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69)
- 2023(17341)
- 2022(14778)
- 2021(13645)
- 2020(11686)
- 2019(26297)
- 2018(25996)
- 2017(49956)
- 2016(27474)
- 2015(30488)
- 2014(30096)
- 2013(30005)
- 2012(27250)
- 2011(24373)
- 2010(24285)
- 2009(22772)
- 2008(22685)
- 2007(20149)
- 2006(17899)
- 2005(16098)
- 学科
- 济(109845)
- 经济(109679)
- 业(101780)
- 管理(94707)
- 企(91143)
- 企业(91143)
- 方法(48867)
- 数学(38995)
- 数学方法(38598)
- 财(36132)
- 农(34607)
- 业经(34085)
- 中国(27085)
- 制(25733)
- 务(25407)
- 财务(25333)
- 财务管理(25302)
- 农业(24035)
- 企业财务(24013)
- 技术(21304)
- 学(21279)
- 理论(20117)
- 和(19739)
- 贸(19599)
- 贸易(19591)
- 地方(19554)
- 易(19031)
- 划(18943)
- 体(18591)
- 策(17637)
- 机构
- 学院(394032)
- 大学(391872)
- 管理(157928)
- 济(156587)
- 经济(153272)
- 理学(136309)
- 理学院(134863)
- 管理学(132741)
- 管理学院(132041)
- 研究(128596)
- 中国(97402)
- 京(83514)
- 科学(80633)
- 财(75156)
- 农(72338)
- 所(65169)
- 业大(62804)
- 财经(59476)
- 研究所(59097)
- 江(58958)
- 中心(57887)
- 农业(57081)
- 经(54063)
- 北京(52276)
- 范(47899)
- 师范(47334)
- 州(46861)
- 院(46424)
- 经济学(46117)
- 财经大学(43996)
- 基金
- 项目(266584)
- 科学(209115)
- 基金(193689)
- 研究(191962)
- 家(170127)
- 国家(168657)
- 科学基金(144837)
- 社会(121076)
- 社会科(114690)
- 社会科学(114659)
- 省(105041)
- 基金项目(103384)
- 自然(95788)
- 自然科(93532)
- 自然科学(93504)
- 自然科学基金(91880)
- 划(87980)
- 教育(87022)
- 资助(78838)
- 编号(77347)
- 成果(61753)
- 重点(59488)
- 部(58091)
- 创(57475)
- 发(56169)
- 创新(53132)
- 课题(52941)
- 业(51216)
- 科研(51090)
- 制(50725)
- 期刊
- 济(176023)
- 经济(176023)
- 研究(113970)
- 中国(74709)
- 农(67032)
- 学报(65756)
- 管理(61472)
- 财(61077)
- 科学(59120)
- 大学(49550)
- 学学(47211)
- 农业(45765)
- 教育(38911)
- 技术(33878)
- 融(33839)
- 金融(33839)
- 业经(30811)
- 财经(29610)
- 经济研究(26838)
- 业(25712)
- 经(25300)
- 问题(23091)
- 技术经济(20183)
- 科技(19818)
- 版(19530)
- 现代(18963)
- 理论(18141)
- 商业(17844)
- 财会(17771)
- 业大(17093)
共检索到578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耿纯 赵艳朋
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及城市层面的相关数据,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新建制造业企业选址的影响。通过考察2000-2007年年份-城市-行业层面的新建企业数目,本文负二项回归的结果表明,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对新建制造业企业选址在整体上有正向影响,但其对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所得税和增值税贡献大的企业选址影响不显著,而对上述各方面表现落后的企业的选址决策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无论使用公路里程、公路密度还是公路质量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衡量指标,或是放松对企业表现水平的衡量标准,都十分稳健。究其原因,与差企业相比,交通基础设施带给好企业的成本下降小,竞争效应大,因此其总体影响不显著。差企业市场整合能力弱、受地域界限影响大,因而其选址更依赖交通基础设施状况。根据本文结论,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仅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吸引到好企业,还需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综合配套等其他因素,以实现提升生产率、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目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吉亚辉 文静
选取1999—2013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关系。将1999—2013年分为3个时间段,从动态层面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制造业的集聚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为正相关影响,且影响程度在降低。此外,各地区应注重加强与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以促进制造业合理发展与集聚。同时,应该加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促进制造业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制造业集聚 空间分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包群 郝腾
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一国制造业价值链位置的重要因素。运用《全球竞争力报告》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分析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的改善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并且促进其在价值链中的前向参与和后向参与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主要通过国际技术溢出与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价值链地位产生影响,而且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提升作用依次递减,契约环境良好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对制造业价值链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因此,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时,要充分意识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制造业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加快交通运输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建设,借助交通枢纽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分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红祥 王业斌 王旦 贺正楚
使用2000-2016年中国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数据,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存在空间分布的一致性。不同类型和不同等级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促进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公路对制造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大于铁路,一级公路对制造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大,低等级公路建设越多越不利于制造业集聚,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交通基础设施对市场化程度越高地区的制造业集聚促进作用越显著。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巍 马慧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基于中国地级市制造业细分行业层面的实证分析表明: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进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该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产业异质性;相对于其他地区和产业,在贸易开放水平较高地区、沿海地区和交通网络中心地区,对交通依赖度较高的"交通密集型产业"、缴税较少和效率较低的"非期望产业",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更强的吸引企业进入效应;此外,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开放均能促进企业进入,且两者的吸引企业进入效应是相互强化的。地方政府应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差异性影响,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联动协同;在积极推进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协同改善影响营商环境的其他各种因素;积极对接国家交通网络布局,合理布局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筱乐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政府进行投资的主要领域,也是政府调控的重要方式。利用经济普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程度。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制造业 服务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筱乐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政府进行投资的主要领域,也是政府调控的重要方式。利用经济普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程度。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制造业 服务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涵 黎志刚
在过去20年中,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本文着眼于交通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增长的微观渠道,利用我国1998~2002年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估计了公路和铁路投资对企业存货水平的影响途径以及影响程度。我们发现,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显著降低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库存资金占用,而普通公路和铁路的投资对企业的存货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发现公路投资对沿海制造业发达地区企业库存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经济增长 库存 制造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秉镰 刘玉海
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制造业企业库存成本的这一渠道,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作用机制,并利用2004—2008年中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省域面板数据对这一微观机制进行了计量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公路基础设施尤其是高等级公路设施能够显著地降低制造业企业库存成本,但在考虑遗漏代理控制时其影响程度将有所降低;不同种类的交通基础设施对于降低东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库存成本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此外,企业销售产值等内部影响因素以及地区人均GDP等宏观影响因素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库存成本均具有程度不一的相关影响。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企业库存成本 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戴翔 马皓巍 杨双至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以及Tobit广义线性回归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该结论在各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的现实效应,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以及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之间,均表现出差别化的作用力;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是数字基础设施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主要机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申亮 董千里 张林
文章基于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铁路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作为交通基础设施门槛变量,对其在物流业提升制造业获利能力方面存在的非线性调节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2年间,以铁路基础设施作为门槛,二者的作用机制表现出了"由正转负"的相关关系;以高速公路基础设施作为门槛,二者的作用机制表现出了显著的"倒U"型相关关系。由此可见,物流业发展内生于经济发展过程,忽略交通基础设施的演进而单纯强调物流业发展对制造业获利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不仅会对理论本身形成错误的理解,还会产生更为严重的政策错配。因此,鉴于交通基础设施门槛效应的存在,应基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不同,系统、动态地看待我国交通基...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物流业 制造业 门槛回归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蔡宏波 钟超 韩金镕
基于扩展的中心—外围理论模型的分析,本文以中国城市高铁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对污染型企业选址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高铁开通对污染型企业选址在整体上有负向影响,但该影响具有三个方面的异质性:(1)私营及其他性质的污染型企业新增数目明显下降,而外资和国有企业却不明显;(2)高铁开通对东部、大城市和发达城市污染型企业进入的抑制效应非常显著,而中西部、中小城市和欠发达城市反而因高铁开通吸引了更多的污染型企业;(3)环保意识较强的城市在开通高铁后,污染型企业的进驻情况明显下降。本文还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影响污染型企业选址的作用机制可总结为环境清洁效应、要素集聚和空间一体化:(1)高铁开通提升了城市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降低了对污染型企业的接纳意愿;(2)城市因高铁开通提高了交通便利性,促进了要素的流动,使得污染型企业的选址不再局限于东部发达地区;(3)在发达地区,高铁开通给城市带来空间一体化的同时也会因为过度集聚导致要素价格上涨,企业间竞争加剧,不利于企业进入。政府有关部门和市场主体应充分认识和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选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这对中国区域发展规划、地方营商环境和投资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高铁 污染型企业 区位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发展关系研究”课题组
本文从历史与实证的角度 ,以中国改革开放 2 0年的实践为案例 ,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测算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的方向及程度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基础设施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制造业发展 定量分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钜强 赵永亮
本研究通过构建制造业区位选择分布模型,引入新经济地理理论新型指标——市场获得,并实证测算了我国省份层面的多层次市场空间;我国阶梯型市场获得的区域分布在近20年内并没有收敛趋势;通过拟合企业区位投资的泊松分布,利用1995—2007期间样本实证考察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区位发展的影响因素,发现中间品和最终品市场获得从不同层面构成了企业区位差异选择的动因,中间品市场获得对西部地区的重要性更大,在东部企业投资更注重最终品市场获得;交通基础设施通过克服自然壁垒对制造业企业发展作用显著,其边际贡献率在东西部也存在差异,因而交通基础投资应在科学决策和区域协调下注重结构合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希果 刘培森
在空间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下,通过构建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的空间面板模型,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2000-2011年我国省际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并探讨二者与制造业集聚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城市化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具有倒N型关系,城市化对制造业集聚的拥挤效用比促进作用会更早地出现;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N型关系;银行业集中度、对外开放度与信息化对制造业集聚均具有显著作用;新经济地理因素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国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与空间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