(58016)
- 部(55703)
- 重点(55179)
- 发(52666)
- 创(50795)
- 国家社会(49529)
- 课题(48852)
- 教育部(48077)
- 创新(47466)
- 科研(47060)
- 期刊
- 济(156252)
- 经济(156252)
- 研究(106506)
- 中国(64787)
- 学报(54934)
- 科学(51030)
- 管理(50004)
- 财(48605)
- 农(47678)
- 大学(41885)
- 学学(39110)
- 教育(37023)
- 农业(33645)
- 融(30098)
- 金融(30098)
- 技术(28794)
- 经济研究(26843)
- 财经(26365)
- 业经(23544)
- 经(22560)
- 问题(20899)
- 贸(20007)
- 图书(19183)
- 业(18389)
- 技术经济(17069)
- 理论(16972)
- 国际(16946)
- 科技(16351)
- 世界(16255)
- 统计(15865)
共检索到513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生龙 郑世林
现有的文献大多证明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围绕基础设施跨区域溢出效应的问题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利用中国199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相邻省份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本地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跨区域影响是显著为正的;(2)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远大于相邻省份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说明交通基础设施的本地效应远远超过跨区域的溢出效应;(3)铁路基础设施与公路基础设施相比,公路基础设施的本地效应更加明显,而铁路基础设施的跨区域影响更加显著。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落后地区基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荷芬 马淑琴 徐英侠
本文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将基础设施投入引致的要素积累效应纳入H.Oniki和H.Uzawa(1965)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广义基础设施投入影响服务贸易结构的理论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两步法对80个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及其分群组在1996-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交通、能源和通讯等经济性基础设施变量与服务贸易结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性基础设施变量中,研发基础设施具有正向作用,医疗、教育和环保基础设施却呈负向作用,同时研发、医疗和教育基础设施变量均有显著的滞后效应;进口贸易有利于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而FDI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作用不显著。对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丁从明 刘明 廖艺洁
在现有"分权竞争,集权晋升"的官员治理模式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承载了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主要任务。文章基于省级官员的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地方官员更替对辖区内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行为及地区投资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1)"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效应确实存在,官员更替显著增加了辖区内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官员变动频率的增加则显著带动了辖区内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波动;(2)省级官员的更替与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之间存在可识别的模式:任期初期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即将离任时的避免"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意味着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官员任职初期逐渐增长,而后缓慢下降,呈现倒"U"形特征。
关键词:
官员更替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政治晋升激励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晨 韩庆潇 徐芹芹
运用变量GMM方法对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化进程的空间溢出效应也非常显著。如果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并会对政策制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泉午 廖勇海
文章采用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分析了公路和铁路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区域物流规模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公路密度增加显著提升了物流规模,铁路密度的影响没有公路显著。通过东中西部地区比较分析,发现铁路密度增加对东部地区产生正向作用,对中西部地区作用不显著,公路密度增加对东中西部地区产生正向作用。物流规模的扩张主要来源于工农业生产部门。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物流规模 空间面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侯志强
本文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协同作用的基础上,以中国30个省域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以铁路和公路为交通基础设施变量,并将公路分为三级分别构建其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从全国看,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占总效应比重的3/4左右。(3)不同地区、不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空间差异:ModelⅠ中,公路在三个地区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铁路在中、西部正效应显著但在东部不显著;ModelⅡ中,西部的高速公路、东部和西部的一级公路、东部和中部的二级公路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而东部和中部的高速公路表现为不显著的负效应;且三个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对该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均明显大于直接效应。(4)同时验证了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投入等六个变量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协同影响,发现这些要素作用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和区域差异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邱海兰 廖文梅 孔凡斌
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显著的外部性特征,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加速器",在减贫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利用20032013年南方集体林区1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选取交通密度值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代理变量,并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解决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内生性问题,实证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林区减贫的影响。研究发现:在20032013年期间的南方集体林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林区减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交通密度值每增加1%,人均GDP增加1.7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341%。政府应加大林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林区贫困 面板数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邱海兰 廖文梅 孔凡斌
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显著的外部性特征,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加速器",在减贫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利用2003~2013年南方集体林区1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选取交通密度值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代理变量,并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解决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内生性问题,实证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林区减贫的影响。研究发现:在2003~2013年期间的南方集体林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林区减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交通密度值每增加1%,人均GDP增加1.7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341%。政府应加大林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林区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林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林区贫困 面板数据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蔡之兵 周俭初
已有的关于FDI(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文献中,大多数学者认为FDI技术溢出会显著地促进东道主国家的经济增长,然而,利用中国1997年-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FDI技术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却发现,FDI技术溢出效应在中国不同的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运用门限回归模型,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地区金融发展程度等四个方面检验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门限特征,并测算出了引发积极FDI技术外溢效应的门限水平。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龙志和 蔡杰
本文采用中国1999—2003年间30个省市(不包括西藏)及25个产业的面板数据,对各省区经济结构与产业发展关系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期中无论从全国还是分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带,产业发展均不存在MAR溢出效应及Jacobs溢出效应,但在全国及东部地区存在显著的Porter溢出效应。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外生技术溢出对区域产业发展起正向作用,地理因素在产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角色。
关键词:
知识外溢 产业发展 区域经济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志红 王利辉
本文将郑西高铁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选取1995年至2015年市级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分析郑西高铁对沿线区域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郑西高铁修建前西安、渭南、三门峡与洛阳的经济增长路径;(2)郑西高铁的经济效应存在1至2年的滞后期,虽伴随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状态;(3)郑西高铁对四市的平均效应分别为0.083、0.115、0.116及0.111,人均产出分别增长了0.97%、1.37%、0.91%及1.23%;(4)采用安慰剂试验、排序检验及双重差分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其中双重差分法所得四市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0.091、0.141、0.104、0.159,这与合成控制法结果较为接近;(5)通过影响机制分析发现,郑西高铁能够提高沿线区域的可达性及经济联系强度,河南各市与西安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增幅较大,而陕西边界各市与郑州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较弱。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志红 王利辉
本文将郑西高铁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选取1995年至2015年市级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分析郑西高铁对沿线区域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郑西高铁修建前西安、渭南、三门峡与洛阳的经济增长路径;(2)郑西高铁的经济效应存在1至2年的滞后期,虽伴随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状态;(3)郑西高铁对四市的平均效应分别为0.083、0.115、0.116及0.111,人均产出分别增长了0.97%、1.37%、0.91%及1.23%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勇
本文利用1978—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公路、水运交通固定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作用,发现:公路水运交通固定资本存量从总体上看对区域经济增长起着正向作用,在2001年之后,这种影响变为负向;总体看公路水运交通固定资本的滞后效应不很明显,但在2001—2008年期间,滞后五期时,公路水运交通固定资本对GDP的弹性由负转为正。外地公路水运交通固定资本存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从全国范围看存在正向效应,但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存在差异。具体地,外地公路水运资本存量对东部地区区域经济增长始终呈现明显的正向作用,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则由负向效应转向正向效应,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在1995年之前存在正向效...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龙 陈强 郭子彤
基于2006—2020年全国272个地级市数据,构建固定效应、中介效应、门槛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实证发现数字基础设施能显著抑制区域碳排放,并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减少碳排放量;但这种作用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只有当建设水平突破一定阈值后,才能表现出有效的抑制能力;此外,数字基础设施的影响还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减少本土区域碳排放的同时,会使邻近区域碳排放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晓黎 李红昌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