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59)
- 2023(12032)
- 2022(10364)
- 2021(9462)
- 2020(8261)
- 2019(19042)
- 2018(18598)
- 2017(37576)
- 2016(20191)
- 2015(22805)
- 2014(22926)
- 2013(23048)
- 2012(21856)
- 2011(19812)
- 2010(20090)
- 2009(18849)
- 2008(18789)
- 2007(16864)
- 2006(14691)
- 2005(13324)
- 学科
- 济(91908)
- 经济(91807)
- 管理(57238)
- 业(55758)
- 方法(46125)
- 企(43027)
- 企业(43027)
- 数学(41997)
- 数学方法(41707)
- 中国(26995)
- 财(25365)
- 农(23537)
- 贸(21725)
- 贸易(21720)
- 易(21169)
- 制(17717)
- 地方(17622)
- 学(16912)
- 业经(16550)
- 农业(15416)
- 银(15321)
- 银行(15295)
- 务(14648)
- 财务(14626)
- 行(14623)
- 财务管理(14582)
- 融(14485)
- 金融(14483)
- 企业财务(13884)
- 出(13774)
- 机构
- 大学(306614)
- 学院(303403)
- 济(133228)
- 经济(130529)
- 管理(116437)
- 研究(101353)
- 理学(101029)
- 理学院(99850)
- 管理学(98376)
- 管理学院(97798)
- 中国(76933)
- 京(63930)
- 财(63529)
- 科学(60169)
- 财经(51467)
- 所(51019)
- 农(49183)
- 经(46858)
- 中心(46491)
- 研究所(46106)
- 江(43916)
- 经济学(43538)
- 业大(43392)
- 北京(40062)
- 经济学院(39930)
- 农业(39056)
- 范(38790)
- 财经大学(38501)
- 师范(38427)
- 院(36478)
- 基金
- 项目(200176)
- 科学(159259)
- 基金(149928)
- 研究(142434)
- 家(130612)
- 国家(129612)
- 科学基金(111472)
- 社会(94596)
- 社会科(90018)
- 社会科学(89994)
- 基金项目(79752)
- 省(75332)
- 自然(72050)
- 自然科(70471)
- 自然科学(70449)
- 自然科学基金(69215)
- 教育(65640)
- 划(64541)
- 资助(61894)
- 编号(55555)
- 部(46442)
- 重点(44778)
- 成果(44529)
- 发(42406)
- 创(40649)
- 国家社会(40350)
- 教育部(40117)
- 科研(38828)
- 人文(38767)
- 创新(38182)
- 期刊
- 济(139850)
- 经济(139850)
- 研究(91292)
- 中国(50403)
- 财(47738)
- 学报(46521)
- 科学(42910)
- 农(42667)
- 管理(39494)
- 大学(35083)
- 学学(33276)
- 融(29962)
- 金融(29962)
- 农业(28443)
- 财经(26110)
- 经济研究(24291)
- 教育(23611)
- 技术(22907)
- 经(22369)
- 业经(22154)
- 问题(21327)
- 贸(18396)
- 统计(16073)
- 商业(15701)
- 技术经济(15397)
- 业(15066)
- 理论(14924)
- 策(14263)
- 国际(14215)
- 现代(13663)
共检索到438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曦
本文基于2004-2020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高铁开通对消费强度的影响。为了解决高铁开通所带来的空间相关性问题,更好体现其溢出效应,本文使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首先,高铁开通显著影响了消费强度,这种效应是由高铁的局部效应和空间效应所导致。其次,高铁传递了消费需求和资源竞争的信号,加剧了城市间消费市场的竞争。此外,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际关系不同,高铁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城市消费强度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为此,本文提出城市的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调整消费引导策略,从而促进本地消费。
关键词:
高铁 居民消费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异质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 易金彪 徐建新
构建了能够客观反映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交通可达性指标,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验证了交通改善影响城市制造业出口升级的传导机制与渠道,并通过构造外生冲击检验以及选取合宜的工具变量对内生性问题进行了良好处理,同时重点探讨了交通可达性提升对地区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多维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交通可达性提升不仅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制造业出口升级,还能够对邻接地区制造业出口升级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交通可达性提升对城市制造业出口的溢出效应符合地理距离衰减规律,其溢出效应在300km以内最为稳定且强烈,之后逐渐衰减,并在900km处出现半衰期;高铁开通的外生冲击检验以及工具变量估计同样验证了交通可达性提升对城市制造业出口升级的促进作用。但对高铁开通溢出效应的进一步分解表明,高铁开通对城市制造业出口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不对称性,其外溢效应仅表现为高铁城市间的组内溢出效应,而高铁开通城市对未开通高铁城市的组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交通可达性提升主要通过优化城市资本要素错配、促进产业多样化集聚、强化知识技术溢出以及缓解劳动力市场分割进而促进城市制造业出口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左珊
提高市场可达性,降低商品交易成本,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扩大消费市场规模,实现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关键。本文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市场可达性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发现提高市场可达性可以降低商品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商品供给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进而直接促进本地区消费结构升级。同时,提高市场可达性存在显著的“示范效应”和“扩张效应”,将间接促进相邻地区消费结构升级,表现出显著的溢出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洲 段建强 李文兴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否促进城镇居民消费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尚缺乏经验证据。采用中国2007—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双效应ELES模型,将居民消费分为基本品和高档品,以高档品消费占总支出之比为消费升级指标,构建空间面板分位数模型,考察交通可达性对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交通可达性提升显著抑制了城镇居民消费升级;分消费群体看,交通可达性提升促进了高收入群体消费结构升级,对中低收入群体产生了抑制效应;从内部机制看,交通设施完善显著提升了住房价格,中低收入群体住房支出大幅增加,对其他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从而导致其消费降级;在地区关联性方面,各地区间居民消费结构关联性较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克中 陶东杰
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引发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转移,新经济地理学称之为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分布效应"。本文以高铁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1-2012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证实了高铁的"虹吸效应",为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分布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首先,高铁开通显著降低了沿途非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率;其次,距离区域中心城市越近的地级市受到高铁开通的负向影响越大;第三,高铁的"虹吸效应"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对不同产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关键词:
高速铁路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分布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孟德友 李小建
高铁建设虽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间的时间可达性,但其高票价导致的旅行费用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高铁的消费预期。从费用可达性和居民对高铁的消费能力两个方面,基于省会城市间2008和2015年的铁路最短旅行时间及相应的票价、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数据,采用平均旅行费用、高铁消费能力指数和高铁消费预期指数等指标对省际费用可达性及居民对高铁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论为:(1)高铁不同程度上抬升了省会城市间的旅行费用,费用可达性空间格局从以郑州、济南为中心的核心—边缘型空间格局转变为以呼和浩特、太原为中心的核心—边缘型空间格局;(2)大多数城市的居民高铁消费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高铁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都呈现出东中部优于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不均衡分布特征。本文可对优化高铁供给格局进而对提升高铁的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新飞 李莹 张伟俊
文章首先将中国专利引用数据库与298个城市间高铁连通数据进行匹配,构建了2001~2019年88506个城市配对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高铁网络对于国内城市间知识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没有直通高铁的城市相比,高铁直通之后,城市主动引用另一个城市专利的次数将提升22.7%。其次,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研究了高铁开通对于城市吸收国外知识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铁开通使得城市引用国外专利的次数增加了16.6%。机制研究发现,高铁不仅通过人才流动、举办学术会议和科技服务等渠道促进国内知识传播,还通过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外知识向国内溢出。最后,通过整理城市层面的发明专利和产学研结合专利数据,发现高铁开通的知识溢出效应带动了城市创新质量的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新宇 甄鸣涛
消费在社会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当前鲜有文献关注城乡居民消费的棘轮效应和空间异质性。本研究在消费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消费支出模型,对城乡居民消费的棘轮效应及空间异质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存在棘轮效应,即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受到过去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影响;棘轮效应存在一定区域差异,各个省份的城乡居民消费习惯显示出地区间的差异;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存在空间异质性,因此出现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空间聚集效应。政策建议: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引导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优化消费支出结构,改变不良消费习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永进 侯韫韬
本文以中国高铁开通这一自然实验,采用2001-2016年172个地级市的微观商品价格数据,运用倍差法研究人员流动对城市间商品价格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带来的人员流动,能通过促进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地区间商务往来,显著降低城市间商品价格差异,由此促进地区间产品市场的一体化。通过更换多个代理变量、控制时间趋势、使用基于随机模拟方法的安慰剂检验和事件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并分别构建了基于最低成本原则和最短距离原则的最小生成树作为两个工具变量来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高铁开通能推动区域内、区域间以及不同行政级别城市间的经济一体化;高铁站的合理选址与高铁线路的合理设计对充分发挥高铁开通的作用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人员流动 商品价格 高铁网络 最小生成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慧峰 王鑫 张书宇
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的PM2.5日数据,采用AR模型和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各城市雾霾污染的持续性特征,进一步基于Hsiao(1981)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了相邻城市间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雾霾污染存在较强的持续性,PM2.5指数表现为高度的自相关和区制转换特征,高污染状态较难向低污染状态转换,高污染状态存在粘滞效应;(2)不同城市间的雾霾污染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北京对其他周边城市均存在领先滞后关系,广义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北京雾霾浓度的提高对周边城市均会产生正向冲击、且衰减速度较慢。政策建议是简单的产业转移并不能解决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污染问题,必须通过产业升级和清洁技术引进、区域综合治理、调整政绩考核方式等手段来从根本上治理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污染。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黄海琴
本文利用2005-2007年广东省制造业微观企业面板数据,构建可达性相关指标,分析可达性对企业工业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总体来看,省内可达性和省际可达性对企业工业增长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省际可达性对企业工业增长的影响更为明显。第二,从集群内外来看,与集群外的企业相比,省内可达性对集群内企业的工业增长影响更为明显,省际可达性对集群内企业的工业增长影响弱一些。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可达性 工业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余渭恒
数字经济依托于数字化技术携带的环保效应不仅直接影响碳排放,还会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间接影响区域碳减排绩效。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碳减排绩效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碳减排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本地区碳减排;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可显著提高周边区域碳减排绩效,产生明显碳减排治理空间溢出效应;在“胡焕庸线”东南侧区域,数字经济对碳减排绩效的提升效果最为突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章婷 杭敬
消费价格弹性是指居民消费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是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ELES)定量研究上海城市居民消费支出中八大类商品的自价格弹性和互价格弹性,结果表明食品类价格的变化对居民消费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消费 价格弹性 ELES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青 侯雪峰 曾伏
疫情之下,居民消费受到严重影响,数字经济在这期间展现出了强大的优势。城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心,承载着大部分经济资源,所以本文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时点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促进城市居民消费,而且对邻近省份城市居民消费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分时期看,2016—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大于2011—2015年,也就是说随着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完善、技术水平的提高,其对城市居民消费的提升效果越来越明显。综上,提出了五点提高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居民消费促进作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城市居民消费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聂永芳 聂倾国
本文以我国2013-2022年的数据为基础,对消费韧性水平进行测度,进而了解我国消费韧性的发展概况。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消费韧性在2013-2022年期间是逐步上升的。同时,通过对不同区域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消费韧性水平区域特征呈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对外贸易、就业水平对于我国消费韧性提升有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文从经济发展、对外贸易以及就业优化三大方面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
消费韧性 居民消费水平 区域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地理距离影响高校专利知识溢出吗——来自中国高铁开通的经验证据
高铁开通、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来自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具有减排效应——来自中国高铁开通的证据
市场可达性与农村家庭消费——来自“快递下乡”工程的证据
电商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居民消费溢出效应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地铁开通、知识溢出与城市创新——来自中国289个地级市层面的证据
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及空间异质性——基于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实证研究
高铁网络、城市碳排放强度及空间溢出效应——来自长三角地区的证据
交通可达性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影响
住房负担抑制了城市居民消费吗?——来自中国的微观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