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67)
2023(8252)
2022(6781)
2021(6260)
2020(5400)
2019(11710)
2018(11290)
2017(21664)
2016(10936)
2015(11829)
2014(11099)
2013(10683)
2012(9793)
2011(8505)
2010(8882)
2009(8763)
2008(7903)
2007(7323)
2006(6305)
2005(5669)
作者
(27630)
(22763)
(22275)
(21175)
(14534)
(10718)
(10171)
(8798)
(8462)
(8086)
(7697)
(7633)
(7210)
(7031)
(7008)
(6835)
(6658)
(6633)
(6363)
(6176)
(5453)
(5390)
(5225)
(5214)
(5153)
(5047)
(4979)
(4929)
(4429)
(4342)
学科
(46121)
管理(41175)
(40624)
企业(40624)
(36350)
经济(36311)
(27379)
金融(27379)
(26170)
银行(26164)
(25254)
中国(20154)
(17500)
(15217)
方法(14909)
技术(14880)
(13699)
财务(13683)
财务管理(13660)
企业财务(13141)
数学(12715)
数学方法(12588)
技术管理(11704)
中国金融(11315)
业经(11009)
(10924)
保险(10833)
(8767)
(8746)
地方(8669)
机构
学院(139162)
大学(137528)
(60843)
经济(59538)
管理(58233)
理学(48834)
理学院(48446)
管理学(47889)
管理学院(47617)
中国(45204)
研究(40556)
(34974)
(27139)
财经(26661)
(24251)
中心(22938)
(21996)
(21750)
金融(21577)
(21433)
银行(20772)
财经大学(20337)
科学(20061)
经济学(19464)
(19367)
(18113)
(18044)
人民(17771)
商学(17591)
经济学院(17562)
基金
项目(89349)
科学(72689)
研究(68751)
基金(66378)
(55638)
国家(55118)
科学基金(50062)
社会(46229)
社会科(44048)
社会科学(44038)
(36130)
基金项目(35062)
自然(30936)
教育(30878)
自然科(30382)
自然科学(30378)
自然科学基金(29913)
(28887)
编号(26585)
资助(26173)
(26133)
创新(23318)
成果(21531)
重点(19829)
(19716)
(19612)
国家社会(19281)
(18663)
课题(18540)
(18432)
期刊
(63966)
经济(63966)
研究(47829)
(38515)
金融(38515)
中国(31894)
(29367)
管理(24875)
科学(15294)
学报(14561)
(14088)
财经(13467)
大学(12465)
教育(12241)
技术(12149)
学学(11932)
(11324)
经济研究(10601)
业经(9555)
财会(8937)
农业(8246)
科技(8115)
理论(8095)
会计(8093)
技术经济(7732)
实践(7317)
(7317)
问题(6933)
(6816)
中国金融(6769)
共检索到225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刚  
对于交叉风险,监管的目标是要优化现有的监管架构,在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入的同时,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同机构间的交叉、融合不断加深,业务、产品创新不断涌现。这种交叉、融合的趋势,有效地打破了金融市场的分割,成为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力量。不过,在提高金融效率、创造新盈利空间的同时,金融风险的交叉和传递也变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作为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产物,交叉金融创新拓展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优化了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然而,交叉金融创新具有涉及机构多、嵌套环节复杂、资金链条长的特征,容易引发金融风险的传染和蔓延,危害金融体系稳健运行。这对我国目前以机构监管为主体的分业监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要坚持"穿透式"监管理念,深化金融监管改革,建立符合交叉金融创新规律的机构监管、功能监管与行为监管协调机制,构建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的协同监管框架,完善与"穿透式"监管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与"穿透式"监管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从向下穿透识别底层资产、向上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和中间穿透核查融资交易全链条三个层面,加强对商业银行交叉金融创新的"穿透式"监管,防控金融风险交叉传染,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鹰  
金融交叉产品创新是在分业向混业转变背景下的一个敏感问题。理论界对金融交叉产品统一的概念至今还没有形成,我们认为金融行业的产品创新其实质在于对整个金融业的资源进行配置、重组、再造和创新,这里包含的不仅仅是对已形成的金融产品进行部门间、类别间的分配和再分配,同时也是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创造和发明的过程。
[期刊] 征信  [作者] 马小林  
交叉金融产品运作的基本逻辑在于跨行业、跨市场的业务合作及投资运作。其产品运作过程中形成的通道叠加、投向复杂、刚性兑付、管理乏力等问题,构成了风险的重要来源,形成"三高一低"的风险特征。结合丹东辖区实际,深入分析当前交叉金融产品投资中的种种风险隐患与管理漏洞,提出制定交叉金融产品监管制度、建立创新型业务监测与评估机制、推动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监管协作、准确计量评估风险并计提拨备、强化隔离风险传染的"防火墙"等政策措施。
[期刊] 征信  [作者] 马小林  
交叉金融产品运作的基本逻辑在于跨行业、跨市场的业务合作及投资运作。其产品运作过程中形成的通道叠加、投向复杂、刚性兑付、管理乏力等问题,构成了风险的重要来源,形成"三高一低"的风险特征。结合丹东辖区实际,深入分析当前交叉金融产品投资中的种种风险隐患与管理漏洞,提出制定交叉金融产品监管制度、建立创新型业务监测与评估机制、推动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强化金融监管部门监管协作、准确计量评估风险并计提拨备、强化隔离风险传染的"防火墙"等政策措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卜林  任硕  
交叉性金融业务作为综合经营背景下的创新产物,在丰富产品种类、满足多样化投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交叉性金融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进一步证明加快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因此,深入剖析我国交叉性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潜在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归纳了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发展历程与运作模式,从业务模式、业务主体、监管框架及法律规章等角度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交叉性金融业务监管的不足之处,并基于此提出风险监管与防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马轶群  崔伦刚  
监管套利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我国的交叉金融创新已成为监管套利的多发地带,而分业监管模式和微观审慎监管原则又使得交叉金融创新处于监管真空。与其他监管部门不同,国家审计具有非竞争和再监管的特点,可以对金融行业在交叉金融创新中的监管套利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本文阐述了交叉金融创新的监管套利表现,主要包括银信合作的监管套利、银证合作的监管套利和银保合作的监管套利三个方面,在使用博弈模型分析了国家审计参与监督金融行业监管套利的必要性之后,探讨了对监管套利的审计监督内容及强化审计监督的策略。国家审计主要是通过对金融机构及金融监管部门的审计,实现对监管套利行为、监管套利空间以及监管套利根源的监督,对我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婷婷  
金融危机以来,"监管套利"被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视为引发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国内金融监管套利的易发部位和治理难点即存在于跨部门的交叉性金融创新中。本文从金融功能交叉、渠道交叉、政策许可交叉等视角考察了交叉性金融创新对金融机构经营策略、业务形态、交易条件的实质性影响,并由此归纳了监管套利的三类路径和手法特征。同时,通过基于非竞争性金融监管环境和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套利行为与监管博弈分析,考察了有效监管的关键性条件,并就减少政策制度重构时滞以及强化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机制提出了具体策略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联盛  
金融创新是金融领域各种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和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看,金融创新有助于金融体系稳定。但金融创新可能带来金融脆弱性、危机传染性和系统性风险,对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冲击。从历史经验看,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等都有可能产生金融冲击,制度创新更容易发生金融危机。金融创新信息披露充分、创新风险管理有效、创新监管框架有效,金融创新仍是规避金融风险、保障金融稳定的主要途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栾福茂  李华  尹雷  
交叉金融业务是我国银行业探索混业经营的重要实践,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较大风险,需要加强监管。但在目前分业监管模式下,我国银行业交叉金融业务监管存在制度建设滞后、多头监管、缺乏有效监管、监管"穿而不透"、监管约束力有限和现行监管与服务实体经济监管目标存在一定冲突等问题。因此,应预见性地推出相关监管政策,加强监管机构间协调监管,加快建立混业视角风险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的监管配套机制,出台支持实体经济的监管政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雨丝  
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金融体系的逐渐丰富,国内金融领域混业运营趋势日益明显,跨领域、跨市场交叉金融项目迅速发展,尽管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用户多样化的融资要求,但以此引起的监管套利、风险重叠等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诸多银行资本借道流进了限制性行业,严重影响到宏观政策的作用。为此,需要深入探究交叉金融项目的发展原因、业务形式以及风险特点等,逐步优化监管体制。文章首先介绍了交叉金融项目的主要模式、潜藏风险以及管理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有效的监管策略。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萌萌  叶耀明  
本文测度中国金融子行业(银行业、证券业与保险业)间的动态风险相关性,并验证调整分业经营壁垒的综合化经营监管政策对跨行业交叉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综合化经营监管总体上对交叉性金融风险的影响作用较小。内部综合化经营壁垒的放松对跨行业交叉风险具有微小的正向作用;外部综合化经营壁垒的放松对交叉风险的正向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但金融控股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稳定风险的作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霍江川  丁梦依  
交叉经营是金融体系发展的趋势,提升了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研究我国交叉性金融业务系统性风险及其防控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内容及其传导机制,为防控交叉性金融业务系统性风险提出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冯乾  黄旭  
金融机构产品创新深化带来的产品复杂性和信息不对称,给金融消费者权益带来了损害,也给金融体系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一些国家的监管当局对金融消费品市场采取了新的产品干预政策,关注整个金融产品生命周期,实现行为监管"关口"的前移。中国金融机构应该了解国际上关于产品干预的监管做法,借鉴国外关于行为风险的管理经验,保持金融产品创新和行为风险管控的适当平衡,建立起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流程行为风险防控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