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85)
- 2023(16978)
- 2022(14524)
- 2021(13709)
- 2020(11689)
- 2019(26524)
- 2018(26180)
- 2017(51091)
- 2016(27463)
- 2015(30586)
- 2014(30480)
- 2013(30379)
- 2012(27948)
- 2011(25197)
- 2010(25278)
- 2009(23871)
- 2008(22874)
- 2007(20336)
- 2006(18046)
- 2005(16252)
- 学科
- 济(101717)
- 经济(101598)
- 业(78250)
- 管理(77684)
- 企(63331)
- 企业(63331)
- 方法(48794)
- 数学(42576)
- 数学方法(42150)
- 银(36168)
- 银行(36020)
- 中国(34888)
- 行(34353)
- 融(32476)
- 金融(32475)
- 财(30186)
- 制(29185)
- 农(27695)
- 业经(23271)
- 学(23234)
- 贸(21162)
- 贸易(21144)
- 地方(20569)
- 易(20522)
- 务(20193)
- 财务(20122)
- 财务管理(20086)
- 企业财务(19126)
- 农业(18641)
- 理论(17623)
- 机构
- 大学(391095)
- 学院(388092)
- 济(152936)
- 管理(151327)
- 经济(149468)
- 研究(130396)
- 理学(130063)
- 理学院(128621)
- 管理学(126340)
- 管理学院(125662)
- 中国(110592)
- 京(83725)
- 科学(82355)
- 财(75191)
- 农(71254)
- 所(66752)
- 业大(61985)
- 中心(61896)
- 研究所(60961)
- 财经(60138)
- 农业(56771)
- 江(56534)
- 经(54630)
- 北京(53228)
- 范(47569)
- 州(47173)
- 师范(46936)
- 院(46672)
- 经济学(46613)
- 财经大学(45113)
- 基金
- 项目(263587)
- 科学(204547)
- 基金(191181)
- 研究(185670)
- 家(169102)
- 国家(167713)
- 科学基金(142155)
- 社会(116130)
- 社会科(110117)
- 社会科学(110088)
- 省(102483)
- 基金项目(101942)
- 自然(95120)
- 自然科(92881)
- 自然科学(92850)
- 自然科学基金(91188)
- 划(87291)
- 教育(84301)
- 资助(79661)
- 编号(74535)
- 成果(59798)
- 重点(59127)
- 部(57487)
- 发(55377)
- 创(54764)
- 科研(51379)
- 创新(51197)
- 课题(50960)
- 计划(49743)
- 教育部(48612)
- 期刊
- 济(161289)
- 经济(161289)
- 研究(117714)
- 中国(73188)
- 学报(69030)
- 农(63384)
- 融(61037)
- 金融(61037)
- 科学(59728)
- 财(56141)
- 管理(53931)
- 大学(50992)
- 学学(48556)
- 农业(41360)
- 教育(35195)
- 技术(30319)
- 财经(29436)
- 经济研究(26544)
- 业经(26543)
- 经(24961)
- 问题(21265)
- 业(20902)
- 理论(20883)
- 实践(19183)
- 践(19183)
- 科技(19064)
- 版(18775)
- 商业(17869)
- 技术经济(17810)
- 业大(17795)
共检索到578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升 徐以军 李亚 郜如明
本文在剖析交叉性金融业务变动特点、对系统性风险传导路径的基础上,测算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实证分析了交叉性金融业务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010年以来,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经历了"N"型变动趋势,2015年以来风险处于持续上升通道,且成为历史高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产生与资产管理市场下的交叉性金融业务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为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需要继续加强和完善穿透式监管,实现银行业务"期限错配"的范围合理化,确保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关键词:
资产管理 交叉金融 银行系统性风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霍江川 丁梦依
交叉经营是金融体系发展的趋势,提升了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研究我国交叉性金融业务系统性风险及其防控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内容及其传导机制,为防控交叉性金融业务系统性风险提出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佩
多年以来,商业银行交叉金融业务的创新探索和膨胀发展,在丰富投资产品种类、满足多样化投资需求和活跃金融市场交投等方面成效显著、功不可没。然而该类金融业务最原始的内在动因毕竟还在于摆脱政策规制、实现监管套利,繁荣的表象背后,脱实向虚、刚性兑付、资产出表、规模虚增和期限错配等问题日渐凸显,加之交叉金融业务横跨机构、市场和行业的天然属性,都决定了其蕴含的金融风险具有系统性、结构性特征,且交叉感染、链式传播,风险危害性远大于一般金融业务。本文在归纳揭示交叉金融业务风险特征的基础上,引入传染病模型对金融风险交叉传染进行仿真推演和风控分析,并基于此提出了管控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交叉金融业务 金融风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卜林 任硕
交叉性金融业务作为综合经营背景下的创新产物,在丰富产品种类、满足多样化投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交叉性金融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进一步证明加快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因此,深入剖析我国交叉性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及潜在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归纳了交叉性金融业务的发展历程与运作模式,从业务模式、业务主体、监管框架及法律规章等角度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交叉性金融业务监管的不足之处,并基于此提出风险监管与防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思遥 沈沛龙
基于中国36家上市银行2009~2022年的季度面板数据,利用DCC-SVR-GARCH-CoVaR模型测算系统性风险溢出率,实证分析ESG评级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提高能够显著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水平,且ESG评级提高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的削弱作用主要由公司治理(G维度)驱动;地方性银行的ESG评级提高对系统性风险水平的削弱作用更强;ESG评级提高会通过降低银行违约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小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两种渠道削弱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升会强化ESG评级提高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鉴于此,应充分完善ESG评级体系,将ESG评级纳入商业银行业务战略、内部治理与风险管理体系中,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卢霞 黄旭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栾福茂 李华 尹雷
交叉金融业务是我国银行业探索混业经营的重要实践,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存在较大风险,需要加强监管。但在目前分业监管模式下,我国银行业交叉金融业务监管存在制度建设滞后、多头监管、缺乏有效监管、监管"穿而不透"、监管约束力有限和现行监管与服务实体经济监管目标存在一定冲突等问题。因此,应预见性地推出相关监管政策,加强监管机构间协调监管,加快建立混业视角风险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的监管配套机制,出台支持实体经济的监管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殷林森 朱微亮 段端
交叉性金融是指跨行业、跨市场、跨区域的金融业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下同)交叉性金融发展,既是我国金融改革先行先试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无疑也会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并对央行货币政策产生一定冲击。未来需要以"坚持风险可控、稳步推进,适时有序组织试点"为原则,"成熟一项、推动一项",确保改革工作有序进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艳红
在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中,银行经营业务向其他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成为适应金融综合经营全球化发展趋势下的必然选择。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副主任夏令武在陆家嘴论坛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银行业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交叉性的经营。然而,交叉性金融业务是银行为了实现经营市场化,增强自身竞争力而内生的自我创新的产物,具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童文俊
上世纪 90年代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与发达国 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还明显滞后,但国内商业银行大力拓展个 人金融业务的一系列条件已经具备。从策略上来看,可从六个方面大力推动我国商业 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个人金融业务 拓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游 胡卫东
为应对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世界各国纷纷采纳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而随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碳金融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最重要形式,并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本文针对我国银行业低碳金融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必要性,探讨了碳金融业务开展的主要障碍,并为商业银行在低碳金融领域进行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
碳金融 商业银行 碳交易 京都议定书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芳
近年来,私人金融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但与此同时,作为推动这项业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私人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也必须同步完善。本文认为,相对于公司业务和以储蓄业务为主的传统私人金融业务而言,现代私人金融业务具有其鲜明而迥异的风险特征。而对这些风险特征的忽略,导致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仍然沿用以公司业务为重点的传统模式,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型滞后于私人金融业务战略地位的转型。为此,作者指出,必须针对私人金融业务的风险特征,重新构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并相应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王洪卫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监管的创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静 王洪卫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袁艳平 蒲丽娟
国际主流商业银行早已深入到碳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低碳经济的兴起和碳交易市场的飞速发展为碳金融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正在积极筹备介入碳交易市场,但国内碳交易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碳金融主动权缺失,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经营带来了风险。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在涉足碳金融业务时有必要做好应对风险的相关控制措施和准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碳金融 风险控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