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0)
- 2023(10107)
- 2022(8530)
- 2021(7634)
- 2020(5992)
- 2019(13885)
- 2018(13703)
- 2017(26524)
- 2016(14212)
- 2015(15446)
- 2014(15515)
- 2013(15354)
- 2012(14770)
- 2011(13654)
- 2010(14267)
- 2009(13144)
- 2008(13106)
- 2007(11922)
- 2006(10995)
- 2005(10267)
- 学科
- 济(66654)
- 经济(66594)
- 管理(40067)
- 业(38797)
- 企(29620)
- 企业(29620)
- 中国(25439)
- 地方(22994)
- 农(19855)
- 方法(18284)
- 数学(15466)
- 业经(15406)
- 数学方法(15255)
- 财(13630)
- 农业(13350)
- 策(12973)
- 制(12716)
- 发(12448)
- 银(12130)
- 银行(12118)
- 地方经济(11997)
- 贸(11963)
- 贸易(11950)
- 行(11869)
- 融(11767)
- 金融(11767)
- 易(11491)
- 环境(11122)
- 学(10633)
- 技术(9865)
- 机构
- 学院(203347)
- 大学(199321)
- 济(89098)
- 经济(86967)
- 研究(76894)
- 管理(76629)
- 理学(63942)
- 理学院(63148)
- 管理学(62262)
- 管理学院(61830)
- 中国(59533)
- 京(44155)
- 科学(43869)
- 财(41744)
- 所(38415)
- 中心(34282)
- 研究所(34143)
- 江(33270)
- 财经(31264)
- 农(30848)
- 范(29496)
- 师范(29291)
- 北京(28735)
- 院(28291)
- 经(28187)
- 州(26865)
- 经济学(26504)
- 业大(25379)
- 经济学院(23580)
- 农业(23459)
- 基金
- 项目(126266)
- 科学(100855)
- 研究(96877)
- 基金(90083)
- 家(76938)
- 国家(76233)
- 科学基金(65947)
- 社会(62628)
- 社会科(59478)
- 社会科学(59467)
- 省(50095)
- 基金项目(46514)
- 教育(43333)
- 划(41989)
- 自然(40003)
- 编号(39693)
- 自然科(39068)
- 自然科学(39063)
- 自然科学基金(38334)
- 资助(36662)
- 发(33776)
- 成果(33365)
- 课题(29397)
- 重点(28584)
- 发展(28013)
- 展(27520)
- 部(27348)
- 创(26221)
- 国家社会(25465)
- 创新(24524)
共检索到335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强
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相关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城市内部空间这种孤立和中观的空间尺度。在区域层面,城市间与城际交通的协调发展未引起过多关注,这一问题在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镇体系结构中表现更为明显。目前我国城际交通主要特征是公路交通方式为主,同时公路交通与城市发展也存在相当大的冲突。促进区域和城际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以客运交通系统优先的城际多模式综合交通系统的构建,而不只是单一的公路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城际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的有机分离,鼓励城际客运交通与区域内部各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整合,同时尽量减少货运交通对城市的干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马浩
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一个由非均衡发展逐步走向均衡发展的过程,非均衡条件下的协调发展是山东省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以建设蓝色经济区为契机,提升和明晰山东半岛经济发展战略,对山东省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推动山东省区域经济在非均衡条件下的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实现错位发展,应根据市场经济需要,根据各区域的自然特点和发展情况,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强化山东蓝色经济区和半岛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强化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的协同发展,全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半岛城市群的衔接与发展;发挥蓝色经济区对山东省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山东经济协调发展;重视蓝色经济区...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蓝色经济 非均衡 战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华 曹志梅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图书馆长期的条块分割状态使图书馆行业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消除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图书馆均衡协调发展,既符合全新的发展观和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也是图书馆众所期望的美好前景。缩小区域差异,提高区域图书馆均衡协调发展的程度,是全社会尤其是图书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旨在探讨区域图书馆均衡协调发展的内涵、意义及其采取的策略,以求为区域图书馆均衡协调发展研究抛砖引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竹莘
结合中国现实对区域差异发展理论作出比较与评述,分析这些理论产生渊源、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存在的局限,认为非均衡发展的差异理论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是区域经济从极端的非均衡到均衡,从发散到收敛,从差异到趋同的必然选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代敬
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非常丰富的。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 ,不仅有其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理论和政策 ,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邓小平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既是对毛泽东区域综合发展思想的积极扬弃 ,又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靳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志彪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一直采取的是追赶西方发达国家为特征的赶超型发展战略。【注文1】这个赶超战略在党的十九大之前后,具体在时间安排和内容上有了一些变化。按照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在21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三步走的追赶战略运行到党的十八大,基本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实现。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胜仁 马书红
大城市—卫星城间的交通联系在实现大城市与卫星城市的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对大城市—卫星城间交通协调发展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科学、现代行政管理学和博弈论的角度,研究了大城市—卫星城间交通协调发展政策设计基础和政策设计目标,同时,针对当前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和体制问题)提出了政策设计的方法和城间交通协调发展政策设计的基点和关键。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卫星城 政策设计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冯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洪尚群 叶文虎 陈国谦 毛峰 张世秋
本文以区域发展梯度规律为主线 ,以生态环境为主要限制因子 ,论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公平、效率和环境统一体。区域可持续发展是非均衡增长与协调发展的时空和谐 ,严格保护限制环境 ,揭示区域发展共有的特性与规律 ,探索实现区域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关键词:
区域 补偿 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江翔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将成为我国经济和政治进一步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在非均衡协调发展中 ,目前亟需解决产业结构方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等问题。而非均衡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必须建立在思想观念解放和制度创新等基础之上。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非均衡发展 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树超 王琴 唐林伟
我国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职业学校发展的均衡性,它伴随经济体制的转型而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当前正处于从非均衡阶段向协调发展阶段的转型时期。本文提出采取区域推进策略,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通过实施资源倾斜、质量提升、分类指导、合作发展等战略,提升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
区域职业教育 均衡发展 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马浩
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有一个由非均衡发展逐步到均衡发展的过程,非均衡条件下的协调发展是山东省经济增长与工业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为推动山东经济在非均衡条件下协调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区域经济非均衡条件下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一要科学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山东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二要建立生态互补型产业结构,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竞争格局;三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机制,推动跨区域合作;四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非均衡 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铁
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明显的大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由来已久。建国前,我国现代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如何缩小各地区的发展差距,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月起
新时代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城市群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载体,必须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成渝城市群(经济区)快速发展并日趋成熟,成为我国重点培育的城市群之一,但其一体化发展程度还有待提升,城市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在响应新发展理念、落实发展规划等方面仍大有作为。因此,成渝城市群应通过共立决心、共建机制、共筑内涵、共赢合作实现共生发展,以有效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和发展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