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73)
2023(8890)
2022(7930)
2021(7402)
2020(6329)
2019(14599)
2018(14597)
2017(28134)
2016(15470)
2015(17814)
2014(17893)
2013(17260)
2012(15763)
2011(14339)
2010(14703)
2009(13900)
2008(13789)
2007(12560)
2006(10718)
2005(9459)
作者
(43974)
(37248)
(36916)
(35143)
(23191)
(17889)
(17008)
(14614)
(13681)
(13238)
(12269)
(12180)
(11847)
(11513)
(11412)
(11399)
(11365)
(10884)
(10708)
(10500)
(9248)
(9101)
(9033)
(8504)
(8439)
(8390)
(8240)
(8087)
(7553)
(7460)
学科
(63166)
经济(63103)
管理(41716)
(39942)
(33123)
企业(33123)
方法(31546)
数学(27160)
数学方法(26827)
(17632)
(15978)
中国(15660)
(14183)
理论(14116)
业经(13108)
(12579)
贸易(12577)
(12147)
地方(11706)
(11392)
农业(11366)
教学(10811)
(10474)
(9930)
财务(9907)
财务管理(9880)
企业财务(9293)
(9070)
银行(9045)
(8733)
机构
学院(224251)
大学(222523)
(87902)
经济(85872)
管理(82982)
理学(72006)
理学院(71171)
研究(70560)
管理学(69630)
管理学院(69232)
中国(52203)
(45797)
科学(44671)
(40735)
(37038)
(36084)
(33682)
业大(33087)
中心(32961)
研究所(32881)
财经(32849)
(31588)
师范(31251)
(29601)
农业(29416)
北京(28621)
经济学(27421)
(27143)
技术(25282)
经济学院(24810)
基金
项目(144504)
科学(111959)
研究(107656)
基金(101511)
(87463)
国家(86695)
科学基金(73762)
社会(65538)
社会科(61852)
社会科学(61834)
(58748)
基金项目(53944)
教育(52678)
(48611)
自然(47252)
编号(46356)
自然科(46162)
自然科学(46147)
自然科学基金(45311)
资助(41766)
成果(37971)
重点(32972)
课题(32320)
(32102)
(31118)
(30194)
大学(28243)
创新(28066)
科研(27918)
项目编号(27820)
期刊
(96817)
经济(96817)
研究(62945)
中国(42551)
学报(34226)
(33649)
教育(32937)
(32872)
科学(31004)
管理(28803)
大学(25572)
学学(23829)
农业(22752)
技术(21427)
业经(17090)
(16729)
金融(16729)
财经(16393)
经济研究(15844)
(14148)
问题(12728)
(12022)
商业(11396)
(10995)
技术经济(10954)
(10549)
统计(10423)
理论(10270)
图书(10259)
职业(9957)
共检索到321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安立  
交往教学理论思想是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的K.沙勒与K.H.舍费尔首先提出系统的交往教学理论思想,其立论的基础是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我国班级授课制中实行交往教学,必须重新建立师生关系模式,文章提出了建立课堂交往中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应当渗透着教育情感和人文关怀;师生在心理相融、行为互动的交往中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完成和师生互惠,教学相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善秀  杜默君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随着网络化教学进一步在全国推行,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也得到人们的关注。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意义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晓宏  
儿童个体的成长不可能独立完成,必须依靠那些处于他生命周遭中他人的本质帮助。父母和教师无疑是儿童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儿童与父母、教师交往中获得的他者经验对其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基于舍勒对主体间关系与情感体验的现象学解读,我们看到孩子与父母、教师交往构成的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是一个具有连贯意义的统一体,一个孩子与他者、与世界的遭遇也由此展开。一个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经验为他对待师生关系提供一种指引和规范性模式,构成其处理师生关系的内在意识前提。如果教师能够清醒地意识到儿童的他者经验和情感体验特征,或许可从中看到重构新型师生关系的可能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濮岚澜  赵伟  
师生的教与学关系是一个充满了影响力量的作用过程 ,学生和导师都有能力使之发生改变。本文利用管理学中的“权力理论”对师生互动关系的本质进行了阐述 ,并应用于解释博士生科研指导的运作机制 ,抽象出科研指导过程的运行本质 ,区分出导师权力的不同来源和特性。认为应以此为基础去分析导师和学生彼此的职责、任务及角色定位 ,并把它们作为指导师生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参考和纲领 ;认为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 ,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范式 ,师生之间的调适、匹配才是良好指导效果的关键。因而 ,指导模式的多样化局面不仅由高等教育系统的固有特点所决定 ,而且也将对高层次研究教学中破除旧规、创造新知的环节起到重要的促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董步学等在2007年第10期《教书育人·高教论坛》撰文认为,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高等教育正经历着复杂、深刻、多角度的变化,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市场运行机制在高等教育领域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汪幼辛  
推论(推理)是皮尔士“探究方法”的核心,教学推论是推论与教学的独特结合,其教学意义必须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关系中,其核心在于教学中教师如何处理学生推论的条件,即原因、规则和结果。推论有两种处理方式:(1)教师直接明确推论条件———教师对学生推论控制程度取决于明确的条件种类数;(2)教师间接控制推论条件,包括对原因、对规则和对结果三种控制行为。教学推论本质上是在技术兴趣指导下的工具性活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孝平  
师生关系在中职教育的情景中有着特别的意蕴,通过调查,得到了一个全国性的分析样本,从教师视角出发,采用文本分析与情态分析等方法,从"教师眼中的学生基础"等四个方面分析、梳理了中职师生关系的现状以及这种关系背后蕴含的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郑雅君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来理解建国以来国家官方话语对师生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和教学关系三种规范性文化的建构过程。研究发现,国家话语所建构的三种师生关系文化:(1)在建国后随政治风潮而有规律地波动,波动的方向取决于当时教师身份在一套与建国叙事紧密相连的二元符码结构上的位置和权重。(2)在2000年后,官方话语在编码、叙事和修辞风格上都经历了一种系统性的重构:教师社会地位由凡俗化转变为神圣化、师生人际关系从对角色秩序的规定转变为对情感连结的呼吁、师生教学关系方面从对师生平等问题的争论转变为对教师公正的要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清云,余国瑞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彬  邹红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令永  徐文彬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是教学领域中两个不同的范畴。二者根本任务的差异,决定了其间不存在谁指导谁、谁脱离谁的问题,但二者却以教学目的相维系,使"真际"与"实际"共同纳入"应然"的轨道;与此同时,二者操作程序上的差异则促使其关系在"应然"的轨道中,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客观上必须经过一个"筹划"阶段。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揭示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关系在其契合状态上"恒矛盾中求和谐"、契合支点上"筹划者与实施者的同一"、契合过程上"循环式发展"等特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邓丽芳  
通过认识论、主体能动论、交往关系论和发展观等哲学视角,探讨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角色互换、师生之间平等主体地位能动性发挥,在"主体——主体"和"主体——客体"的师生关系和谐互动中,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教学相长,共同发展。通过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管窥,期望在哲学的关照下对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提供一定的启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杭丽华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在平等对话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崭新的人际状态。在"两课"教学中培育新型师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其内在契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和目标发展要求,符合现代大学生的情感诉求,是提高"两课"教学效果的重要载体。"两课"教师应从塑造良好心理印象、丰富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提高教学艺术和加强自身综合素养等方面入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奇志  
教育活动是一种内化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外压的过程,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应当充满人性化,这样才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我们应对传统的师生角色进行重新的定位,以适应个性化教学方式的需要。教师与学生都应转变教育观与学习观,改革传统的教育组织形式与方法,积极改进教育评价标准,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