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82)
2023(8461)
2022(7004)
2021(6344)
2020(5160)
2019(11730)
2018(11104)
2017(22248)
2016(11569)
2015(12539)
2014(12029)
2013(12307)
2012(11328)
2011(10369)
2010(10298)
2009(9533)
2008(9306)
2007(8512)
2006(7461)
2005(6368)
作者
(31153)
(27055)
(26343)
(25084)
(16665)
(13013)
(11681)
(10260)
(10019)
(9303)
(9138)
(8954)
(8307)
(8101)
(8089)
(7915)
(7751)
(7700)
(7570)
(7397)
(6566)
(6470)
(6428)
(6211)
(6155)
(6019)
(5629)
(5587)
(5408)
(5279)
学科
(63932)
经济(63864)
(50740)
(45296)
农业(34409)
方法(29403)
管理(28914)
数学(27873)
数学方法(27727)
(21780)
企业(21780)
业经(18437)
(14222)
中国(14000)
地方(12962)
农业经济(12355)
(10929)
(10815)
收入(10366)
(10226)
贸易(10223)
(9947)
(9568)
农村(9549)
发展(9222)
(9215)
环境(8537)
技术(8365)
(8331)
金融(8331)
机构
学院(171486)
大学(166087)
(83024)
经济(81879)
管理(70133)
理学(62700)
理学院(62216)
管理学(61491)
管理学院(61194)
研究(52131)
(47420)
中国(41615)
农业(35624)
(34930)
(30738)
业大(30657)
财经(28752)
科学(28217)
经济学(26827)
(26556)
中心(26239)
经济学院(24774)
(24091)
(24033)
经济管理(23211)
农业大学(22174)
研究所(21638)
财经大学(21231)
(19810)
师范(19673)
基金
项目(120476)
科学(97816)
基金(91820)
研究(91019)
(78104)
国家(77352)
科学基金(68381)
社会(64276)
社会科(60931)
社会科学(60919)
基金项目(49362)
(47605)
自然(40666)
教育(39867)
自然科(39809)
自然科学(39806)
自然科学基金(39159)
(37624)
资助(36022)
编号(35974)
(29472)
(28537)
国家社会(28116)
(27327)
成果(27078)
重点(26114)
(25482)
人文(25413)
(25077)
教育部(25028)
期刊
(89633)
经济(89633)
(54791)
研究(46403)
农业(37278)
中国(29842)
学报(24657)
(24232)
科学(23948)
业经(22740)
大学(20931)
学学(20539)
(20416)
金融(20416)
管理(19143)
(15989)
农业经济(14630)
财经(14573)
农村(14098)
(14098)
问题(14067)
经济研究(12806)
(12425)
技术(12209)
世界(10872)
(10388)
经济问题(10310)
农村经济(9429)
技术经济(9201)
教育(9168)
共检索到238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忠文  祁春节  赵玉  
文章根据农村交易效率指标体系,使用来自31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对我国农村综合交易效率与农村贫困聚集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综合交易效率省际间存在较大差距,山地省份农村综合交易效率明显比非山地省份低;在对农村综合交易效率的积累效果上,交易效率硬条件比软条件的作用更强;农村贫困人口地域分布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向山地省份聚集的趋势;农村综合交易效率对农村贫困聚集有显著影响,农村综合效率取值低的山地省份和农村贫困聚集程度高的山地省份高度重合。为提高农村综合交易效率,改善农村贫困聚集状态,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应集中政策力量加快山地农村发展,改善农村贫困聚集状态,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加大力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韩华为  徐月宾  
基于2010年中西部五省大样本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对中国农村低保的反贫困效应及其决定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低保显著降低了实保样本的贫困水平,但其对总样本和应保样本的减贫效果则不太理想。覆盖率低、瞄准偏误高,以及救助水平不足严重限制了农村低保的减贫效果。而导致这些限制因素的原因则包括地方财力不足、低保管理模式不当、农村配套社保政策不完善,以及家计调查中存在的测量误差等。政策模拟结果显示,中国农村低保反贫困效应仍然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建立精准识别机制将是改善农村低保减贫效应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霍增辉  吴海涛  丁士军  刘家鹏  
村域地理环境通过影响农户面临的风险冲击和收入能力进而影响农户贫困持续性,本文利用2005~2010年湖北农户数据,采用生存分析方法,考察农户贫困持续性。结果表明,民族村农户退出贫困的概率显著低于非民族村农户,山区村农户退出贫困的概率显著低于平原和丘陵村农户,距离乡镇5~10 km农户退出贫困的概率显著低于其他农户;非农业劳动时间对民族村、山区村和距离乡镇5~10 km农户退出贫困的影响效应显著减弱;村人均耕地面积与农业劳动时间的交叉作用对农户退出贫困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本文建议扶贫政策应向民族村、山区村及距离乡镇5~10 km村的农户倾斜。一方面,通过适度扩大耕地规模和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提高...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娜  陈池波  
本文利用CHNS农户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村金融治理农户脆弱性贫困的现状。研究发现持续性贫困农户信贷需求低于脆弱性贫困农户;农户金融资本与财政扶贫资金(社会资本)对脆弱性贫困农户收入的直接协同效应小于(大于)间接协同效用;对负向冲击的直接平滑作用大于间接平滑作用,直接平滑作用的大小顺序:教育年限、身体健康和自然灾害。于此,提出了农村金融体系扶贫目标识别制度、优化农村扶贫信贷结构、农村金融机构社会功能转移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黎  陈玉萍  吴海涛  
本文利用两个国家级贫困县6003户、6803例大病患者的农户调查数据,考查农村居民大病就诊行为,并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影响农村居民大病就诊决策和就诊费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居民大病就诊决策受性别、年龄、是否外出务工、家庭人口规模、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大病就诊费用受性别、年龄、是否外出务工、是否患有慢性病、家庭人口规模、是否有其他医疗保障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都阳  
利用农户调查资料,本文分析了风险分散对于农户非农劳动供给水平的影响。虽然农户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劳动配置来相对维持稳定的家庭收入,但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也会承担一定的福利损失。由于贫困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劳动力的进一步流动往往受到限制,因此必须通过减少劳动力流动障碍,使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有效提高的方式来减少福利损失。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孔繁荣  谭运进  
为探究民间借贷对农户大病风险应对的作用,本文利用湖北、四川两省4个贫困县的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民间借贷、医院级别、住院天数、新农合、家庭收入水平、患者教育程度、患者性别等因素对患者住院费用水平影响显著;其中,民间借贷规模对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和作用最大,民间借贷在农户住院费用的筹集中发挥着突出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霍增辉  张玫  吴海涛  
新时代社会条件下,相对贫困的基本要素"需要"已然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古典经济学需要的主体间性认识论观点和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为基础,从美好生活需要视角界定相对贫困内涵、构建相对贫困识别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将贫困视为潜在的构念,运用双参数项目反应理论IRT模型系数估计,结果表明,3个物质需要、5个文化需要和4个社会需要指标符合难度系数和辨别度系数的要求,适合用于刻画相对贫困的内在结构。样本农户"过年发红包、给父母养老钱、合意小学与合意中学"等文化需要剥夺程度最严重,"小汽车、正装"等物质需要剥夺程度相对较轻。另外,有效性检验表明,需要剥夺指数与收入贫困有较高的相关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芸  
本文利用2004年甘肃省小学生健康与教育调查数据,分析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并估计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对其用学习成绩反映的教育成就的影响。分析发现,小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10~14岁年龄段的营养不良是比较突出的问题。计量分析显示,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对其学习成绩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且健康状况的改善对于健康状况较差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更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沈扬扬  詹鹏  周云波  
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超常规精准扶贫政策的开展,农村居民综合性福利水平显著提升,多维贫困程度显著下降。本文将夏普里值分解思路扩展到多维贫困模型当中,将多维贫困变化分解为每个维度、每个指标的均值变动和结构变动部分,从而从多维角度理解精准扶贫政策在消除贫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各项指标的均值增长会带来减贫效应,但指标差距的扩大会抑制多维减贫成效;受教育程度、住房面积和失业指标在2013—2018年间出现差距扩大现象,抑制了多维减贫成效;身体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出指标则因均值恶化问题产生了提高多维贫困度的作用;资产、儿童入学、安全饮水和工作环境指标呈现出绝对(均值提升或差距缩小)改善,是农村多维贫困下降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潇  
对贫困风险成因的分析有助于更具前瞻性地推进精准扶贫。采用CLDS数据测度了表征贫困风险的贫困脆弱性,采用基于R2的夏普里值分解法分析了引致因素及贡献度,并运用Order Probit模型考察了贫困脆弱的转换动因。研究发现,个体具备更高教育水平和社会资本、从事非农工作、迁移,以及家庭获得融资都有助于降低贫困脆弱性,但父辈劣势的代际传递会提升贫困脆弱性;个体在教育、非农就业以及健康方面的差异对贫困脆弱性贡献最大;有9%和24%的个体分别经历过持续性脆弱和暂时性脆弱,健康冲击是导致转换到(或持续陷入)贫困脆弱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奇  庄天慧  
结合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群体工作,健全特殊群体农村老人的保障体系必是题中之义。照料贫困作为中国保障民生的重大社会政策问题,急需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本文基于CFPS(2018年)微观数据,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项目,实证检验了家庭农场对照料贫困的影响程度与机制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改善农村老人的照料贫困状况,对农村老人的经济、健康以及心理减贫均有不同幅度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针对健康程度不同的老人,家庭农场的减贫功能出现不一致性。家庭农场对农村半失能老人的健康贫困缓解具有更为鲜明的作用,对农村失能老人的精神贫困抑制作用更为强烈。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可以通过创收效应、劳动调配、社会信任三种路径间接调节农村老人照料(经济)贫困、照料(健康)贫困、照料(心理)贫困。整体而言,家庭农场能够通过增收途径显著缓解农村老人照料(多维)贫困,其余两种途径调节效应不够明显。因此,未来决策层除了关注家庭农场的创收效应,持续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目标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挖掘家庭农场的社会功能,为推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多元化践行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建坤  张云亮  
健康扶贫是降低返贫风险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战略,也是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举措。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家庭贫困对农村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家庭贫困显著损害了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2)食品消费不足和幸福感缺失是贫困损害农村居民健康的作用机制;(3)针对贫困户的特困补助、教育补助和退耕还林补助等转移支付可以显著削弱贫困对自评健康的负面影响;(4)相比于年轻人口,贫困对农村地区缺乏风险抵御能力的老年群体会产生更强的健康损害效应。本研究不仅为贫困损害居民自评健康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政府通过健康扶贫来巩固脱贫成果和振兴乡村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绍阳  周博  周作昂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心。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四川省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和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统计监测数据分析了电商扶贫的实际效果和作用机制。本文研究发现,电商示范项目使贫困发生率降低1.8个百分点;电商示范项目主要通过其他农业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即间接机制发挥作用,贫困户自身直接参与电商线上销售进而增加收入的直接作用效果并不明显;电商扶贫不仅能够解决农产品过剩的问题,还具有刺激农产品供给增加的增量效应。本文为新时代扶贫长效机制的建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来自电商示范项目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建坤  张云亮  
健康扶贫是降低返贫风险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战略,也是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举措。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家庭贫困对农村居民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家庭贫困显著损害了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2)食品消费不足和幸福感缺失是贫困损害农村居民健康的作用机制;(3)针对贫困户的特困补助、教育补助和退耕还林补助等转移支付可以显著削弱贫困对自评健康的负面影响;(4)相比于年轻人口,贫困对农村地区缺乏风险抵御能力的老年群体会产生更强的健康损害效应。本研究不仅为贫困损害居民自评健康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政府通过健康扶贫来巩固脱贫成果和振兴乡村提供了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