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76)
- 2023(10928)
- 2022(9218)
- 2021(8121)
- 2020(6891)
- 2019(15360)
- 2018(15241)
- 2017(28736)
- 2016(15768)
- 2015(17982)
- 2014(18237)
- 2013(17981)
- 2012(17071)
- 2011(15799)
- 2010(16042)
- 2009(15383)
- 2008(15114)
- 2007(13920)
- 2006(12723)
- 2005(11988)
- 学科
- 济(82638)
- 经济(82531)
- 管理(50179)
- 业(41700)
- 企(35363)
- 企业(35363)
- 方法(26178)
- 数学(22284)
- 数学方法(22063)
- 地方(19515)
- 中国(19390)
- 财(19343)
- 制(18609)
- 学(18407)
- 农(16762)
- 业经(16546)
- 体(14425)
- 地方经济(13379)
- 融(13074)
- 金融(13067)
- 银(12535)
- 银行(12494)
- 行(12034)
- 环境(11938)
- 理论(11208)
- 务(10962)
- 财务(10926)
- 财务管理(10897)
- 农业(10815)
- 贸(10590)
- 机构
- 大学(241875)
- 学院(239662)
- 济(107067)
- 经济(104824)
- 研究(90366)
- 管理(84598)
- 理学(71203)
- 理学院(70374)
- 管理学(69168)
- 管理学院(68728)
- 中国(67850)
- 科学(52951)
- 财(52107)
- 京(51916)
- 所(47331)
- 研究所(42361)
- 农(41834)
- 财经(39922)
- 中心(39783)
- 江(38733)
- 经(35939)
- 业大(34598)
- 经济学(34455)
- 北京(33063)
- 农业(32865)
- 院(32374)
- 经济学院(30468)
- 范(29871)
- 州(29747)
- 师范(29432)
- 基金
- 项目(151754)
- 科学(118465)
- 研究(109673)
- 基金(109610)
- 家(96755)
- 国家(95977)
- 科学基金(80554)
- 社会(71028)
- 社会科(67222)
- 社会科学(67206)
- 省(58968)
- 基金项目(56285)
- 自然(50646)
- 教育(50312)
- 划(49875)
- 自然科(49425)
- 自然科学(49407)
- 自然科学基金(48536)
- 资助(46107)
- 编号(42600)
- 成果(36867)
- 重点(35269)
- 部(34137)
- 发(33660)
- 课题(31787)
- 制(31614)
- 创(30978)
- 国家社会(29911)
- 创新(29254)
- 教育部(29160)
- 期刊
- 济(130625)
- 经济(130625)
- 研究(78742)
- 中国(54063)
- 财(41993)
- 学报(40517)
- 农(38756)
- 科学(35841)
- 管理(35324)
- 大学(30895)
- 学学(29376)
- 农业(25465)
- 教育(25378)
- 融(24621)
- 金融(24621)
- 经济研究(21709)
- 财经(21666)
- 技术(20954)
- 经(18805)
- 业经(17966)
- 问题(16511)
- 业(12872)
- 贸(12813)
- 技术经济(12506)
- 世界(12469)
- 国际(11778)
- 版(11464)
- 统计(11428)
- 现代(10426)
- 理论(10337)
共检索到384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俊豪
交易费用和经济体制的比较与选择王俊豪一、交易费用和经济体制的关系交易费用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它是指在交易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可以把所有交易活动形式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市场交易,表现为自由平等的企业、个人之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俞忠英
所谓“资源配置费用”是指资源配置方式本身的所费。这种费用是资源配置方式变动及其选择的基本依据,因而,也成了中国经济体制变动及其选择的基本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文雷 冯晓琦
《比较经济体制》评介文雷,冯晓琦张仁德教授主编的《比较经济体制》一书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博采众家之长,无论是从理论体系还是研究方法上看,均有一些新特点,体现了作者对比较经济学理论的独到见解。该书以剖析当代世界现实经济体制为主,力图阐明市场经济...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季崇威
经济体制的效率比较与我国的选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季崇威一、为什么我国要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卫.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优缺点的比较现在世界各国基本上实行两种经济体制:一种是市场经济体制,另一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两种体制,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怀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会计管理模式的转换,企业的会计行为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本文分别就不同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作理论分析,并就有关问题提出粗浅的意见。 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 (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根据对社会最终产品需求的预测和各类资源与产品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欣广
在确立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之后,我们可以按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特征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则来设计新体制框架。但是,当新体制的图景越来越具体化的时候,“原则性”的经济规则就远远不够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具体的经济新体制的设想要完善起来,必然面临着许多选择,不同的选择可能都称得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然而,必定存在着有的选择行不通,有的选择结果会不好等种种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国家的社会历史因素对具体经济体制的影响如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谷书堂 柳欣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经过10多年的改革,已经从原有的高度集中型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目前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交错并存的局面,研究中国目前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向市场经济过渡,必须以对目前双轨制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其运行为基础。本文首先对目前我国经济体制的双轨制运行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来讨论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马顺福 何文君
中日市场体制建立在世界经济演变过程中,两国市场经济的形成和演进均有着某种相似,而在借鉴基础上与本国现实进行的兼容又决定了两国市场体制的重大差异。但市场体制对经济的一致有效激励使两国在20世纪都创下了世界经济奇迹。
关键词:
体制兼容 后发优势 资源效应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江春泽
原苏联是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发源地。对这种体制的改革始于50年代初,直到80年代末,中国和苏联在改革进程和效果上已显示出极大的差异。对这些差异作比较研究,也许有助于加深对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转换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一、从发展的结果来检验转换的效果体制转换就是我们所说的改革。也就是把“体制优选”作为一个重要手段来更有效地配置有限的资源,从而达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那末,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就逻辑地成为检验改革效果的最主要的标准。中国经济尽管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改革已使中国进入了建国以来经济生机最旺盛、经济实力增强最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新时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江春泽
经济体制转轨之可以进行国际比较,是因为我们这里所谓的经济体制转轨,是特指原来采用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如何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对转轨进程进行国际比较,主要是比较各国转轨的战略选择是否正确,包括具体的目标模式、转轨的速度、具体方法与途径是否符合本国国情。而检验转轨战略选择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效果,因为体制转轨就是把"体制优选"作为一个重要手段来达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毫无疑问,发展目标实现的程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钱颖一
在1989年以前,比较经济制度(Comparative Economic Systems)主要研究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随着东欧和苏联的变化,经济学的这一领域也随之改变。在我所执教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自1990年起开设了一新的学科领域以取代比较经济制度,称之为“比较制度分析”(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缩写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本文原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于2000年9月1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所做演讲的讲演稿,后经斯蒂格利茨教授加以修正。现刊发如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智波 刘海月
中俄两国都是大国,均实行过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有过相似的意识形态,又先后走上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道路。由于两国改革的模式不同,改革绩效差别很大。俄罗斯在激进改革后需要渐进式调整,中国在渐进式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后,应把握时机,不妨对一些长期难以解决的体制硬核采取较为激进的方式加以改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湘琳
本文分别以印度与俄罗斯为例,对其转型原因、目标和方式、政策及成效加以比较。两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决定了转型的必要性;其转型目标都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但又有所差异;两国的转型方式亦各具特色。由转型背景、目标及方式的不同所决定,其转型政策既有相似之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郝静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有过去所强调的主观因素的作用,外部客观因素的推动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外部因素对两种体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作用,在制度创新、对外开放战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
外部因素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