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24)
- 2023(7206)
- 2022(6182)
- 2021(5563)
- 2020(4686)
- 2019(11030)
- 2018(10648)
- 2017(21103)
- 2016(11177)
- 2015(12637)
- 2014(11919)
- 2013(12035)
- 2012(11381)
- 2011(10062)
- 2010(10016)
- 2009(8877)
- 2008(8555)
- 2007(7395)
- 2006(6257)
- 2005(5359)
- 学科
- 济(53193)
- 经济(53144)
- 管理(30700)
- 业(29352)
- 方法(28402)
- 数学(26566)
- 数学方法(26434)
- 企(22579)
- 企业(22579)
- 贸(14725)
- 贸易(14724)
- 易(14344)
- 财(14289)
- 农(13214)
- 地方(12651)
- 中国(12516)
- 出(11715)
- 业经(9434)
- 农业(9099)
- 出口(8183)
- 口(8183)
- 出口贸易(8182)
- 务(7848)
- 财务(7840)
- 财务管理(7820)
- 制(7518)
- 企业财务(7388)
- 环境(7321)
- 技术(7112)
- 融(6793)
- 机构
- 大学(154979)
- 学院(153029)
- 济(69704)
- 经济(68512)
- 管理(61036)
- 理学(53583)
- 理学院(53026)
- 管理学(52298)
- 管理学院(52023)
- 研究(47858)
- 中国(36380)
- 京(34030)
- 财(32439)
- 科学(26857)
- 财经(26497)
- 经(24370)
- 经济学(23646)
- 中心(23394)
- 农(22906)
- 业大(21994)
- 所(21972)
- 经济学院(21913)
- 江(21731)
- 北京(21395)
- 财经大学(20036)
- 研究所(19817)
- 范(19093)
- 师范(18938)
- 农业(18042)
- 院(17823)
- 基金
- 项目(109199)
- 科学(87379)
- 基金(82273)
- 研究(79844)
- 家(70746)
- 国家(70187)
- 科学基金(61722)
- 社会(54228)
- 社会科(51770)
- 社会科学(51762)
- 基金项目(44188)
- 省(40577)
- 自然(38864)
- 自然科(38033)
- 自然科学(38024)
- 自然科学基金(37360)
- 教育(36844)
- 划(34923)
- 资助(33920)
- 编号(30455)
- 部(25598)
- 重点(23986)
- 国家社会(23581)
- 成果(23491)
- 发(23451)
- 教育部(22693)
- 创(22596)
- 人文(22169)
- 大学(21269)
- 创新(21193)
共检索到219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宗刚 崔华涛
利用扩展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根据北京、天津和河北三省市的相关数据,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溢出效应,证明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栋
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2011-2015年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构建以产出为导向的CCR-DEA模型,对物流产业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的物流产业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样本区间内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差异;对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的投入产出要素投影分析发现,减少从业人员和固定资产投入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同时增加物流业产值和货物周转量等产出,可以提升京津冀物流产业的综合效率。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空间面板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影响物流产业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密度、交通固定资产投入和交通人力资本投入等变量对物流产业效率的提升均起到显著的正向改善效果,其中交通固定资产投入影响最为明显,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和交通人力资本投入的影响效果相当;在空间溢出效应上,相邻省份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均对本省物流产业效率的提升起到正向改善效果,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密度的增长空间溢出最为明显,其次是交通固定资产投入和交通人力资本投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翟炜 白雪音 石钰 夏静婧
本文以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为出发点,从要素和产品流动的角度研究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首先,以区域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产品流动为核心,探讨其对区域经济协同的研究思路。其次,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显著正溢出作用,且大城市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但是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京津冀制造业区位熵在未来存在拐点,呈现倒U型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对京津冀地区各城市市场一体化有正面影响,但是对于人口高度集聚的特大城市的市场一体化与区域整体呈现割裂状态。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区域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玉涛
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必先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本文在梳理京津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分析其中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思路:(1)优先发展城际轨道交通和环北京地区通勤交通;(2)加快建设沿海港口和疏港通道;(3)建设北京高速铁路客运枢纽;(4)整合机场资源并实现空铁联运。文章认为,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重点任务主要涉及城际高速铁路网、沿海港口与疏港铁路、东北过境高速公路通道、环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延伸线等四个方面。为很好地推进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文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生龙 郑世林
现有的文献大多证明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围绕基础设施跨区域溢出效应的问题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利用中国199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相邻省份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本地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跨区域影响是显著为正的;(2)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远大于相邻省份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说明交通基础设施的本地效应远远超过跨区域的溢出效应;(3)铁路基础设施与公路基础设施相比,公路基础设施的本地效应更加明显,而铁路基础设施的跨区域影响更加显著。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落后地区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勇杰 张梅青
文章构建中国2000—2015年间30个省份多样化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空间杜宾模型及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铁路在地理距离作用下对经济增长正向显著,在其他作用下不显著;公路在经济、产业和技术距离作用下高度显著,而在地理距离作用下不显著。综合距离作用分析表明,公路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在统计上正向显著;而铁路则存在较弱的影响,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勇杰 张梅青
文章构建中国2000—2015年间30个省份多样化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空间杜宾模型及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铁路在地理距离作用下对经济增长正向显著,在其他作用下不显著;公路在经济、产业和技术距离作用下高度显著,而在地理距离作用下不显著。综合距离作用分析表明,公路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在统计上正向显著;而铁路则存在较弱的影响,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宏伟 张斯琴
公共支出是地方政府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调控手段,各地方政府在公共支出政策上具有邻里学习效应,是公共支出存在空间溢出性的主要原因。本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相关研究方法,以京津冀蒙为例度量了公共支出及其空间溢出对邻近城市间经济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证明了城市效率的增长存在"时空惯性",一个城市的效率水平既与本城市历史效率有关,又会受到周边邻近城市效率的溢出性影响。考虑到空间溢出效应后,公共支出的增长效应依然得到验证,其增加不仅有助于提高本城市效率,并且对周边城市效率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工业现代化对促进地区增长的作用依然不容小觑,消费及人口规模对城市效率的提振作用则更为显著。欠发达外围区应以提升市场化程度与产业专业化水平、优化区域发展环境作为公共支出政策的主要方向,致力于增加优质要素吸引力以促进本地区的要素集聚与效率提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小曙 郭建忠 马卫
运用2000—2015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中国陆路交通基础设施在2000—2015年以及2000—2004,2005—2010,2011—2015年不同时段对农业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农业产出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且Moran’s I指数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2)在2000—2015年整个时间段内公路和铁路同时存在正向和负向的溢出效应,且公路溢出小于铁路溢出。公路形成以不同地市为核心的核心外围结构溢出效应,而铁路形成以不同省份交界为核心的核心外围结构,其溢出均随圈层的扩展而逐渐减小并呈负向显著。(3)2000—2004年公路和铁路的溢出效应均不显著;2005—2010年公路呈核心外围的正向溢出,铁路的溢出仍不显著;2011—2015年公路和铁路对农业产出均有显著溢出,均呈明显的圈层和带状结构的溢出效应,且以各省份内的地市为核心向周围地区扩散,溢出效应随圈层向外围扩展而减小并呈负向显著;通过对比,公路溢出小于铁路溢出,且公路溢出随时间变化呈增大趋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邱骏 林馨 吕萍
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可能带来跨区域的影响,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溢出效应。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交通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用地效益为主要研究变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两者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交通基础设施对城镇建设用地效益的影响随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而变化,呈现“倒U型”的变化关系;(2)交通基础设施对城镇建设用地效益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京津冀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在城市群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中存在异质性,2014年以前表现为正向的溢出效应,而2014年后表现为负向的溢出效应,同时,北京和天津溢出效应的影响较大,而河北的溢出效应较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艳 朱文霞
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网络性特征,使得它在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临近区域的经济发展。本文利用我国2001-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并在模型中加入代表不同经济含义的空间权重矩阵,考察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这种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交通基础设施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通过经济联系发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简单相邻关系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相对于东部和西部,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最显著;从不同的交通方式看,铁路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大于公路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空间溢出效应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百胜 杨晓勤
运用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变量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机理与效应。理论模型表明,提高本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会引起其他区域生产要素流入,产生负的溢出效应,但也可以改善区域间贸易和要素流动,促进经济活动的集聚和扩散,产生正的溢出效应。认为交通基础设施不但影响了区域经济的空间发展模式,同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国区域经济综合效率提高及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均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涵 唐丽淼
本文基于交通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增长的微观渠道,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结合空间维度的固定效应模型框架,来估计我国省级公路设施建设对企业库存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一个准自然实验对这一效应背后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识别,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及其因果影响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结果表明,我国省级公路设施对企业库存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弹性估计平均为-0.087,约是本省公路设施影响的1.5倍。另外,我们还发现,样本期间外省公路设施对国企及内地企业库存均没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分时间段来看,我国公路设施在样本后期空间溢出效应更加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百胜 杨晓勤
运用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变量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机理与效应。理论模型表明,提高本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会引起其他区域生产要素流入,产生负的溢出效应,但也可以改善区域间贸易和要素流动,促进经济活动的集聚和扩散,产生正的溢出效应。认为交通基础设施不但影响了区域经济的空间发展模式,同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国区域经济综合效率提高及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均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晓黎 李红昌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