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52)
- 2023(18071)
- 2022(15177)
- 2021(14283)
- 2020(11878)
- 2019(27596)
- 2018(26999)
- 2017(51127)
- 2016(27403)
- 2015(30784)
- 2014(30615)
- 2013(30462)
- 2012(28489)
- 2011(25944)
- 2010(25897)
- 2009(23713)
- 2008(23597)
- 2007(20740)
- 2006(17940)
- 2005(16388)
- 学科
- 济(122832)
- 经济(122718)
- 管理(73460)
- 业(72285)
- 企(56700)
- 企业(56700)
- 方法(52996)
- 数学(46647)
- 数学方法(46117)
- 中国(36027)
- 农(33083)
- 地方(29232)
- 贸(29079)
- 贸易(29062)
- 财(28657)
- 易(28186)
- 业经(25501)
- 学(23771)
- 农业(22294)
- 制(21689)
- 银(19501)
- 银行(19466)
- 融(19214)
- 金融(19210)
- 行(18752)
- 环境(18361)
- 务(17427)
- 和(17407)
- 财务(17369)
- 财务管理(17327)
- 机构
- 大学(395109)
- 学院(394832)
- 济(171085)
- 经济(167807)
- 管理(148301)
- 研究(140937)
- 理学(127671)
- 理学院(126116)
- 管理学(123915)
- 管理学院(123187)
- 中国(106816)
- 科学(84982)
- 京(84188)
- 财(76038)
- 所(71585)
- 农(66986)
- 研究所(65116)
- 中心(63964)
- 财经(60879)
- 江(57923)
- 业大(57534)
- 经(55447)
- 经济学(53687)
- 北京(53257)
- 范(52624)
- 农业(52564)
- 师范(52091)
- 院(50944)
- 经济学院(48566)
- 州(46573)
- 基金
- 项目(264779)
- 科学(209289)
- 基金(194389)
- 研究(191019)
- 家(170672)
- 国家(169301)
- 科学基金(144682)
- 社会(123480)
- 社会科(117272)
- 社会科学(117245)
- 基金项目(102285)
- 省(101341)
- 自然(93223)
- 自然科(91125)
- 自然科学(91098)
- 自然科学基金(89491)
- 教育(87585)
- 划(86505)
- 资助(79968)
- 编号(75507)
- 成果(61081)
- 发(60733)
- 重点(60221)
- 部(59457)
- 创(54728)
- 课题(52531)
- 国家社会(52343)
- 创新(51322)
- 科研(51199)
- 教育部(50986)
- 期刊
- 济(185645)
- 经济(185645)
- 研究(117468)
- 中国(77025)
- 学报(62246)
- 农(61302)
- 科学(58239)
- 财(57960)
- 管理(54153)
- 大学(47286)
- 学学(44629)
- 农业(42137)
- 教育(39478)
- 融(37592)
- 金融(37592)
- 技术(33911)
- 经济研究(31459)
- 业经(29987)
- 财经(29975)
- 经(25946)
- 问题(25758)
- 贸(25171)
- 业(23307)
- 国际(22266)
- 世界(19662)
- 统计(19542)
- 技术经济(19468)
- 版(18455)
- 资源(17992)
- 商业(17986)
共检索到591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彦 屠年松
降低城市边界效应,对于促进要素流动、推动跨境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构建了交通可达性和边界效应对沿边地区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2000—2013年中国沿边地区76个地级市与毗邻国家的贸易数据及自身内贸数据,以跨境可达性来反映沿边城市的交通可达性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实:沿边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如果忽略空间效应的影响,则会带来边界效应的高估;交通可达性、经济规模对于跨境贸易发展发挥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边界效应和城市化率则具有负面效应;交通可达性对沿边城市进口贸易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但对其出口贸易的影响仅具有直接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交通可达性的提高有利于降低边界效应的不利影响,且对经济基础薄弱的西南地区改善作用最大。为更好地促进沿边城市的跨境贸易高质量发展,应当加快跨境交通网络建设,不断提升边境地区城市化质量,并实施差异化的沿边开放政策。
关键词:
交通可达性 边界效应 跨境贸易 沿边城市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天籽
研究我国沿边地区参与跨境次区域合作面临的边界效应,可对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体化程度进行正确评估。针对沿边城市大多是内陆城市、对外运输基本靠陆路运输的特点,除了直线距离,还通过引入实际陆路距离和实际海运距离变量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研究发现,各个距离变量中,以实际陆路距离衡量的边界效应值最高,不同跨境次区域间边界效应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另外,国内外GDP、城市地理区位、基础设施便利度、城市行政级别也是影响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以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为例具体探讨沿边地区对周边国家开展跨境次区域合作的政策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善浪 胡小丽
边境效应理论认为边境的存在会抑制两地区之间的双边贸易,使得内部贸易相对密集于对外贸易。中国沿边地区对外贸易不仅具有边境效应,而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具体表现为与相邻国家的绝对双边贸易额较小,而相对贸易额较大,即呈现出贸易相对集中的邻近效应。为了探索中国沿边地区对外贸易的边境效应与邻近效应,文章整理了2000~2013年海关数据库以及各省(区)市统计年鉴数据,将边境效应和邻近效应同时纳入引力模型中,检验边境效应和邻近效应对沿边地区双边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考虑邻近效应后,边境的存在对双边贸易的负影响显著降低,即邻近效应对边境效应具有缓解作用,且出口边境效应明显大于进口边境效应;邻近效应对双边贸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贸易的相对集中对出口的影响大于对进口的影响;区域异质性对边境效应和邻近效应的作用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慧瀛 郭佳 廉永生
构建高效的跨境物流网络,推进跨境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是沿边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建设国际物流集散地和跨境合作窗口过程中,沿边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物流发展已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应面对现实需求构建基于"硬联通"和"软联通"的沿边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物流网络,即将物流枢纽功能片区作为沿边地区自贸试验区跨境物流网络的核心节点,通过积极推动跨境物流系统建设,同时形成基础设施网、运营组织网和智能信息网三大子网络,实现沿边地区自贸试验区跨境物流网络硬互联互通。同时推进软联通,为促成跨境物流网络的硬互联互通形成一系列软性保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天籽
通过建立适合我国沿边地区的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利用199个中国沿边城市数据,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我国沿边地区参与跨境次区域合作面临的边界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论表明我国沿边地区对外贸易和跨境合作面临较高的边界效应,这种边界效应在不同距离、不同跨境次区域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同时地理和基础设施、经济产业发展、制度等因素也对中国沿边对外开放和对外区域合作产生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恺钧 褚天威
基于中国30省份2002-2014年的面板数据,以新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将"冰山型成本"纳入到理论框架中,对互联网发展及交通运输对进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机制分析,并采用空间计量研究方法对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估计。估计结果显示,互联网发展对当地进口贸易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周边区域的进口贸易有促进作用;交通运输对当地及周边区域的进口贸易都有促进作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向晓梅 张瑞志 李人可
跨境产业合作是进一步提升沿边地区开放开发、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就沿边地区跨境产业合作展开机理与机制研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要素高端化、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产业合作层次与水平提升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推动我国沿边地区发展和深化对外开放提供必要参考。
关键词:
沿边地区 跨境产业合作 体制机制 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冰
我国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边境城市规模小、缺乏腹地支撑、产业基础薄弱;边境贸易规模、层次较低;边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通道不畅;受周边国家政治安全形势制约等。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形势下,东北亚国家、东盟各国、中亚国家日益重视与我国沿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因此,从跨境经济合作的运作模式、合作内容、合作机制及管理机制方面入手,探索促进我国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发展的新路径意义重大。
关键词:
沿边地区 跨境经济合作 边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育林
一、商贸基地的内涵与外延"商贸基地"这一概念只是近年来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由我国地方政府和一些学者提出并使用的,其目的是改变多年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会君
跨境电商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本文对跨境电商发展影响对外贸易的理论进行梳理,从贸易距离异质性的视角检验跨境电商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跨境电商发展可通过缩短地理距离来拉动双边贸易增长。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跨境电商可通过缩短地理距离间接刺激中国与"一带一路"贸易伙伴国家的出口或进口贸易。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良好的跨境电商支撑体系,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在促进对外贸易方面的优势等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海 翟立强
随着跨境电商贸易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的占比逐年提升,跨境电商行业作为新型业态无疑会受到长期存在的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近年来中俄跨境电商贸易增速较快,发展态势良好,考察技术贸易壁垒对中俄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效应,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基于经典贸易引力模型,建立2004-2019年俄罗斯对中国设置的技术贸易壁垒对中俄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影响的实证模型。结果表明:第一,俄罗斯对中国的技术贸易壁垒主要源于俄罗斯严格的技术标准和中国高性价比商品的销售;第二,中俄双方的经济发展均有利于中俄跨境电商发展,且俄罗斯本土经济发展对需求拉动作用更明显,对跨境电商发展优化作用更强;第三,技术贸易壁垒设置是影响中俄跨境电商发展的主要因素。俄罗斯技术贸易壁垒对中俄跨境电商发展呈倒“U”型影响,而中俄跨境电商企业的内生技术创新能够有效降低技术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易海峰
近年来,中俄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在线支付日渐完善,跨境物流线路逐步增多,双边跨境电商贸易正以每年50%的速度上涨。然而,中俄跨境电商起步较晚,仍存在跨境物流网络不健全、通关便利性不高等问题,不利于跨境电商包裹整体运送速度与质量的提高。基于此,文章在分析中俄跨境电商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困境基础上,探讨了双边跨境电商的发展前景和具体推进策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易海峰
近年来,中俄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在线支付日渐完善,跨境物流线路逐步增多,双边跨境电商贸易正以每年50%的速度上涨。然而,中俄跨境电商起步较晚,仍存在跨境物流网络不健全、通关便利性不高等问题,不利于跨境电商包裹整体运送速度与质量的提高。基于此,文章在分析中俄跨境电商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困境基础上,探讨了双边跨境电商的发展前景和具体推进策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玉新 李天籽
跨境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中西部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而沿边地方政府又是其主要推动力量。目前,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积极参与是我国跨境次区域合作的主要模式。但由于地方利益的强化,沿边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利益和目标上会有所偏差。这导致了沿边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采取对内竞争和对外合作两种不同的行为模式。这两种不同行为模式背后的动力机制研究对进一步揭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制度安排,提升我国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家勤
“积极发展同内陆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选择一些内陆边境城市和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促进这些地区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这是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开始由沿海地区优先开放走上沿海、沿江和沿边地区协调推进、全方位开放的新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对外贸易的海运可达性评价
交通可达性与制造业出口升级——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的经验分析
数字贸易发展的减污降碳效应——基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试验
跨境电商对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力资本优化的中介效应
贸易便利化与中国出口贸易——基于半参数GWR模型的空间计量分析
沿边地区贸易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基于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国内贸易网络与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基于市场可达性的中介效应
扩大开放视角下地区营商环境优化对跨境贸易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省域的样本分析
基于RCEP视角的跨境数字贸易发展机遇及优化进路研究
扩展引力模型下跨境物流绩效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样本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