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21)
2023(3439)
2022(2779)
2021(2670)
2020(2081)
2019(4748)
2018(4634)
2017(8431)
2016(4746)
2015(5402)
2014(5477)
2013(5271)
2012(5171)
2011(4608)
2010(4887)
2009(4643)
2008(4843)
2007(4488)
2006(4073)
2005(3601)
作者
(15492)
(13049)
(12956)
(12294)
(8533)
(6324)
(5897)
(5167)
(5037)
(4591)
(4502)
(4428)
(4151)
(4044)
(4036)
(4010)
(3981)
(3947)
(3804)
(3664)
(3175)
(3152)
(3149)
(2996)
(2926)
(2876)
(2856)
(2819)
(2743)
(2603)
学科
(21655)
经济(21624)
管理(14583)
(10558)
中国(9720)
(8849)
企业(8849)
方法(7361)
地方(6368)
城市(6102)
数学(5943)
数学方法(5798)
(5692)
城市经济(4267)
理论(4098)
(4030)
业经(3925)
(3832)
环境(3662)
(3656)
(3446)
(2999)
(2993)
(2788)
贸易(2785)
(2631)
(2607)
农业(2607)
(2581)
技术(2572)
机构
大学(75166)
学院(73276)
研究(27187)
(26541)
管理(25937)
经济(25602)
理学(22148)
理学院(21766)
管理学(21121)
管理学院(20999)
中国(19771)
科学(18630)
(17372)
(14107)
研究所(12769)
(12696)
中心(12149)
(11920)
业大(11433)
(11365)
(11339)
师范(11204)
北京(10863)
农业(10195)
(10131)
(9445)
财经(9435)
师范大学(9231)
(8528)
(8208)
基金
项目(48702)
科学(38580)
基金(36033)
研究(32220)
(32165)
国家(31903)
科学基金(27522)
社会(21322)
社会科(20112)
社会科学(20106)
基金项目(19405)
自然(18866)
自然科(18493)
自然科学(18489)
(18186)
自然科学基金(18114)
(16018)
教育(14724)
资助(14305)
编号(11891)
重点(11004)
(10255)
(10215)
成果(9855)
(9394)
计划(9238)
国家社会(8952)
科研(8936)
创新(8828)
课题(8757)
期刊
(32476)
经济(32476)
研究(23214)
中国(15626)
学报(13737)
科学(12828)
(11337)
大学(10317)
管理(10028)
学学(9742)
(8933)
教育(7994)
农业(7507)
城市(6755)
问题(5895)
技术(5871)
(5366)
(5230)
金融(5230)
财经(4860)
经济研究(4560)
业经(4374)
(4308)
(4223)
现代(4192)
业大(3809)
资源(3741)
(3673)
科技(3606)
图书(3556)
共检索到113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岩  钱璞  
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的发展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过程。城市形态的变迁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城市交通方式的变革则为城市规模的扩展提供了条件;同时,城市用地功能、人口密度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也对城市现行的交通体系提出了挑战。在研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交通匹配城市形态演化并与之协调发展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报告了我国核心城市形态的演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交通应坚持系统性和整体规划的原则,认为根本性措施在于体制创新。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核心是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不同出行时段的交通特性和不同目的的出行需求,以差别化供给方式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服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永超  王成新  张帅  
为研究高速交通对城市形态时空演变的影响,基于1995—2018年山东省城市建设用地数据,选取城市形态扩张速度指数、城市形态扩张强度指数、城市形态紧凑度指数和分形维指数等指标,从时空角度分析高速交通对山东省城市形态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东省城市建设用地分散,紧凑度低;(2)山东省城市发展规模小,城市扩展速度慢;③大城市形态受高速交通分割严重。针对高速交通对山东省城市形态演变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山东省高速交通与城市和谐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畔  王振波  王兴平  
通过对南京历年城市道路的发展历程的介绍和对比,建立主要公路以及主城内部连接主要公路的主干路道路网络轴线模型,运用缓冲区叠合分析、相关性分析及成对明智比较分析得出,城市道路系统尤其是城市公路的建设是影响南京市城市形态发展演变的主导因素,除此之外自然地形、河流、政府导向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的发展,它们同道路网系统一起塑造着南京总体城市格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坚  
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特定的城市形态必定要求特定的城市交通模式与其相适应;而城市交通又具有引导城市形态发展、塑造城市形态的功能。从交通方式与城市形态、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使用的相互作用机制、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的时机和时序对城市形态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交通与城市形态之间的关系,同时为解决北京的交通和城市发展问题提供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龙斌  曾辉  
城市形态是城市实体的空间构成,特定的城市形态会产生与之对应的生态与环境效应。文章通过总结整理前人的研究,把城市形态的生态与环境效应归纳为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两类,其中直接效应包括微气候效应、水文效应以及生物效应,间接效应包括生态足迹、碳排放、空气污染等。城市形态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上对生态环境产生作用,宏观尺度的城市形态主要影响栖息地面积、景观连接度等,中观尺度的城市形态主要影响地表气温、水文、生态足迹、碳排放等,微观尺度的城市形态主要影响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地表气温等。造成这些效应的具体作用过程以及效应的定量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纯  夏海山  宋彦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建设,并成为促进城市形态转变的重要因素。从综合的空间视角出发,以北京为研究案例,采取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交通—人口—经济"研究框架,揭示轨道交通带动下的城市形态演变规律。基于乡镇街道为基本空间单元的人口普查数据、经济单位普查数据和轨道交通网络数据分的析表明,随着2000年以后北京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完善,人口的空间分布同时出现了沿着城轨线路的郊区化分散、以及网络交叉节点上集中等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而就业的空间分布则向着可达性良好的节点集中。这形成了就业中心在城市中心区、居住中心在郊区的职住分离的城市形态。职住比极高或极低的地方,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压力也更大。旨在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慧芳  周恺  
根据2003-2013年间在国内主要地理学、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文献,对近10年间的城市形态相关研究的内容、方法和进展进行评述。文章在辨析城市"布局形态"、"结构形态"、"肌理形态"三大概念的基础上,将现有研究成果按城市形态影响要素分解、新技术方法应用、时间—空间维度探讨、可持续城市形态、城市形态规划、管理和控制,以及分城市、地区案例研究六大主线进行归纳,并评析现有成果的研究视角、技术方法、实践应用特点及其局限。比较中西方城市形态研究轨迹,国内研究习惯于通过实证主义的因果演绎和经验主义的案例归纳来理解现有城市的形态发展历程,并在借鉴历史经验和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寻求城市形态发展的"理想城市形态"。而西方研究则致力于寻求"可持续城市形态"的可操作性和实现方式,侧重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索和规划应对。本文提出未来城市形态研究应更关注微观层面的肌理形态分析,应从更加温和、建设性的"时间—空间演化"视角探讨城市形态演进规律,为包容性、共生性的"可持续形态"演变发展构建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天祥  黄就顺  
一、城市性质的演变澳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四百多年来,城市性质几度变化。 1557年葡人占据澳门以前,澳门是我国沿海渔舟停泊场所,盛产鱼(虫毫),是个渔港,兼有一些对外贸易,1553年(明穆宗隆庆初年)澳门渐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中站。 1557~1840年,澳门是欧亚贸易中心之一,是一个贸易商业城市,1557~1685年期间是我国唯一对外口岸。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澳门虽然是个自由港,但是英国占据我国香港以及我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凌豪  刘捷  
平面图是表述城市形态的载体,平面分析则揭示了物质空间的构成要素及其在社会因素影响下的演变过程。自康泽恩学派创立以来,平面分析融合了类型学思想,逐渐发展成为解释城市物质形态及其演化机制的系统性理论。当下量化的平面分析方法精确地表述了城市形态,并为城市活力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新生的大数据平台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则为平面分析带来了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全新的分析路径。文章梳理了平面分析在起源、体系化、量化整合及技术创新等阶段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阐释城市形态中的作用,希望以此为我国城市形态分析理论的建构带来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立国  周国华  
城市形态研究一直就是城市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根据1992、1999、2007年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图、怀化市1∶10000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借助ArcGIS 9.2平台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采用空间形态分析、地统计分析、等扇分析、景观测度及分形理论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中部铁路枢纽城市怀化的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整体以正东、西南、正北方位的扩展为主,且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城市外部形态的紧凑度、分维数偏低,形状指数偏大,城市内部形态演化中,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的圈层分布比较明显,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几个特定圈层,而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各时期随圈层面积变化较大,公共设施用地各时期随圈层面积变化较小;在此基础上探寻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认为怀化城市形态的演变是经济发展、交通设施发展、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等多重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文辉  
设计控制是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好的城市形态的追求是控制目标。因而,如何理解好的城市形态是设计控制的基础。从城市空间外部特征来看,结构与脉络反映了城市形态基本的网状与线性特征,对于研究城市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设计控制角度出发,重点分析结构与脉络的内涵、层次、形态等特点。认为设计控制的目标应当超越一般意义上公共利益,对"目标的目标——好的城市形态"的追求才是其根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了设计控制的工具目标与价值目标,即:工具目标——作为规划管理过程对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利益"的追求;价值目标——建立在好的城市形态理解上的对设计控制本身目的的追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苏倍庆  魏来  张爱华  
比较了清末(1910年)、抗战胜利后(1946年)、"文革"前期(1967年)的南京老城区街道路网,与2014年的城市道路比较,结果显示1927年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制定的《首都计画》,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具有重要影响,城市中心由"三山街—大功坊—夫子庙"一带,北移至位于"鼓楼—新街口"地区。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发展与历版总体规划的实施,促进了商贸中心体系的出现,并形成副中心与分区,但新街口主中心的地位并未发生转移。此外,城市南北向拓展的动力也强于东西向。文章基于空间句法分析,从空间构形(Spatial Configuration)视角阐述路网结构对城市活动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南京老城区城市形态的演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坚强  
运用城市形态学研究方法,以城市用地和空间拓展作为切入点,梳理建国以来现代(1949~2002年)济南城市形态演变的历史脉络,探寻其形态演变的轨迹、特征及动力机制,发掘现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现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潜在的基本规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达民  
建筑形式是空间与时间关系的“被动体”与“主动体”。重新考虑这种关系时,应明确存在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之间的各种媒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鸿雁  
针对中国城市正在表现为城市文化与城市文脉的断裂,城市记忆出现空白,城市形态从物理的、空间的、文化的、心理的层面出现断裂这些现象,全面反思了中国城市形态的各种主要问题,提出了城市形态本土化主张,强调了中国本土化城市形态的人与自然和谐为本的理念,并将之上升为一个民族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可持续力的构建和民族自信力的重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