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59)
2023(18586)
2022(15370)
2021(14212)
2020(11631)
2019(26373)
2018(25387)
2017(48041)
2016(25205)
2015(28075)
2014(27652)
2013(27328)
2012(25338)
2011(22785)
2010(22676)
2009(20903)
2008(19616)
2007(16927)
2006(15019)
2005(13617)
作者
(69617)
(58011)
(57513)
(54597)
(36447)
(27616)
(26198)
(22520)
(22299)
(20333)
(19876)
(19567)
(18166)
(18133)
(18111)
(17784)
(17151)
(16549)
(16525)
(16497)
(14518)
(13949)
(13912)
(13310)
(13122)
(13021)
(12525)
(12367)
(11577)
(11443)
学科
(115275)
经济(115177)
(67952)
管理(67135)
(52289)
企业(52289)
方法(44403)
中国(40025)
数学(39441)
数学方法(38985)
(34477)
地方(31110)
(28248)
金融(28246)
业经(27108)
(27016)
银行(26992)
(26186)
(26163)
农业(23829)
(22670)
(21653)
贸易(21633)
(21025)
(18331)
环境(17411)
(17016)
技术(16606)
地方经济(16326)
产业(16110)
机构
学院(350770)
大学(348139)
(156467)
经济(153526)
管理(134424)
研究(124253)
理学(115251)
理学院(114000)
管理学(112193)
管理学院(111528)
中国(100309)
(73658)
科学(71208)
(69508)
(60472)
中心(58362)
财经(55270)
研究所(54790)
(54490)
(51214)
(50559)
经济学(49873)
业大(47319)
北京(46758)
(46625)
师范(46183)
(45215)
经济学院(44953)
农业(42064)
(41381)
基金
项目(238277)
科学(190342)
研究(178338)
基金(174832)
(151690)
国家(150459)
科学基金(129965)
社会(117675)
社会科(111855)
社会科学(111830)
(91697)
基金项目(91579)
教育(80621)
自然(80018)
自然科(78216)
自然科学(78193)
(77518)
自然科学基金(76773)
编号(70764)
资助(70505)
(57086)
成果(56371)
重点(54304)
(53496)
(50615)
国家社会(50423)
课题(49395)
创新(47407)
教育部(46434)
发展(46337)
期刊
(172812)
经济(172812)
研究(106959)
中国(75207)
(51901)
(51661)
管理(50648)
科学(48406)
学报(48296)
(44946)
金融(44946)
大学(38457)
教育(36651)
学学(36300)
农业(35654)
技术(31706)
业经(28738)
经济研究(28534)
财经(27395)
(23860)
问题(22803)
(18969)
(18770)
世界(17550)
国际(17420)
技术经济(17138)
统计(16619)
资源(16300)
商业(15670)
现代(15577)
共检索到536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硕  孙涛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体现,也是新时代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求。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指标体系,测算2003—2020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综合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不仅能直接为农村低技能劳动力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并带动相关行业发展,而且能降低要素流动成本,有效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质资本属性,促使劳动力在产业和地区间合理的流动以契合资源禀赋特征,为劳动力与产业及区域双重耦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激发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在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过程中,可从提高劳动力与产业、区域双重耦合度的视角助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晓光  张勋  方文全  
本文考察了基础设施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探讨了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机制。基准分析发现,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均可以带来显著的收入分配改善效果,即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基础设施可以同时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是一种帕累托改进,且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因而总体上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还对基础设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基础设施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从而提高农业部门边际劳动生产率和农村居民收入,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韩媛媛   刘维奇  
要素流动和城乡产业的空间分布是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城乡两地区、农业与制造业两部门的劳动力流动理论模型来探讨劳动力流动对城乡产业空间布局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进行了数据模拟。结果表明,非农产品消费偏好的增加会增强农业劳动力在短期内的转移动力,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会弱化劳动力转移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将提高实际收入水平,并有效缩小城乡劳动力福利差异;城乡基础设施服务差距过大会阻碍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区域内与区域间技术溢出分别对产业产生集聚与分散作用;贸易自由度和劳动力迁移成本较低时能促进产业集聚,当城乡融合水平较高时,则会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扩散。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大中  胡李鹏  董烈刚  
文章利用CHIPS2002农户调查数据,考察家庭财富与城乡劳动力转移的关系。研究表明,家庭财富对于农民外出就业的影响呈现倒U型,即财富低于一定阈值,其增加会提高农民外出就业倾向;而当财富超过该阈值时,其增加反而降低外出就业激励。该倒U型影响在西部地区尤为明显。贫困地区和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相应的财富阈值较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牛子恒  崔宝玉  
本文立足互联网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基于我国2008—2018年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对劳动力配置扭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显著降低劳动力配置扭曲程度,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但其影响从“宽带中国”战略实施的第二年开始显现。同时,机制分析证实“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能够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动以及触发产业集聚进而纠正劳动力配置扭曲。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能够纠正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及东部地区城市的劳动力配置扭曲,但对低劳动力技能水平及中西部地区城市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不仅为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经验支持,也为如何纠正我国劳动力配置扭曲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夏海波  刘耀彬  沈正兰  
文章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劳动力就业水平提升,并具有波动递减的动态效应。(2)细分行业考察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抑制制造业就业,且挤出效应持续3年,而对服务业就业影响表现出"挤出—补偿"效应并存的结构性特征。(3)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缓解劳动力错配和加速人力资本积累等渠道对劳动力就业产生积极影响。(4)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正外部性"的空间网络效应且邻地效应大于本地效应,主要通过改善邻地劳动力错配带动周边城市就业。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加,"梅特卡夫法则"强化城市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促进"本地—邻地"劳动力就业均衡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斌  尤笠  李拓  
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及FDI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利用30个省级区域1998-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普通公路、铁路及FDI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普通公路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铁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具体来说,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铁路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倒"U"型相关关系,而在中部地区为"U"型;FDI显著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全国范围内FDI通过作用于铁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琴   丁可可   雷俐   郭莉滨  
本文基于2011—2020年市级面板数据,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显著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同时该影响会因城市区位、城市规模及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要素配置效率在数字基础设施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为更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出要持续高质量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好要素配置效率的渠道作用,并且要因地制宜地设计数字基础设施发挥作用的配套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琴   丁可可   雷俐   郭莉滨  
本文基于2011—2020年市级面板数据,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显著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同时该影响会因城市区位、城市规模及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要素配置效率在数字基础设施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为更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出要持续高质量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好要素配置效率的渠道作用,并且要因地制宜地设计数字基础设施发挥作用的配套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士远  朱丹丹  徐恺  
本文研究了城市间的劳动力配置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线城市规模的问题。沿用Hsieh&Moretti(2018)的思路,我们将中国经济的增长来源分解为两部分:各城市加总TFP的增长与城市间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改善。利用中国261个城市的数据,我们发现,在2001—2010年间,中国城市间的劳动力配置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带来了约2. 34%的年均增长率。考虑其对劳动力配置优化的作用后,一线城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率要高于其GDP直接影响总产出的名义贡献率。反事实测算的结果表明,一线城市的规模过小,其他各线城市的规模过大。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在冉  
采用2001年~2015年中国276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劳动力流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城市经济密度、教育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后,相邻城市劳动力流入对本城市劳动力流入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相邻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相邻城市之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为此,各城市应结合自身优势,加强与相邻城市的互动,最大化本城市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避免造成效率损失,同时应提升本城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丁敬磊  刘光远  赵美平  
文章在阐述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互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运用相关数学模型与计量方法,以山东菏泽市为例,分析了该市2000~2011年期间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及城镇化三者之间互动变化及其所处阶段特征与优化改进措施,进而采用城乡统筹发展复合系统内各子系统自相关与滑动平均预测的方法,预测了该市2012~2014年间各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度及其所处阶段特征。研究结果:(1)该市城乡统筹发展复合系统中各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在2000~2011年间呈现出显然不同的3阶段性特征,从总体上看,此期间该市正处于过度调和与失调衰退并行期;(2)所预测的2012~2...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吴思雨  
分析当下物流产业劳动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种优化物流产业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措施,旨在推动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海静  
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而推动农村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助于激活农村经济,还有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然而,由于城乡间和产业间存在明显的双重劳动力市场现象,使得农村人力资本向城市农产品流通企业或其他高技术产业聚集,势必会导致农村流通业发展缺乏优质人力资本。因此,如何应对双重劳动力市场现状,成为促进农村流通业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实证方法探索双重劳动力市场、配置效率与农村流通业发展的相关性,以期为各地区突破双重劳动力市场现状、促进农村流通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双重劳动力市场显著负向作用于农村流通业发展;规模效率正向调节要素配置效率在双重劳动力市场与农村流通业发展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炎亮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通过引入资本的外部性、劳动力集聚的规模效应,并基于城乡分割的政治经济学机制,建立了一个"二元"经济两部门扩展模型,本模型对城市化、经济增长、城乡差距和城乡分治政策的内生变化过程进行了讨论。模型表明,如果城乡分治政策存在使得农村部门的劳动力流入城市部门受到限制,那么整个社会福利水平就得不到最大化的结果。城乡分治政策内生变化过程是基于城市户籍居民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城乡分治政策的存在不仅扭曲了劳动力要素配置,导致城市化进程滞后,阻碍了经济结构转变和影响了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使整体经济效率受损,而且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