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32)
2023(6973)
2022(5335)
2021(4613)
2020(4011)
2019(8827)
2018(8666)
2017(17206)
2016(9101)
2015(9971)
2014(9787)
2013(9911)
2012(8868)
2011(7453)
2010(7819)
2009(7639)
2008(8253)
2007(7502)
2006(6621)
2005(6388)
作者
(25173)
(21099)
(20862)
(19661)
(13814)
(9937)
(9357)
(8017)
(7841)
(7598)
(7114)
(7074)
(6980)
(6622)
(6561)
(6283)
(6262)
(6193)
(6031)
(5941)
(5217)
(5143)
(5041)
(4942)
(4770)
(4733)
(4660)
(4526)
(4151)
(4054)
学科
(72419)
(70910)
企业(70910)
管理(50483)
(49138)
经济(49079)
业经(24454)
方法(22559)
(22473)
(20063)
财务(20061)
财务管理(20056)
企业财务(19138)
(17374)
数学(15256)
数学方法(15219)
技术(14334)
农业(13590)
(12105)
企业经济(12065)
(11395)
(11282)
经营(11202)
(10198)
(10043)
技术管理(9953)
理论(9526)
体制(9243)
决策(8935)
计划(8331)
机构
学院(142339)
大学(134187)
(65516)
管理(64936)
经济(64623)
理学(55871)
理学院(55516)
管理学(55150)
管理学院(54886)
研究(36586)
(32627)
中国(32401)
(26423)
财经(26001)
(23636)
(21973)
(21006)
商学(20728)
商学院(20554)
财经大学(19081)
经济学(19037)
科学(18415)
经济管理(17901)
经济学院(17331)
业大(17330)
(17281)
(17106)
中心(16724)
农业(16417)
北京(16224)
基金
项目(85626)
科学(70849)
研究(65184)
基金(65068)
(53845)
国家(53293)
科学基金(49753)
社会(44616)
社会科(42529)
社会科学(42519)
基金项目(34530)
(34377)
自然(31577)
自然科(30966)
自然科学(30960)
自然科学基金(30542)
教育(28643)
(27498)
(26366)
资助(25987)
编号(25693)
(21988)
创新(19375)
(19213)
(18935)
成果(18892)
国家社会(18448)
重点(18044)
(17966)
人文(17908)
期刊
(76800)
经济(76800)
研究(40091)
(31472)
管理(30684)
中国(22723)
(20689)
科学(15745)
业经(15540)
(14713)
金融(14713)
技术(14515)
农业(14433)
财经(14053)
学报(13178)
(12128)
经济研究(11579)
大学(11499)
学学(11396)
财会(11242)
技术经济(10496)
(10397)
问题(9810)
会计(8840)
现代(8819)
商业(8494)
世界(8188)
经济管理(7873)
通讯(7657)
会通(7654)
共检索到211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于左  张容嘉  付红艳  
随着竞争企业间存在交叉持股、共同股东的现象不断增加,其是否会促使企业合谋、损害竞争引发了关注和争论。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探讨了交叉持股、共同股东对竞争企业合谋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竞争企业间相互持有股权,抑或是存在共同股东,投资者持有目标企业所有权或控制权份额越大,合谋越容易达成。其次对滴滴出行和Uber的并购进行了案例研究,发现滴滴出行和Uber存在股权关系后,出现了涉嫌合谋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滴滴出行和Uber涉嫌划分全球市场,各自在相关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并涉嫌实施垄断高价。最后本文提出了完善反垄断立法及执法的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潘越  汤旭东  宁博  杨玲玲  
企业间通过连锁股东形成的经济关联在资本市场中尤为常见,但学术界关于连锁股东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仍然存在"治理协同"和"竞争合谋"的意见分歧。本文以企业的投资效率为研究视角,考察连锁股东对于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企业的投资活动中,连锁股东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竞争合谋",并导致同行业企业出现投资不足;(2)行业集中度和地区市场分割加强了连锁股东的影响,而中国对外反倾销事件带来的市场机遇弱化了这一作用,说明取得合谋收益是连锁股东干预企业投资的根本原因;(3)向企业委派董事以及更少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是两条潜在的作用渠道;(4)在非国有企业中,连锁股东对投资不足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连锁股东引发的合谋行为减少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与并购投资,并降低了企业的市场价值。本文不仅丰富了连锁股东这一新兴学术前沿的学术认知,也为理解中国当前市场中企业的低效率投资活动提供了来自竞争合谋视角的新证据,对于决策部门针对性地制定促进企业投资、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方案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鼎纹   王红建   肖峻  
本文基于我国资本市场股权结构高度集中的特征,探究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对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资本市场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可以显著提高投资组合公司的产品市场势力,支持了“合谋效应”假说。异质性检验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合谋效应越强;相比于金融资本,产业资本交叉持股的合谋效应更强。机制检验发现,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还会通过向上操纵持股公司的生产成本以“合理化”产品价格上升。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的合谋效应会显著弱化《反垄断法》的实施效果。本文揭示了机构大股东交叉持股的合谋效应,讨论了其对企业市场势力的影响,对市场监管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薏舟  王维  
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究竟是会激励大股东监督管理者,从而降低企业金融化程度,还是促使大股东与管理者合谋,加深企业金融化程度?以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持股比例的上升,大股东会更有动力监督管理者,使其减持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金融资产,从而抑制企业金融化,尤其在第一类代理问题较为严重的企业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薪酬激励程度较高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垒  李正阳  沙一凡  
针对企业屡见不鲜的“漂绿”现象,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不同性质的机构共同持股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非绿色机构共同持股发挥合谋舞弊效应,加剧企业的“漂绿”行为,而绿色机构共同持股发挥协同治理效应,抑制企业的“漂绿”行为。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工具变量法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非绿色机构共同持股会通过反竞争机制加剧企业的“漂绿”行为,而绿色机构共同持股则会通过委派管理层机制抑制企业的“漂绿”行为。同时,命令型环境规制和媒体监督能够抑制非绿色机构共同持股的合谋效应并促进绿色机构共同持股的协同效应。本文不仅丰富了异质机构共同持股的研究,也为当前中国市场中“漂绿”现象提供了新的解释,对监管部门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促进企业“言行一致”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唐贵鑫  黄昌兵  马宇  
在我国资本市场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的背景下,连锁股东作为联结同行业企业间的桥梁及资本市场的治理主体之一,能否有效抑制企业违规行为是值得关注的。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连锁股东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能够显著抑制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减少企业违规次数,支持“监督效应”,其通过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促使企业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降低信息不对称三条路径对企业违规行为产生影响;在国有企业和法律制度较为完善的地区,连锁股东对企业违规行为的监督效应更加显著;连锁股东能够防范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得正向审计费用减少。上述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认识连锁股东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有效遏制企业违规行为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金坤  傅绍正  胡国强  
实证考察非控股股东网络对企业并购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股东网络中心度越高,并购发起可能性越低但绩效越高,支持协同治理效应假说。进一步研究发现:提高并购效率的主要是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网络和个人投资者网络;非控股股东网络提高了并购能力,抑制了控股股东机会主义行为;法制环境和股权结构具有调节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功富  
由于产品市场竞争的清算威胁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经理负面影响较小且可置信度低,因而大股东不会将抑制经理层过度投资的任务完全交给产品市场竞争来完成,而是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大股东将自我约束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增加持股比例,加强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从而有效地抑制经理层的过度投资。以2000—2008年间沪深工业类301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分析结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吕怀立  李婉丽  
本文通过构建有效的股东合谋指数,考察了家族上市公司多个大股东存在的合谋动机,并进一步选取2003年至2012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股东合谋对家族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股东合谋能够导致家族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等非效率投资现象;而且,与投资不足相比,股东合谋更容易引起家族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与以往文献仅关注管理层或控股股东的代理问题不同,本文将"股东与股东"的代理问题纳入到统一的分析框架,考察大股东的所有权安排及其配置"关系"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从而为解释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股东合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黎  
以2012—2021年A股企业为样本,探究连锁股东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能够显著抑制企业杠杆操纵,且在控制内生性及其他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支持了协同治理假说。机制检验发现,连锁股东具有资源效应与治理效应,即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资金短缺困境和强化内部治理的方式抑制企业杠杆操纵。异质性分析发现,连锁股东对通过表外负债操纵杠杆、低债务融资能力、高审计质量以及高市场信息效率组的企业具有更为显著的杠杆操纵抑制效应。拓展性分析发现,连锁股东在分散持股以及属于非国有连锁股东时具有更强的杠杆操纵缓释作用,且连锁股东的杠杆操纵抑制效应能够降低企业未来债务违约风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晶慧   孙泽宇   齐保垒  
新时代背景下探寻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动因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多个大股东并存这一特殊股权结构安排所引致的监督抑或合谋势必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生迥异影响。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采用和讯网发布的社会责任评分来刻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系统考察了多个大股东并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并存这一股权结构安排有效提升了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强化监督意愿与增强监督能力是其中两条影响机制。进一步研究表明,多个大股东并存对具体领域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生差异化影响,且通过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而改善了公司未来财务绩效。本研究不仅拓展并丰富了多个大股东并存与企业社会责任各自领域的研究视角及相关文献,也为切实提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提供了基于优化股权机构的全新治理思路。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祝继高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分析了世界主要国家银行与企业交叉持股的经济后果。从银行持有企业股份的角度而言,一方面银行持有企业股份能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另一方面银行同时作为股东和债权人会产生利益冲突。从企业持有银行股份的角度看,企业持股银行最直接的后果是关联贷款。但是,关联贷款既可能是掏空银行的手段,也可能是因为银行对企业股东更为了解,所以发放关联贷款。本文的结论表明,银行与企业交叉持股既有积极的一面,也要严密防范金融风险。本文的结论对于促进产融结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苏剑  
文章通过对日本企业交叉持股现象的回顾与总结,发现交叉持股是在特定时期极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手段。交叉持股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文章也指出,交叉持股就像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同样会伤害企业以及股东的权益。日本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大量坏账、呆账以及经营者的贪污事件等都是交叉持股弊端的体现。文章希望通过吸取日本企业的经验教训,促进我国刚刚兴起的交叉持股走向健康良性的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鹏  田丽丽  李常洪  
在竞争环境和政策激励的双向推动下,我国资本市场逐渐形成了以企业为节点、股权为联结的交叉持股网络。以2007-2015年我国沪深A股中涉及交叉持股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交叉持股网络,研究交叉持股网络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最终控制人产权性质对二者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交叉持股网络中的中心度或结构洞丰富程度与风险承担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且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网络中心度或结构洞丰富程度与风险承担水平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娜  邵剑兵  
本文基于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与企业金融化呈倒U型关系,左侧协同治理占优,右侧竞争合谋占优。在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在效应识别检验中,基于信息优势、高管金融背景、市场竞争程度以及反事实检验,验证了共同机构投资者在金融化治理中同时存在协同治理与竞争合谋两种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通过“用手投票”作用于金融化决策,并着重体现在长期金融资产配置方面,在国有企业中的非线性作用更明显。企业要基于内部治理要素对金融化进行源头治理,适当引入共同机构投资者,同时监管部门要适度放权,鼓励机构投资者联合与抱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