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13)
- 2023(12509)
- 2022(10347)
- 2021(9365)
- 2020(7891)
- 2019(17688)
- 2018(17268)
- 2017(32465)
- 2016(17681)
- 2015(19116)
- 2014(18168)
- 2013(17919)
- 2012(16272)
- 2011(14075)
- 2010(13685)
- 2009(12592)
- 2008(12755)
- 2007(11070)
- 2006(9567)
- 2005(8488)
- 学科
- 业(81307)
- 济(74892)
- 经济(74811)
- 企(74397)
- 企业(74397)
- 管理(64545)
- 方法(33196)
- 业经(29107)
- 农(26320)
- 财(25597)
- 数学(25306)
- 数学方法(25084)
- 务(20220)
- 财务(20206)
- 财务管理(20192)
- 农业(19733)
- 企业财务(19127)
- 技术(17152)
- 中国(15641)
- 划(14120)
- 制(14097)
- 地方(13412)
- 和(13351)
- 贸(13292)
- 贸易(13284)
- 策(13229)
- 易(12906)
- 理论(12605)
- 企业经济(12113)
- 经营(11736)
- 机构
- 学院(247968)
- 大学(240773)
- 济(101006)
- 管理(100142)
- 经济(99255)
- 理学(87195)
- 理学院(86293)
- 管理学(85038)
- 管理学院(84595)
- 研究(77286)
- 中国(60644)
- 农(53675)
- 科学(50756)
- 京(50043)
- 财(45459)
- 业大(43101)
- 农业(43085)
- 所(39598)
- 江(37307)
- 财经(36914)
- 中心(36626)
- 研究所(35994)
- 经(33655)
- 北京(29894)
- 经济学(29882)
- 州(29287)
- 商学(28652)
- 商学院(28383)
- 经济管理(27895)
- 院(27709)
- 基金
- 项目(173240)
- 科学(137612)
- 基金(127916)
- 研究(120634)
- 家(113766)
- 国家(112716)
- 科学基金(97973)
- 社会(78070)
- 社会科(74204)
- 社会科学(74182)
- 省(70501)
- 基金项目(69392)
- 自然(66325)
- 自然科(64897)
- 自然科学(64877)
- 自然科学基金(63777)
- 划(58044)
- 教育(53130)
- 资助(49540)
- 编号(46854)
- 业(41436)
- 创(40134)
- 重点(38744)
- 发(37617)
- 创新(36679)
- 部(36434)
- 成果(34449)
- 科研(34099)
- 计划(33743)
- 国家社会(32894)
- 期刊
- 济(109556)
- 经济(109556)
- 研究(62680)
- 农(49582)
- 中国(43864)
- 学报(43038)
- 管理(39540)
- 财(39076)
- 科学(38986)
- 农业(33749)
- 大学(31422)
- 学学(30421)
- 技术(21552)
- 业经(21514)
- 业(21075)
- 融(19464)
- 金融(19464)
- 财经(18143)
- 经济研究(16955)
- 经(15705)
- 问题(14951)
- 教育(14711)
- 技术经济(14116)
- 财会(13186)
- 版(12905)
- 科技(12584)
- 现代(12582)
- 商业(12238)
- 业大(11292)
- 资源(11154)
共检索到352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雷丁华 丁澄 薛丽达
问询函制度对企业数据合规起到了重要的监管作用。通过分析深交所问询的内容、严厉程度与问询函发布后社会各方的反应,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数据合规义务,分析问询函对企业数据合规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交易所问询函通过引起投资者投资意愿的变化、社会舆论压力的加强以及运用自身内容特点和监管措施,从声誉效应和威慑效应两个方面影响企业数据合规治理,增强企业数据合规性。研究结论为问询函治理数据合规提供了案例证据支持,对完善数据合规治理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勇 张春蕾
本文考察了证券交易所非处罚性监管办法之一问询函制度是否会对收函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产生影响。研究发现,供应商、客户能够接收到问询函传递的收函企业各类风险信号,调整信用政策。问询的频度、深度越高,收函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水平越低。较高的市场地位、良好的地区诚信环境和法制环境能有效缓解问询函对收函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被交易所问询的频度、深度越高的企业未来陷入财务困境、出现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从事后验证的角度证实了问询函的风险预警作用可靠。因此,供应商、客户在制定商业信用政策时应将交易所公布的问询函纳入考虑范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祎璐 李哲 陈运森
监管问询是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公司治理视角对问询函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企业是否收到问询函与高管变更概率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地,财务报告问询函会显著提高高管变更概率,且财务报告问询函总数越多、针对同一财务报告的问询次数越多或财务报告问询函包含的问题数量越多,高管变更概率越高。对财务报告问询函内容进行细分后发现,当财务报告问询函需要中介机构发表意见、涉及关联交易或并购等重大事项、回函承认存在错误、延期回函或收回函间隔天数越多时,企业高管变更概率越高。横截面分析发现,上述结果主要存在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和公司治理较好的企业。最后,交易所问询函也会显著提高董事会秘书和财务总监的变更概率。结论为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有效性及2019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系列政策提供了重要证据。
关键词:
证券交易所 一线监管 问询函 高管变更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静 李晨 吴春贤
目前我国企业“重数量、轻质量”的策略性专利行为严重阻碍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创新活动专管部门对专利行为的政策性监管,忽视了证券交易所作为非创新专管部门对企业策略性专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证券交易所对企业研发活动的监管问询通过“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抑制了企业的策略性专利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治理环境和信息环境有助于“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的发挥。本文拓展了企业策略性专利行为的研究视角,为非创新专管部门抑制策略性专利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有效参考,有助于推动企业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郭飞 周泳彤
信息披露监管对于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函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年报问询函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年报问询函披露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显著为负,年报问询函具有信息含量。本文进一步发现,收入问题集中度越高的年报问询函,负向市场反应越大,累计异常收益越小。投资者关注度对二者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即关注度越高,问询函收入集中度与负向市场反应的关系越强。本研究为证券交易所年报信息监管的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也为交易所不断完善年报问询函的内容和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胡伟 杜雨康 苏国兵
问询函是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发布虚假信息和潜在违规行为实施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2019年10月14日"航天通信问询函"事件为例,运用事件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全面分析投资者对交易所问询函涉及的上市公司和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问询函给航天通信带来了显著负面影响,在窗口期[-10,15]内的CAR值显著为负;投资者对问询函的理解和反应总体是积极理性的,但理性程度有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四点建议,以期维护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崔琳 王宏柯
审计师利用交易所问询函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可以提高审计质量。结合东方金钰案例,研究交易所问询函在审计风险控制中的应用,得出以下结论:交易所问询函能够作为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做出风险评估的重要外部信息来源;审计师可以利用交易所问询函问询的问题以及回复对审计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并且不同类别的问询函所提示审计师应该关注的风险点不同;交易所问询函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更加合理地分配审计资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崔琳 王宏柯
审计师利用交易所问询函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可以提高审计质量。结合东方金钰案例,研究交易所问询函在审计风险控制中的应用,得出以下结论:交易所问询函能够作为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做出风险评估的重要外部信息来源;审计师可以利用交易所问询函问询的问题以及回复对审计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并且不同类别的问询函所提示审计师应该关注的风险点不同;交易所问询函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更加合理地分配审计资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凤 张玲玲 薛佳玉 张秋柳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项目"的实施推动了中国国家基因库的建立。随着国家精准医学计划的布局实施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预防性的疾病检测和疾病规避成为疾病治疗外,医疗健康产业中的重要发展领域,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将基因检测作为首选的疾病诊断手段,从而促进了我国基因组学行业的迅猛发展。华大基因作为国家基因库的推动建立者,具备着得天独厚的平台优势。本文将依托国家基础科学工程(国家基因库)进行发展的模式定义为平台模式。对于基于平台模式的研发型企业,本文选取国内最大的基因组学行业上市公司——华大基因,利用商业画布理论,从全产业链角度解读华大基因的商业模式特点及其商业模式的有效性。由于基于平台模式的研发型企业依托国家科研平台进行基础研发和商业运作,此类公司能够积累大量的基础研究数据和关键合作机构,形成了其他公司所不具有的平台效应和规模效应。本文对影响此类公司商业模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对其价值评估的理论框架,以及后续研究方向,以期对同类型企业的经营管理及价值评估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慧华 方军雄
近年来,业绩型薪酬契约的弊端日益引起了监管层和学者的关注,本文考察的是创新型监管——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监管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基于2014—2017年上交所和深交所薪酬问询函数据,研究发现,公司收到薪酬问询函后,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性显著降低;上述结果主要存在于市场机制发达的地区和非家族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问询函监管使得企业可能更多地采取代理权变更的方式对高管进行激励约束,具体表现为高管变更业绩敏感性的提高,从而对高管薪酬机制产生替代作用。上述研究表明,问询函监管机制对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存在替代作用,薪酬问询函能够明显降低公司治理实践中对高管显性薪酬契约的需求,成为约束高管行为、降低代理成本的另一途径。本文研究补充了问询函监管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也为公司治理外部监督机制与内部激励机制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胜楠 娄艺琳 王宇婷
作为新兴一线监管方式,交易所问询函能否发挥证券交易所“风险预警”的职能要求?以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审计风险视角出发,探究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收到年报问询函的公司有更高的审计收费。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和高媒体关注度削弱了问询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表明“风险揭示效应”的存在;同时,收到年报问询函的公司有更大的概率进行财务重述、卷入诉讼案件和受到行政处罚,进而提高了审计收费,表明“风险传导效应”的存在。结论从审计视角肯定了交易所年报问询函的风险预警作用,对于推动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聂萍 潘再珍
基于沪深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重要政策,以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年报问询函数据为样本,考察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式问询函监管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进一步将问询函区分为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和未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发现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上。从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动机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中更强。从大股东"掏空"行为实现的客观条件来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在法治水平较低地区更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明富
以2014—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连锁董事对问询函监管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董事能有效降低上市公司被交易所发函监管的可能,而且这一关系通过减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和企业违规的概率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交易所的问询函监管存在行业内的同群效应,连锁董事能有效降低上市公司连续多年被交易所发函监管的可能;股权集中度削弱了连锁董事与问询函监管的负相关关系;相比西部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中东部地区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连锁董事与问询监管的负向关系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雄华 曹松威
信息的有效性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公开披露的交易所问询函,发现当上市公司由于重大资产重组行为受到问询时,在不同的事件窗口内,被问询公司显著获得了约为5%的累积异常收益;而当上市公司由于定期财务报告被问询时,被问询公司的累积异常收益变为约-3%,这表明不同类型的问询函所带来的市场效应不同。同时,大规模的公司被问询,其股价受到的负面冲击也更明显。通过使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所得结论依然保持稳健。
关键词:
问询函 公告效应 信息披露 事件研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卉
基于2014~2018年我国A股企业样本,探讨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对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函企业减少了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却增加了真实盈余管理;问询函引发的市场反应越差,企业越有可能减少应计盈余管理行为;问询函减少应计盈余管理同时增加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对于民营企业、信息环境较好的企业以及多次收函企业更为显著。拓展性检验证实:相比未收函的情况,企业收函之后进行的应计盈余管理对绩效的影响作用并无明显区别,但收函之后的真实盈余管理对绩效的负面影响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