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44)
- 2023(9211)
- 2022(7520)
- 2021(6807)
- 2020(5413)
- 2019(11829)
- 2018(11116)
- 2017(21662)
- 2016(10797)
- 2015(11440)
- 2014(10561)
- 2013(10078)
- 2012(8695)
- 2011(7613)
- 2010(7541)
- 2009(7358)
- 2008(6006)
- 2007(5109)
- 2006(4348)
- 2005(3825)
- 学科
- 济(38681)
- 经济(38641)
- 业(31555)
- 管理(31530)
- 企(26843)
- 企业(26843)
- 融(25361)
- 金融(25360)
- 银(22394)
- 银行(22391)
- 行(21765)
- 中国(18325)
- 方法(15792)
- 财(14360)
- 数学(13773)
- 数学方法(13656)
- 制(11575)
- 中国金融(11046)
- 农(11035)
- 业经(10860)
- 务(10190)
- 财务(10171)
- 财务管理(10159)
- 企业财务(9726)
- 地方(9706)
- 贸(9002)
- 贸易(8990)
- 易(8778)
- 农业(7757)
- 体(7235)
- 机构
- 学院(137511)
- 大学(133104)
- 济(61103)
- 经济(59977)
- 管理(53137)
- 理学(46469)
- 理学院(46076)
- 管理学(45417)
- 管理学院(45166)
- 研究(40203)
- 中国(38123)
- 财(30390)
- 财经(24769)
- 京(24766)
- 经(22633)
- 中心(22042)
- 经济学(21089)
- 科学(20839)
- 经济学院(19422)
- 融(19234)
- 金融(18888)
- 财经大学(18880)
- 江(18709)
- 银(17590)
- 所(17495)
- 银行(17000)
- 农(16892)
- 业大(16307)
- 商学(16060)
- 州(15983)
- 基金
- 项目(96105)
- 科学(77797)
- 研究(74017)
- 基金(71651)
- 家(60750)
- 国家(60241)
- 科学基金(53771)
- 社会(50473)
- 社会科(48245)
- 社会科学(48239)
- 省(38061)
- 基金项目(37714)
- 教育(33436)
- 自然(32285)
- 自然科(31667)
- 自然科学(31663)
- 自然科学基金(31095)
- 划(30820)
- 编号(30054)
- 资助(27796)
- 成果(22843)
- 创(21963)
- 国家社会(21837)
- 发(21604)
- 重点(21558)
- 部(21052)
- 创新(20414)
- 制(20234)
- 课题(19814)
- 人文(19521)
共检索到198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红 叶耀明
从交易费用视角看,产业集聚可以扩大市场广度,增加市场深度,从而拓展市场范围,促进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并实现分工的利益。金融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一种形式,通过和当地服务业、制造业的互动拓展了金融产业的市场广度;通过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增加了金融产业的市场深度,对区域金融产业产生积极的集聚效应,促进了地区金融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金融集聚 集聚效应 交易费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兵 梁松 邓庆宏
文章研究了FDI流入与其促进产业集聚的金融环境因素。通过模型的构建和运用面板门槛回归分析,得出金融环境是制约我国产业集聚的关键因素,利用200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并结合省际的金融发展水平,通过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就金融发展水平对引发产业集聚的门槛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揭示了金融环境作为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能够有效地发挥中间传导作用,促进产业集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伟 王春晖
集聚是当代空间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命题。关于集聚的原因,不少研究多半忽略了一个重要现实存在,即交易费用。NEG经典模型以"冰山移动"方式处理的贸易成本虽隐含了交易费用,但笼统的模型刻画并未将这种成本和别的成本加以区别。基于同类产业集聚与异类产业协同集聚并存的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实,本文以区域二重开放和产业集聚的视点,将贸易成本区分为显性贸易成本(运输成本)及隐性贸易成本(交易费用),通过构建单一区域两部门经济模型予以刻画。研究证明,隐性贸易成本(交易费用)的大小是新厂商是否选择集聚布局的重要因素;二重开放下,区分两种贸易成本对于解释集聚与协同集聚的互动机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
区域开放 集聚 交易费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戴志敏 郑万腾
本文采用长三角城市群16个地市2003~2013年金融相关数据,构建金融空间集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增益水平激励模型测度各地市金融空间集聚效应,并通过地理空间工具描述其空间集聚特征,同时利用断裂点理论和威尔逊模型对各地市的金融空间集聚辐射范围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金融空间集聚效应越显著的城市,集聚辐射范围越广,其中上海市最为显著,舟山市还未形成一定规模的金融空间集聚效应,从空间特征上来看,整体金融空间集聚效应存在显著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不同区域呈现抱团式空间集聚分布格局。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宜庆 杨琼
基于2000~2014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在构建面板门槛回归的基础上,以用熵值法构建的金融集聚指数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FDI(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金融集聚"双门槛效应"。当金融集聚指数跨越了第一道门槛时,FDI对国际贸易发展影响的变化并不大,但是当跨越第二道门槛后,其促进作用有了显著的提高。而长江经济带较多省市的金融集聚处于未达到第二道门槛的水平,FDI对国际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未能很好的发挥,但是存在较大的潜力。同时各地区金融集聚发展的整体差异在减小,各地区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因地制宜,推动金融发展进程以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进一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浩然
本文基于中国2003-2011年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金融集聚对于本地和临近城市经济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金融溢出的空间范围。三种权重矩阵设定下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城市金融集聚不仅提高了本地的全要素生产率,在城市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外溢效应,这一结论在考虑了空间循环反馈效应以后仍然是稳健的。同时,金融活动的溢出范围有限,仅在110、120公里以内是显著的。这意味着同一城市群中上海与杭州、南京,沈阳与大连,重庆与成都等相距较远的核心城市可以同时扮演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角色。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经济绩效 空间溢出 地理距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洛平 孙海琳
产业以集群的方式存在,除了具有传统的优势之外,一个重要的制度优势在于它用小企业之间的分工替代大企业内部的分工,在避免了企业组织成本的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对于既缺乏良好的企业制度又缺乏完善的市场规制的我国中、小城市来说,这一制度优势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是我国中、小城市加工制造产业集群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产业集群 交易费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清正
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等视角,考虑了空间异质性特征,分区域层面、省域层面、城市层面、分行业层面详细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集聚态势;在梳理了国内外金融业集聚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对外开放、工业支撑、经济水平、人力资本、知识溢出、城乡居民储蓄、规模经济、城市环境、政府支撑是中国金融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空间计量经济学框架下,基于各省域数据的可获得性、一致性等,采用1992-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静态和动态角度解析了中国金融业集聚影响因素的变化,认为未来中国推进金融业集聚发展应借助国民经济发展推力,搭建金融集聚战略支撑;构建和谐金融市场体系,引导金融资源自由流动;合理优化布局金融分...
关键词:
金融业集聚 异质性 中国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小永 周自阳
本文在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具有促进作用的假设前提下,运用区位熵指数对湛江市2003—2021年金融集聚程度以及科技创新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湛江市金融集聚度近年来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金融集聚和科技创新与广东省内其他地市相比都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分区域来看,以湛江市为代表的西翼地区金融集聚程度和科技创新也处于中下水平。文章最后提出了促进湛江市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湛江市 科技创新政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建植
本文运用2000~2017年我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交互项模型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当存在要素价格扭曲的情况下金融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金融集聚将通过极化效应提升城市化,资本和劳动要素的价格扭曲将会抑制金融集聚对城市化的极化效应;另一方面,金融集聚与城市化之间存在金融集聚与资本、劳动及要素价格扭曲交互项的单一门限效应,当超越这一门限值时,金融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作用会发生反转。因此,纠正要素价格扭曲才能更好发挥金融集聚的极化效应,提升城市化。
关键词:
金融体系 极化效应 门限模型 交互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曾旒缯
在金融业进入深化改革和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背景下,本文从交易费用的视角,对融资租赁业务的引入与发展演变过程进行深入剖析,探索我国金融产业演化发展的本质规律。得出:在特定的金融服务方式下,交易成本具备较大改善潜力的环节将成为创新突破的重要领域。更容易获得额外增值收益的服务领域将成为重点发展市场。提出"金融体系改革应朝着降低体系总体交易费用的方向进行,系统保障成本是影响金融新业态演化的关键因素,金融产业的创新发展应以需求为导向关注重点细分领域,鼓励金融企业走专业化发展之路,金融产业应以开放促交流"等有利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郭福春 周建松 郭延安
金融资源,主要包括资本、金融机构、金融人力资源、金融信息、金融产品等构成金融业发展的各种要素。现代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资源是经济持续成长的强大推动力,对经济发展具有先导作用。近年来,随着浙江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浙江金融资源总量呈现出不断扩张的发展趋势。但是,从浙江金融资源的总体发展布局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不均衡发展状况。金融资源的不平衡发展,严重制约了浙江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尽快实现浙江城乡金融和谐发展,已成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云安 张健 冯果
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升级实践路径研究热潮不断升级。以成渝城市群为例,构建3种空间权重系数,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金融深化、金融集聚及交互作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深化与金融集聚相互作用更为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成渝城市群金融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效应,但是金融集聚有显著负面空间效应,呈现高低集聚状态;在不同权重下,金融深化与金融集聚均会对周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但存在明显差异。在此背景下,提出成渝城市群与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秀艳
目前我国金融影响实体经济的表现较为复杂,金融资源呈现地理空间和行业集聚特征明显,金融集聚的经济绩效也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考察了我国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和空间效应。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发掘金融集聚引导经济增长的最优路径;通过门限效应和空间效应检验,验证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特征,以及在"地理邻近地区"和"经济邻近地区"不同状态下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既有水平效应又有增长效应,其促进实体经济增长本质上在于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同时,我国金融集聚影响经济增长具有门限效应,知识资本外溢是否顺畅成为金融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突破陷阱区至关重要;经济平衡发展更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明婉 杨静 张乐柱
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与国际相比差距很大,存在高投入低回报的现象。论文分别介绍了四种类型的国际普惠金融模式,即降低成本的差异化普惠模式、基于内生规则的组织化模式、以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为核心模式、政府参与的普惠信贷模式,然后根据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借鉴国外成功发展的经验,从交易费用的视角探讨我国普惠金融应如何发展的问题,为我国建立低交易费用的普惠金融供给制度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交易费用 国际经验 金融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