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2)
- 2023(10662)
- 2022(8395)
- 2021(7265)
- 2020(5664)
- 2019(12812)
- 2018(12479)
- 2017(24474)
- 2016(12893)
- 2015(14390)
- 2014(14641)
- 2013(14504)
- 2012(13608)
- 2011(12402)
- 2010(12619)
- 2009(11657)
- 2008(11482)
- 2007(10542)
- 2006(9721)
- 2005(9372)
- 学科
- 济(71178)
- 经济(71123)
- 业(36220)
- 管理(34434)
- 企(26849)
- 企业(26849)
- 中国(23384)
- 地方(22423)
- 方法(21437)
- 农(20308)
- 业经(18643)
- 数学(18253)
- 数学方法(18173)
- 农业(13525)
- 产业(13511)
- 发(13011)
- 融(12788)
- 金融(12788)
- 地方经济(12696)
- 银(12079)
- 银行(12064)
- 制(11876)
- 行(11795)
- 财(11623)
- 贸(11203)
- 贸易(11187)
- 环境(10944)
- 技术(10841)
- 学(10820)
- 易(10608)
- 机构
- 学院(193488)
- 大学(189748)
- 济(89139)
- 经济(87494)
- 管理(71887)
- 研究(71746)
- 理学(60163)
- 理学院(59522)
- 管理学(58716)
- 管理学院(58363)
- 中国(55958)
- 京(41312)
- 科学(40231)
- 财(39444)
- 所(36102)
- 中心(32206)
- 研究所(32104)
- 农(31772)
- 江(31011)
- 财经(30610)
- 经济学(28051)
- 经(27649)
- 北京(26769)
- 范(26026)
- 师范(25783)
- 院(25722)
- 业大(25631)
- 州(25181)
- 经济学院(25096)
- 农业(24369)
- 基金
- 项目(121125)
- 科学(96738)
- 研究(92240)
- 基金(86768)
- 家(74422)
- 国家(73788)
- 科学基金(63678)
- 社会(61074)
- 社会科(58206)
- 社会科学(58190)
- 省(49129)
- 基金项目(45415)
- 教育(40279)
- 划(39864)
- 自然(37612)
- 编号(37169)
- 自然科(36752)
- 自然科学(36747)
- 自然科学基金(36133)
- 资助(34319)
- 发(33933)
- 成果(29626)
- 发展(28282)
- 展(27799)
- 重点(27683)
- 课题(26673)
- 部(26040)
- 创(25816)
- 国家社会(25627)
- 创新(24233)
- 期刊
- 济(110468)
- 经济(110468)
- 研究(65083)
- 中国(44665)
- 农(31424)
- 管理(29679)
- 财(28758)
- 科学(26110)
- 学报(25522)
- 融(24878)
- 金融(24878)
- 农业(21395)
- 教育(21129)
- 业经(20916)
- 大学(20079)
- 学学(18818)
- 经济研究(18680)
- 技术(17694)
- 财经(15978)
- 问题(14839)
- 经(14013)
- 商业(11932)
- 业(11364)
- 贸(10999)
- 技术经济(10638)
- 世界(10183)
- 国际(9999)
- 现代(9698)
- 经济问题(9621)
- 经济管理(9091)
共检索到314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柳江 程锐
交易效率、市场化与流通产业是紧密相连的三个概念,本文利用1997-2009年省级数据,分时段、分地区地进行面板数据回归研究,实证分析发现交易效率的改进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流通产业的发展起着正向促进作用,地区间交易效率与市场化程度的差异对流通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交易效率水平与市场化程度越高对流通产业的促进作用就越大。因此,提高交易效率与市场化程度是促进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交易效率 市场化 流通产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恒
本文基于2000-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市场化的视角对金融发展进行量化,并实证检验流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二维度下的金融发展支持。基于分区域静态面板模型分析发现,金融市场化显著推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流通产业合理化进程,但存在地区异质性;金融市场化显著推动东部地区的流通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对中部和西部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系统GMM估计发现,金融市场化在流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过程中的当期和滞后期转化比例分别为60.93%和 53.31%,金融市场化支持流通产业结构转型是动态过程。最后提出注重金融市场化在助推流通产业结构转型中的动态影响以及打破金融抑制为流通产业结构转型提供市场化的金融支持与驱动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戴文娇 曹建海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程度愈发凸显,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中介部门,商贸流通业的高效率发展对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衡量商贸流通发展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基于产业链视角,借助投入产出模型,识别了我国商贸流通上下游产业链,并基于全产业链计算得到我国商贸流通行业发展效率值。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效率逐年提高,但2013年以后增速明显放缓。此外,由于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效率的差异,导致我国各地区商贸流通业效率呈现明显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川
本文借鉴已有文献,探索效率视角下数字经济对流通产业升级的影响,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础建设、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创新水平对流通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建设、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创新水平对流通产业升级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影响系数分别为2.001、2.565、2.127。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进流通产业顶层政策规划设计,强化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发展融合,注重不同地区之间协同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流通产业升级 固定效应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冯鑫永
本文根据全国31个省(市、区)的经济效率及各级地市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预测了各省(市、区)的经济效率。结果显示,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与经济效率成正比。因此,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加大流通产业发展力度可以有效提高经济效率水平,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春艳
流通业聚集成为引领流通业稳中向好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深化,流通市场化也在不断加快,流通业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的技术化、程序化、规范化水平的提升,对于流通业健康发展同样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选取了2014-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了市场化和产业集聚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各地区促进流通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专业化集聚可显著促进东部地区流通业发展,而多样化集聚作用效果不显著;多样化聚集可显著促进中部地区流通业发展,而专业性集聚作用效果不显著。对于西部地区,专业化产业集聚对于流通业发展呈“倒U”型关系,多样化产业集聚对于流通业发展呈“U”型关系。市场化改革可显著促进东部地区流通业发展;市场化改革会抑制西部地区流通业的发展;而对中部区域,两者无明显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艳
本文基于2007-2020年流通产业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选择性产业政策对流通产业升级的影响,并揭示要素市场化与配置效率的链式中介效应。双向固定效应检验发现:选择性产业政策对流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控制相关变量后,选择性产业政策促进流通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不显著。独立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要素市场化和配置效率在选择性产业政策影响流通产业结构升级中均存在独立中介效应;要素市场化的调节效应均为正;要素配置效率在结构合理化中的调节效应为正,在结构高级化中为负。链式中介效应检验发现:选择性产业政策通过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抑制要素配置效率的链式中介渠道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正向影响,对结构高级化产生负向影响;存在三条链式路径:“选择性产业政策→要素市场化→产业升级”(控制要素配置效率)、“选择性产业政策→要素配置效率→产业升级”(控制要素市场化)和“选择性产业政策→要素市场化→要素配置效率→产业升级”,其中路径三的中介效应最大,路径二的中介效应最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胜博
经济活动中两个重要环节是流通和产业数字化,两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作用较大,亟需探索三者是如何相互关联,以及内在作用机理。本文通过建立流通产业效率、产业数字化规模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流通环节以及产业数字化规模的重要程度,并以2001-2019年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流通产业和产业数字化共同促进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三者之间存在正向显著效应;东中西部地区的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效应,且东部地区的效应更明显。得到的启示如下: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式,拓宽数字技术在产业经济中的应用范畴,加速传统产业向数字化阶段迈进;结合流通产业、产业数字化等增长优势,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内在机理;引导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生态圈的新模式,注入流通产业、产业数字化等新活力,避免空间和区域之间的障碍,对区域协同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丹 李骄
本文基于2006-2017年流通产业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以市场化程度为门限变量的面板回归模型,对外资进入影响流通产业结构的门限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外资进入影响流通产业结构的机制发现,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政府与市场关系、资源要素市场发展程度和中介组织与法制环境建设是外资进入影响的主要途径;门限效应的实证分析发现,外资进入对流通产业结构变化存在双重门限的影响,其中外资总额占流通经济比例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对流通产业结构显著优化,但在市场化程度较低门限下阻碍结构优化,同时反映出流通产业结构对外资总额比例的反应较为敏感;外资注册资本占流通资本比例对流通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较为缓和,在不同市场化门限下的改善效果均为正,但优化程度和弹性值均低于外资总额占比指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莫凡
农村流通产业连锁化发展有利于节约农村农副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同时,农村流通产业连锁化发展也存在着限制农民开发新产品思想、资金保障不足、降低消费者购物体验效果等问题。农村流通产业连锁化发展具有国家政策支持不断加大、农产品生产技术提高、农村市场开放程度加大等有利条件,应促进农副产品规模化生产、强化农副产品统一集中管理、规范流通渠道和加大农村流通产业连锁化发展政策支持力度。
关键词:
农村流通产业 连锁化发展 农产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成
本文揭示了城镇化质量与流通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二者是相互促进关系,城镇化质量提高有利于聚集社会资源降低流通费用、扩大社会商品需求;而流通产业可以通过创造就业、协同产业发展和提供新型社会服务等方式推动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最后,本文在二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可通过构造现代化流通体系、发展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流通产业 互动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莫凡
农村流通产业连锁化发展有利于节约农村农副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同时,农村流通产业连锁化发展也存在着限制农民开发新产品思想、资金保障不足、降低消费者购物体验效果等问题。农村流通产业连锁化发展具有国家政策支持不断加大、农产品生产技术提高、农村市场开放程度加大等有利条件,应促进农副产品规模化生产、强化农副产品统一集中管理、规范流通渠道和加大农村流通产业连锁化发展政策支持力度。
关键词:
农村流通产业 连锁化发展 农产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冯德连
城镇化与流通产业在理论上具有相互促进关系,但是实践中流通产业并没有随着城镇化率提高得到相应发展。现实中,城镇化与流通业的发展呈负相关。基于此,文章指出新型城镇化是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城镇化率 流通产业 创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根荣 李欣欣
城市化提供了现代流通产业发展的"需求引擎",反过来,流通产业可以为人们对产品需求的实现提供支持,进而促进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格兰杰检验,得到城市化是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城市化的进程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结论;并就此提出了抓住城市化机遇,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城市化 流通产业 格兰杰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宏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理论对我国工业化与流通产业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工业化与流通产业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受经济体制的影响较大,改革开放前后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工业化与流通产业发展只在改革开放时期存在因果关系,且只存在流通产业发展对工业化进程的单方面的推动作用,而工业化进程并没有成为拉动流通产业发展的动因。
关键词:
工业化 流通产业 协整分析 误差修正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