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56)
- 2023(11628)
- 2022(10282)
- 2021(9760)
- 2020(8098)
- 2019(18721)
- 2018(18809)
- 2017(36851)
- 2016(20089)
- 2015(22279)
- 2014(22288)
- 2013(22448)
- 2012(20339)
- 2011(18399)
- 2010(18213)
- 2009(16266)
- 2008(15718)
- 2007(13567)
- 2006(11664)
- 2005(10221)
- 学科
- 济(76571)
- 经济(76487)
- 管理(57027)
- 业(54458)
- 企(46571)
- 企业(46571)
- 方法(38517)
- 数学(33353)
- 数学方法(33002)
- 财(20016)
- 农(18764)
- 中国(18658)
- 学(18107)
- 业经(16808)
- 地方(14357)
- 制(14005)
- 理论(13962)
- 务(13655)
- 财务(13590)
- 财务管理(13571)
- 贸(13495)
- 贸易(13484)
- 易(13095)
- 企业财务(12937)
- 农业(12517)
- 银(12501)
- 银行(12462)
- 和(12432)
- 技术(12187)
- 融(12120)
- 机构
- 大学(282180)
- 学院(278314)
- 管理(113136)
- 济(108816)
- 经济(106406)
- 理学(98889)
- 理学院(97771)
- 管理学(96096)
- 管理学院(95584)
- 研究(91937)
- 中国(69449)
- 京(59299)
- 科学(57747)
- 财(49803)
- 所(46094)
- 农(44095)
- 业大(42589)
- 中心(42575)
- 研究所(42316)
- 财经(40982)
- 江(38551)
- 经(37499)
- 北京(37195)
- 范(36354)
- 师范(36003)
- 农业(34793)
- 院(33031)
- 经济学(32606)
- 州(31995)
- 财经大学(30997)
- 基金
- 项目(196481)
- 科学(154471)
- 基金(143974)
- 研究(141593)
- 家(125789)
- 国家(124764)
- 科学基金(107241)
- 社会(88594)
- 社会科(84004)
- 社会科学(83980)
- 基金项目(77205)
- 省(75528)
- 自然(71617)
- 自然科(69967)
- 自然科学(69951)
- 自然科学基金(68705)
- 教育(64800)
- 划(64244)
- 资助(59776)
- 编号(57058)
- 成果(46126)
- 部(43664)
- 重点(43436)
- 创(40626)
- 发(40496)
- 课题(38681)
- 科研(37961)
- 创新(37818)
- 教育部(37499)
- 大学(36829)
- 期刊
- 济(113090)
- 经济(113090)
- 研究(81174)
- 中国(49103)
- 学报(46377)
- 科学(42101)
- 管理(39962)
- 农(39083)
- 财(37050)
- 大学(34695)
- 学学(32714)
- 教育(29293)
- 融(27491)
- 金融(27491)
- 农业(27331)
- 技术(22002)
- 财经(19777)
- 经济研究(18533)
- 业经(17991)
- 经(16746)
- 理论(14933)
- 图书(14581)
- 问题(14527)
- 业(13903)
- 实践(13896)
- 践(13896)
- 科技(13692)
- 版(12771)
- 技术经济(12736)
- 现代(12422)
共检索到394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晓峰 陈华
本文从交易者预期具有异质性特征的微观假定入手,考察交易者异质性预期及其交易行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央行干预对异质性交易者行为的影响效力,为理解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理提供进一步的依据。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预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人民币汇率变动幅度扩大的2006年7月至2008年9月期间,央行干预强度的减弱,提高了技术分析者保持原来特征的概率和其相对于基本面分析者的比重。据此,本文认为,从市场机理的角度来看,央行干预强度的减弱,及其所导致的外汇市场中持有不断加强升值预期的技术分析者占主导地位等因素是推动人民币汇率变动幅度扩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预期异质性 央行干预 人民币汇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晓燕 郭昱
本文通过剥离并分析不同频度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NDF)的数据特征,探寻汇改前后NDF市场所发生的变化,并依据分析结果选取了相对较优的一系列ARCH模型进一步比较汇改前后NDF汇率波动特征。研究表明,不同频度的NDF汇率波动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且在汇改之后,正负相关性、偏度差异等数据特征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虽然汇改的确使得NDF市场的有效性得到了显著增强,但同时该市场仍存在着风险偏好等异象。货币当局必须充分考虑改革对NDF市场产生的冲击及其造成的反作用力,重点关注升值预期可能对国内造成的诸多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晓燕 唐晶星
本文综合运用交叉汇率滚动回归、多重结构变动模型和引入外汇市场压力的扩展模型,从两个维度——汇率与货币篮子的关联程度以及汇率机制的灵活程度,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动态演变。研究发现,汇改既取得明显成效又具有显著渐进性,表现为多货币的篮子格局已初步形成,美元仍在其中居于主导,日元、韩元、林吉特和新加坡元曾经或正在发挥影响;经济冲击使篮子货币的权重分布发生多次结构变动;人民币升值中有10%-30%受市场力量推动,汇率机制灵活性相当可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娟 杨亚慧
"811汇改"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文章从汇率市场化的波动性、政策敏感度、流动性影响以及在岸和离岸联动性四个方面探究了"811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的运行特征。实证结果显示:汇改前,汇率波动性低,不受政策和流动性影响,且两地市场联动性较低;而汇改后,汇率长期处于高波动状态,受汇率中间价和资本限制政策以及流动性因素的显著影响,两地汇率联动性明显提升。由此得出几点结论和政策启示:第一,汇率波动相对剧烈时,汇率中间价和资本限制的调节作用更加有效。第二,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应将流动性因素纳入报价模型中,参照其变动拟定汇率调节的方向。第三,不可忽视国际市场风险和汇率预期的作用,应加强市场风险监控和汇率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调整期间出现人民币价格暴涨暴跌现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英辉
文章采用GARCH族模型对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人民币兑主要货币汇率的日收益率均具有典型的金融时间序列尖峰厚尾的统计特征,且除人民币/日元汇率外,对其它主要货币的名义汇率均存在波动聚集效应。文章认为,由于我国外汇市场仍然不够完善,具有一定的投机性,人民币汇率变化因此具有一定的群体行为性而表现出波动的聚集效应,中央银行应采取灵活干预的策略,把握汇率制度改革的节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凌云 刘传哲 唐安宝
2005年汇率改革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并没有得到改善。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人民币汇率与贸易差额、外汇储备和外债规模关联性的实证研究发现:"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相关变量变动之所以与理论预期不一致,是因为影响国际收支的其它变量冲销了汇率的调控效果。从整体上看,人民币汇率传导机制仍存在阻滞,必须进行有效疏通,以保证充分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具体措施为:改变人民币汇率僵化的浮动方式,增强其弹性,并力争其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根据我国实情,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合理的调整;采取有力措施,有针对性的打击各类阻碍、干扰我国外汇市场健康发展的违法违规行为。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国际收支 汇率制度改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彭玉镏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重大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基准汇率一直处于单边升值的态势。从宏观经济特征和模型实证分析中可以得出,虽然"汇改"后人民币货币篮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在逐渐增强,但主要还是参考美元汇率来进行调节,属于"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关键词:
人民币 汇率制度 货币篮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翰庭
本文使用滚动回归及Chow检验等实证方法探究人民币汇率参考的货币篮子的构成与其在"8.11汇改"后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人民币加入SDR这一事件是否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产生结构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汇改"后大多数货币的权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汇改"使得货币篮子结构出现了多次改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显著提升,人民币加入SDR这一事件对货币篮子构成造成了结构性冲击。"汇改"也使人民币汇率短期内波动性提高,给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带来挑战,央行应审慎地推进汇率改革进程,预防金融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华强 苗启虎
加强和改进汇率预期管理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重要手段。依据异质性预期理论和行为金融学原理,外汇市场参与者的羊群效应、噪声交易、投资者情绪等因素影响汇率预期形成,进而通过预期自我实现、自我强化等正反馈机制,对汇率变动产生影响。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的基本框架,但是在汇率预期管理过程中仍然受到外汇市场参与者结构、文化特征、套利交易行为、居民购汇行为等因素的影响,这就给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带来较大的挑战。为此,要准确把握外汇市场预期变化,根据目标群体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在汇率走势上升、下降和转换的不同阶段分别采取相应的预期管理手段和措施,更加注重强化中央银行的市场信誉,提升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能力,为稳汇率提供有效保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华强 苗启虎
加强和改进汇率预期管理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重要手段。依据异质性预期理论和行为金融学原理,外汇市场参与者的羊群效应、噪声交易、投资者情绪等因素影响汇率预期形成,进而通过预期自我实现、自我强化等正反馈机制,对汇率变动产生影响。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的基本框架,但是在汇率预期管理过程中仍然受到外汇市场参与者结构、文化特征、套利交易行为、居民购汇行为等因素的影响,这就给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带来较大的挑战。为此,要准确把握外汇市场预期变化,根据目标群体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肖立晟 杨娇辉 李颖婷 朱昱昭
本文采用随机波动时变系数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与央行干预,对人民币汇率的市场整体预期和机构个体预期异质性的时变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对汇率预期的影响相对有限,而央行干预冲击持续性更长,会显著强化汇率预期。在以外推或适应性预期参与者个体为主导的外汇市场,宏观经济基本面对个体预期异质性的影响不显著。央行干预则通过在市场释放维持汇率稳定的信号,使市场参与者统一形成单边预期,降低了预期异质性。未来中国应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降低外汇市场干预,使人民币汇率波动反映更多宏观经济基本面信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华 燕焦枝
本文采用单状态和状态转换GARCH模型对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状态转换GARCH模型的拟合和预测效果均优于单状态GARCH模型;人民币汇率波动呈现出阶段性的高、低波动状态,低波动状态表现为同方差特征,高波动状态具有波动聚集性和持续性,低波动状态的持续时间较短,且人民币汇率更易于从低波动转为高波动状态;各时期的不同状态及其转换原因取决于国内外各种经济、政策因素的此消彼长。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波动 GARCH 状态转换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丽敏
本文采用预期理论的假设体系,从汇率变动预期的动态过程,而非实际汇率变动的静态结果出发,采取典型调查的方式,了解涉外企业群体的汇率变动预期特点,分析企业预期汇率变动情况下的策略选择,发现汇率变动预期与汇率实际变动之间的关系,提出通过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以管理协调预期,引导企业行为,从而实现对汇率风险有效管理的路径。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预期管理 跨境人民币结算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贾男 郑智峰 聂卉芬
本文用日汇率数据对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无约束模型和有约束模型都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在人民币汇率的货币篮子中主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韩元四种货币;在汇改初期,美元的权重仍然非常大,这时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是盯住美元的;但在以后的时期中,美元的权重逐步减少,欧元、韩元和日元的权重则一直稳步增加。2008年7月以后,人民币的汇率形成综合考虑了各种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动趋势,并且在不同时期灵活地改变篮子货币的权重,有意识地增加相对坚挺、国家经济形势较好的货币的权重。不仅如此,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也考虑了国内通货膨胀率的因素,人民币对内贬值会引起实际利率的上...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权重 形成机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朱孟楠 张雪鹿
本文在Frankel and Wei(2008)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滚动回归等方法解构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首先,货币篮子构成具有时变性。美元占比虽在下降但仍最大;欧元曾占有10%以上份额,近几年却保持较低比例;东亚货币①在篮子中的重要性加大。我们认为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人民币国际化与东亚货币合作是决定我国货币篮子构成的最重要因素。第二,对外汇市场压力的反应、人民币升值、货币篮子构成的动态调整均体现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第三,汇改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具有自动稳定的功能。
关键词:
货币篮子 汇率弹性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