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91)
2023(9562)
2022(8642)
2021(8186)
2020(6881)
2019(16196)
2018(16343)
2017(31640)
2016(17140)
2015(19274)
2014(19263)
2013(19182)
2012(17466)
2011(15665)
2010(15513)
2009(13820)
2008(13407)
2007(11404)
2006(9837)
2005(8544)
作者
(48589)
(39985)
(39750)
(37761)
(25622)
(19158)
(18156)
(15828)
(15318)
(14255)
(13930)
(13361)
(12607)
(12450)
(12418)
(12078)
(11980)
(11973)
(11349)
(11322)
(9979)
(9634)
(9626)
(9096)
(9057)
(8938)
(8865)
(8857)
(8050)
(7900)
学科
(64959)
经济(64882)
管理(50001)
(46493)
(39967)
企业(39967)
方法(32042)
数学(27509)
数学方法(27184)
(17002)
中国(16204)
(16078)
(15365)
业经(14679)
(13264)
地方(13171)
理论(11922)
(11623)
银行(11590)
(11405)
财务(11345)
财务管理(11317)
(11278)
(11141)
贸易(11135)
(11050)
金融(11049)
(11047)
环境(10794)
(10789)
机构
大学(238011)
学院(234361)
管理(98432)
(89012)
经济(86889)
理学(85774)
理学院(84857)
管理学(83437)
管理学院(83027)
研究(75998)
中国(57037)
(50989)
科学(48132)
(41159)
(37923)
业大(35333)
(34914)
中心(34862)
研究所(34431)
财经(33454)
(32646)
北京(32385)
(31060)
师范(30791)
(30532)
(27947)
农业(27349)
(26982)
经济学(25331)
商学(25204)
基金
项目(165817)
科学(129892)
研究(121773)
基金(120092)
(104041)
国家(103166)
科学基金(89116)
社会(74549)
社会科(70594)
社会科学(70574)
基金项目(64996)
(64309)
自然(59405)
自然科(57999)
自然科学(57988)
自然科学基金(56940)
教育(55484)
(54382)
编号(50415)
资助(49404)
成果(40646)
(36468)
重点(36352)
(34360)
(34271)
课题(33818)
创新(31923)
科研(31874)
项目编号(31721)
大学(31283)
期刊
(94196)
经济(94196)
研究(69079)
中国(42263)
学报(36882)
管理(35093)
科学(33879)
(30888)
(30222)
大学(27788)
教育(26813)
学学(25861)
农业(22166)
技术(20170)
(19970)
金融(19970)
财经(15255)
业经(15220)
图书(14935)
经济研究(14459)
理论(13206)
(12725)
实践(12326)
(12326)
科技(11883)
问题(11810)
(11131)
技术经济(11103)
情报(10933)
现代(10731)
共检索到334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超  曹增豪  王红飞  吴勇  
监管问询是证券监管的一种补充手段,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背景下,它有助于改善证券市场中的信息质量和含量,在提高证券市场运作效率、维护证券市场公平方面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监管问询的作用机理和效果进行了探索,这些成果对于未来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文献计量的角度,按照“动因—问询—后果”的研究框架归纳总结监管问询机制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以期对有意研究该领域的学者有所启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石昕  陈文瑞  刘峰  
自信息披露直通车制度实施之后,证券交易所问询已逐步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证券交易所问询监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证券交易所问询监管显著提升了被问询公司会计稳健性,并且被问询公司面临的问询力度越大,其会计稳健性越高;公司融资约束和风险增加是问询监管制度影响会计稳健性的主要渠道。区分公司异质性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问询监管对会计稳健性的提高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以及投资者关注度高的公司中更强。本文丰富了问询监管有效性检验的相关文献,并拓展了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聂萍  潘再珍  
基于沪深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重要政策,以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年报问询函数据为样本,考察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式问询函监管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进一步将问询函区分为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和未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发现问询函监管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包含"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上。从大股东实施"掏空"行为动机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中更强。从大股东"掏空"行为实现的客观条件来看",掏空"关键事项问询函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治理效应在法治水平较低地区更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明富  
以2014—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连锁董事对问询函监管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董事能有效降低上市公司被交易所发函监管的可能,而且这一关系通过减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和企业违规的概率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交易所的问询函监管存在行业内的同群效应,连锁董事能有效降低上市公司连续多年被交易所发函监管的可能;股权集中度削弱了连锁董事与问询函监管的负相关关系;相比西部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中东部地区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连锁董事与问询监管的负向关系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元艺   陈宋生   邵景奎   
交易所年报问询监管作为证券市场一线监管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多次问询现象还比较明显。那么企业多次收到年报问询函是“屡教不改”还是“知过必改”?多次问询监管存在边际递减效应还是边际递增效应?本文以2017-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上市公司多次收函与问询主题类型的关联性以及多次问询监管的边际效应。结论表明,问询同质主题现象较普遍,问询主题类型对年报问询函收函次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多次问询监管对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公司存在边际递减效应,对信息披露质量较好的公司存在边际递增效应。本文从问询主题类型及边际效应的视角丰富了年报问询监管收函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润婷  
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的生命线,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平稳进行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沪深交易所的年报问询函逐年增加,在交易所非处罚性监管问询中逐渐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并引起了投资者与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此后,学术界也就交易所非处罚性监管的研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从已有文献出发,通过对年报问询函的现有研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梳理,概括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交易所非处罚性监管研究的主要观点,并回顾了其在相关问题上研究方向的演变过程,希望对于相关管理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慧华  方军雄  
近年来,业绩型薪酬契约的弊端日益引起了监管层和学者的关注,本文考察的是创新型监管——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监管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基于2014—2017年上交所和深交所薪酬问询函数据,研究发现,公司收到薪酬问询函后,高管的薪酬业绩敏感性显著降低;上述结果主要存在于市场机制发达的地区和非家族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问询函监管使得企业可能更多地采取代理权变更的方式对高管进行激励约束,具体表现为高管变更业绩敏感性的提高,从而对高管薪酬机制产生替代作用。上述研究表明,问询函监管机制对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存在替代作用,薪酬问询函能够明显降低公司治理实践中对高管显性薪酬契约的需求,成为约束高管行为、降低代理成本的另一途径。本文研究补充了问询函监管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也为公司治理外部监督机制与内部激励机制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祎璐  李哲  陈运森  
监管问询是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公司治理视角对问询函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企业是否收到问询函与高管变更概率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地,财务报告问询函会显著提高高管变更概率,且财务报告问询函总数越多、针对同一财务报告的问询次数越多或财务报告问询函包含的问题数量越多,高管变更概率越高。对财务报告问询函内容进行细分后发现,当财务报告问询函需要中介机构发表意见、涉及关联交易或并购等重大事项、回函承认存在错误、延期回函或收回函间隔天数越多时,企业高管变更概率越高。横截面分析发现,上述结果主要存在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和公司治理较好的企业。最后,交易所问询函也会显著提高董事会秘书和财务总监的变更概率。结论为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有效性及2019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系列政策提供了重要证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雪松  王琬婷  李闻  
以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财务报告问询函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研究交易所财务报告问询函对公司CFO离职的影响。结果表明,财务报告问询显著提高了CFO离职的概率,且针对前一年年报或当年季报/半年报的收函总数越多,CFO离职概率越高。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差、外部制度环境好的情况下,财务报告问询对CFO离职的影响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财务报告问询主要提高了执行能力较弱CFO的离职概率,CFO离职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显著降低;同时,当继任CFO执行能力较强时,股价崩盘风险会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财务报告问询制度能够发挥信息和监管效应,通过高管人员CFO的变更,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程  
证券交易所处于资本市场监管体系的最前沿,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基于沪深证券交易所公布的问询函件数据,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实证研究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监管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第一,证券交易所问询函显著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并且问询函数量越多,其风险抑制效应越明显;第二,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可通过改善公司信息披露、提高投资者信息解读能力、发出风险预警信号三个影响渠道,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第三,从不同类型问询函的异质性效应来看,资产重组问询函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财务报表问询函,其他问询函的影响相对较弱。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制度在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维护股票市场平稳发展、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方面切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督促其严格落实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准确、全面地向投资者披露财务报告、资产重组及其他重大事项;坚持和完善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制度,推动监管措施的创新,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问题的一线监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许文静  孔藤藤  
发送监管问询函,要求上市公司就相关事项进行说明,是证券交易所实施信息披露监管的重要方式。本文以股价同步性作为衡量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指标,实证分析交易所问询监管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问询监管显著降低了受问询公司的股价同步性,使其股价更多地反映公司层面的特质性信息,提升了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第二,问询监管存在溢出效应,与受问询公司同行业,或与其具有审计、董事联结关系的未受问询公司的股价同步性也会随之降低;第三,影响机制分析表明,问询函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股价同步性;第四,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信息披露质量低、外部监管弱的公司,问询监管提高股价信息效率的作用更为显著。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一是进一步完善问询监管制度,不断提升监管治理的效果;二是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通过抓典型、严问责,强化监管震慑效应;三是重点关注信息披露质量弱、外部监督力度低的上市公司,以达到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率的目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傅祥斐  张绥阳  赵立彬  
本文以我A股上市公司2015—2018年重大资产重组为研究样本,对沪深交易所发出的重组问询函件进行文本分析,检验重组问询函对投资者股票买卖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到重组问询函的并购公告市场反应更差,且问询函语调越为负向时,市场反应越差。结论表明投资者能够接收到监管层的弦外之音,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柏  卢家锐  
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作用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监管补短板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年报问询函,深入探究了交易所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具有风险甄别能力。结果显示:首先,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收到问询函的概率越高,而且在收到年报问询函的企业样本中,问询函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也越高,这反映了问询函具有精准识别的功能;其次,对于非国有企业、深交所上市公司,以及媒体关注度较高、所处法制环境较好的企业,问询函对盈余管理的识别效果更加明显;最后,问询函同样能够甄别相对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并通过影响企业未来的会计绩效而使真实价值回归。文章为中国现阶段监管方式创新性转型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胡宁  曹雅楠  周楠  薛爽  
本文检验交易所监管问询函及其公开披露与否对公司债务资金成本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交易所监管问询函显著提升了被问询公司的债务资金成本,并且问询函包含问题个数越多、需要第三方出具专业审核意见以及问询内容涉及相关风险事项时,债务资金成本上升程度越大,而当问询函未向市场公开披露时,被问询公司的债务资金成本不会受到影响。横截面测试发现,上市公司所在地市场化水平强化了风险与债务资金成本的正向关系,而国有产权属性、银企关系背景以及集团化经营模式则削弱了风险与债务资金成本的正向关系。本文从信息效应视角补充了监管问询函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也揭示了半强式市场中监管信息公开披露的重要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耀丹   王稳华  
本文以2013—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投资者风险感知视角实证检验交易所问询监管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司收到定期报告问询函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上升,并且同年收到定期报告问询函数量越多、同一份定期报告被问询次数越多、定期报告问询函中的问题总数量越多,股权融资成本上升幅度越大,说明交易所问询监管会增加投资者的风险感知,进而导致股权融资成本升高。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当投资者专业能力较强、交易风险较大、市场化程度较低和审计质量较低时,投资者对定期报告问询函所披露风险的感知能力更强,交易所问询监管对股权融资成本的正向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作为一种非处罚性监管,交易所问询监管是处罚性监管的有力补充,二者都具有良好的市场监管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证券监管部门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防范市场风险提供了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