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38)
2023(20921)
2022(17472)
2021(16367)
2020(13835)
2019(31654)
2018(30999)
2017(57367)
2016(31323)
2015(35563)
2014(35212)
2013(34981)
2012(32850)
2011(29612)
2010(29693)
2009(27715)
2008(27487)
2007(24504)
2006(21662)
2005(19246)
作者
(93951)
(78782)
(78225)
(74649)
(50020)
(38114)
(35623)
(30808)
(30080)
(28042)
(26950)
(26504)
(25211)
(24814)
(24619)
(24452)
(23524)
(23178)
(22693)
(22532)
(19623)
(19496)
(19154)
(18066)
(17843)
(17633)
(17398)
(17148)
(16030)
(15595)
学科
(142929)
经济(142790)
管理(87914)
(81430)
(65095)
企业(65095)
方法(60276)
数学(53145)
数学方法(52506)
中国(38465)
(36777)
(33973)
地方(31840)
(30099)
业经(29021)
(26253)
贸易(26237)
(25429)
(24849)
农业(24802)
环境(20541)
(20438)
金融(20435)
(20316)
财务(20254)
财务管理(20205)
(20130)
(20071)
银行(20060)
企业财务(19155)
机构
大学(453925)
学院(450632)
(190827)
经济(186953)
管理(168737)
研究(161885)
理学(144656)
理学院(142910)
管理学(140247)
管理学院(139418)
中国(122835)
科学(100227)
(97447)
(86357)
(83010)
(82927)
研究所(75357)
中心(74926)
业大(70184)
(68691)
财经(68438)
农业(65309)
(62343)
北京(61532)
经济学(59223)
(59052)
师范(58326)
(58200)
(54266)
经济学院(53222)
基金
项目(302687)
科学(237126)
基金(221019)
研究(213141)
(196037)
国家(194441)
科学基金(165061)
社会(136731)
社会科(129572)
社会科学(129531)
(117183)
基金项目(116383)
自然(108703)
自然科(106210)
自然科学(106174)
自然科学基金(104306)
(99786)
教育(97682)
资助(91100)
编号(83418)
重点(69174)
成果(67605)
(66865)
(65262)
(61757)
科研(58788)
课题(58578)
创新(57998)
国家社会(57478)
教育部(56779)
期刊
(212591)
经济(212591)
研究(133422)
中国(93351)
学报(79156)
(74634)
科学(70090)
(68046)
管理(62216)
大学(58909)
学学(55478)
农业(50575)
教育(44846)
(41442)
金融(41442)
技术(39387)
财经(34694)
经济研究(34654)
业经(31679)
(29996)
(28325)
问题(28116)
(24834)
统计(23707)
技术经济(22911)
(22871)
图书(22393)
国际(22072)
世界(21660)
(21090)
共检索到689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森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空间网络布局特性基础上,利用2001—2011年中国省级数据和空间计量研究方法,从直接效应和空间外部效应两个层面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在地理空间上已然形成了三类稳固的差异化集群;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受其自身空间建设差异化对经济增长负向效应影响,其对经济增长应有的促进效应未能全部体现。虽然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存在显著的空间负外部效应,不过该效应正在逐年减弱。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覆盖面与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存量两者对经济增长都有着相近的正向弹性,不过前者的实际操作成本要明显低于后者。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 森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空间网络布局特性基础上,利用 2001—2011年中国省级数据和空间计量研究方法,从直接效应和空间外部效应两个层面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在地理空间上已然形成了三类稳固的差异化集群;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受其自身空间建设差异化对经济增长负向效应影响,其对经济增长应有的促进效应未能全部体现。虽然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存在显著的空间负外部效应,不过该效应正在逐年减弱。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覆盖面与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存量两者对经济增长都有着相近的正向弹性,不过前者的实际操作成本要明显低于后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妍  赵蕾  薛俭  
基于1997-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SYS-GMM和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分布是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目前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中倒"U"曲线中的上升阶段,但部分地区存在过度或集中投资的现象;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到: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在前期冲击效应波动较大,但长期影响趋于稳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侯志强  
本文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协同作用的基础上,以中国30个省域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以铁路和公路为交通基础设施变量,并将公路分为三级分别构建其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从全国看,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占总效应比重的3/4左右。(3)不同地区、不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空间差异:ModelⅠ中,公路在三个地区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铁路在中、西部正效应显著但在东部不显著;ModelⅡ中,西部的高速公路、东部和西部的一级公路、东部和中部的二级公路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而东部和中部的高速公路表现为不显著的负效应;且三个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对该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均明显大于直接效应。(4)同时验证了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投入等六个变量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协同影响,发现这些要素作用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和区域差异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波  
实行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具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阐明财政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利用1993~2004年期间我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本文在省级层面上度量财政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效应,并提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勇杰  张梅青  
文章构建中国2000—2015年间30个省份多样化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空间杜宾模型及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铁路在地理距离作用下对经济增长正向显著,在其他作用下不显著;公路在经济、产业和技术距离作用下高度显著,而在地理距离作用下不显著。综合距离作用分析表明,公路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在统计上正向显著;而铁路则存在较弱的影响,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勇杰  张梅青  
文章构建中国2000—2015年间30个省份多样化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空间杜宾模型及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铁路在地理距离作用下对经济增长正向显著,在其他作用下不显著;公路在经济、产业和技术距离作用下高度显著,而在地理距离作用下不显著。综合距离作用分析表明,公路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在统计上正向显著;而铁路则存在较弱的影响,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吴清华  周晓时  冯中朝  
本文基于公共物品模型和基础设施实物指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灌溉设施、等级公路和等外公路对中国以及东中西部各地区1995-2010年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灌溉设施、等级公路和等外公路都对中国农业生产总值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灌溉设施的促进作用最大;分地区来看,灌溉设施和等级公路的农业生产效应分别体现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而等外公路的农业生产效应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学良  孙海鸣  
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表现出很强的空间聚集特征;经济增长与交通运输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并形成了由东往西逐步递减的梯度。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0912,介于运用时间序列数据与面板数据得出的弹性值之间。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表现出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季益烽  
文章采用2001年至2010年的季度数据对我国银行体系、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Grange因果检验和过度识别条件约束下的多元协整向量分析。结果表明,股票市场的资本化率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股市规模单向促进了经济的增长;银行部门与经济增长指标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且相关关系为正。多元协整分析结果显示银行体系、股票市场的规模与经济增长在长期呈正相关关系,股市波动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其中,银行体系对经济增长的权重最大,表明我国的金融市场是以银行体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彬  段媛媛  杨丰魁  万荃  
采用1995—2011年份省市、分行业面板数据建模,对我国基础设施分行业投资最优规模以及和最优次序进行研究:从投资最优规模看,政府主导的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虽然已达到最优规模,但继续投资对经济增长仍具有正向拉动作用,其中电力和水利行业均未达到各自的最优规模,交通运输行业投资实际规模已经超过最优规模,其边际产出已经为负值;从投资缺口和紧迫程度看,应适度提高电力和水利行业的投资,适度降低交通运输行业的投资,在保持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大致稳定的前提下,适度提高非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有助于提高整体投资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俊  李之民  周曦冉  
从结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福利4个方面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指标体系。利用2001—2012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GMM方法实证研究了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来看,直接融资的发展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从分项指标来看,直接融资在改善经济增长结构和经济增长可持续性方面的作用优于间接融资,但间接融资在提升经济增长福利方面的作用更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加剧了经济波动。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燕  成德宁  郑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帆  韩传峰  
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乘数效应、旅行效应和外部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交通基础设施需求增加和规划建设的重要前提。使用中国1952-2006年相关统计数据,以GDP衡量经济增长,以公路铁路运营里程和货运量衡量交通基础设施,基于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得出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前者是后者的Granger原因,反之不成立;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回归模型,采用主成分回归法修正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易受多重共线性影响的缺点,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大于铁路交通基础设施;以1978年为时间断点,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奇洪  裴雨潇  
文章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模型,运用我国2001—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研究方法,从定量角度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备建设的确会增进经济提升,但其并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