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33)
- 2023(4772)
- 2022(3926)
- 2021(3545)
- 2020(2988)
- 2019(6458)
- 2018(6137)
- 2017(12287)
- 2016(6644)
- 2015(6928)
- 2014(6799)
- 2013(6816)
- 2012(6273)
- 2011(5736)
- 2010(5614)
- 2009(5008)
- 2008(5140)
- 2007(4595)
- 2006(3821)
- 2005(3524)
- 学科
- 济(26567)
- 经济(26538)
- 业(19493)
- 管理(18277)
- 企(15617)
- 企业(15617)
- 方法(13550)
- 数学(12176)
- 数学方法(12058)
- 财(8071)
- 农(6753)
- 中国(6590)
- 学(6425)
- 制(5576)
- 业经(5273)
- 务(5230)
- 财务(5223)
- 财务管理(5216)
- 银(5170)
- 银行(5149)
- 企业财务(5087)
- 融(5048)
- 金融(5045)
- 行(4953)
- 贸(4850)
- 贸易(4849)
- 技术(4819)
- 易(4744)
- 农业(4491)
- 地方(4070)
- 机构
- 大学(97778)
- 学院(97117)
- 济(40957)
- 经济(40247)
- 管理(35093)
- 研究(34596)
- 理学(31308)
- 理学院(30905)
- 管理学(30311)
- 管理学院(30127)
- 中国(24458)
- 科学(23056)
- 农(22528)
- 财(19779)
- 京(19240)
- 所(18501)
- 农业(18251)
- 业大(17805)
- 研究所(17224)
- 财经(16560)
- 中心(15433)
- 经(15295)
- 经济学(13898)
- 江(13465)
- 财经大学(12806)
- 经济学院(12751)
- 院(12038)
- 农业大学(11877)
- 北京(11434)
- 科学院(11189)
- 基金
- 项目(71256)
- 科学(56289)
- 基金(54250)
- 家(49941)
- 国家(49587)
- 研究(46057)
- 科学基金(41764)
- 社会(31277)
- 社会科(29907)
- 社会科学(29898)
- 基金项目(28520)
- 自然(28506)
- 自然科(27964)
- 自然科学(27954)
- 自然科学基金(27489)
- 省(27398)
- 划(23698)
- 资助(22255)
- 教育(21181)
- 重点(16528)
- 部(16196)
- 编号(15636)
- 创(15144)
- 发(14833)
- 计划(14772)
- 创新(14260)
- 科研(14208)
- 国家社会(14134)
- 教育部(13688)
- 性(13507)
共检索到132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俊峰 刘天学 李潮海 阴淑贞
【目的】研究交替选择对玉米自交系抗病性、耐旱性以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中国目前玉米生产上应用面积最大的杂交种郑单958的父本自交系昌7-2和母本自交系郑58,分别在河南和海南进行抗病、耐旱、丰产性交替选择。采用田间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灰斑病病情指数、耐旱系数、丙二醛(MDA)含量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与基础材料相比,随着交替选择代数的增加,郑58第一至第四代衍生系的灰斑病病指分别下降了16.1%、16.6%、31.5%和33.1%,昌7-2第一至第四代衍生系灰斑病病指分别下降了28.1%、29.7%、45.3%和49.5%;随选择代数增加MDA含量逐代下降,耐旱系数逐代提...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改良 交替选择 抗逆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蒙成 梁庆平 蒋益敏 吴地 吴烈
【目的】对70份外引改良玉米种质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筛选出抗病材料,为抗病玉米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同时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和自然发病两种方法,对70份外引改良玉米种质材料进行南方锈病、纹枯病、大斑病和小斑病抗性鉴定。【结果】通过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筛选出高抗南方玉米锈病材料5份、纹枯病材料11份、大斑病材料4份和小斑病材料6份,中抗4种病害材料1份,高抗大、小斑病和纹枯病材料2份以及兼抗3种病害材料22份。【结论】参试的种质材料对广西玉米主要病害的抗性较丰富,其中一些材料具有多抗性。这些多抗性种质材料的筛选对广西玉米抗病育种具有重要利用价值,可拓宽抗性基因遗传基础,是今后开展抗病育种的重要基础材料。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人工接种 抗病性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成佳 崔丽娜 章振羽 张小飞 李荣进 陈耕 李晓
【目的】在我国西南玉米产区,轮枝镰孢菌穗腐病是一种常发性病害,对其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选育抗性品种。【方法】本研究对114份引进的国外自交系,采用田间人工接种的方式,进行穗腐病抗性评价。【结果】表现为高抗的自交系仅1份,占0.9%,为CML490;抗性材料(R)23份,占20.2%;中抗材料(MR)49份,占43.0%;感病材料(S)28份,占24.6%;高感材料(HS)13份,占11.4%。【结论】供试材料中,中抗以上的种质资源占68.5%,说明国外引进的玉米自交系材料中存在丰富的抗源,可加大引进力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穗腐病 抗性评价 轮枝镰孢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建军 陈泽辉 郭向阳 王安贵 祝云芳 兰琴英 王安康 刘鹏飞
为选育出抗逆性强及配合力高的玉米改良系,以4个优良玉米杂交种和优良玉米自交系PH6WC为供体分别改良优良玉米新品种金玉506的母本QB506,选育出一批优异的自交系。基于田间试验统计和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5个供体对玉米自交系QR273改良效应。结果表明:产量高于对照金玉506(QB506×QR273)10%的测交组合为供体PH6WC、黔兴201和顺单6号所改良系组配的组合,改良效果明显。从146对引物中筛选出清晰稳定的引物42对,对32份供试材料同源性位点扩增,共检测到243个等位基因变异,每个点检测到等位基因数2~9个,平均5.8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为0.2122~0.88...
关键词:
玉米 供体 自交系 SSR标记 改良效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永升 邹成林 黄爱花 郑德波 谭华 韦新兴 莫润秀 黄开健 莫芳华
以6个玉米南方锈病抗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试验设计方法Ⅱ组配15个杂交组合,对玉米自交系南方锈病抗性进行配合力分析,并估算群体遗传参数。研究结果表明,6个自交系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差异显著,自交系沈139 GCA效应为最大负效应,其次是齐319、双M9和X178;黄C和黄早四表现正的GCA效应。结合杂交组合实际抗病性表现与特殊配合力(SCA)效应进行分析,双M9所组配的各组合抗性表现和SCA效应均较好。群体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该性状广义遗传力为82.54%,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一定的非加性效应,性状表现受环境影响较大。
关键词:
玉米 南方锈病 配合力 遗传参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杜青 吕巨智 程伟东 李石初 唐照磊 王玉萍
选用4个玉米自交系作为父本,11个玉米自交系作为母本,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44个杂交组合,调查南方锈病抗性水平进行配合力效应分析,并估算遗传参数,为玉米自交系的抗锈改良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个母本玉米自交系的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差异显著,GCA负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S313、CML161、CML451、南959、FM528、D001、万姆、ZH01、ZH03、ZH02、WH0218。4个父本玉米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差异显著,GCA负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桂39722、桂兆18421、郑58、昌7-2。进一步对遗传参数的分析表明,自交系对玉米南方锈病抗性的广义遗传力为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成和 刘爱国 罗畔池 张晓青
1986~1991年在保定、承德、唐山三个不同生态区设统一病圃,对1342份玉米材料进行了5886份次的玉米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矮花叶病的人工接种鉴定和玉米粗缩病的病区自然发病鉴定.鉴定出抗5~6种玉米病害的自交系82份,占鉴定自交系的8.4%,杂交种102份,占鉴定杂交种的27.8%.玉米自交系53,冀35,承191,2094,5003等,杂交种烟单14,丹玉13,冀承单5号、掖单2号等既抗玉米大、小斑病,又抗3种以上其它玉米病害.通过对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的多抗性鉴定看出,只有从多抗玉米自交系中才能选育出多抗玉米杂交种.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杂交种 抗病性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兰琴英 陈泽辉 王安贵 郭向阳 祝云芳 胡兴 陈建军
探究玉米自交系QB506和QR273及其改良系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组配优良杂交种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提高育种效率和优良玉米自交系的利用率。利用42对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对51份自交系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42对引物共检测到248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2~9个等位基因,平均5.9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为0.2934~0.8790,平均为0.7136;标记索引系数(MI)变幅为0.5867~7.8142,平均为4.3914。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较大,说明51份自交系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QB506及其改良系与QR273及其改良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4128~0.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芦江 熊尧宇 陈文生 兰海 林海建 杨克诚 高世斌 潘光堂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玉米自交系08-641(R08)不同选择方向回交改良得到的79个BC2F4后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44对具有清晰多态性的引物共检测到272个多态性等位基因位点,其中有123个位点在回交后代株系中被检测到而在轮回亲本中缺失;以种子形状和颜色不像R08为标准选择得到的回交后代株系,基因型与R08的相似程度总体低于以种子形状和颜色类似R08为标准选择得到的回交后代株,且其变异范围更广。可见不同选择方向所得回交后代选系的遗传变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回交过程中采用多向选择的策略,可能有利于提高回交改良的育种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子麒 赵雅琪 林昌朋 赵永泽 余宇潇 孟庆立 曾广莹 薛吉全 杨琴
【目的】结合已克隆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对来自陕A群、陕B群的30份核心自交系和18份国内外优良种质进行抗病性鉴定,为玉米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2019年、2020年分别在陕西省不同地点开展茎腐病、穗腐病、大斑病和小斑病的田间接种鉴定,以及灰斑病的田间自然发病鉴定。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试验设置2—3个重复。采用苗期高粱粒接种法接种大斑病和小斑病,在乳熟后期,对大斑病、小斑病和灰斑病进行病情分级鉴定;在玉米抽雄期,采用土埋伤根法接种禾谷镰孢茎腐病,生理成熟后进行劈茎调查;采用花丝通道和针刺果穗接种法,分2次接种禾谷镰孢穗腐病,玉米生理成熟后进行调查。分别计算不同病害病情指数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s,BLUPs),并分析两两病害之间的相关性。对已克隆抗病基因进行功能分子标记基因型鉴定。【结果】对48份自交系开展5种病害田间鉴定,筛选到9份高抗大斑病自交系、2份高抗小斑病自交系、10份抗灰斑病自交系、5份高抗禾谷镰孢茎腐病自交系和5份抗禾谷镰孢穗腐病自交系。1145、CML170、KA103等8份自交系兼抗3种叶斑病。对5种病害综合抗性表现优良的材料有7份,包括1145、CML170、KA105、KB020、X178、沈137和郑58。5种病害相关性分析发现,禾谷镰孢茎腐病与3种叶斑病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腐病抗性无相关性。对已知抗病基因鉴定表明,1145、KA081和沈137携带抗禾谷镰孢茎腐病的q Rfg1位点,KB109携带抗炭疽茎腐病的Rcg1位点,带有抗大斑病基因Htn1和多抗小斑病、灰斑病基因Zm CCo AOMT2的材料较多。【结论】1145、CML170、KA105、KB020、X178、沈137和郑58对5种病害综合抗性表现良好,可作为供体亲本进行自交系的综合抗性改良。沈137携带抗病的q Rfg1、Htn1和Zm CCo AOMT2等位基因,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改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蕊 王启柏 张春庆 吴承来
【目的】筛选玉米不同时期抗旱鉴定指标,建立玉米抗旱性评价体系。【方法】室内运用PEG(6000)胁迫处理,研究了种子吸水速率等7个指标与玉米抗旱性的关系;大棚内通过水分胁迫,研究了叶片相对含水量等24个指标与玉米抗旱性的关系。【结果】通过简单相关分析筛选出15%PEG溶液处理GDRI、相对发芽势,20%PEG溶液处理GDRI、相对发芽势及胁迫后苗期叶片水势、抽雄吐丝期叶片保水力、行粒数、单轴重、百粒重和对照相对值9个与抗旱系数或抗旱指数相关显著的指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5个指标:20%PEG溶液处理相对发芽势和胁迫后苗期叶片水势、抽雄吐丝期叶片保水力、行粒数、百粒重和对照相对值。根据逐步回...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抗旱指标 评价体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新 王振华 汪红
对 1998~ 2 0 0 0年 4月中下旬 (春播 )和 6月上旬 (夏播 )种植的 16 0 7份玉米早代系进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表明 :播期对玉米早代系田间抗病性具有很大的影响。玉米早代自交系大斑病和粗缩病以春播发生较重 ,而小斑病和茎基腐病以夏播发病较充分。因此 ,在鉴定玉米早代系田间抗性时应根据鉴定病害对象安排在不同播期进行
关键词:
玉米 早代系 播期 病害 田间抗病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积德 崔绍平 李洪杰
对黄早4及其9个改良系进行了配合力测验,并对改良单交种和改良系自身产量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冀35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最高,显著高于黄早4;特殊配合力方差部分以黄早4-15、D黄212较高,冀35居中,改良单交种只有冀35×掖107比原单交种增产显著.改良系自身产量以冀45、冀35、D黄212较高,比黄早4显著增产.所有改良系在抗病性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必须通过试验才能确定某一特定改良单交组合推广利用的价值.
关键词:
玉米 黄早4 改良系 配合力 改良单交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志国
综述了热带玉米种质在山区的改良与应用情况,并分析了热带玉米种质在山区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及创新中的作用.认为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可以拓宽山区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有利于形成新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提高玉米育种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世煌 赵琦
CIMMYT玉米项目的种质改良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张世煌,赵琦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玉米项目总部设在墨西哥,包括驻在各洲的6个地区分部共有研究人员36名。玉米项目的宗旨是:通过提高玉米的生产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中心通过4条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