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33)
2023(9146)
2022(7752)
2021(7313)
2020(6184)
2019(14147)
2018(13888)
2017(27076)
2016(13797)
2015(15476)
2014(15001)
2013(14318)
2012(12777)
2011(10948)
2010(10323)
2009(9054)
2008(8394)
2007(6739)
2006(5309)
2005(4289)
作者
(34058)
(28693)
(28327)
(26966)
(18188)
(13633)
(13160)
(11250)
(11048)
(9921)
(9758)
(9485)
(8880)
(8638)
(8613)
(8480)
(8474)
(8350)
(8260)
(8097)
(6721)
(6612)
(6604)
(6598)
(6440)
(6367)
(6116)
(5926)
(5700)
(5588)
学科
(55562)
经济(55514)
管理(43492)
(40080)
(34254)
企业(34254)
方法(30713)
数学(27674)
数学方法(27327)
(17792)
(15217)
贸易(15214)
(14977)
(13445)
中国(12454)
业经(12141)
(11808)
财务(11769)
财务管理(11741)
(11732)
企业财务(11183)
技术(9296)
(8917)
农业(8827)
理论(8568)
环境(8355)
地方(8327)
(8257)
出口(8255)
出口贸易(8255)
机构
大学(183267)
学院(181649)
管理(80291)
(77938)
经济(76730)
理学(70892)
理学院(70300)
管理学(69252)
管理学院(68893)
研究(49705)
中国(38083)
(35730)
(35161)
财经(29967)
科学(27693)
(27675)
中心(26429)
经济学(25204)
业大(24704)
(23898)
经济学院(23180)
财经大学(22870)
(22157)
商学(21476)
(21384)
商学院(21285)
师范(21194)
经济管理(20988)
(20938)
北京(20423)
基金
项目(135697)
科学(110226)
基金(103443)
研究(100868)
(88492)
国家(87823)
科学基金(78913)
社会(67654)
社会科(64515)
社会科学(64501)
基金项目(55502)
(51207)
自然(50690)
自然科(49668)
自然科学(49658)
自然科学基金(48812)
教育(46681)
(42879)
资助(40980)
编号(40557)
(31246)
成果(31156)
重点(29549)
国家社会(29382)
(29233)
教育部(28122)
人文(27940)
(27879)
创新(27326)
科研(26687)
期刊
(69675)
经济(69675)
研究(45865)
(29333)
中国(27251)
管理(26882)
学报(24019)
科学(22019)
大学(19406)
(18411)
学学(18121)
技术(16391)
财经(14397)
教育(14110)
(13415)
金融(13415)
农业(12936)
图书(12475)
(12341)
经济研究(12309)
业经(12058)
理论(10566)
情报(10206)
问题(9873)
实践(9833)
(9833)
(9616)
财会(9435)
技术经济(8540)
统计(8473)
共检索到243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慧芬  
注册制改革强化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突出了交易所问询在IPO前的信息核验作用。IPO抑价率是衡量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重要指标,其水平与变化体现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成效。本文基于信息溢出视角,以2019—2021年沪深A股注册制IPO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交易所问询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交易所增强对中介机构其他客户的IPO问询力度,能够显著降低目标企业的发行抑价,即交易所问询存在信息溢出效应。第二,交易所问询的信息溢出效应主要通过提高目标公司的被问询力度,达到降低目标企业IPO抑价的效果。第三,交易所问询信息的溢出效应存在异质性,在询价机构数量多、网上超额认购倍数高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质量,应推动中介机构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增强业界标杆的学习效应,形成与注册制改革相匹配的执业理念与执业能力;落实新证券法在IPO业务中对中介机构的职责要求,完善IPO配售制度,加强保荐机构加强报价的客观独立性;建立交易所问询跟踪机制,根据中介机构后续IPO信息质量的改进情况,强化对中介结构的激励约束,增强IPO问询在资本市场治理中的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许文静  孔藤藤  
发送监管问询函,要求上市公司就相关事项进行说明,是证券交易所实施信息披露监管的重要方式。本文以股价同步性作为衡量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指标,实证分析交易所问询监管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问询监管显著降低了受问询公司的股价同步性,使其股价更多地反映公司层面的特质性信息,提升了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第二,问询监管存在溢出效应,与受问询公司同行业,或与其具有审计、董事联结关系的未受问询公司的股价同步性也会随之降低;第三,影响机制分析表明,问询函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股价同步性;第四,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信息披露质量低、外部监管弱的公司,问询监管提高股价信息效率的作用更为显著。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一是进一步完善问询监管制度,不断提升监管治理的效果;二是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通过抓典型、严问责,强化监管震慑效应;三是重点关注信息披露质量弱、外部监督力度低的上市公司,以达到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率的目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斯瑾慧  
本文选择2016—2020年期间因股价上涨性异常波动受交易所发函问询关注的304次事件作为对象,分析了异常波动股价受到交易所非处罚性监管后的市场反应,并进一步探讨投资者关注度的调节作用。实证发现:股价上涨性异常波动在受到交易所的非处罚性监管后具有显著的负市场反应,这一结果在不同市场、规模和业绩企业中相同,平均超额收益率在被发函前一个交易日达到9%以上,在被发函后下降到-3.6%。被出函后股价的下降幅度、收益率在不同市值和不同业绩企业中表现出异质性。此外,投资者关注度对非处罚性监管的负市场反应承担着先增强后削弱的调节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梅蓓蕾  郭雪寒  叶建芳  
在重视信息公开,探索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的新形势下,证监会各类行政处罚监管逐步转向交易所非行政处罚监管,问询函机制的作用凸显。与以往文献不同,本文未研究问询函对企业行为的直接影响,而是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研究问询函的溢出效应。本文研究发现,同行业企业收到年报问询函会抑制本行业其他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当行业领先者收到年报问询函、行业竞争度越高时,问询函的行业溢出效应越强;非北上广深样本中,同地区企业收到年报问询函会抑制本地其他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法治环境越好、市场化程度越高,问询函的地区溢出效应越强。本文还发现当年报问询函内容与盈余管理相关时,问询函的溢出效应更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郭飞  周泳彤  
信息披露监管对于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函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年报问询函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年报问询函披露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显著为负,年报问询函具有信息含量。本文进一步发现,收入问题集中度越高的年报问询函,负向市场反应越大,累计异常收益越小。投资者关注度对二者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即关注度越高,问询函收入集中度与负向市场反应的关系越强。本研究为证券交易所年报信息监管的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也为交易所不断完善年报问询函的内容和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程  
证券交易所处于资本市场监管体系的最前沿,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布的问询函件数据,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实证研究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第一,证券交易所问询函显著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并且问询函数量越多,其风险抑制效应越明显;第二,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可通过改善公司信息披露、提高投资者信息解读能力、发出风险预警信号三个影响渠道,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第三,从不同类型问询函的异质性效应来看,资产重组问询函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财务报表问询函,其他问询函的影响相对较弱。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制度在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维护股票市场平稳发展、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方面切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督促其严格落实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准确、全面地向投资者披露财务报告、资产重组及其他重大事项;坚持和完善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制度,推动监管措施的创新,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问题的一线监管。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胡宁  曹雅楠  周楠  薛爽  
本文检验交易所监管问询函及其公开披露与否对公司债务资金成本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交易所监管问询函显著提升了被问询公司的债务资金成本,并且问询函包含问题个数越多、需要第三方出具专业审核意见以及问询内容涉及相关风险事项时,债务资金成本上升程度越大,而当问询函未向市场公开披露时,被问询公司的债务资金成本不会受到影响。横截面测试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市场化水平强化了风险与债务资金成本的正向关系,而国有产权属性、银企关系背景以及集团化经营模式则削弱了风险与债务资金成本的正向关系。本文从信息效应视角补充了监管问询函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也揭示了半强式市场中监管信息公开披露的重要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雪松  王琬婷  李闻  
以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财务报告问询函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研究交易所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公司CFO离职的影响。结果表明,财务报告问询显著提高了CFO离职的概率,且针对前一年年报或当年季报/半年报的收函总数越多,CFO离职概率越高。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差、外部制度环境好的情况下,财务报告问询对CFO离职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财务报告问询主要提高了执行能力较弱CFO的离职概率,CFO离职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显著降低;同时,当继任CFO执行能力较强时,股价崩盘风险会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制度能够发挥信息和监管效应,通过高管人员CFO的变更,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耀丹   王稳华  
本文以2013—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投资者风险感知视角实证检验交易所问询监管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收到定期报告问询函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上升,并且同年收到定期报告问询函数量越多、同一份定期报告被问询次数越多、定期报告问询函中的问题总数量越多,股权融资成本上升幅度越大,说明交易所问询监管会增加投资者的风险感知,进而导致股权融资成本升高。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当投资者专业能力较强、交易风险较大、市场化程度较低和审计质量较低时,投资者对定期报告问询函所披露风险的感知能力更强,交易所问询监管对股权融资成本的正向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作为一种非处罚性监管,交易所问询监管是处罚性监管的有力补充,二者都具有良好的市场监管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证券监管部门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防范市场风险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齐荻  许文瀚  
问询函是证劵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一种柔性监管制度,主要针对公司业绩异常、经营风险和信息披露提出问询,要求公司在限定日期之内回复。不同于过去的实质性处罚措施,问询函给予了公司解释与改正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对公司创新意愿的影响也会有所区别。本文基于交易所提出的研发问询,实证检验研发问询对上市公司创新意愿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问询对公司创新意愿有提升效应。需要会计师回复的问询函能够放大这种效应,而需要律师回复的问询函却削弱了这种效应。敏感性分析发现,在国有、高科技型和不存在研发操纵现象的公司,这种效应更明显。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金洋  沈彦杰  
证监会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是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探究这一制度的监管效应。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随机抽查可能会提高媒体和投资者的关注,进而提高交易所和审计师的风险感知,形成监管溢出效应,也可能对上市公司形成震慑,降低交易所和审计师的风险感知,形成监管替代效应。本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被随机检查抽中后,会显著提高其收到问询函的频率和审计费用,佐证了溢出效应假说,且这一正相关关系在关注度低和监管成本高的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一监管制度显著提高了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尤其是审计费用的提高会强化这一正向关系。本文佐证了随机抽查制度的正向意义,为政府进一步实施简政放权举措提供政策性参考。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茂军  李昊  南江霞  王国栋  
用VAR模型的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中国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市场信息溢出效应的方向、水平和动态趋势及其原因。研究表明:银行间和交易所国债市场之间收益与波动溢出效应均呈现上升动态特征;在收益溢出效应中银行间是国债市场信息传导者,在波动溢出效应中交易所是国债市场信息传导者;利率变化和市场流动性显著负向影响收益总溢出和波动总溢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茵田  文志瑛  
本文采用VAR模型研究了我国交易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信息溢出效应。笔者提出以往文献对两个国债市场信息溢出的结论过于简单化,实证验证了两个市场信息溢出时既具有差异性又具有同质性,哪种性质占主导取决于新信息的来源。笔者发现当新信息来源于国债市场内部,两个国债市场会表现出差异性,溢出效应为负向,即银行间国债市场的上升预示着交易所国债市场的下降。当信息来源于国债市场外部,两个国债市场之间则先表现出同质性,溢出效应为正向;随后差异性占主导,两个国债市场之间发生信息负向溢出或资本的流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何如桢  
本文基于2015―2020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资本市场创新型监管交易所问询中“非研发类年报问询函”对企业研发操纵偏好的溢出影响。研究发现,相比未收函公司,收到非研发类年报问询函的公司研发操纵偏好显著下降。机制检验表明,非研发类年报问询函可以通过强化媒体监督,约束收函企业寻租行为,进而抑制企业研发操纵偏好。进一步地,非研发类年报问询的问询次数、问题数量以及企业回函天数越多时,上述治理效果越强;且对于分析师覆盖水平较低以及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非研发类年报问询的治理效应更明显。本文的研究不仅为交易所问询溢出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有效抑制企业研发操纵、助力产业政策有效实施提供了证据与启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石玉峰  张冰妍  张宗新  
审核问询是新股发行注册制信息披露的核心环节,IPO审核问询能否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的成效。本文以科创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文本分析构建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从信息流传递的角度验证IPO审核问询的中介效应能否通过招股说明书渗透并传递至新股定价,进而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审核问询对招股说明书的信息披露质量改善有正面作用,且此部分信息蕴含可以使股价同步性降低的特质信息,即审核问询可以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效率。进一步地,本文探讨了分析师的信息搜寻活动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新股上市初期,分析师关注以市场和行业信息为主,当其信息挖掘深度达到研报水准时,将包含更多的公司特质信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