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20)
2023(9748)
2022(8220)
2021(7637)
2020(6551)
2019(15177)
2018(14670)
2017(29406)
2016(15257)
2015(17036)
2014(16594)
2013(16363)
2012(14626)
2011(12834)
2010(12297)
2009(11099)
2008(10646)
2007(8961)
2006(7311)
2005(6162)
作者
(38835)
(32871)
(32646)
(30954)
(21154)
(15776)
(14817)
(12662)
(12449)
(11469)
(11321)
(10899)
(10289)
(10042)
(9952)
(9880)
(9811)
(9511)
(9498)
(9470)
(7926)
(7673)
(7673)
(7497)
(7419)
(7337)
(7120)
(6759)
(6430)
(6365)
学科
(70048)
经济(69985)
(53939)
管理(52486)
(47720)
企业(47720)
方法(42118)
数学(38925)
数学方法(38584)
(24455)
(17967)
财务(17930)
财务管理(17895)
企业财务(17295)
(14410)
中国(13655)
业经(13288)
(13111)
(12049)
贸易(12045)
(11720)
地方(10305)
(10302)
技术(9992)
农业(9729)
(9468)
金融(9467)
环境(9335)
体制(8868)
(8748)
机构
大学(212471)
学院(210941)
(95169)
经济(93816)
管理(93640)
理学(83435)
理学院(82759)
管理学(81673)
管理学院(81275)
研究(56681)
(45590)
中国(44755)
(40099)
财经(38168)
(35293)
经济学(31073)
科学(30085)
财经大学(29364)
中心(28691)
经济学院(28595)
业大(27564)
(27536)
商学(27071)
商学院(26854)
经济管理(25178)
(24956)
(24355)
北京(23951)
(22339)
师范(22116)
基金
项目(151332)
科学(123715)
基金(117142)
研究(109269)
(99860)
国家(99134)
科学基金(89767)
社会(75051)
社会科(71764)
社会科学(71751)
基金项目(62513)
自然(58758)
自然科(57583)
自然科学(57573)
自然科学基金(56622)
(56447)
教育(51506)
资助(48403)
(47532)
编号(41890)
(35785)
重点(32954)
(32434)
国家社会(32421)
教育部(32393)
人文(31755)
成果(31068)
创新(30343)
(30124)
科研(29826)
期刊
(86095)
经济(86095)
研究(55309)
(38835)
管理(34105)
中国(28616)
学报(26022)
科学(25857)
大学(21805)
学学(21025)
(20033)
金融(20033)
财经(19442)
(19357)
技术(18486)
(16442)
经济研究(15241)
业经(13658)
农业(13088)
教育(12287)
财会(12230)
统计(11917)
问题(11917)
(10982)
理论(10856)
技术经济(10656)
商业(10452)
会计(10082)
(10067)
决策(9836)
共检索到281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陶启智  夏显莲  徐阳  
本文使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年中国上市公司的交叉持股并购,分析并购双方前十大股东中交叉持股者的收益及其对并购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公告宣布使得以人民币计算的交叉持股股东总收益显著为正;交叉持股股东调整后的主并方收益不显著为负;当市场预期到交叉持股股东通过财富转移致使主并公司其他股东遭受损失时,主并方股价下跌会加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文青  
依据2006~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考量不同类型的外资持股对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的约束影响。结果表明,外资持股未能有效制约大股东侵占行为,不同性质的境外投资者对抑制大股东侵占的作用存在差异。QFII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而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持股均不能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不仅未减轻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反而加重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志忠  周炜  谢文丽  
本文通过建模在理论上分析了大股东减持股份的动机,发现除了逢高减持外,公司业绩差、公司巨额对外担保、大股东严重掏空也是大股东减持的原因。经验证据支持理论分析的结果。研究表明在股权全流通时代,大股东通过转移公司资源或利润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仍然是阻碍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大股东能够顺利地掠夺中小股东的财富,根源在于法律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不够。研究发现在法律制度环境指数较低的地区上市公司更容易遭受大股东的减持。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杨竹清  
以2006-2010年的中国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方法分析境外大股东与股价同步性的关系。结果发现:首先,境外大股东在来源地方面具有显著的地缘特征和经贸关系特征;其次,行业不同股价同步性呈现出较大差异,如采掘业、金融业的股价同步性很高,而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相对较小;再次,境外大股东持股与股价同步性呈显著负相关性;最后,来自非港澳台的直接境外大股东对股价同步性有更大的影响,而直接境外大股东是否为金融机构差异不明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侯晓红  
笔者结合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制度,以1998年~2003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配股与大股东资源侵占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处在配股前三年时,为了达到配股要求,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减少;但当配股融资完成后,大股东的这种约束行为消失。这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在配股前的资金支持行为与配股后的资金占用行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洪金明  徐玉德  
一、引言会计稳健性(Conservatism),又称会计谨慎性(Prudence),是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估计中包含的一定程度的审慎,比如资产或收益不可高估,负债或费用不可低估(IASB,2008)。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蒋薇  
以我国资本市场上发生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探讨大股东持股水平对并购溢价的影响,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检验发现:收购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并购溢价越低;调节效应显示,债务融资水平会显著抑制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溢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会提高其支持效应并影响并购溢价水平,在收购公司债务融资水平较高时,大股东的支持或侵占动机都会抬高并购溢价水平。从收购公司大股东持股视角对并购溢价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创新,研究结论为企业高溢价并购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桂华  王云  
文章选取2008—2018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基于多个大股东的公司治理效应理论,从企业并购决策和并购绩效的双重视角深入考察了多个大股东对企业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单一大股东控制,多个大股东并存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发起并购的可能性,同时显著提高了并购绩效,并且大股东数量越多,企业的并购绩效越好。进一步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并存对于企业并购绩效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外部制度环境较差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林勇  曾晓涛  
本文以763家上市公司2003年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通过考察公司绩效与第二大股东持股之间的经验关系,考察了第二大股东持股的治理功能。通过结合上市公司数据建立一个多元模型来说明第二大股东是如何监督第一大股东、影响公司价值的。研究发现,第二大股东的存在没有显示出积极的治理激励功能及对第一大股东的监督激励作用;在我国目前的制度背景下,相对控股是一种最佳的平衡状态。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曾晓涛  谢军  
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对公司绩效同时存在激励效应和壁垒效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N型相关关系,即在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据绝对控股地位(40%)之前,第一大股东的持股具有积极的治理功能;超过了这个区间,大股东的持股对公司绩效则具有消极作用;而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的进一步上升(65%以上),控股股东吸取个人利益的动力又会弱化,大股东股权的增加又会导致公司绩效的增加。此外,第一大股东性质对权益激励的影响也因第一大股东持股区间的不同而异,仅在20%~40%这个区间范围内,国家股与公司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且结果并不显著,而在其他的区间范围,国家股的持有与公司成长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陆海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股东的交易行为研究越来越得到学者的重视。2006年以来的大小非解禁和减持为我们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大股东行为的变迁及后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第一大股东的减持是近年来大股东减持的显著特征,控股股东更倾向于不转让控制权而通过逐渐降低持股比例获得私利,这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独特制度背景造成的,因此,本文将对大小非解禁后大股东通过减持是否可以获利,获利水平如何,不同性质的股东在减持收益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等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相关经验证据和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温薇  张启文  
以2006—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考察现金股利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并加入大股东持股比例变量,检验大股东持股比例对现金股利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现金股利与股价崩盘风险显著正相关,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提高会显著增加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会强化现金股利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说明了现金股利具有负面的公司治理效应,在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治理结构下,大股东有动机通过现金股利这一手段进行利益转移,掏空公司,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其现实意义在于,监管部门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而非一味地提高现金股利标准,只有这种情况下的现金分红才能真正有益于全体投资者。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鼎纹   王红建   肖峻  
本文基于我国资本市场股权结构高度集中的特征,探究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对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可以显著提高投资组合公司的产品市场势力,支持了“合谋效应”假说。异质性检验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合谋效应越强;相比于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交叉持股的合谋效应更强。机制检验发现,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还会通过向上操纵持股公司的生产成本以“合理化”产品价格上升。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的合谋效应会显著弱化《反垄断法》的实施效果。本文揭示了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的合谋效应,讨论了其对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对市场监管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任碧云  杨克成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增持行为的关系,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增持倾向显著正相关,大股东在股权质押后会倾向于通过增持股份来防范股价下跌风险进而实现自我保护目的,而大股东面临的较强财务约束使其无意愿和能力进行大幅增持,其增持行为具有较多象征意味。本文为大股东增持股份动机提出了新的解释,择时和自保的双重动机得到支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远勤  闫旭旭  
本文从多个大股东的视角,研究公司其余大股东相对控股股东的势力大小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在大股东相互制衡这样的公司治理前提下,本文引入外部监督机制——机构投资者行为,来看待内外结合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机制是互斥效应还是协同效应?研究发现,其余大股东相对控股股东势力越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大时被削弱,反之被加强。公司治理和外部机制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既存在协同效应又存在互斥效应,表明公司更愿意引入战略投资者而并非机构投资者。本文结果进一步拓宽股价崩盘风险相关领域的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