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2)
2023(1127)
2022(1020)
2021(966)
2020(892)
2019(2008)
2018(2056)
2017(4476)
2016(2272)
2015(2703)
2014(2589)
2013(2588)
2012(2551)
2011(2440)
2010(2234)
2009(1970)
2008(1953)
2007(1691)
2006(1423)
2005(1196)
作者
(5935)
(5099)
(5062)
(4908)
(3287)
(2415)
(2300)
(2085)
(1946)
(1744)
(1736)
(1717)
(1623)
(1606)
(1569)
(1569)
(1566)
(1554)
(1411)
(1373)
(1231)
(1225)
(1155)
(1152)
(1123)
(1103)
(1088)
(1081)
(1014)
(1009)
学科
(14091)
经济(14076)
方法(8871)
数学(8630)
数学方法(8610)
管理(5823)
(5456)
(3970)
企业(3970)
(3723)
贸易(3723)
(3693)
中国(3507)
(2858)
(2373)
(2286)
关系(1851)
出口(1813)
出口贸易(1813)
(1813)
环境(1775)
(1689)
金融(1689)
地方(1674)
(1672)
(1663)
银行(1663)
(1610)
(1550)
财务(1550)
机构
大学(35700)
学院(33749)
(19882)
经济(19730)
管理(13424)
研究(12055)
理学(11947)
理学院(11849)
管理学(11760)
管理学院(11699)
中国(9259)
(8097)
经济学(7568)
(7148)
经济学院(7028)
财经(6960)
(6616)
科学(5654)
中心(5490)
(5477)
财经大学(5464)
研究所(5045)
北京(4513)
商学(4256)
商学院(4233)
(4186)
(4065)
研究中心(4005)
(3971)
经济管理(3962)
基金
项目(24371)
科学(20025)
基金(19828)
研究(17845)
(17272)
国家(17194)
科学基金(14798)
社会(13175)
社会科(12635)
社会科学(12633)
基金项目(10408)
自然(8955)
自然科(8788)
自然科学(8785)
自然科学基金(8643)
资助(8637)
教育(8557)
(7391)
(6999)
(6934)
中国(6392)
教育部(6376)
国家社会(6258)
编号(6068)
人文(5732)
重点(5607)
大学(5209)
(5201)
社科(5079)
(5028)
期刊
(17773)
经济(17773)
研究(10664)
(5846)
管理(4654)
中国(4446)
科学(4409)
学报(4283)
财经(4175)
(3683)
大学(3650)
经济研究(3601)
学学(3520)
(3269)
(3069)
(3066)
金融(3066)
问题(2993)
世界(2783)
技术(2358)
农业(2312)
国际(2309)
技术经济(2058)
统计(1739)
业经(1717)
财经大学(1702)
经济问题(1698)
(1535)
(1379)
理论(1362)
共检索到44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森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空间网络布局特性基础上,利用2001—2011年中国省级数据和空间计量研究方法,从直接效应和空间外部效应两个层面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在地理空间上已然形成了三类稳固的差异化集群;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受其自身空间建设差异化对经济增长负向效应影响,其对经济增长应有的促进效应未能全部体现。虽然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存在显著的空间负外部效应,不过该效应正在逐年减弱。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覆盖面与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存量两者对经济增长都有着相近的正向弹性,不过前者的实际操作成本要明显低于后者。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 森  
在考虑交通基础设空间网络布局特性基础上,利用 2001—2011年中国省级数据和空间计量研究方法,从直接效应和空间外部效应两个层面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在地理空间上已然形成了三类稳固的差异化集群;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受其自身空间建设差异化对经济增长负向效应影响,其对经济增长应有的促进效应未能全部体现。虽然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建设差异化存在显著的空间负外部效应,不过该效应正在逐年减弱。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覆盖面与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存量两者对经济增长都有着相近的正向弹性,不过前者的实际操作成本要明显低于后者。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雷勋平  刘思峰  
文章运用DEA的CCR模型和"超效率"(Super-Efficiency)模型,根据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年物流产业投入产出数据,利用Deap2.1和DEA-Solver-LV两个软件对物流产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上海为代表的15个省市、自治区物流产业投入产出达到相对有效,以北京为代表16个省、市、自治区存在投入冗余,以内蒙古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存在投入不足,产出效率偏低。同时,在非DEA有效省、市、自治区,表现出规模效率大于纯技术效率,进而影响了相对效率,文章对此进行投影分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凌云  向新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回顾这一段时期经济增长的轨迹 ,分析其增长格局与机理 ,对于实现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增长 ,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文分别从动因特征、动态特征和结构特征三个方面 ,剖析 1 979— 2 0 0 1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格局及其成因。文章认为 ,与改革前相比 ,改革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效率已有了较大改善、形态有了重大转变 ,但仍没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进一步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保持经济稳定以及加快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的转化 ,是实现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关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宋士云  
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1992—2001年是市场经济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收入来源渠道趋于多元化。然而人均居民收入增长却慢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且居民收入在城市之间、农村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如何对待和处理收入分配问题,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焦点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季益烽  
文章采用2001年至2010年的季度数据对我国银行体系、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Grange因果检验和过度识别条件约束下的多元协整向量分析。结果表明,股票市场的资本化率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股市规模单向促进了经济的增长;银行部门与经济增长指标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且相关关系为正。多元协整分析结果显示银行体系、股票市场的规模与经济增长在长期呈正相关关系,股市波动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其中,银行体系对经济增长的权重最大,表明我国的金融市场是以银行体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波  
实行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具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阐明财政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利用1993~2004年期间我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本文在省级层面上度量财政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效应,并提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泰岩  张培丽  
本文对2011年我国17本样本期刊上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按专题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了2011年中国经济研究前10大热点,并参照2003~2010年的热点排名,阐述了2011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的排名变化,围绕着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这一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突出特征,揭示了2011年热点排名变化的主要特点以及2011年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慧勇  
本文分析了2010年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对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主要的宏观政策建议。预计2011年经济增长9.6%,增速略有回落;CPI上涨4%,通胀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从紧来控制通胀,通过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转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俊  李之民  周曦冉  
从结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福利4个方面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指标体系。利用2001—2012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GMM方法实证研究了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来看,直接融资的发展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从分项指标来看,直接融资在改善经济增长结构和经济增长可持续性方面的作用优于间接融资,但间接融资在提升经济增长福利方面的作用更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加剧了经济波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昕东  王金明  吴桂珍  韩冬梅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吴清华  周晓时  冯中朝  
本文基于公共物品模型和基础设施实物指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灌溉设施、等级公路和等外公路对中国以及东中西部各地区1995-2010年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灌溉设施、等级公路和等外公路都对中国农业生产总值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灌溉设施的促进作用最大;分地区来看,灌溉设施和等级公路的农业生产效应分别体现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而等外公路的农业生产效应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文锋  
2001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今年的对外贸易要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这对实现我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其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我国外贸进出口的主要特点 据海关统计,今年1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138.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9%;其中出口592.74亿美元,进口545.4亿美元,分别增长14.7%和17.3%;累计实现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赵郁馨,万泉,高广颖,杜乐勋  
一、2001年卫生总费用基本情况 据初步测算结果显示,200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筹资总额为5150.28亿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5.37%,人均卫生费用为403.63元。按当年汇率换算,全国卫生总费用为622.16亿美元,人均卫生费用为48.76美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2001年卫生总费用比上年增长了11.32%,增速下降了1.2个百分点,但是仍然快于国民经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叶国英  居振华  
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正走向价值回归的道路,在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过程中,上市公司业绩的真实性和公正性逐步受到投资者的重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