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08)
2023(11046)
2022(9357)
2021(8538)
2020(7495)
2019(17507)
2018(17269)
2017(34314)
2016(18569)
2015(21116)
2014(21021)
2013(21179)
2012(20180)
2011(18116)
2010(18090)
2009(16626)
2008(16691)
2007(15409)
2006(13127)
2005(11351)
作者
(53656)
(45195)
(44957)
(42884)
(28407)
(21693)
(20558)
(17554)
(16969)
(16262)
(15207)
(15174)
(14254)
(14234)
(14139)
(13999)
(13822)
(13277)
(13060)
(12977)
(11224)
(11184)
(11138)
(10319)
(10200)
(10183)
(10020)
(9999)
(9068)
(8981)
学科
(85180)
经济(85108)
管理(51660)
(50594)
(40740)
企业(40740)
方法(39952)
数学(35634)
数学方法(35387)
(23524)
(21292)
中国(20769)
地方(20765)
业经(18309)
农业(15513)
(15098)
(14980)
(14604)
贸易(14599)
(14064)
(13485)
财务(13455)
财务管理(13420)
企业财务(12729)
产业(12053)
技术(12044)
(11998)
环境(11455)
理论(11297)
(11250)
机构
学院(265632)
大学(265176)
(111619)
经济(109209)
管理(101978)
研究(88639)
理学(87780)
理学院(86806)
管理学(85485)
管理学院(84992)
中国(66301)
(56140)
科学(53838)
(50888)
(46173)
(44327)
中心(42211)
(41028)
财经(40580)
研究所(40105)
业大(40007)
(36798)
农业(36493)
北京(35128)
经济学(35061)
(34901)
师范(34536)
(32715)
(32266)
经济学院(32032)
基金
项目(177373)
科学(139209)
研究(130837)
基金(127278)
(110481)
国家(109556)
科学基金(93648)
社会(82436)
社会科(78218)
社会科学(78195)
(70733)
基金项目(68346)
教育(60524)
自然(59992)
(59307)
自然科(58538)
自然科学(58519)
自然科学基金(57508)
编号(53387)
资助(52110)
成果(42924)
重点(40386)
(39974)
(39885)
课题(37419)
(37024)
创新(34642)
科研(34231)
教育部(34176)
国家社会(33627)
期刊
(122502)
经济(122502)
研究(76213)
中国(50963)
(41093)
(40992)
学报(40542)
科学(37018)
管理(35019)
大学(30455)
学学(28451)
教育(27887)
农业(27681)
技术(24140)
(23457)
金融(23457)
业经(20730)
财经(20525)
经济研究(19409)
(17750)
问题(17306)
(15406)
技术经济(14003)
图书(13339)
(12970)
商业(12550)
统计(12532)
(12395)
理论(12131)
现代(11848)
共检索到390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伟增  牛冬晓  万广华  
本文从城市间互动的角度首次系统地归纳提出交通基础设施影响产业结构的3个效应:分工效应、趋同效应和学习效应。接着,论文利用2005~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效果和机制两个角度实证分析了高铁建设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与没有开通高铁的城市相比,高铁开通显著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指数的提升,其影响为总体结构变化的3.75%~4.84%。第二,高铁开通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1)当高铁连通的城市之间产业结构不同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时,分工效应起主导作用,并导致产业结构的两极分化——促进产业结构指数较高城市的指数进一步提升,同时使产业结构指数较低城市的指数发生下降;(2)当高铁连通的城市之间既存在产业结构差异又存在发展水平差异时,趋同效应起主导作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相似化;(3)受到转型期“结构性减速”现象的影响,产业结构指数较高的城市向产业结构指数较低的城市的学习效应更加明显。第三,高铁连通使得城市间开发区主导产业的差异度显著下降,合作申请专利以及专利相互引用数量显著增加,验证了高铁连通影响城市产业结构的3个效应。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经济一体化、地区分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景波  
基于1993~2017年间各省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结构转型的面板数据,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结构转型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途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产业结构向更高级的形式转移,但在东、中、西部的作用方向不同,东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的转移,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产业结构向第二产业转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孟禹  张可云  
通过扩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包括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及外部效应的面板计量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采用中国2003-2012年281个地级及以上的城市数据,基于GMM方法与拟极大似然法,测算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的本地效应与空间效应。结果显示:从城市内部看,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为正,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为负;从空间上看,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效应为正,空间溢出却为负,具有虹吸特征;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均为负,水波效应明显;从区际看,三大城市群连绵带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的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都存在差异,其中长江流域城市群基础建设的要素虹吸效应最明显,产业结构升级负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小敏  徐盈之  
以是否开通高铁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契机,采用中国2004—2016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来实证考察高铁开通对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的收入效应和集聚效应总体上有利于降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高铁开通的污染减排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中西部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的污染减排效应更为显著。之后,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处理结果均支持高铁开通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降低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结论。对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检验结果显示,高铁的收入效应和集聚效应在实现单位产出污染减排上的积极作用有赖于高铁网络下发生的要素结构优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治栋  李发莹  
基于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基础设施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中,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总体而言,通信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大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从空间效应分解视角看,交通基础设施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高于通信基础设施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对周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率及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间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程度不一的促进作用,但是劳动力和对外开放的溢出效应不明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布和础鲁  陈玲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的整体性发展战略。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逻辑和方法不同,新基建更加注重数字技术创新的生态特征与跨界融合诉求。因此,以往针对特定产业、技术及地理范围的选择性产业政策体系应该向注重多部门融合发展、强化基础科学研究、引入更多市场主体的产业创新政策体系转变。本文系统梳理了新基建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近年来政府实施的产业政策和制度,结合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视角,对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设计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俞峰  梅冬州  张梦婷  
本文通过匹配1999—2016年城市经济和交通基础设施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经济的收敛性,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和机制。结果显示,城市劳动生产率存在明显的β绝对收敛、俱乐部收敛和β条件收敛。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收敛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以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探究显示,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通过提高城市化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而提高经济收敛速度。最后,反事实分析发现,若中西部城市的高速公路密度达到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会使这些地区城市人均GDP达到北京人均GDP的40%的时间缩短7年;而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将分别促使中西部城市的经济增长率均值提高0.61%和0.77%。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凌晨  刘军  郑义  
文章基于中国2007年省级层面数据研究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经济、人力资本以及FDI等要素对于产业集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新经济地理理论所揭示的产业集聚影响因子,诸如运输成本(交通基础设施、洲际区位)、规模经济、人力资源禀赋等因素得到验证,同时我们发现FDI也是影响中国制造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晓佳   徐玮  
产业数字化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鲍莫尔病”和过早“去工业化”问题制约产业结构的升级,阻碍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本文采用量化空间经济学理论,构建数据要素的生产、交易和投入模型,将数据要素纳入到生产函数中。在“效率—结构—速度”的分析框架下,采用结构化检验方法,定量分析数据要素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并采用比较静态方法研究交通与数据要素协同效应加速这一产业结构升级。研究发现,数据要素与产业的融合有助于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仅将数据要素与服务业相结合并不能完全解决服务业由于效率相对滞后而在结构转型中受到“鲍莫尔病”的困扰。在交通聚集人口的作用下,高人口密度依赖型的服务业将提高效率,有望根除效率滞后导致的潜在成本上升的病因。同时在交通基础设施供需的作用下,制造业数字化能规避制造业份额过早下降问题。数据要素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数字技术红利,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了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本文的研究为探索中国数字技术促进产业升级的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嘉楠   肖金利   文凤华   黄晓萍  
地理位置及由此引致的交通成本影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本文利用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计算2009—2016年城市间高铁交通时间,并与A股上市公司匹配,检验了交通时间成本下降对企业集团母子公司间决策权配置的影响。母子公司间的地理距离影响了企业集团的分权,高铁扩张降低了异地母子公司的交通成本,便于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实地监督,缓解了母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母公司决策权向子公司下放。实证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后城市间交通时间下降显著促进了上市公司母公司向子公司的决策权分散配置。考虑了是否通航、城市间发展差异等可能的测量误差,并使用1962年的铁路作为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之后,本文的结果保持稳健。在机制上,本文发现母子公司所在城市间高铁开通促进公司内部交流,缓解了信息不对称。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高铁通车对于战略扩张快和业务单一的企业具有更强的分权影响。最后,本文发现高铁所引发的决策权分置显著提升了企业集团的绩效表现。本文为企业决策权配置与集团层级结构设计的优化决策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提供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整体社会效益的一条新的微观证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文启  
本文利用1998年至2007年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来研究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交通、能源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果显著地提高了企业技术效率。基础设施建设对不同规模、区域、国别以及所有制形式企业的技术效率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对中西部企业技术效率促进作用比对东部省份企业的大;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果对港澳台和外商企业技术效率积极影响较大;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果对国有、集体企业比对私营所有制企业的技术效率正向作用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福象  沈浩平  
长三角城市群通过各种优质要素的集聚提高城市群要素空间集聚的外部经济性,进而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在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体系构造中,发挥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蒂伯特选择"机制的用脚投票功能,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地域分工和专业化,促进人才和产业的区际互动,助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昕禹  杨明洪  吴晓婷  
为探究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利用200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开展实证研究,并就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交通基础设施有显著的互动关系,而农业碳排放与交通基础设施则没有显著的互动关系;产业结构对农业碳排放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农林牧渔业生产效率极化都会引起农业碳排放量升高,反之,农业碳排放量对产业结构影响较小,上述现象即使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省份依然如此。这意味着样本期内中国的发展模式仍然以牺牲资源环境换取经济增长为主,固碳减排倒逼产业结构转型的现象尚未发生。基于以上结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严格落实绿色发展要求,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促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提质增量,建立健全农业碳排放统计监测制度,加快构筑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相互协调的农村绿色发展格局。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文雯  黄雨婷  宋建波  
本文基于高铁开通的准自然实验场景,选取2005~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高铁开通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沿线城市企业的投资效率,且主要表现为降低了投资不足;高铁开通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在东部发达地区和非创新型行业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企业绩效产生了明显的促进效应。本文研究从微观企业层面拓展了高铁建设的经济后果研究,对国家加快高铁建设、优化高铁布局,进一步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带动作用亦有借鉴意义。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万欢  
在阐述中国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历史的基础上,选取了2003-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物流基础设施投资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存在着显著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控制变量指标中国内生产总值显著地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而国际贸易进出口额和实际外资利用额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效果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