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66)
2023(12435)
2022(10344)
2021(9196)
2020(7378)
2019(16268)
2018(15692)
2017(29506)
2016(15815)
2015(17079)
2014(16952)
2013(16847)
2012(16004)
2011(14869)
2010(15026)
2009(13728)
2008(13207)
2007(11706)
2006(10718)
2005(9934)
作者
(49043)
(41003)
(40799)
(38438)
(26113)
(19668)
(18296)
(15992)
(15655)
(14339)
(14211)
(13431)
(13312)
(13025)
(12668)
(12562)
(12193)
(11959)
(11790)
(11685)
(10395)
(10272)
(9854)
(9470)
(9338)
(9127)
(8981)
(8816)
(8302)
(8073)
学科
(90367)
经济(90296)
管理(41365)
(38864)
(27838)
企业(27838)
方法(27189)
地方(27051)
中国(24993)
数学(24035)
数学方法(23901)
(21456)
业经(18284)
(16930)
地方经济(16624)
农业(15444)
(14923)
(14056)
贸易(14046)
环境(14013)
(13485)
(13049)
(13049)
金融(13048)
(12738)
(12461)
银行(12422)
(12102)
技术(10948)
产业(10815)
机构
学院(234793)
大学(232731)
(109181)
经济(107226)
研究(91125)
管理(84822)
理学(72510)
理学院(71563)
管理学(70483)
管理学院(70046)
中国(67673)
科学(55695)
(49947)
(47419)
(45075)
(44993)
研究所(43167)
中心(39731)
业大(36277)
财经(35667)
(35648)
农业(35308)
经济学(34755)
(32578)
(32371)
北京(31869)
(31626)
师范(31217)
经济学院(31076)
科学院(28841)
基金
项目(156216)
科学(123084)
基金(113265)
研究(110322)
(101063)
国家(100211)
科学基金(84470)
社会(73956)
社会科(70271)
社会科学(70255)
(61812)
基金项目(59996)
自然(53219)
(52211)
自然科(51955)
自然科学(51940)
自然科学基金(51006)
教育(48344)
资助(44699)
编号(41953)
(40922)
重点(36067)
(33457)
成果(32771)
(32641)
发展(32601)
(32115)
国家社会(31568)
创新(30682)
课题(30260)
期刊
(130067)
经济(130067)
研究(73207)
中国(49448)
(41541)
学报(39894)
科学(36767)
管理(32064)
(31898)
大学(29448)
农业(28296)
学学(28253)
(23697)
金融(23697)
经济研究(22396)
教育(20962)
业经(20779)
技术(19576)
财经(18342)
问题(16946)
(16001)
(14739)
技术经济(13159)
(12901)
商业(12365)
世界(12322)
资源(11890)
国际(11761)
科技(11401)
统计(10930)
共检索到365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罗能生  孙利杰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结果显示:整体来看,交通发展缩小了我国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平衡;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及客运周转量的增加会扩大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具有极化效应;货运周转量的增长会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交通发展对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溢出影响的空间辐射半径约为1000公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极化效应普遍显著,客运周转量对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具有极化效应,对西部地区具有扩散效应;货运周转量有利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但会扩大中西部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门洪亮  李舒  
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诸要素中,资本要素尤为重要。它不仅带动其它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并且涉及到政府如何适时地采取有效的地区发展政策来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以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董理  
本文通过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及其影响因素演变进行分析,探讨流通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流通业的发展不仅是落后地区经济起步的基础,更是形成内在增长动力的主要因素。流通业的空间均衡发展,对我国区域间经济差距的缩小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加剧了区域间竞争,经济差距在空间格局从东中西差距演变为南北差距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了进一步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本文认为经济落后省份应加快营造更具活力的经济环境并提高流通创新能力,而各区域内部应依托现代流通业的支撑,加强联合治理和协同发展,提高经济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及保障均衡化水平,进而推动区域内居民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秀生  陈慧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东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产业结构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制度、历史和区位、国家政策、基础设施、市场意识等诸因素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产生和扩大;适度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或不断拉大的势头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遏制,则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要统筹区域发展,建立政府区域管理体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建立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从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丽  崔光莲  刘军保  
区域经济差距对乡镇企业发展的影响张丽,崔光莲,刘军保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东中西部区际差距扩大之势,也突出反映在农村经济发展差异上。依存于农村和农业的乡镇企业发展差异也呈同向扩大态势。本文试就地区非...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颖  陈银生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 ,表明区际差距呈扩大趋势。作者认为 ,造成区际差距扩大的内在原因主要是自然禀赋、物质技术基础差异以及聚集效应等。区际差距的扩大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国家应通过立法确定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和专业化的区域发展机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启仿  
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两种因素分解方法,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1978年—2000年,从三次产业的层面来看,第二产业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第一因素,但其贡献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是第二位因素,其贡献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第一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几乎不起作用;从空间层面来看,地带间差距始终是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决定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胜强  周兵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带有国际性的普遍现象,也是经济学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并作出简单的评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影  
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自然条件相差不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近年这一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本文首先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所选取的指标作灰色关联分析,找出苏南、苏北经济差距形成与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利用2007年江苏省10个主要城市的横截面数据,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最后对缩小这一经济发展差距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大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地困扰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东中西经济协调发展,国家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然而,通过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非但没有明显缩小,反而还有不断加剧的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造成这种差距持续、加速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就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与其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呈强正相关性。从而证实了有些学者所提出的“东中西经济发展差距的本质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论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功磊  夏青  
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地域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全国相似经济水平的省际间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依赖性日益增强,并且这种发展趋势自1992年以后表现的更为突出,从而加速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收敛趋势;东部沿海发达省区空间集聚特征比较明显,同时对近距离的经济扩散作用同样显著;2005年以后受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影响,中部省际间的空间集聚效应被削弱,空间分异的发展趋势开始显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笳旭  
通过对全国及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差距变动测度,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呈现"缩小—扩大—再缩小"的三阶段变化趋势,地区差距在2003年以后趋于缩小。全国经济发展表现出趋同趋势,且东部地区内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进一步,通过对地区差距变动成因的实证分析,揭示出了市场化进程和区域政策从空间范围对差距变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外开放度、市场容量和市场化程度对2003—2011的地区差距趋同起正向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劳动参与率对差距趋同起负向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淑新  胡仪元  
基于2000-2012年31个省(区、市)的空间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法探讨发展旅游业在我国省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发现旅游业在不同区域扮演的角色具有差异性:在全国范围内,旅游业成为推动各省(区、市)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有利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在内陆地区,这一作用也得到了验证;在沿海地区,尽管旅游业扩大了各省(市)的经济发展差距,但各地依然要重视发展旅游业。上述发现在客观上验证了旅游经济较落后的内陆省份,充分重视发展旅游产业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选选  
199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经济区域间差距也在快速扩大,区域差距成为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在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各省统计数据合并计算出东、中、西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四个区域1987-2007年的各项指标,在定性分析了影响四个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之后,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四个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程度。结论显示,产业结构、经济外向度和投资系数是影响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于绯  邱慕龄  
以广东省传统上划分的四区域为立足点来研究该省经济发展差距,首先叙述四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然后运用人均GDP基尼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三种方法对四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省整体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并且继续加深,广东省经济增长趋于发散,四区域之间的差距、珠三角和山区的差距是全省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