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51)
2023(12377)
2022(10314)
2021(9523)
2020(7875)
2019(18154)
2018(18193)
2017(35360)
2016(19335)
2015(21764)
2014(21976)
2013(21558)
2012(19467)
2011(17295)
2010(17087)
2009(15410)
2008(14761)
2007(12805)
2006(11135)
2005(9650)
作者
(55466)
(45720)
(45415)
(43488)
(29154)
(21768)
(20653)
(18138)
(17410)
(16273)
(15688)
(15267)
(14427)
(14401)
(14202)
(13891)
(13765)
(13578)
(13031)
(13009)
(11341)
(11254)
(11072)
(10364)
(10199)
(10179)
(10129)
(10028)
(9133)
(8976)
学科
(79909)
经济(79830)
管理(53462)
(52273)
(43224)
企业(43224)
方法(34935)
数学(29807)
数学方法(29499)
中国(21863)
(21486)
业经(19945)
地方(18319)
(17167)
(16779)
农业(14581)
产业(13619)
技术(13319)
理论(13187)
(12826)
(12663)
贸易(12656)
(12535)
(12220)
环境(12032)
(10701)
(10673)
(10662)
财务(10630)
财务管理(10613)
机构
大学(271346)
学院(270225)
管理(110565)
(106390)
经济(104085)
理学(96582)
理学院(95542)
管理学(93836)
管理学院(93372)
研究(89912)
中国(64039)
(58297)
科学(57212)
(45394)
(44439)
(42260)
业大(41162)
研究所(40918)
中心(39905)
(38199)
财经(37332)
北京(36662)
(36569)
师范(36250)
(33906)
(33067)
农业(33047)
(31531)
经济学(31199)
师范大学(29416)
基金
项目(192409)
科学(151697)
研究(141161)
基金(139175)
(121039)
国家(120052)
科学基金(103706)
社会(88512)
社会科(83895)
社会科学(83875)
(75604)
基金项目(74900)
自然(67666)
自然科(66067)
自然科学(66054)
自然科学基金(64851)
教育(63475)
(63297)
编号(57836)
资助(56286)
成果(46023)
重点(42791)
(41829)
(41524)
(40224)
课题(39437)
创新(37443)
科研(36429)
国家社会(35977)
项目编号(35694)
期刊
(114830)
经济(114830)
研究(78198)
中国(47465)
学报(42516)
管理(40134)
科学(39977)
(38773)
(32128)
大学(32069)
学学(30052)
教育(29904)
农业(27501)
技术(23484)
业经(20027)
(19361)
金融(19361)
经济研究(18186)
财经(17247)
问题(15560)
图书(15416)
(14710)
科技(14196)
(14024)
理论(13592)
技术经济(13177)
现代(12937)
实践(12620)
(12620)
商业(12149)
共检索到381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建永  陈俊兰  吴永兴  
同城化是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重要主题,交通同城化是区域同城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通过演化经济学分析,交通加速带来的同城化是经济系统的新奇因素,将对产业布局机制、产业演变机制和产业跨区域竞争层次三个层面影响产业的跨区域分工布局,并表现为人口主导、市场主导、城镇主导和产业主导的四个变迁过程。在交通同城化背景下,同城区域的产业集群效益影响范围扩大,对空间集中度要求降低,促进产业区位规模化分工和促进专业化市场的大量涌现,同时还将为新兴市场和服务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容量;在同城化背景下,次级中心地具有了共享更高级中心地的各项资源可能,从而具有与更高级中心地引进、培育新兴产业的同等机会,从而具有了超越更高等级中...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清华  
交通同城化,扩大了送达范围,降低了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进而影响产业布局的区位变迁。武汉城市圈交通同城化,影响到城市圈内产业的区位专业化发展、产业的区位集聚或扩散、产业的区位合作与竞争。为了利用交通同城化带来的效应,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布局应在"一主三翼"的基本架构上,实施产业整合,打造产业集群。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清华  
交通同城化,扩大了送达范围,降低了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进而影响产业布局的区位变迁。武汉城市圈交通同城化,影响到城市圈内产业的区位专业化发展、产业的区位集聚或扩散、产业的区位合作与竞争。为了利用交通同城化带来的效应,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布局应在"一主三翼"的基本架构上,实施产业整合,打造产业集群。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吉昌  田红娜  
做强哈尔滨都市圈对于拉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实现东北经济区振兴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优化都市圈产业布局,是做强哈尔滨都市圈的关键性环节。因此,研究哈尔滨都市圈的范围及其产业布局现状,弄清哈尔滨都市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哈尔滨都市圈产业布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安俊  孙久文  
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根基,产业布局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环境与安全大局。然而,在完全竞争与均质空间框架下,新古典经济学面临空间不可能定理的困境。为了突破空间不可能定理,学术界形成了三大研究范式:一是在完全竞争框架下,通过引入空间异质,研究产业布局;二是在完全竞争框架下,通过引入外部经济,研究产业布局;三是构建不完全竞争模型,引入规模报酬递增与运输成本,研究产业布局,文章依次对三大研究范式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总结。最后,探讨了未来研究的几个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聂火云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十四大已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界正为此而鼎力鸣锣开道;决策阶层自上而下都将此事提上了议事日程。制订规则、破除关卡、培育市场、转换职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企业及其它各种微观经济活动主体都在图谋良策,准备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接受新的洗礼。随着我国经济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飒  
文化产业园的产业布局风险是"文化产业风险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文对产业布局的风险要素进行了全面梳理,并认为可以借助数学方法,对其要素进行优先性的排序,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风险决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万钟  曹金喜  祝兆松  
九十年代,我国国土工作已由国土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向制定地区产业发展规划方向发展。联系各地区实际,运用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进行产业发展的定向与定位,科学地提出规划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方案,已成为提高国土规划水平的中心环节。1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是根据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特点,运用一定的理论和原则,提出该地区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在未来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可以通达的桥梁。国土规划是带有长远性、战略性的地区经济建设规划,理应为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安俊  孙久文  
文章从产业布局的规划需求出发,将产业布局分为国家、区域和城市三个层级,系统归纳各个层级上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与原理模式,搭建产业布局学的体系。国家层级的产业布局是从整个国家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发展阶段和国家战略,形成产业布局的总体框架;区域层级的产业布局是在区域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探讨第一自然、第二自然、第三自然与区域竞争四类因素作用下,产业布局的要素指向、市场指向、枢纽网络与政策指向等模式。新时代区域产业布局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本与信息网络构成的第三自然的作用,积极建设枢纽网络空间;城市层级的产业布局则是以创造有序的城市生产生活空间为本质任务,研究聚集经济与功能分区、聚集不经济与功能疏解、多维转向与产城融合等规律。最后对产业布局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方维慰  
在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产业布局中传统区位因素的重要性降低,技术创新环境、现代基础设施、行政管理绩效、自然生态环境、人才供给状况、地方文化氛围等因素的作用性增强。世界产业布局的范围扩大,区位选择的自由度提高,布局的指向性弱化,形式灵活,产业布局从以集聚为主导逐步向以扩散为主导转化,但是基于信息和知识经济的新一轮集聚依然存在,世界产业的转移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具备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集群成为国际产业投资和布局的重要选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曹大贵   杨山   李旭东  
城市更新自古有之 ,城市产业布局大规模变化则始于上世纪 50年代。我国正进入城市更新的高潮 ,大拆大建随处可见。如何将城市空间布局演化与城市产业布局调整科学地结合起来 ,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和改造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您正在阅读的这篇文章 ,讲述了西方一些国家内城改造的得失 ;中西城市改造的原因与机制的不同 ;指出了我国城市改造应从中吸取的教训 ;剖析了无锡城市改造的缺失并给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庆  
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其主城区产业布局的合理性至关重要。通过分析重庆主城区产业布局特征,提出了布局调整构想,并对调整对策作出探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殿廷  陈启英  楼武林  姜晔  
区域发展问题的关键是一个地区究竟发展什么产业才能赚钱、赚更多的钱;产业布局问题的实质是某一产业究竟布局在什么地方才能使这个产业赚钱、赚更多的钱。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但如果同时考虑一国或一相对独立的大区内的多个产业的布局、多个地区的发展问题,则二者融为一体,构成耦合关系。以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运筹学和投入产出方法等建立了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简单耦合模型。传统经济地理学关于产业布局的研究易忽视偏远落后地区,一般区域经济学关于区域发展的研究则不可避免地导致重复建设,只有将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合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小平  邓晓卫  焦军彩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集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明显。本文从五个方面归纳了产业集聚效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集聚效应对产业布局的作用,并通过国内外的实践,论证了基于集聚效应优化产业布局的可行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安永刚  张合平  
随着区域的发展,长株潭一体化融合的趋势逐渐明显,未来休闲产业将逐步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从产业发展要素、市场潜力、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布局原则等角度入手,对于未来长株潭休闲产业的布局做出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