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59)
- 2023(6602)
- 2022(5332)
- 2021(4867)
- 2020(4076)
- 2019(8896)
- 2018(8590)
- 2017(16241)
- 2016(8699)
- 2015(9779)
- 2014(9917)
- 2013(9405)
- 2012(8629)
- 2011(7771)
- 2010(8169)
- 2009(7999)
- 2008(6852)
- 2007(6486)
- 2006(5764)
- 2005(5347)
- 学科
- 济(28546)
- 经济(28506)
- 融(25959)
- 金融(25952)
- 管理(24307)
- 银(23477)
- 银行(23458)
- 业(22898)
- 行(22817)
- 企(19859)
- 企业(19859)
- 中国(16995)
- 制(12379)
- 财(11999)
- 中国金融(11108)
- 方法(10163)
- 体(8598)
- 数学(8595)
- 地方(8542)
- 务(8515)
- 数学方法(8502)
- 财务(8483)
- 财务管理(8466)
- 农(8460)
- 企业财务(8148)
- 业经(7646)
- 理论(7370)
- 学(7323)
- 度(6246)
- 制度(6245)
- 机构
- 学院(114338)
- 大学(111891)
- 济(45263)
- 经济(44032)
- 研究(39767)
- 中国(39535)
- 管理(39525)
- 理学(32707)
- 理学院(32367)
- 管理学(31745)
- 管理学院(31545)
- 财(25130)
- 京(23478)
- 科学(22989)
- 中心(21635)
- 农(21099)
- 所(20143)
- 银(19192)
- 财经(18943)
- 江(18579)
- 银行(18542)
- 研究所(18010)
- 行(17305)
- 融(17283)
- 经(17104)
- 金融(16952)
- 业大(16338)
- 农业(16257)
- 州(15785)
- 人民(15665)
- 基金
- 项目(73771)
- 科学(56721)
- 研究(55738)
- 基金(51575)
- 家(44884)
- 国家(44456)
- 科学基金(37483)
- 社会(34132)
- 社会科(32396)
- 社会科学(32389)
- 省(30429)
- 基金项目(26533)
- 教育(25384)
- 划(24896)
- 编号(23600)
- 自然(22849)
- 自然科(22358)
- 自然科学(22344)
- 自然科学基金(21951)
- 资助(21456)
- 成果(20376)
- 课题(17063)
- 重点(16918)
- 发(16255)
- 创(15949)
- 部(15407)
- 项目编号(15056)
- 性(15032)
- 创新(14941)
- 年(14125)
共检索到190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朱荣恩 郭继丰
交易对手之间风险的传递机制是交易对手相关性风险的反映,这客观上要求在缓减交易产品的信息不对称的同时,也要缓减交易对手的信息不对称,构建交易产品、交易对手的双重风险防范体系。然而,交易对手之间的竞争关系,使得交易对手之间无法获得充分的信息,需要通过社会化、市场化的信用评级机构在维护"商业秘密"的前提下,缓减交易产品、交易对手的信息不对称,完善双重风险的防范体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劲松 韩克勇
我国金融稳定水平总体较好,呈现阶段性特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此没有产生太大影响。综合当前实际和国内金融稳定状况,首先,政府应吸取国际先进的金融监管经验,实施强制性手段,高效准确地完成数据统计工作,为量化金融稳定水平、加强金融监管提供数据支持;其次,应综合考虑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各市场之间的关联性,加强多市场协同监管;再次,应加强国际合作,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参与全球金融监管工作,及时调整各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关键词:
金融稳定 风险跨国流动 指标体系 熵权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颖 陆磊
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转折点,中国的经济金融运行出现了诸多新迹象,其中的突出问题是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一方面,银行业总资产突破100万亿元,相伴随的却是连续两年的实体经济部门融资难;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期和负利率背景下,银行业获得了较高的利润。据此,本文提出如下观点:第一,普惠制金融体系建设的滞后性导致了融资集中和系统性风险积聚,过多的金融资源集中于政府项目和投机领域;第二,普惠制金融体系建设有助于通过分散金融资源配置以换取更为稳定的金融环境;第三,如果金融业侧重中小经济主体融资,则整体盈利水平还将进一步提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云松 冯毅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化,金融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金融脱媒现象和表外资产的大量出现使得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以对接信贷需求缺口的方式实现资产规模总量的迅速扩张,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到信用创造和金融的稳定运行。文章从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目前的实际状况出发,探讨了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影响的两面性,通过准确把握其发展的根源和潜在风险,就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稳定 金融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佳
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是中国金融稳定与发展的定海神针,这是基于我多年来对中国金融体系研究的体会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很多金融问题的看法,人们对金融稳定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调了金融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确保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立平 陈瑶
本文从台州的经济金融特点出发,建立区域金融稳定预警指标体系。首先,本文开创性地将央行纳入指标体系考察范围,为区域金融稳定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其次,参考KLR信号分析法,设定指标的临界值和报警区间,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次,计算预警合成指数,建立区域预警模型,计算下一期的预警合成指数预测值,为预测未来区域金融稳定状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区域金融稳定 风险 预警 指标体系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杨森 彭伟 汪蓓琪
本文探讨征税对银行利润和金融体系的定量影响,按照属性将银行分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分析所得税和营业税对2004~2012年这3类银行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银行征税会增加银行服务的价格,不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银行都会将所得税和营业税转移到利润和损失准备金,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负面的效果;从长期看,所得税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利润影响更加显著,对大型商业银行影响不明显;营业税不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看,对大型商业银行的影响更加显著,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影响不明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问陶 唐珺
AFDP 2 0 0 3年度论坛以金融体系的稳定 :政策与挑战为主题 ,特别在金融体系稳定的评估和实现上 ,对中国的现状进行了有益的分析 ,并相应提出了措施建议 ,从而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深刻的研究范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佳
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是中国金融稳定与发展的定海神针,这是基于我多年来对中国金融体系研究的体会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很多金融问题的看法,人们对金融稳定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调了金融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确保国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心弘 裴平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支付体系发展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机制,探讨了中国支付体系发展对金融稳定所带来的主要问题,其主要结论是:支付体系是包含结算账户、支付工具、支付方式、支付系统、支付组织和支付机制等在内的、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运行中交易、清算和结算的有机整体。近几年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所带来的新型支付风险主要来自支付系统、市场结构、资金存管、跨境支付这四个方面,其对金融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还提出了发展监管科技以增强监管有效性、注重支付微观审慎监管和支付宏观审慎监管相协调、完善支付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以及加快央行数字货币研发进程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支付体系 金融稳定 审慎监管 金融科技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钱建娣
一国金融体系是由企业、居民、金融机构和政府在配置资金的经济活动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政府在金融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政府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也可能成为加重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引发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政府 金融体系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齐娜 陈洁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胡滨 陈冠华
金融稳定法律体系是提升国家金融治理能力、保障金融安全、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当前各国的金融稳定法律体系构建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对金融稳定进行专门立法,并由此统领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另一种则纯粹由各类单行法律法规内的相关内容共同构成金融稳定法律体系。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应采取第一种模式,对金融稳定进行集中立法,以缓解分业监管体制下的法律协调力度不足的问题,进而为维护金融稳定创造良好的预期与社会氛围。基于上述思路,未来我国应以《金融稳定法》统筹金融稳定治理顶层设计,在完善现有金融法律的同时,强化金融基础设施以及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律制定与实施,以保障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
关键词:
金融稳定法律 专门立法 金融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