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16)
- 2023(13168)
- 2022(10848)
- 2021(10232)
- 2020(8122)
- 2019(18078)
- 2018(17517)
- 2017(33533)
- 2016(17735)
- 2015(19239)
- 2014(18454)
- 2013(17842)
- 2012(16542)
- 2011(14617)
- 2010(15304)
- 2009(14340)
- 2008(13615)
- 2007(12588)
- 2006(11246)
- 2005(10213)
- 学科
- 济(62813)
- 经济(62746)
- 业(60799)
- 管理(58548)
- 企(52731)
- 企业(52731)
- 融(28186)
- 金融(28185)
- 银(27141)
- 银行(27128)
- 行(26266)
- 中国(25753)
- 方法(22626)
- 财(22176)
- 农(19525)
- 制(19521)
- 数学(18825)
- 数学方法(18538)
- 业经(18099)
- 技术(18098)
- 地方(15824)
- 务(14757)
- 财务(14724)
- 财务管理(14693)
- 策(14165)
- 企业财务(14125)
- 农业(13353)
- 贸(12766)
- 贸易(12752)
- 技术管理(12713)
- 机构
- 学院(238255)
- 大学(233210)
- 济(100625)
- 经济(98375)
- 管理(93493)
- 研究(79464)
- 理学(79386)
- 理学院(78598)
- 管理学(77547)
- 管理学院(77045)
- 中国(68506)
- 财(51723)
- 京(47430)
- 科学(44181)
- 财经(39720)
- 中心(38960)
- 所(38200)
- 江(37670)
- 经(36000)
- 研究所(34137)
- 农(33985)
- 州(30745)
- 经济学(30690)
- 北京(30035)
- 业大(29868)
- 财经大学(29576)
- 院(29469)
- 范(29255)
- 师范(28990)
- 经济学院(27512)
- 基金
- 项目(153895)
- 科学(123405)
- 研究(117915)
- 基金(111345)
- 家(95562)
- 国家(94674)
- 科学基金(82716)
- 社会(76075)
- 社会科(72352)
- 社会科学(72335)
- 省(61903)
- 基金项目(57701)
- 教育(54116)
- 自然(51292)
- 划(51137)
- 自然科(50201)
- 自然科学(50189)
- 自然科学基金(49381)
- 编号(47436)
- 资助(44495)
- 成果(39480)
- 创(38194)
- 重点(34740)
- 创新(34706)
- 发(34552)
- 课题(34393)
- 部(33817)
- 性(32249)
- 国家社会(31258)
- 制(30735)
- 期刊
- 济(113846)
- 经济(113846)
- 研究(75670)
- 中国(52286)
- 融(42972)
- 金融(42972)
- 财(40583)
- 管理(39330)
- 农(32344)
- 科学(30664)
- 学报(30458)
- 教育(29020)
- 大学(24300)
- 学学(22973)
- 农业(20982)
- 技术(20952)
- 财经(19756)
- 业经(19121)
- 经济研究(18665)
- 经(16950)
- 问题(13552)
- 科技(12523)
- 贸(12233)
- 技术经济(12049)
- 现代(11494)
- 理论(11354)
- 业(11289)
- 国际(11260)
- 坛(11257)
- 论坛(11257)
共检索到375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婷婷
金融危机以来,"监管套利"被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视为引发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国内金融监管套利的易发部位和治理难点即存在于跨部门的交叉性金融创新中。本文从金融功能交叉、渠道交叉、政策许可交叉等视角考察了交叉性金融创新对金融机构经营策略、业务形态、交易条件的实质性影响,并由此归纳了监管套利的三类路径和手法特征。同时,通过基于非竞争性金融监管环境和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套利行为与监管博弈分析,考察了有效监管的关键性条件,并就减少政策制度重构时滞以及强化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机制提出了具体策略建议。
关键词:
交叉性金融 监管套利 博弈策略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马轶群 崔伦刚
监管套利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我国的交叉金融创新已成为监管套利的多发地带,而分业监管模式和微观审慎监管原则又使得交叉金融创新处于监管真空。与其他监管部门不同,国家审计具有非竞争和再监管的特点,可以对金融行业在交叉金融创新中的监管套利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本文阐述了交叉金融创新的监管套利表现,主要包括银信合作的监管套利、银证合作的监管套利和银保合作的监管套利三个方面,在使用博弈模型分析了国家审计参与监督金融行业监管套利的必要性之后,探讨了对监管套利的审计监督内容及强化审计监督的策略。国家审计主要是通过对金融机构及金融监管部门的审计,实现对监管套利行为、监管套利空间以及监管套利根源的监督,对我国...
关键词:
国家审计 交叉金融创新 监管套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杨
文章从群体博弈和适应角度,运用演化博弈方法,以相关金融主体和监管者只具有有限理性为前提,分别建立创新路径和监管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复制动态进化机理分别分析创新与监管模型中的群体博弈局势的变化形态进而揭示出现有金融管理模式下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与监管策略之间的博弈互动机制,进而形成有效的创新战略和有效的监管策略。
关键词:
动态演化博弈 金融创新与监管 互联网金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伟忠 谢斌
现有文献对跨行业交叉性金融工具的论述较为分散 ,本文首次对跨行业交叉性金融工具的特征进行了概括。通过对现阶段我国跨行业交叉性金融工具发展的现状、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以及在监管实践中存在问题的阐述 ,进而提出对跨行业交叉性金融风险监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跨行业 交叉性金融工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海龙
当前,对跨行业交叉性金融工具的监管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在监管制度的设计上存在着监管真空,监管制度的发展跟不上交叉性金融工具的创新节奏,在实践中对交叉性金融工具缺乏完整、有效的统计监测等,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监管的建议。
关键词:
交叉性金融工具 监管缺陷 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萌萌 叶耀明
本文测度中国金融子行业(银行业、证券业与保险业)间的动态风险相关性,并验证调整分业经营壁垒的综合化经营监管政策对跨行业交叉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综合化经营监管总体上对交叉性金融风险的影响作用较小。内部综合化经营壁垒的放松对跨行业交叉风险具有微小的正向作用;外部综合化经营壁垒的放松对交叉风险的正向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但金融控股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稳定风险的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卜林 任硕
交叉性金融业务作为综合经营背景下的创新产物,在丰富产品种类、满足多样化投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交叉性金融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进一步证明加快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因此,深入剖析我国交叉性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潜在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归纳了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发展历程与运作模式,从业务模式、业务主体、监管框架及法律规章等角度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交叉性金融业务监管的不足之处,并基于此提出风险监管与防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作为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产物,交叉金融创新拓展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优化了金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然而,交叉金融创新具有涉及机构多、嵌套环节复杂、资金链条长的特征,容易引发金融风险的传染和蔓延,危害金融体系稳健运行。这对我国目前以机构监管为主体的分业监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要坚持"穿透式"监管理念,深化金融监管改革,建立符合交叉金融创新规律的机构监管、功能监管与行为监管协调机制,构建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的协同监管框架,完善与"穿透式"监管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与"穿透式"监管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从向下穿透识别底层资产、向上穿透核查最终投资者和中间穿透核查融资交易全链条三个层面,加强对商业银行交叉金融创新的"穿透式"监管,防控金融风险交叉传染,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梁家全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异化为监管套利,具有很大的负向溢出效应,不仅弱化资本监管的有效性、妨碍公平竞争,也给商业银行自身带来风险。后危机时代,国际社会进行大力度的金融监管改革,有助于防止金融创新被滥用。在我国,理财业务、同业业务等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活跃地带,同时也是监管套利多发的领域。为了防止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被滥用并异化为监管套利的工具,有必要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优化监管制度安排,加强监管的协调性和"穿透性",避免过度复杂和不透明的资产证券化,并弱化简单、直接的数量型监管措施的使用,在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取得平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卢海峰 刘子宪
经济脱实向虚近来备受关注。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的最大主体成分,其在"脱实向虚"浪潮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本文从商业银行与监管当局的套利博弈出发,梳理了商业银行套利博弈下的四大资金空转模式及其蕴含的风险,对套利博弈下的信用创造机制的异化进行了阐述,运用GVAR模型对套利博弈下信用创造异化的货币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套利 信用创造 货币政策效果 监管优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万晓莉 郑棣 郑建华 严予若
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业务的高速发展已引起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监管套利的视角,以商业银行为主线,结合相关金融监管措施与影子银行的业务数据,就中国影子银行套利模式的演变路径进行了研究,将其分为单一通道与多重通道模式,并详细剖析了其监管套利的动因。研究发现我国影子银行监管套利模式的演变是与监管措施不断博弈的结果,但根本动因体现为监管资本套利、存贷比套利以及信贷额度和投向套利,最后本文对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
影子银行 监管套利 演变路径 套利动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华彦勇 刘俊波
随着我国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创新步伐的加快,一些跨越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等多个市场和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个行业的金融产品不断推出,带来了跨市场、跨行业的交叉性金融风险。主要表现是: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宜民
在分业监管的局面下,交叉性金融风险监测面临着监测信息短缺与监管制度缺陷的瓶颈。人民银行枣庄市中心支行借助区域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平台,将人民银行、银监局、保险协会及政府相关部门等监管力量融合起来,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交叉性金融风险的合力监测之路。
关键词:
金融稳定 交叉性金融风险 合力监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思翀 肖振拯 冯晓健
本文基于全球95个国家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银行监管与外资银行进入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监管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机制,同时探讨金融开放对二者关系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外资银行倾向于进入监管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进行监管套利。换言之,严格的银行监管抑制了外资银行进入。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国的金融开放水平越高,银行监管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程度越大,即金融开放在银行监管套利的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通过中介效应分析发现,银行监管主要是通过减少绿地投资这一中介渠道抑制外资银行进入。
关键词:
监管套利 金融开放 外资银行 中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