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38)
2023(11242)
2022(9453)
2021(8465)
2020(7005)
2019(15450)
2018(14815)
2017(29175)
2016(15413)
2015(16380)
2014(16331)
2013(16335)
2012(15338)
2011(13980)
2010(14016)
2009(12907)
2008(12420)
2007(11020)
2006(9912)
2005(8740)
作者
(47665)
(40255)
(40144)
(38003)
(25476)
(19396)
(17798)
(15562)
(15024)
(14068)
(13977)
(13211)
(13156)
(12572)
(12480)
(12271)
(11897)
(11838)
(11622)
(11449)
(10126)
(9856)
(9725)
(9211)
(9140)
(8881)
(8790)
(8479)
(8127)
(7879)
学科
(90649)
经济(90584)
管理(40679)
(40159)
方法(32689)
(30381)
企业(30381)
数学(28155)
数学方法(27984)
地方(21916)
(19167)
中国(18017)
业经(17825)
(17010)
(15204)
地方经济(14693)
农业(13922)
产业(13671)
(12641)
贸易(12636)
(12192)
(11906)
环境(11660)
技术(10495)
(10415)
金融(10415)
(9859)
银行(9816)
(9701)
理论(9423)
机构
学院(232483)
大学(229832)
(108928)
经济(107189)
管理(86363)
研究(85145)
理学(75324)
理学院(74414)
管理学(73217)
管理学院(72787)
中国(61015)
科学(53186)
(47004)
(44933)
(44851)
(43802)
研究所(40318)
业大(37311)
财经(36806)
中心(36788)
农业(35466)
经济学(35347)
(33589)
(33485)
经济学院(31757)
(30056)
北京(29112)
(28838)
师范(28403)
财经大学(27313)
基金
项目(159532)
科学(125902)
基金(118803)
研究(107630)
(106818)
国家(105992)
科学基金(89857)
社会(74013)
社会科(70603)
社会科学(70586)
基金项目(63748)
(62581)
自然(58728)
自然科(57382)
自然科学(57363)
自然科学基金(56405)
(52019)
资助(48327)
教育(46396)
编号(38195)
(37104)
重点(36196)
(34292)
(33165)
国家社会(32246)
创新(31171)
计划(30779)
科研(30663)
发展(29232)
教育部(29002)
期刊
(122064)
经济(122064)
研究(65981)
学报(42021)
(40151)
中国(38567)
科学(38236)
(33080)
管理(31142)
大学(30775)
学学(30173)
农业(27121)
经济研究(21802)
财经(19110)
业经(18961)
(18621)
金融(18621)
技术(16861)
(16768)
问题(16348)
(14152)
技术经济(13083)
商业(12113)
(11965)
统计(11808)
(11216)
(11057)
科技(10990)
世界(10927)
教育(10694)
共检索到335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畅  
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全面促进消费、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本文基于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了交通可达性、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交通可达性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其在西部地区的驱动效果最强,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驱动效果相对较弱;交通可达性对旅游产业集聚具有显著推动作用,旅游产业集聚在交通可达性和区域旅游经济增长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其间接影响效果占总效应的39.8%。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佳  赵金金  张广海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空间关联局域指标LISA分析,考察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构建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一直伴随空间集聚的过程,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在东部地区形成了旅游经济活动的集聚区;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表现为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表现为显著的局部性特征,由此引起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均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卿  
在中国高铁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以大西高铁为例,使用城市间的矢量路网、高铁站点及各城市旅游收入、旅游人数等数据,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和引力模型,对大西高铁沿线及周边城市在高铁开通前后的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进行分析,并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进行耦合协调分析。结果表明:大西高铁的开通显著提升了各城市的可达性水平,但提升程度不均衡,致使研究区交通可达性的空间公平性降低;区域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显著增加,且沿线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提升较为明显,各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均大幅提升;高铁的开通对高铁途经城市的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的协同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高铁未途经城市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甚至出现了协调度降低的情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春济  冯学钢  高静  
文章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考察了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的特征,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了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验证了该影响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整体看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在提升、合理化程度在波动中下降,但区域差异明显;(2)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我国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区域普遍性和持久性,但影响力在下降;(3)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力的大小具有时段性特征,但比较而言,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推动旅游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动力。针对上述结论,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其成因并提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晓标  解程姬  
本文在对文化资本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于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影响的结构性差异。研究发现文化产业和文化遗产对于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但是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既可以通过促进物质资本积累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来实现,而文化遗产的促进作用则主要通过影响物质资本的积累来实现。与之相反,文化体制对于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明显的,这主要是因为现行的文化体制虽然能够促进物质资本积累,但是却不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挤出了旅游收入的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太政  李锋  乔家君  
借鉴费希尔—克拉克的产业划分法,旅游产业可进一步细分为基础层次、核心层次和发展层次产业。对1983—2011年我国旅游产业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在旅游产业发展初期,旅游产业高级化呈下降趋势,高级化决定因素是基础层次产业;随着旅游经济发展,我国旅游产业高级化在1993—2007年呈加速增长,高级化决定因素是基础层次产业和核心层次产业;自2008年起,旅游产业高级化水平开始下降,高级化决定因素是发展层次产业。旅游产业高级化过程和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耦合关系,2004年以前,旅游产业高级化是旅游经济发展的结果,2004年以后,旅游产业高级化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傅京燕  
经济增长为旅游消费的发展创造条件。旅游消费带动旅游业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旅游消费的产业化和经济化,应抓好特色旅游、优质旅游、多元化旅游、联网旅游。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升朝  黄花  
基于西安市旅游景点、客运枢纽站、居民小区数据及公路网、公交线网、轨道交通线网数据,运用GIS网络分析法和ESDA空间关联性分析法,从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两个角度,探讨散客化背景下轨道交通在旅游景点公共交通可达性中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铁显著压缩了城市的地理时空,景点可达性优化效果显著的区域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以主城区为中心沿地铁线路方向轴向延伸的特点;机场及北客站的景点可达性受地铁影响最大,西安南站景点可达性最低且优化最少;地铁促使城六区所有街道升级为景点可达热点区域,对较偏远地区蓝田县和临潼区的优化效果有限,对于极偏远地区周至县难起到优化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敏慧  石惠春  赵鹏霞  宋媛  
基于西北五省A级旅游景点和各等级路网交通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ESDA空间关联性分析法,对西北五省不同类型A级旅游景点的整体及县域可达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究了其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五省旅游景点的整体空间可达性较优,可达性在30min内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76.52%,主要分布在路网交通和城镇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五省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较好,可达性在30min以内的县域数量占整体县域总数的95%以上。不同类型景点的县域单元可达性集聚程度均十分显著,热点分区在空间上均呈现出自东向西依次过渡的分布格局;陕西省的景点可达性最好,属于可达性高集聚区,新疆和青海景点可达性较差,属于可达性低集聚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博鸿   马源  
文章使用空间句法和大数据空间分析的方法探究了广州历史城区内历史街区交通可达性以及旅游要素的分布特征,并对二者进行了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同时利用网格法统计了历史街区的可达性、旅游要素核密度和混合度情况,通过交叉分析揭示了历史街区内旅游要素分布与交通可达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1)广州历史街区内部道路的全局整合度整体较高,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道路局部可达性呈现“多核心”分布特征;(2)历史街区内的旅游要素呈现“多核心网状”分布,且不同的旅游要素具有各自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3)历史街区内各尺度道路整合度与旅游要素数量分布均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其中餐饮饮食类和酒店住宿类与交通可达性的相关性最高,商业购物类和文体休闲类次之,风景园区类最低;(4)历史街区内旅游要素混合度整体较高,呈现出“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中部混合度高值区域呈现多核心分布特征,历史街区内旅游要素混合度与核密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5)历史街区的游要素混合度与交通可达性匹配度较高,其他街道存在不匹配的情况。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佳  
如何激活国内旅游消费市场,释放居民旅游消费活力,是扩大内需背景下推动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域交通可达性数据和旅游消费市场数据,以高铁可达性和自驾车可达性为例,考察了交通可达性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增值赋能效应。研究发现,高铁可达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具有显著增值赋能效应,但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的增值赋能效应并不存在;自驾车可达性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都存在显著增值赋能效应,相对而言,自驾车可达性对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支出的赋能效应更强;无论是高铁可达性,还是自驾车可达性,交通可达性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的增值赋能效应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东中西"梯度递减"的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志宏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在我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本的结论是:从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来看,旅游产业不仅能通过自身直接的收入效应带动经济增长,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其具有的产业关联性,通过乘数效应扩大经济增长效应,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六省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钟高峥  耿娇阳  麻学锋  
选取西藏1989—2010年旅游统计数据,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西藏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西藏旅游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均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西藏旅游总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互为格兰杰原因,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不是旅游外汇收入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浩  王姣娥  金凤君  
旅游潜力是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交通可达性作为城市旅游发展及潜力挖掘的先行条件,一直是中小旅游城市旅游屏蔽效应下突破瓶颈的关键环节。目前旅游潜力相关研究多从市场和资源开发的角度结合某一类型旅游形式对大中城市的旅游潜力进行评价,而从不同尺度的区域交通影响角度结合旅游可达性对中小城市旅游潜力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构建的可达性评价指标体系从中观尺度对全国范围内34个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所属地市的旅游交通可达性进行评价;基于1 h、2 h、3 h交通圈层从微观尺度对全国范围内34个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时间可达腹地的旅游交通可达性进行分析,并结合评价分析结果对中小文化旅游城市交通可达因素影响下的旅游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所属地市市域范围内的交通可达系数与其旅游潜力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四川盆地附近、长江下游及三角洲附近市域范围内可达性高的城市会极大提高其下辖中小旅游城市的可进入性,而成为其下辖中小文化旅游城市的客源中转站和重要客源潜力市场。所属地市和邻近县市较高的经济产出和良好的交通可达条件可以为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旅游集散功能条件,从而使这些地区的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旅游潜力比其他地区拥有更多的比较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