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10)
- 2023(6291)
- 2022(5467)
- 2021(5067)
- 2020(4347)
- 2019(9743)
- 2018(9207)
- 2017(18446)
- 2016(9641)
- 2015(10794)
- 2014(10552)
- 2013(10629)
- 2012(10051)
- 2011(9061)
- 2010(9227)
- 2009(8422)
- 2008(8149)
- 2007(7467)
- 2006(6501)
- 2005(5623)
- 学科
- 济(48221)
- 经济(48163)
- 业(28791)
- 管理(27488)
- 方法(26278)
- 数学(23231)
- 数学方法(23138)
- 企(22068)
- 企业(22068)
- 农(13282)
- 财(12209)
- 中国(11218)
- 地方(9940)
- 农业(9749)
- 业经(9281)
- 贸(8207)
- 贸易(8204)
- 易(7910)
- 制(7162)
- 融(7102)
- 金融(7101)
- 务(6894)
- 财务(6890)
- 财务管理(6872)
- 企业财务(6654)
- 银(6150)
- 银行(6137)
- 理论(5970)
- 行(5892)
- 环境(5884)
- 机构
- 学院(141318)
- 大学(140871)
- 济(62437)
- 经济(61357)
- 管理(57001)
- 理学(49581)
- 理学院(49095)
- 管理学(48471)
- 管理学院(48215)
- 研究(45302)
- 中国(34840)
- 财(30184)
- 京(28320)
- 科学(25369)
- 财经(24484)
- 经(22496)
- 所(21366)
- 中心(21303)
- 农(20828)
- 江(20344)
- 经济学(20327)
- 范(19477)
- 师范(19315)
- 研究所(19239)
- 经济学院(18600)
- 财经大学(18449)
- 业大(18119)
- 北京(18046)
- 商学(16960)
- 商学院(16838)
- 基金
- 项目(95927)
- 科学(77302)
- 基金(73105)
- 研究(70177)
- 家(63848)
- 国家(62908)
- 科学基金(54661)
- 社会(48205)
- 社会科(45891)
- 社会科学(45880)
- 基金项目(39050)
- 省(35989)
- 自然(34338)
- 自然科(33532)
- 自然科学(33522)
- 自然科学基金(32980)
- 教育(32320)
- 资助(30750)
- 划(30207)
- 编号(26358)
- 部(22594)
- 重点(21075)
- 发(21002)
- 国家社会(20856)
- 成果(20525)
- 教育部(20044)
- 人文(19743)
- 创(19584)
- 大学(18487)
- 科研(18442)
共检索到205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凯 秦志龙 张荣杰 高云露
科学评估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于微观家庭福利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匹配2012~2018年县域高铁开通数据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高铁开通对于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县域高铁开通显著促进了本地家庭的旅游行为,相较于“非高铁县”的家庭而言,“高铁县”家庭的平均旅游出行概率和旅游消费金额均明显更高,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不变。机制分析发现,高铁开通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带动效应主要通过改善出行条件、增加出行人次、扩大出行半径,以及促进家庭就业和收入增长等渠道来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闲暇时间更充裕的家庭而言,高铁开通对其旅游消费的提升作用更强,高铁也更促进了家庭的短期污染规避行为。本文从微观视角研究了“高铁时代”的旅游经济发展,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助力国内大循环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锐波 吴云峰 马小毅
经济韧性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对外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提高城市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水平,这使城市更容易受到外部干扰,还是有利于城市利用外部资源抵御冲击,是亟需解答的问题。在测算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基础上,基于2007-2020年高铁开通数据和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对外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这种提升作用在不同区域、不同等级和不同内部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城市间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活跃创新创业、提升人力资本和促进产业集聚是对外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传导机制。此外,高铁开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具有溢出效应,对周边城市产生显著的间接扩散作用,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华帅 马伟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旅游消费的可持续稳定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2014年、2016年及2018年数据,结合宏观统计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渐进DID模型及PSM-DID模型评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使试点城市家庭人均旅游消费提高了15.7%,使家庭旅游消费占总收入比重提高了16.5%。(2)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为旅游者提供旅游必要条件、提高旅游信息渠道便利性及扩大旅游地服务人员规模促进家庭旅游消费。(3)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比户主为男性、乡村、初中及以上学历和目前无配偶的家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女性、城镇、文盲或小学学历及目前有配偶的家庭旅游消费影响效应更显著。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家庭旅游消费的作用机制,并提出旅游产业应充分借助“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东风,遏制旅游经济下行趋势,促进旅游消费可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家庭旅游消费 宽带中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房景 姚树洁 冯根福 安磊
培育调动超大规模国内市场资源,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增加,是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作为一项典型政府生产性支出,高铁建设可能会对消费市场发展产生挤入或挤出两种方向的作用。本文从典型居民消费需求出发,建立两城市内贸框架,推导高铁影响消费市场发展的理论模型,从居民闲暇时间配置微观视角和市场一体化宏观视角,提出高铁影响消费市场发展的两种理论机制。基于理论模型,本文使用2007年至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高铁能否促进消费市场发展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可以显著激发外围城市的消费市场发展,但对中心城市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从微观个体视角和宏观市场总体视角来看,高铁产生积极影响的作用机制主要来自于影响居民闲暇时间配置和减轻商品市场分割程度。上述研究发现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也即推动高铁建设,有利于挖掘调动外围城市消费市场潜力,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铁 消费市场 双重差分 双循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婧 方军雄
高铁持续开通带来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典型事实,大量文献研究了高铁开通的经济效应,我们关注的是高铁开通对公司至关重要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开通之后,所在城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显著提高,并且当资本结构向上偏离目标时,这一影响的经济意义更明显。上述关系在信息环境较差企业、民营企业、货币紧缩年份和交通水平及企业数量较低的城市中更为明显。对调整方式的研究发现,对于向下偏离目标的企业,高铁开通使其增加债务融资或减少股权融资,但是后者的调整幅度更大;对于向上偏离目标的公司,高铁开通对其增加股权融资、减少债权融资均有促进作用。此外,周边城市高铁开通对于本地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也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本文不仅丰富了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因素文献,而且补充了高铁开通的经济后果研究。
关键词:
高铁开通 资本结构 动态调整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婧 方军雄
高铁持续开通带来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典型事实,大量文献研究了高铁开通的经济效应,我们关注的是高铁开通对公司至关重要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开通之后,所在城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显著提高,并且当资本结构向上偏离目标时,这一影响的经济意义更明显。上述关系在信息环境较差企业、民营企业、货币紧缩年份和交通水平及企业数量较低的城市中更为明显。对调整方式的研究发现,对于向下偏离目标的企业,高铁开通使其增加债务融资或减少股权融资,但是后者的调整幅度更大;对于向上偏离目标的公司,高铁开通对其增加股权融资、减少债权融资均有促进作用。此外,周边城市高铁开通对于本地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也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本文不仅丰富了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因素文献,而且补充了高铁开通的经济后果研究。
关键词:
高铁开通 资本结构 动态调整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婧 方军雄
高铁持续开通带来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典型事实,大量文献研究了高铁开通的经济效应,我们关注的是高铁开通对公司至关重要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开通之后,所在城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显著提高,并且当资本结构向上偏离目标时,这一影响的经济意义更明显。上述关系在信息环境较差企业、民营企业、货币紧缩年份和交通水平及企业数量较低的城市中更为明显。对调整方式的研究发现,对于向下偏离目标的企业,高铁开通使其增加债务融资或减少股权融资,但是后者的调整幅度更大;对于向上偏离目标的公司,高铁开通对其增加股权融资、减少债权融资均有促进作用。此外,周边城市高铁开通对于本地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也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本文不仅丰富了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因素文献,而且补充了高铁开通的经济后果研究。
关键词:
高铁开通 资本结构 动态调整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婧 方军雄
高铁持续开通带来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典型事实,大量文献研究了高铁开通的经济效应,我们关注的是高铁开通对公司至关重要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开通之后,所在城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显著提高,并且当资本结构向上偏离目标时,这一影响的经济意义更明显。上述关系在信息环境较差企业、民营企业、货币紧缩年份和交通水平及企业数量较低的城市中更为明显。对调整方式的研究发现,对于向下偏离目标的企业,高铁开通使其增加债务融资或减少股权融资,但是后者的调整幅度更大;对于向上偏离目标的公司,高铁开通对其增加股权融资、减少债权融资均有促进作用。此外,周边城市高铁开通对于本地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也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本文不仅丰富了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因素文献,而且补充了高铁开通的经济后果研究。
关键词:
高铁开通 资本结构 动态调整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戴萌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是地区间资源错配的内在根源之一。基于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程度,并将其与省级层面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组合成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地区实证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存在要素资源相对供给不足,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要素资源相对过剩。资本要素在东中西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越来越严重,劳动力要素在这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则逐渐缓解。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市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戴萌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是地区间资源错配的内在根源之一。基于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程度,并将其与省级层面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组合成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地区实证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存在要素资源相对供给不足,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要素资源相对过剩。资本要素在东中西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越来越严重,劳动力要素在这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则逐渐缓解。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市场分割,提高分工精度这三条路径,减轻或消除要素资源错配。分地区比较还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系数,东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因此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与技术水平提高、投资规模扩大、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改善等措施同步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小敏 徐盈之
以是否开通高铁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契机,采用中国2004—2016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来实证考察高铁开通对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的收入效应和集聚效应总体上有利于降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高铁开通的污染减排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的污染减排效应更为显著。之后,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处理结果均支持高铁开通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降低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结论。对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检验结果显示,高铁的收入效应和集聚效应在实现单位产出污染减排上的积极作用有赖于高铁网络下发生的要素结构优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传旺 罗源 姚昕
为了探寻现阶段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能否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居民效用、交通基础设施与空气污染的相互作用机理,并运用2000—2012年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控制内生性问题,本文采取反映样本城市地形特征的城市坡度指数作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工具变量,估计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通过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偏误后,改善作用更加明显,且大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对空气污染的边际影响;与道路投资相比,道路面积的增长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更好。本文的政策启示是:现阶段城市建设应该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侧角度,寻找城市空气污染难题的解决思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平衡与充分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召华
利用2009-2013年工业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从微观视角研究了高铁建设对企业生产率以及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来看,高铁开通促进了企业生产要素流动,降低了生产要素在企业间的错配程度,提高了企业生产率,并且城市可达性水平提升越多,开通高铁对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作用就越大;从行业异质性来看,高铁开通更多地促进了资本密集型企业生产要素的再配置及生产率的提高;从城市规模异质性来看,与大中城市企业相比,高铁开通对小城市企业生产率及资源配置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高铁 资源错配 企业生产率 可达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志红 王利辉
本文将郑西高铁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选取1995年至2015年市级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分析郑西高铁对沿线区域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郑西高铁修建前西安、渭南、三门峡与洛阳的经济增长路径;(2)郑西高铁的经济效应存在1至2年的滞后期,虽伴随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状态;(3)郑西高铁对四市的平均效应分别为0.083、0.115、0.116及0.111,人均产出分别增长了0.97%、1.37%、0.91%及1.23%;(4)采用安慰剂试验、排序检验及双重差分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其中双重差分法所得四市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0.091、0.141、0.104、0.159,这与合成控制法结果较为接近;(5)通过影响机制分析发现,郑西高铁能够提高沿线区域的可达性及经济联系强度,河南各市与西安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增幅较大,而陕西边界各市与郑州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较弱。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志红 王利辉
本文将郑西高铁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选取1995年至2015年市级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分析郑西高铁对沿线区域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郑西高铁修建前西安、渭南、三门峡与洛阳的经济增长路径;(2)郑西高铁的经济效应存在1至2年的滞后期,虽伴随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状态;(3)郑西高铁对四市的平均效应分别为0.083、0.115、0.116及0.111,人均产出分别增长了0.97%、1.37%、0.91%及1.2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