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11)
2023(16388)
2022(14238)
2021(13431)
2020(11333)
2019(26240)
2018(25850)
2017(50440)
2016(27077)
2015(30245)
2014(29886)
2013(29366)
2012(26684)
2011(23826)
2010(23866)
2009(21357)
2008(20555)
2007(18020)
2006(15335)
2005(13070)
作者
(76287)
(63761)
(63067)
(60267)
(40148)
(30593)
(28690)
(25075)
(24196)
(22631)
(21579)
(21288)
(20136)
(20050)
(19741)
(19456)
(19012)
(18874)
(18155)
(18116)
(15702)
(15528)
(15474)
(14572)
(14286)
(14057)
(13993)
(13804)
(12801)
(12553)
学科
(109779)
经济(109660)
管理(77731)
(76289)
(62668)
企业(62668)
方法(53521)
数学(47071)
数学方法(46294)
(30779)
(27459)
中国(27131)
业经(25011)
(22563)
地方(22186)
农业(21041)
(18903)
理论(18874)
(18405)
贸易(18395)
(17859)
技术(17845)
(17620)
财务(17536)
财务管理(17499)
(16608)
环境(16595)
企业财务(16593)
(15026)
产业(14782)
机构
学院(376280)
大学(375288)
管理(152391)
(149455)
经济(146325)
理学(133595)
理学院(132182)
管理学(129481)
管理学院(128815)
研究(121274)
中国(87838)
(78964)
科学(76627)
(66456)
(60517)
(59401)
业大(58023)
中心(55506)
研究所(54612)
财经(54192)
(53146)
(49431)
北京(49275)
(48644)
师范(48127)
农业(47344)
经济学(45097)
(44810)
(43219)
经济学院(40888)
基金
项目(267586)
科学(211161)
基金(194594)
研究(193492)
(170194)
国家(168834)
科学基金(146060)
社会(121552)
社会科(115333)
社会科学(115303)
(105196)
基金项目(103253)
自然(96694)
自然科(94509)
自然科学(94487)
自然科学基金(92765)
教育(90003)
(88477)
资助(80915)
编号(78581)
成果(61770)
重点(60126)
(58645)
(57175)
(56100)
课题(53826)
创新(52285)
科研(51337)
教育部(50424)
国家社会(49938)
期刊
(154924)
经济(154924)
研究(104436)
中国(66687)
学报(60039)
管理(55382)
科学(55337)
(54308)
(50541)
大学(46061)
学学(43562)
教育(41963)
农业(37892)
技术(35407)
(27083)
金融(27083)
业经(26760)
财经(25584)
经济研究(25287)
(21965)
问题(20396)
(19653)
技术经济(18727)
科技(18693)
统计(18173)
图书(18156)
(17663)
理论(16949)
商业(16829)
(16705)
共检索到527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慧玲  徐妍  
交通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产业,它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紧密相连,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减少贫困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选取我国1988-2014年省域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与减贫效应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及减贫效应之间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交通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互为双向关系,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减贫效应之间是单向关系,交通投资对农民收入呈现出较强地正向影响,但农民收入的增加缺乏对交通基础设施促进的冲击效应。产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昕宇  马昱  
本文基于2002~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在运用熵权TOPSIS测算农村基础设施综合能力的基础上,采用面板平滑转化模型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减贫质量和数量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农村基础建设能力较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能力与农村减贫质量和数量之间存在不同转换机制下的非线性影响,均呈现单门限特征,对减贫质量影响呈现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曲线,发生门限转换的位置为0.4056;对减贫数量影响的促进作用逐步增大,发生门限转换的位置为0.3440,转换过程较快。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双陆  梁巧玲  
应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产业创新效应。研究发现:(1)全国层面上,交通基础设施的产业创新效应具有显著的"本地效应"和"跨区域溢出效应",尤其是公路基础设施;(2)地区层面上,交通基础设施的产业创新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中,东部交通基础设施的产业创新效应均高于中部,且铁路的产业创新效应高于公路,而西部交通基础设施的产业创新效应并不显著。因此,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加强对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对于提升产业创新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邱海兰  廖文梅  孔凡斌  
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显著的外部性特征,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加速器",在减贫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利用20032013年南方集体林区1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选取交通密度值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代理变量,并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解决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内生性问题,实证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林区减贫的影响。研究发现:在20032013年期间的南方集体林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林区减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交通密度值每增加1%,人均GDP增加1.7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341%。政府应加大林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邱海兰  廖文梅  孔凡斌  
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显著的外部性特征,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加速器",在减贫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利用2003~2013年南方集体林区1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选取交通密度值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代理变量,并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解决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内生性问题,实证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林区减贫的影响。研究发现:在2003~2013年期间的南方集体林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林区减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交通密度值每增加1%,人均GDP增加1.7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341%。政府应加大林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林区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林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路路   佟琼   刘洁   张玉瑾  
共同富裕靠发展,发展先行是交通。研究在量化共同富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全国2001—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动态系统GMM和空间杜宾模型,从空间相关性、区域异质性及不同类型下的差异性对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共同富裕的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统计年间,省域共同富裕水平普遍呈上升趋势,研究具有可实施性;(2)交通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总体是正向的,利于共同富裕的推进,而产业结构、市场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技术水平均对共同富裕有正向影响;(3)交通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而公路、铁路密度与客、货运运输效率上溢出效应方向不一;(4)处于东、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具有异质性,不同类型交通基础设施对其也具有差异性。据此,从建立互通互联网络、完善规模与类型、强化投资与创新等提出助力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晓东  邓丹萱  赵忠秀  
本文利用我国1990~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Feder模型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从总体上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但各地强弱不一。同时交通基础设施与其他部门之间相对边际生产率的差距使其直接影响为负。将时间滞后效应纳入模型分析后证实溢出效应滞后期明显,且逐渐衰竭,在滞后4~5期时转为负向。最后,空间效应模型证实空间效应明显,但同样存在地区差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晓佳   徐玮  
产业数字化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鲍莫尔病”和过早“去工业化”问题制约产业结构的升级,阻碍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本文采用量化空间经济学理论,构建数据要素的生产、交易和投入模型,将数据要素纳入到生产函数中。在“效率—结构—速度”的分析框架下,采用结构化检验方法,定量分析数据要素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并采用比较静态方法研究交通与数据要素协同效应加速这一产业结构升级。研究发现,数据要素与产业的融合有助于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是仅将数据要素与服务业相结合并不能完全解决服务业由于效率相对滞后而在结构转型中受到“鲍莫尔病”的困扰。在交通聚集人口的作用下,高人口密度依赖型的服务业将提高效率,有望根除效率滞后导致的潜在成本上升的病因。同时在交通基础设施供需的作用下,制造业数字化能规避制造业份额过早下降问题。数据要素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数字技术红利,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了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本文的研究为探索中国数字技术促进产业升级的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颖  李善同  
本文构造了一个含有详细居民分组的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对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各类家庭的劳动力供给行为等进行了深入刻画。通过分别在长期和短期的时间框架下进行模拟分析,我们发现降低转移成本、增加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是促进基础设施发挥减贫作用的关键环节。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叶昌友  王遐见  
本文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检验了交通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在1997~2010年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铁路建设和公路建设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较为明显,公路建设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依次递减;铁路运输业比公路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高速公路密度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带动经济增长约0.034个百分点,铁路密度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带动经济增长约0.002个百分点;2001~2010年间交通基础设施存量的增加年均带动经济增长0.78个百分点,约为经济增长率的8%。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侯志强  
本文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协同作用的基础上,以中国30个省域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以铁路和公路为交通基础设施变量,并将公路分为三级分别构建其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从全国看,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占总效应比重的3/4左右。(3)不同地区、不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空间差异:ModelⅠ中,公路在三个地区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铁路在中、西部正效应显著但在东部不显著;ModelⅡ中,西部的高速公路、东部和西部的一级公路、东部和中部的二级公路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而东部和中部的高速公路表现为不显著的负效应;且三个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对该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均明显大于直接效应。(4)同时验证了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投入等六个变量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协同影响,发现这些要素作用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和区域差异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骆永民  
本文综合采用因素分析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方法,对中国城乡基础设施差距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通讯、环保这三类基础设施的城乡差距越大,工农业人均产出、城乡生活水平以及城乡社会性基础设施的差距就会越大,并且农民获取工资收入的机会越少。除此之外,城乡基础设施差距的经济效应还不同程度地具有空间相关性,其中最为显著的是,本地区的城乡基础设施差距越大,相邻地区的工农业人均产出差距就越小。这说明,本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会导致相邻地区的农产品涌入本地市场,从而有利于相邻地区的农业发展而不利于本地农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军礼  徐德举  
通过对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统计测度,挖掘出两者的相互影响的深层联系,即产业结构变动对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变动的影响大于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产业结构变动是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变动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初步给出两者相互作用的机制和途径,进而从各自结构内部的活跃因素的角度提出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洪超  蒋伏心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作为理论基础,根据冰山成本原理,将经济系统中流通领域的时间和运输成本定义为"交通-物流"成本,建立以交通基础设施作为解释变量,区域市场一体化为被解释变量的分析框架,在研究中通过引入动态面板模型解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对中国大陆2001-2016年的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内河航道以及代表性商品的市场分割构建模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的区域市场仍存在显著的分割现象,各地区间的市场一体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②中国从国家层面规划了多个城市群,这从政策上推动了这些区域的市场一体化进程,城市群可以实现更高程度的市场一体化;③通过建设更有效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来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时,东部地区应遵循"铁路优先,公路次之"的原则,即优先建设高铁网络,然后建设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内河航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渡预算,而中西部地区则应遵循"铁路公路齐头并进"的原则,中西部铁路和公路对区域市场一体化边际效用较高,内河航道及其他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则可以预算让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钟熙维  周银斌  
考察了通信基础设施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初步探讨分析了通信基础设施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途径,并据此提出了假设:通信基础设施促进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但是对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影响不确定,受到其他因素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信基础设施确实有效促进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结果为通信基础设施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表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以及城乡人力资本差距是影响通信基础设施农村居民收入促进作用的重要因素,本文进一步的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这种分析。因此,在平衡城乡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且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投入以促进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情况下,通信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