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00)
- 2023(12409)
- 2022(10812)
- 2021(9957)
- 2020(8314)
- 2019(18960)
- 2018(18925)
- 2017(36424)
- 2016(19562)
- 2015(21979)
- 2014(21957)
- 2013(21953)
- 2012(20206)
- 2011(18422)
- 2010(18533)
- 2009(16918)
- 2008(16089)
- 2007(14205)
- 2006(12550)
- 2005(10983)
- 学科
- 济(99690)
- 经济(99604)
- 管理(56948)
- 业(50962)
- 企(42478)
- 企业(42478)
- 方法(39678)
- 数学(34570)
- 数学方法(34245)
- 地方(23038)
- 中国(22093)
- 农(20584)
- 学(19840)
- 业经(19639)
- 财(18885)
- 地方经济(14431)
- 环境(14228)
- 农业(14112)
- 制(13930)
- 和(13798)
- 贸(13738)
- 贸易(13730)
- 理论(13714)
- 易(13198)
- 技术(12083)
- 融(11759)
- 金融(11758)
- 划(11657)
- 银(11410)
- 银行(11368)
- 机构
- 大学(287194)
- 学院(284946)
- 济(122675)
- 经济(120135)
- 管理(114532)
- 理学(99589)
- 理学院(98504)
- 研究(97800)
- 管理学(96935)
- 管理学院(96428)
- 中国(69996)
- 京(60537)
- 科学(59760)
- 财(52756)
- 所(48838)
- 研究所(44645)
- 财经(42935)
- 农(42934)
- 中心(42831)
- 业大(41564)
- 江(40228)
- 经(39000)
- 北京(38387)
- 经济学(37695)
- 范(37025)
- 师范(36730)
- 院(35297)
- 经济学院(33713)
- 农业(33515)
- 州(32650)
- 基金
- 项目(196379)
- 科学(154431)
- 研究(143471)
- 基金(143000)
- 家(124314)
- 国家(123330)
- 科学基金(106059)
- 社会(91582)
- 社会科(86875)
- 社会科学(86850)
- 基金项目(76429)
- 省(76013)
- 自然(68530)
- 自然科(66900)
- 自然科学(66886)
- 自然科学基金(65665)
- 教育(64791)
- 划(63814)
- 资助(58757)
- 编号(57678)
- 成果(46179)
- 重点(43659)
- 部(43250)
- 发(42508)
- 创(40421)
- 课题(39475)
- 创新(37720)
- 国家社会(37712)
- 教育部(37324)
- 科研(37022)
- 期刊
- 济(137968)
- 经济(137968)
- 研究(87735)
- 中国(49498)
- 学报(43959)
- 管理(42760)
- 科学(40918)
- 农(38773)
- 财(38400)
- 大学(33115)
- 学学(31340)
- 教育(28449)
- 农业(27266)
- 技术(25146)
- 经济研究(22885)
- 融(21989)
- 金融(21989)
- 财经(21396)
- 业经(20371)
- 经(18359)
- 问题(17606)
- 技术经济(15703)
- 理论(14318)
- 图书(14235)
- 业(13516)
- 科技(13507)
- 现代(13411)
- 实践(12891)
- 践(12891)
- 商业(12642)
共检索到414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珂
作为影响经济集聚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交通基础设施不仅能够增强区域间的贸易往来,加速经济要素流通;还可以优化地区资源配置,保证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合理化。文章在全面了解经济集聚概述的基础上,阐述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的影响,并针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集聚效应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集聚效应 概述 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佳
针对交通运输促进经济集聚还是分散的问题,构建了一个交通网络主导城际贸易的空间量化模型,通过仿真技术模拟交通网络整合市场的动态演变机制,辅助结合双差分方法对交通政策进行评估,以此分析交通引发特定城市经济活动集聚还是扩散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交通作用于产品的定价机制,影响了商品进行区际贸易的可行比例和无套利价格空间的范围,体现为市场规模的阶段性变化。交通网络的改善整合了市场,具有显著扩大市场规模的效应,市场规模对交通的弹性约8.7%,而相比之下,交通中心城市的效应则要高出2.3个百分点。城市技术非对称情况下,发展交通中心的城市,其政策效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放大,且效应具有边际递减的规律,而此时与交通中心城市连接的城市则出现市场规模收缩。研究揭示交通网络调整经济活动分布的内在机理,对检验交通网络改善引起市场整合的程度与范围、预测发展交通的政策效应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宗刚 张雪薇 张江朋
本文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首先检验在不同空间权重下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相关性,然后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对经济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市)基础设施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地理距离权重相比0-1空间权重和地理距离空间权重对经济集聚的影响更为显著。铁路则存在较弱的影响,而且对本地经济集聚的作用不显著;公路对经济集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而且高等级公路对经济集聚的贡献度最高。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空间相关性 经济集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吉亚辉 文静
选取1999—2013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关系。将1999—2013年分为3个时间段,从动态层面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制造业的集聚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为正相关影响,且影响程度在降低。此外,各地区应注重加强与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以促进制造业合理发展与集聚。同时,应该加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促进制造业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制造业集聚 空间分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希果 刘培森
在空间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下,通过构建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的空间面板模型,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2000-2011年我国省际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并探讨二者与制造业集聚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城市化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具有倒N型关系,城市化对制造业集聚的拥挤效用比促进作用会更早地出现;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N型关系;银行业集中度、对外开放度与信息化对制造业集聚均具有显著作用;新经济地理因素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国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与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薛婧 周绍杰
基于2000—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泰尔指数和全局莫兰指数等分析各类交通与通信基础设施的规模演变及地区差距,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各层级基础设施对经济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稳步扩张,通信基础设施中移动电话交换机和光缆规模持续增长,固定电话交换机规模缩减;交通基础设施地区差距明显缩小,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地区差距较大且未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与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直接效应显著,其中铁路里程增加与高铁开通对邻近地区具有正向溢出。中国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仍具经济意义,其经济效应未被通信基础设施超越,且通信基础设施的经济贡献与技术更新有关。应全面完善各层级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推进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快移动通信网络深度覆盖,未来应重视交通与通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衔接融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红祥 王业斌 王旦 贺正楚
使用2000-2016年中国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数据,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存在空间分布的一致性。不同类型和不同等级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促进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公路对制造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大于铁路,一级公路对制造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大,低等级公路建设越多越不利于制造业集聚,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交通基础设施对市场化程度越高地区的制造业集聚促进作用越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晓黎 李红昌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晓黎 李红昌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云虹 李帅娜
基于多维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构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固定效应模型,利用1995—2015年西北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第一,从区域层面来看,1995—2015年间,西北5省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影响系数为0.09。第二,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后的不同阶段来看,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呈增强趋势。具体表现为,1995—1999年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为正但不显著;2000—2009年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投资每增长1%,GDP提高0.67个百分点。2010年以后,经济增长效应依然显著并较前一阶段提高0.06个百分点。第三,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差异性。其中,宁夏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其经济增长贡献度最大,其次,是陕西、甘肃和青海,新疆则出现了不显著的逆向影响。这对西北5省区紧紧抓住新机遇,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百里
文章基于2001~2016年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不同水平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差异。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公路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且为双门槛;随着公路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先促进后抑制再促进的规律。
关键词: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发展 面板门槛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凌晨 刘军 郑义
文章基于中国2007年省级层面数据研究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经济、人力资本以及FDI等要素对于产业集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新经济地理理论所揭示的产业集聚影响因子,诸如运输成本(交通基础设施、洲际区位)、规模经济、人力资源禀赋等因素得到验证,同时我们发现FDI也是影响中国制造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运输成本 FDI 产业集聚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申立银 陈洋 杜小云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6年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资金投入的重点,如何充分发挥交通对西部经济的带动作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灰色关联模型,对重庆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重庆航空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最为显著,高速公路次之;桥梁、铁路的修建布局对重庆经济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但二者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稍弱于航空运输和高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远远低于城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蔡新民 刘金全 方毅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总量数据和面板数据探究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并未出现剧烈波动和显著下降的现象,其贡献率约为12%;交通基础建设投资效率存在区域差异,人均产出与交通基础设施贡献度间的关系表现为U型曲线。当前,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应加快推进较高水平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其投资布局上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蔡新民 刘金全 方毅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利用总量数据和面板数据探究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并未出现剧烈波动和显著下降的现象,其贡献率约为12%;交通基础建设投资效率存在区域差异,人均产出与交通基础设施贡献度间的关系表现为U型曲线。当前,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应加快推进较高水平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其投资布局上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