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41)
2023(15256)
2022(12722)
2021(11822)
2020(9613)
2019(21656)
2018(21446)
2017(41170)
2016(22327)
2015(25089)
2014(25028)
2013(24507)
2012(22824)
2011(20769)
2010(21081)
2009(20220)
2008(19866)
2007(18066)
2006(16388)
2005(15454)
作者
(63770)
(52724)
(52524)
(50075)
(33524)
(24971)
(24006)
(20253)
(20002)
(19082)
(18028)
(17661)
(16983)
(16703)
(16678)
(16195)
(15791)
(15550)
(15353)
(15114)
(13462)
(12962)
(12844)
(12138)
(11994)
(11862)
(11833)
(11808)
(10752)
(10400)
学科
(90379)
经济(90237)
管理(67976)
(63222)
(52240)
企业(52240)
方法(31800)
中国(30422)
(28307)
(27321)
数学(26874)
数学方法(26649)
(26189)
(24148)
银行(24124)
(22943)
业经(22604)
地方(22195)
(19988)
金融(19980)
(17886)
(17055)
贸易(17037)
农业(16877)
(16828)
财务(16783)
财务管理(16741)
(16512)
(16415)
企业财务(15943)
机构
学院(317757)
大学(314993)
(131860)
经济(128873)
管理(117088)
研究(108934)
理学(98084)
理学院(97046)
管理学(95555)
管理学院(94978)
中国(89586)
(69927)
(67398)
科学(61554)
(54772)
财经(53211)
(50637)
中心(50442)
(49737)
研究所(48280)
(48005)
北京(43228)
(41530)
业大(41129)
师范(41089)
(40939)
经济学(40725)
财经大学(39338)
(39252)
农业(38643)
基金
项目(196060)
科学(154362)
研究(150219)
基金(139966)
(119843)
国家(118791)
科学基金(101855)
社会(95641)
社会科(90668)
社会科学(90652)
(77493)
基金项目(72683)
教育(69618)
(64688)
编号(62719)
自然(61856)
自然科(60395)
自然科学(60379)
自然科学基金(59304)
资助(56959)
成果(53140)
(46249)
课题(44572)
重点(44172)
(43731)
(41480)
(41236)
(39239)
国家社会(39201)
创新(38740)
期刊
(158979)
经济(158979)
研究(104487)
中国(72699)
(55757)
(47793)
管理(47009)
(45807)
金融(45807)
学报(43917)
科学(40942)
教育(40180)
大学(34322)
学学(32135)
农业(31148)
业经(27724)
技术(27257)
财经(27254)
经济研究(25418)
(23335)
问题(20874)
(17162)
理论(15981)
国际(15381)
(15335)
商业(15326)
现代(14667)
(14582)
论坛(14582)
实践(14251)
共检索到511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柯湘  
1993年我国确立了股票公开发行审核权的中央与地方分享体制,但1999年后该审核权由中央独享。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该文借用交易费用理论,将这一体制的变化过程描述为审批权分享合同的选择与终止的过程,并指出审批权分享合同是中央政府为尽快建立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的全国性股票市场,在不得不触动地方政府既得利益的情况下为减少谈判成本和行政成本而作出的一种选择,而审批权分享合同终止的根本原因则是代理成本过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汤欣  魏俊  
数据统计显示当前国内的首次公开发行审核采取实质性审核的模式,英文文献、案例与业界访谈则表明美国的证券发行审核主要采取"信息披露模式",中文文献对此常有误读。本文主张,美国式完全信息披露的审核模式并不适合当下的国内资本市场,相较而言,香港特别行政区所谓"高度市场化的审核模式"则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为中国大陆的注册制改革所借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进辉  董怀丽  李璐  
注册制改革强调要更好地发挥和压实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责任。那么,注册制改革是否真的强化了中介机构及其专业胜任能力的作用?本文立足于核准制和注册制并存的市场环境,考察保荐人项目经验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进程的潜在重要影响,研究发现:(1)保荐代表人的项目经验越丰富,其后续负责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项目在审核中耗用的时间越短,被问询的问题数和轮次越少,审核问询函回复质量越高,即审核进程越顺利,而且审核的通过概率也越高;(2)相比于核准制,保荐代表人项目经验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进程的积极影响在注册制下表现得更强。进一步本文发现,注册制下保荐代表人项目经验的相关积极影响对于业务复杂性更高的公司表现得更强。此外,保荐代表人经验越丰富,公司上市首日抑价率越高,上市后的“业绩变脸”问题越小,股票回报率越高。总之,本文不仅丰富了注册制背景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和中介机构作用的相关文献,而且能够为深化注册制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金龙  
本文借鉴西方关于IPO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股市的实际,选取沪市358只和深市244只股票作为研究样本,计算其自上市之日起一年半时间段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以分析我国股市是否存在新股长期市场表现失常现象,同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发行规模的股票的新股长期市场表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南  卓贤  
本文通过考察中国股市 2 0 0 1~ 2 0 0 3年上半年的数据发现 ,中国IPO抑价现象非常严重。实际数据和统计分析都表明新股发行市盈率的行政限制不是中国IPO严重抑价的原因 ,抑价问题应从新股上市中寻找原因。为此 ,本文给出了中国新股上市过程中投资者、上市公司、政府与中介机构的四方博弈 ,并着重构建了政府和中介机构的信号博弈模型。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孙娜  
审计收费的问题一直是审计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收集了1999至2006年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样本,通过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IPO审计收费模型,来检验我国IPO审计收费的决定因素。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的IPO审计收费仍然受到客户资产规模、审计师规模的影响,这进一步证明了传统审计收费模型的适用性。此外,本文通过对IPO特有因素的分析,得到一些不同于年报审计收费的结论,即上市公司在IPO期间发生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的情况通常会导致IPO审计收费的增加;事务所在同时为客户提供IPO审计与验资服务的情况下,IPO审计收费定价更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汉熙  
论文按照研究框架的不同,将现有IPO抑价理论划分为IPO抑价的委托代理模型、逆向选择模型、信息显示模型、信息揭示模型、声誉模型和从众行为模型等六个主要类别,针对各类模型及相关实证检验成果分别予以介绍和评述,最后探讨了IPO抑价理论研究发展的方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强  
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简称IPO)核准制起源于具有浓厚行政色彩的审批制 ,自身存在着不少问题 ,主要有 :发行主体资格缺陷 ;增设股份公司股东上限缺陷 ;发行人设立方式缺陷 ;Pre -IPO模式缺陷 ;股票发行管理层错位的缺陷。针对以上缺陷 ,作者建议采取如下治理措施 :( 1)包容各类发行主体 ,对历史问题既往不咎 ;( 2 )取消股份公司股东上限 ,还原股份公司“资合”功能 ;( 3 )增加募集设立股份公司比例 ;( 4 )调整和完善Pre—IPO制度 ;( 5 )强化市场化自律行为 ,改进股票发行监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福祥  
上市公司在非公开发行股票中存在或将会出现母公司认购资产的质量低下、相关当事人操纵发行价格、战略投资者行为动机不当等问题,这些问题使监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建立关于认购资产质量的财务顾问制度与补偿机制,加强发行定价保存制度,时特定对象的行为动机进行区分、限制与监督,适当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将有利于引导非公开发行股票规范运行。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华妹  朱冠良  
本文以2006年6月至2012年3月成功进行非公开发行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中国股票非公开发行购买类型和发行后长期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资产注入型非公开发行公司发行后的长期市场绩效比现金购买型非公开发行的低;非公开发行股票中存在明显的大股东侵占利益的行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发礼  李朝晖  林乐芬  
定向增发是我国证券市场主要的股权再融资形式。研究其发行定价机制对于强化投资者保护、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非公开发行股票有定价发行和竞价发行两种方式,以此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现:大股东有利用其折价差异选择定价方式的套利动机;在承诺认购的情况下,存在选择认购类型、与潜在发行对象串谋等两层套利空间。以认购净效应理论为基础,基于2021年之前的数据和利益分析法的研究证实,大股东第二层套利行为显著存在:在认购净效应值为正时,目标是选择定价发行方式,且动机强度与其正相关。本文对监管机构“定价机制选择存在较大套利空间”的判断和注册制改革及“疏堵结合”等降低套利行为的系列政策措施提供了部分支持性证据。基于此,应实施全面注册制强调的日常信息披露监管匹配了“八折规则”需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未来投资者保护工作的重点。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华  乐音  
为具体规范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行为,中国证监会制定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证监发行字[2007]302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自2007年9月起执行。作为《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配套文件,《实施细则》使非公开发行股票制度明朗化,有利于推进以非公开发行为主要方式的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提高上市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陈海红  
包装利润上市成了许多上市公司的公开秘密。欺诈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严重影响了股民对股票市场的信任程度。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描述了IPO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研究了IPO公司虚假财务信息披露的特征,揭示了IPO公司普遍存在盈余操纵的现象,并提供了解决该类问题的思路与举措。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宗益  黄新建  
通过对1998-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的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在发行前一年、发行当年和发行后一年中国上市公司确实从事了盈余管理,刻画盈余管理程度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大于0,而在发行后其它年度没有发现盈余管理的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