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01)
2023(15946)
2022(13422)
2021(12315)
2020(10240)
2019(23230)
2018(22596)
2017(43259)
2016(22754)
2015(24954)
2014(24547)
2013(24233)
2012(22619)
2011(20078)
2010(20252)
2009(18365)
2008(16775)
2007(14735)
2006(12890)
2005(11794)
作者
(62032)
(51632)
(51276)
(48893)
(32660)
(24731)
(23555)
(20107)
(20074)
(18344)
(17663)
(17467)
(16373)
(16312)
(16184)
(15879)
(15329)
(14913)
(14910)
(14869)
(12828)
(12433)
(12398)
(11991)
(11811)
(11576)
(11391)
(11086)
(10325)
(10157)
学科
(97767)
经济(97675)
管理(61286)
(60596)
(47261)
企业(47261)
方法(39512)
数学(35205)
数学方法(34774)
中国(33788)
地方(27904)
(27843)
(27749)
金融(27747)
(26148)
银行(26123)
(25581)
(25338)
业经(22476)
(21778)
贸易(21761)
(21153)
(19676)
农业(19333)
(15682)
环境(14808)
(14785)
财务(14729)
财务管理(14692)
技术(14216)
机构
学院(306050)
大学(303827)
(132363)
经济(129707)
管理(118887)
研究(105037)
理学(101508)
理学院(100405)
管理学(98706)
管理学院(98147)
中国(86227)
(64828)
(61832)
科学(61121)
中心(51596)
(50740)
财经(48528)
(48333)
(46373)
研究所(45706)
(44250)
业大(42707)
经济学(41644)
北京(40902)
(40355)
师范(39968)
(38548)
(37848)
经济学院(37629)
农业(37171)
基金
项目(208310)
科学(165707)
研究(153794)
基金(152426)
(132189)
国家(131061)
科学基金(113922)
社会(100388)
社会科(95547)
社会科学(95525)
(80903)
基金项目(80647)
自然(72081)
自然科(70519)
自然科学(70501)
教育(69692)
自然科学基金(69186)
(68128)
编号(62081)
资助(61703)
(49435)
成果(48606)
重点(46785)
(45937)
(44048)
国家社会(42497)
课题(42271)
创新(41205)
教育部(39925)
科研(39886)
期刊
(147469)
经济(147469)
研究(93609)
中国(64948)
(47057)
管理(44573)
(44303)
(43149)
金融(43149)
学报(42720)
科学(41186)
大学(33938)
学学(31864)
教育(31237)
农业(29743)
技术(27676)
业经(24971)
经济研究(24227)
财经(23607)
(20365)
问题(19517)
(16507)
(16006)
理论(15183)
统计(14896)
图书(14730)
技术经济(14599)
商业(14567)
国际(14548)
实践(13707)
共检索到476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小斌  
使用中国2002~2013年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交通基础设施、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其相关程度逐渐增强且非常显著;交通基础设施显著地促进了居民消费支出,但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支出起到相反作用。为扩大内需和拉动消费,政府要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充分发挥其对居民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同时完善金融手段,为居民消费提供高效的金融信贷服务。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小斌  
使用中国20022013年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交通基础设施、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其相关程度逐渐增强且非常显著;交通基础设施显著地促进了居民消费支出,但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支出起到相反作用。为扩大内需和拉动消费,政府要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充分发挥其对居民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同时完善金融手段,为居民消费提供高效的金融信贷服务。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万平  吕政  刘丽萍  
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角度,分别应用SDM模型和GTWR模型,实证分析FDI、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全国而言,FDI和交通基础条件对制造业集聚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影响在地区间有明显差异,FDI对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较弱;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存在典型的空间非线性递减效应,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影响略低于东中部地区。因此,进一步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外资配套能力建设,仍然是今后相当长时期促进中国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破解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先锋  陈琳  吴伟东  
本文以2003~2013年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中国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人力资本流动与集聚进一步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更加有利于大城市TFP的提升;(2)融入人力资本分层集聚及其与交通基础设施的交互作用同样促进作用显著,并且有利于大城市TFP的提升,而不利于中小城市的TFP的提升;(3)经济越发达,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4)信息化水平与交通基础设施替代作用明显,中小城市的替代作用更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尹西明   陈泰伦   金珺   高雨辰  
数字基础设施是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更是数字经济时代驱动区域绿色、低碳和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引擎,但鲜有研究从城市层面系统揭示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能否以及如何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建构中国279个地级市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基础设施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显著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每增加一个标准单位,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数提升0.204个标准单位,且其影响具有显著的持续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人力资本作为区域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环境要素,对数字基础设施的价值释放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主要通过提升区域内的创新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的赋能效应在创新资源相对缺乏的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加快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健全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和数字人力资本培养体系,进而最大化释放数字基础设施对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效能提供理论和实践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智勇  
如何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日益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技术创新?能否担当“挑大梁”的重任?基于2003~2016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在充分考虑产业集聚和地势起伏度等因素之后,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公共图书馆、影剧院、互联网等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地促进了技术创新,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每增加1%,将增加每万人专利申请授权量0.064%~0.08%,万人影剧院数量每增加1%,将增加每万人专利申请授权量3.1%~4.7%。城市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也越显著。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直接便利和促进了技术创新,还通过提高交流效率、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提高民众科学文化素养间接促进技术创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晨  韩庆潇  徐芹芹  
运用变量GMM方法对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化进程的空间溢出效应也非常显著。如果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并会对政策制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卢方元  李彦龙  
基于2008~2012年中国31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滞后模型(SAR)对我国金融发展和政府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空间正相关性;从全国层面看,我国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为倒"U"型关系,政府财政支出拉大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为倒"U"型关系,东北地区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正"U"型关系,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东北地区政府财政支出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最大,政府财政支出对拉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从东部、中部到西部地区依次减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慧  曾冰  
文章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城镇化发展影响机制基础上,首先采用Moran指数对中部地区地级市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地级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进而分别建立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对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但通过与普通计量回归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忽视空间因素的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存在高估现象,此外,在影响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其他因素中,非农产业发展起到突出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守坤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认为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居民人均收入差异的作用方向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合理判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我国地区居民人均收入差异的综合影响效应,文章针对1980-2010年的分省面板数据并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了回归。结果显示,对于各省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全部居民人均收入而言,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其地区差异。然而,对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而言,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只有在达到一定门槛值之后才可能会降低其地区差异。对于这种在农村居民收入差异中出现的非线性效应,文章从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布局、地区收入影响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中国29个省市区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产业布局在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地区人均收入的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地区的区内与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布局、地区人均收入的影响,发现区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都有利于促进产业在当地的集聚,进而对地区人均收入产生正向效应,但是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而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在东部地区会促进产业集聚,进而推动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但在中西部地区可能会导致产业转移,对人均收入的增长产生抑制效应,而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泉午  廖勇海  
文章采用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分析了公路和铁路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区域物流规模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公路密度增加显著提升了物流规模,铁路密度的影响没有公路显著。通过东中西部地区比较分析,发现铁路密度增加对东部地区产生正向作用,对中西部地区作用不显著,公路密度增加对东中西部地区产生正向作用。物流规模的扩张主要来源于工农业生产部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布局、地区收入影响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中国29个省市区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产业布局在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地区人均收入的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地区的区内与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布局、地区人均收入的影响,发现区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都有利于促进产业在当地的集聚,进而对地区人均收入产生正向效应,但是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而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在东部地区会促进产业集聚,进而推动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但在中西部地区可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勇  
本文利用1978—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公路、水运交通固定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作用,发现:公路水运交通固定资本存量从总体上看对区域经济增长起着正向作用,在2001年之后,这种影响变为负向;总体看公路水运交通固定资本的滞后效应不很明显,但在2001—2008年期间,滞后五期时,公路水运交通固定资本对GDP的弹性由负转为正。外地公路水运交通固定资本存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从全国范围看存在正向效应,但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存在差异。具体地,外地公路水运资本存量对东部地区区域经济增长始终呈现明显的正向作用,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则由负向效应转向正向效应,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在1995年之前存在正向效...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邱海兰  廖文梅  孔凡斌  
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显著的外部性特征,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加速器",在减贫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利用20032013年南方集体林区1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选取交通密度值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代理变量,并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解决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内生性问题,实证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林区减贫的影响。研究发现:在20032013年期间的南方集体林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林区减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交通密度值每增加1%,人均GDP增加1.7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341%。政府应加大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