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04)
2023(12315)
2022(10323)
2021(9106)
2020(7971)
2019(18283)
2018(17990)
2017(34998)
2016(18984)
2015(21323)
2014(21113)
2013(21575)
2012(19896)
2011(17659)
2010(18084)
2009(17078)
2008(17412)
2007(15939)
2006(13845)
2005(12633)
作者
(56160)
(47242)
(47238)
(44651)
(30063)
(22491)
(21457)
(18431)
(17676)
(16952)
(15952)
(15708)
(15296)
(14901)
(14592)
(14589)
(14518)
(13994)
(13761)
(13596)
(11773)
(11638)
(11554)
(10687)
(10631)
(10526)
(10523)
(10512)
(9500)
(9485)
学科
(87097)
经济(87002)
(84807)
(75567)
企业(75567)
管理(70224)
方法(41302)
数学(32849)
数学方法(32571)
(29288)
(28758)
业经(28143)
(21325)
财务(21302)
财务管理(21273)
中国(20625)
农业(20387)
企业财务(20152)
(18568)
技术(17647)
(16402)
贸易(16392)
(15828)
(15568)
地方(15496)
(14662)
理论(14610)
(14515)
(13164)
(12791)
机构
学院(282275)
大学(279246)
(121775)
经济(119323)
管理(115253)
理学(99071)
理学院(98116)
管理学(96740)
管理学院(96191)
研究(89154)
中国(70673)
(57755)
(57377)
科学(53475)
(51925)
财经(45568)
(45430)
(44400)
中心(42467)
业大(42180)
(41371)
农业(41032)
研究所(40851)
经济学(37068)
北京(36063)
(34584)
经济学院(33849)
财经大学(33538)
(32760)
师范(32435)
基金
项目(183948)
科学(146002)
基金(135130)
研究(134224)
(117269)
国家(116225)
科学基金(101067)
社会(87243)
社会科(82739)
社会科学(82709)
(72487)
基金项目(71692)
自然(65202)
自然科(63766)
自然科学(63743)
自然科学基金(62680)
教育(60140)
(59754)
资助(54719)
编号(53902)
成果(42744)
(41114)
(41100)
重点(40833)
(40629)
(39748)
创新(37666)
国家社会(36429)
课题(35611)
科研(35473)
期刊
(136715)
经济(136715)
研究(79917)
中国(52857)
(48575)
(47973)
管理(44653)
学报(41544)
科学(39044)
农业(32417)
大学(31585)
学学(29899)
(26175)
金融(26175)
技术(25862)
业经(24274)
财经(23131)
教育(22112)
经济研究(21228)
(20129)
(20043)
问题(18289)
技术经济(17225)
(14813)
图书(14407)
商业(14319)
财会(14149)
现代(14027)
统计(13760)
世界(13376)
共检索到421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晓华  刘小玲  徐帅  
服务业集聚是提高产业素质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更好地发挥服务业的集聚效应是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探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将交通运输成本纳入到产业集聚与生产率关系的理论模型中,讨论了交通基础设施影响服务业集聚效应的机制。实证研究中,基于面板门限模型将样本省份划分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水平和低水平两组,进而利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就交通基础设施对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在交通基础设施发达的省份,省级服务业集聚能够强化城市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在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的省份,服务业集聚的有效范围仅局限在城市层面,省级服务业集聚对市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难以产生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晓华  刘小玲  徐帅  
服务业集聚是提高产业素质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更好地发挥服务业的集聚效应是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探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将交通运输成本纳入到产业集聚与生产率关系的理论模型中,讨论了交通基础设施影响服务业集聚效应的机制。实证研究中,基于面板门限模型将样本省份划分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水平和低水平两组,进而利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就交通基础设施对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在交通基础设施发达的省份,省级服务业集聚能够强化城市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在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的省份,服务业集聚的有效范围仅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翔  龙小宁  杨广亮  
本文使用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企业数据和县级高速公路数据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服务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有高速公路连接的服务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更高。在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批发业和零售业为例研究了高速公路对可贸易和不可贸易服务业的不同影响,发现从高速公路连接中受益的是需求主要来自外部的可贸易服务业。本文还发现在人口规模和产业多样性方面具有优势的大城市的可贸易服务业竞争力更强,从交通基础设施改进中获利更多。为了克服经济增长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内生性问题,我们借鉴已有文献使用明朝驿路作为当代高速公路的工具变量,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支持了高速公路连接能够提升可贸易服务业分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佳  
针对交通运输促进经济集聚还是分散的问题,构建了一个交通网络主导城际贸易的空间量化模型,通过仿真技术模拟交通网络整合市场的动态演变机制,辅助结合双差分方法对交通政策进行评估,以此分析交通引发特定城市经济活动集聚还是扩散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交通作用于产品的定价机制,影响了商品进行区际贸易的可行比例和无套利价格空间的范围,体现为市场规模的阶段性变化。交通网络的改善整合了市场,具有显著扩大市场规模的效应,市场规模对交通的弹性约8.7%,而相比之下,交通中心城市的效应则要高出2.3个百分点。城市技术非对称情况下,发展交通中心的城市,其政策效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放大,且效应具有边际递减的规律,而此时与交通中心城市连接的城市则出现市场规模收缩。研究揭示交通网络调整经济活动分布的内在机理,对检验交通网络改善引起市场整合的程度与范围、预测发展交通的政策效应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宗刚  张雪薇  张江朋  
本文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利用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首先检验在不同空间权重下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相关性,然后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对经济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市)基础设施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地理距离权重相比0-1空间权重和地理距离空间权重对经济集聚的影响更为显著。铁路则存在较弱的影响,而且对本地经济集聚的作用不显著;公路对经济集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而且高等级公路对经济集聚的贡献度最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凌晨  刘军  郑义  
文章基于中国2007年省级层面数据研究交通基础设施、规模经济、人力资本以及FDI等要素对于产业集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新经济地理理论所揭示的产业集聚影响因子,诸如运输成本(交通基础设施、洲际区位)、规模经济、人力资源禀赋等因素得到验证,同时我们发现FDI也是影响中国制造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筱乐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政府进行投资的主要领域,也是政府调控的重要方式。利用经济普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程度。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筱乐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政府进行投资的主要领域,也是政府调控的重要方式。利用经济普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程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珂  
作为影响经济集聚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交通基础设施不仅能够增强区域间的贸易往来,加速经济要素流通;还可以优化地区资源配置,保证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合理化。文章在全面了解经济集聚概述的基础上,阐述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集聚的影响,并针对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集聚效应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希果  刘培森  
在空间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下,通过构建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的空间面板模型,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2000-2011年我国省际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并探讨二者与制造业集聚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城市化、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城市化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具有倒N型关系,城市化对制造业集聚的拥挤效用比促进作用会更早地出现;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N型关系;银行业集中度、对外开放度与信息化对制造业集聚均具有显著作用;新经济地理因素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国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与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吉亚辉  文静  
选取1999—2013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关系。将1999—2013年分为3个时间段,从动态层面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制造业的集聚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为正相关影响,且影响程度在降低。此外,各地区应注重加强与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以促进制造业合理发展与集聚。同时,应该加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促进制造业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红祥  
采用西部地区2003~2011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数据,从行业细分角度实证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具有促进作用,并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交通基础设施对劳动密集型行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对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最小。这与全国层面的研究结论有差异,反映出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特殊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红祥  
本文使用20002014年西部地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集聚的区位熵存在空间分布的一致性,公路密度对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知识溢出效应和劳动力成本的降低能显著促进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规模经济、资源禀赋对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沈超  
文章梳理和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借助ITU、UIBE-GVC和ADB MRIO数据库60个国家(地区)2007—2020年的国别(地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对生产性服务业GVC地位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水平与生产性服务业GVC地位存在高度显著的正向关联,且主要通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创新生态系统改善两种渠道影响生产性服务业GVC地位,同时该影响还受到服务业开放度、受教育水平和ICT服务贸易规模的调节作用。此外,上述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国别(地区)和行业异质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艾小青  张雪薇  
本文利用2005~2016年全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整体来看交通基础设施显著促进了经济集聚,不同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梯度性,从而对经济集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随着中国经济从工业化阶段逐渐迈进城市化阶段,交通基础设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效应的影响由集聚效应转变为扩散效应;交通基础设施、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对经济集聚的影响受到城市规模的约束,多样化对大城市作用显著,而专业化对中小城市作用显著。交通基础设施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差异化发展对经济集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中国城市发展路径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