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23)
2023(15633)
2022(13650)
2021(12904)
2020(10757)
2019(24483)
2018(24151)
2017(46268)
2016(25141)
2015(28324)
2014(27858)
2013(27142)
2012(24783)
2011(22195)
2010(22291)
2009(20665)
2008(18911)
2007(16500)
2006(14455)
2005(12331)
作者
(68728)
(56715)
(56355)
(53682)
(36161)
(27527)
(25925)
(22113)
(21825)
(20236)
(19767)
(18962)
(17831)
(17621)
(17577)
(17037)
(16989)
(16715)
(16371)
(16201)
(13932)
(13908)
(13523)
(13039)
(12809)
(12599)
(12578)
(12538)
(11332)
(11263)
学科
(95634)
经济(95444)
管理(68229)
(64623)
(53948)
企业(53948)
方法(40970)
数学(34545)
数学方法(34113)
中国(31496)
地方(27655)
(27647)
(27002)
金融(26997)
(25387)
银行(25352)
(24778)
(24455)
业经(23269)
(20522)
(19263)
农业(18881)
理论(18335)
(16479)
(16309)
财务(16238)
财务管理(16216)
(15942)
贸易(15927)
环境(15417)
机构
学院(336056)
大学(334519)
管理(131493)
(127536)
经济(124474)
理学(114155)
理学院(112788)
管理学(110657)
研究(110538)
管理学院(110076)
中国(86126)
(70563)
科学(69891)
(59037)
(54474)
中心(52489)
(52353)
(51942)
研究所(49873)
业大(49270)
(47936)
师范(47525)
财经(47446)
北京(43924)
(42898)
(41330)
农业(40692)
(40516)
师范大学(38322)
经济学(37644)
基金
项目(235101)
科学(184751)
研究(175941)
基金(167875)
(144667)
国家(143368)
科学基金(123765)
社会(110011)
社会科(103404)
社会科学(103372)
(94961)
基金项目(90201)
教育(81480)
自然(79741)
(78257)
自然科(77822)
自然科学(77806)
自然科学基金(76353)
编号(74565)
资助(67817)
成果(60224)
重点(52734)
(51140)
课题(51091)
(50930)
(49121)
项目编号(45626)
创新(45607)
科研(44646)
大学(44468)
期刊
(140386)
经济(140386)
研究(98975)
中国(67701)
学报(51180)
(47674)
科学(47669)
教育(45957)
管理(45695)
(44446)
(39056)
金融(39056)
大学(38851)
学学(36143)
农业(32670)
技术(28646)
业经(24370)
财经(22133)
经济研究(21526)
图书(19165)
(18838)
问题(17655)
资源(16627)
理论(16430)
(16146)
科技(15916)
实践(15241)
(15241)
(15215)
现代(14953)
共检索到494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陶文俊  夏晓莉  
内地新疆高中班少数民族学生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种子。从交往交流交融角度研究这一群体的社会心态现状,对于正确认识和理解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苏省Y市的内地高中新疆班为个案,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的方法,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适应、社会适应、主观感受接纳程度、幸福感、社会支持、社会压力8个指标对该群体的社会心态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学生社会心态总体上积极、健康,对国家与民族有较高的认同,社会适应能力强,多数学生选择文化整合的模式。他们在课程学习方面呈现轻度到中度的压力,社会支持以熟人关系为基础,主观感受接纳程度与幸福感较高,交往交流交融的意愿与行为较强。但少数民族学生在心理上存在隐性的族际边界,要达到紧密的文化交流交融,还需要更长的交往过程以及相关措施加以引导,创造出更多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同凯  宵雪灵  
内地新疆高中班是党和国家"教育援疆"的重大举措,内高班阶段也是新疆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关键时期。内高班的文化生态对于凝聚和统一内部存在差异的新疆生群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Z学校的"混合编班"和"封闭式管理"模式、"管理部"制度、"新生教育"文化及校园活动建设提供了一个积极的个案。本研究在个案情境下,思考和探讨了新疆学生的教育公平困境、文化再适应问题、学业成绩表现及新疆学生的地域认同现象。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薛芳璿  
学校作为提供教育的主要场所,不仅向下传递着国家意识形态,同时还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生态环境,与学生个人心态交织出复杂的关系。本文选取某东部城市的两所中学作对比,探讨不同的文化生态与学生意识心态的相互关联。在多元的生态环境中,学生能够建立起超越民族的多元一体认同,对外群体的态度也更为积极、开放;在单一文化的生态环境中,核心认同感仍是民族认同,学生对外群体的态度较为封闭,与学校权威交往时也采取退避态度,对其学业适应、生活适应存在一定负面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纯彬  杨仁发  
本文依据实地调研江苏省外来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状况,提出了从培育法制观念和公平竞争的市场意识、发展民族特色产业、由输入地管理向输入地和输出地双重管理转变、完善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创新就业支持政策等方面促进外来少数民族农民工就业的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冉苒  王逸博  
本文采用《简易初中生应对方式自陈量表》对江苏省某西藏民族中学284名藏族初中生进行量表测量,结果表明:西藏班藏族初中生的应对方式依次是改变认知积极评价、求助、吸取经验与直接行动、通过学习解决问题、否认与忍耐、幻想,表明其以主动应对为主,较少采用被动应对;采用"否认与忍耐"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采用"吸取经验与直接行动"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应对方式无显著生源地差异;汉族朋友多少与采用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汉族朋友多的学生比汉族朋友少的学生更多地采用"求助"、"吸取经验与直接行动"等主动型应对方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袁辰霞  
近些年,进入内地高校学习的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在生理特征、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其他学生相比,需要经历更多、更长的社会文化适应过程。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到他们社会文化适应方面的一些情况,如对大学生活基本满意但没有十足的安全感、思乡情绪浓、文化休克现象少等,并探讨高校帮助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加速文化适应的途径与方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康逸   马成俊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现实需要。而陇西走廊在历史上形成的多民族交融杂居、多元文化融合情景,就是典型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缩影。其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融合、互利互惠的经济共生、多元并蓄的文化共享、胜似兄弟的情感相亲共同构成了陇西走廊多民族关系的四重维度;尤以经济上的互惠为主线,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搭建起有效的连接、沟通桥梁,最终促成了陇西走廊内外各民族间文化上的融合与情感上的相亲,直接推动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并延续至今。陇西走廊的这种“三交”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也为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光然  孙洁  
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中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两者兼具相同的教育目标,在内容方面相互补充,有着相通的形式,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高职院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更能深刻地体会到思政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价值引领,并且将创新创业教育和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能够使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贺能坤  黄春春  
学习行为可以预测学业成绩并可以显著改善学习结果。针对西藏区内中学生数学学业成绩低而内地西藏班(校)学生成绩高这一事实,研究内地西藏班(校)学生数学学习行为特征并探索中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可为破解长期以来存在的民族理科难题提供新的视角。运用内地西藏班(校)学生数学学习行为自编问卷数据研究发现: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且能在24.7%的水平上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内地西藏班(校)学生群体主要分为优秀学习者、良好学习者、波动学习者和困难学习者四类,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自信心或学习策略等学习行为对学业成绩影响较大,可以成为预测学业成绩的关键指标。基于此,教师应主动摒弃传统观念,聚焦学习行为并围绕“三个转向”改革自己的教学:从教师教学行为转向学生学习行为、从外显学习行为转向内隐学习行为、从分类教学转向循类教学,从而通过影响学生学习行为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龙飞扬  殷凤  王超  
在"世界城市网络"的研究框架下,运用连锁网络模型(Interlocking Network Model)对江苏省13地市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测度,分析其网络结构特征并追踪其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发现:(1)江苏省银行业和证券业区位布局集聚特征明显,而保险业分布比较均匀;(2)从城市网络密度和节点强度来看,网络结构层级特征明显,出现苏南>苏中>苏北的位序;(3)从时空演化视角来看,网络由单中心逐步向多中心转变,网络重心逐渐向北转移。此外,利用二次指派程序(QAP)方法探究了城市之间关联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空间距离以及是否处于同一个地理区域对于两城互动的影响甚微,经济发展水平是否处于同一个层级也不是制约城市间交流的障碍,而交通便利度和战略性的区域规划对于城市关联却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晓菁  
基于对J市两所少数民族学校的调查,本文以"第二课堂"为切入点,在"意识三态观"分析框架下,首先讨论了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一般特征和基本机制,进而比较了不同办校模式下第二课堂的推行情况和实施效果,特别是第二课堂对少数民族学生意识心态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寄宿制建构了封闭的学校生态系统,成为第二课堂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使得第二课堂在学生心态和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和语言使用偏好是影响第二课堂效果的重要原因。通过比较单民族独立办校模式和多民族混合办校模式,发现不同学校在课程设置与语言使用上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齐小萍  米娜瓦尔·艾力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学习面临文化适应问题,运用文化适应量表对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新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学生总体的适应度比较高,但存在一些问题。为使新疆学生更好地融入内地高校生活,提高文化适应度,应建立由双向适应、民汉共助、双业提升构成的帮扶机制。通过提高内地汉族学生了解与适应新疆学生的生活,增强新疆学生的文化融入度;通过汉民学生共同帮助,使新疆男性学生尽快适应内地生活;通过新疆学生学业创业双提升,提高其文化适应能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瑞林  钮梅玲  张美萱  
为了探究不同编班模式对少数民族学生成长的影响及为内地民族班编班模式提供参考,本研究运用问卷法和汉语水平测试,对安徽、浙江和天津三省市举办内地班学校中的473名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混班教学的学生在汉语水平、文化环境适应、学习兴趣和学业自我概念指标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单独编班的学生;在控制家庭SES、原籍、性别、适应状况、学习兴趣和学业自我概念后的回归分析中,编班模式对学生汉语成绩仍有显著影响。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沐  姚金燕  
利用“国家在场”的人类学分析框架,对乡村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表征、动力机制做出全景立体描述,总结其发展经验,以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基于G乡的田野调查,发现反贫困治理中的“国家在场”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全面交往、广泛交流与深度交融。新时期,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必须坚持在发展中解决民族问题,必须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尹可丽  张敏  张积家  
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民族地区少先队组织开展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文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了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3个少数民族聚居地级市小学5年级至初二年级共8 483名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民族团结知识及其民族认同状况。结果发现,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团结知识记忆具有重要的影响;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通过少数民族学生对民族团结知识的掌握,间接地影响中华文化认同和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