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95)
2023(7948)
2022(6570)
2021(6086)
2020(4817)
2019(10968)
2018(11046)
2017(19351)
2016(11428)
2015(12867)
2014(13340)
2013(12356)
2012(11463)
2011(10266)
2010(10676)
2009(9726)
2008(9853)
2007(9308)
2006(8195)
2005(7665)
作者
(31205)
(25850)
(25828)
(24790)
(16497)
(12474)
(11973)
(9932)
(9913)
(9815)
(8830)
(8824)
(8665)
(8306)
(8301)
(7997)
(7987)
(7711)
(7660)
(7491)
(6832)
(6468)
(6338)
(6223)
(6087)
(6002)
(5837)
(5787)
(5352)
(5199)
学科
管理(36443)
(32113)
经济(32032)
(29975)
(26159)
企业(26159)
(13754)
(13647)
中国(11741)
理论(10914)
(10850)
方法(10248)
教育(9800)
业经(9799)
教学(9568)
(9349)
(8439)
财务(8411)
财务管理(8378)
企业财务(7892)
(7855)
银行(7836)
体制(7764)
数学(7753)
(7583)
数学方法(7559)
(7432)
(6941)
金融(6938)
农业(6658)
机构
学院(153073)
大学(152215)
(54074)
管理(52652)
经济(52397)
研究(50074)
理学(42935)
理学院(42413)
管理学(41609)
管理学院(41295)
中国(38639)
(32998)
(31289)
科学(28836)
(27708)
(24946)
中心(23370)
财经(22890)
(22403)
(22402)
师范(22155)
(21805)
研究所(21667)
北京(21092)
技术(20960)
(20409)
业大(19978)
(18698)
职业(18425)
(18026)
基金
项目(92535)
研究(75373)
科学(71246)
基金(61967)
(52450)
国家(51890)
科学基金(44278)
社会(43783)
社会科(41150)
社会科学(41142)
教育(38780)
(38770)
编号(33957)
基金项目(31762)
(31591)
成果(30232)
自然(26381)
自然科(25723)
自然科学(25715)
课题(25489)
自然科学基金(25242)
资助(25070)
(23407)
(21908)
重点(21596)
项目编号(20579)
(20453)
(20370)
(20102)
(19266)
期刊
(71048)
经济(71048)
研究(50883)
中国(43244)
教育(35228)
(28158)
学报(22520)
管理(22423)
(21872)
科学(18906)
大学(18021)
技术(17345)
学学(15887)
(15435)
金融(15435)
农业(14255)
财经(11867)
职业(11803)
业经(11439)
图书(10889)
(10193)
经济研究(9668)
(8426)
论坛(8426)
财会(8346)
问题(8318)
书馆(8060)
图书馆(8060)
(8012)
会计(7960)
共检索到256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屠远  张建斌  叶招莲  
随着工程硕士招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关高校每年招收的交叉学科生源工程硕士研究生逐年增加,现行的导师机制已经难以应对此类学生的培养。文章探索并实践了针对交叉学科生源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双导师组机制,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分析了交叉学科生源库、"校—企"导师库、交叉学科生源师生互选、双导师组动态调整、双导师组制绩效评价等方面在实施双导师组制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并对双导师组制进行了理论探索,对交叉学科工程硕士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钰  康妮  刘惠琴  
在总结清华大学10年经验基础上,明确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定位是具有创新活力的未来工程人才。分析了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课程教学兼顾学科和行业需求、专业实践注重培养解决工程实际能力、组织实施以培养项目形式开展等特色,并对工程人才多模式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思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聂文斐  杨吉  宁更新  姚若河  
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具体对象,以华南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提出了以实践为主线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三段式的培养方案及相应的培养机制,以期创建富有特色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史耀媛  卢朝阳  
从奖助体系、专业设置、精品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学位论文要求等方面,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的实践和特色进行了分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从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过程组织、国际化能力培养和质量保证体系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全日制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讨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小林  齐昌政  文永红  石卫林  
从工程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和工程实践的逻辑出发,对工程硕士应具备的知识系统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逻辑追本溯源。认为工程知识是工程实践活动的知识基础,它区别于科学知识、技术知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其中工程隐性知识必须通过工程实践才能获得。工程实践具有情境性、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层次性等内在逻辑。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要以工程知识为关键构建知识体系,要遵循工程实践的内在逻辑,科学合理地组织工程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习得工程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于福莹  肖宏  王加春  漆汉宏  
介绍了燕山大学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机地融入到"卓越计划"中,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正确把握学位论文规格和标准等方面,积极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有效途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德东  于爱国  陈雪梅  高振海  田文晶  
以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介绍了吉林大学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对工程硕士培养的科学定位和工程硕士培养各环节的创新性改革,积极探索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且体现工程硕士培养特色的车辆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小平  罗文标  曹蔚  葛瑞明  
阐述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的几种模式,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实践及取得的成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宋平  杨连茂  甄良  丁雪梅  
根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以及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结构的特点,论述了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分别从校企、导师以及研究生多个层面,阐述利用校内实践基地、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依托科研合作平台等手段,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举措。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世良  王景伟  徐玲  李丹  
认为工程实践能力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构建工程实践能力体系是工程硕士研究生质量保证的重要举措。从工程哲学和教育学的视角,梳理了工程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内在逻辑,形成工程知识—工程实践能力框架,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紧紧围绕"工程实践能力"这一核心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制定了工程知识与实践能力融通的课程方案,构建了认知—应用—创新三阶段梯次递进的工程实践模式,逐步探索出"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多元共治工程实践机制,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成效显著。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雷  孙延明  陈小平  
分析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以"工业工程课程设计"为例,分析阐述实践基地现场教学课程的设计思路、组织流程、选题方式、企业导师选聘标准、课程成绩评定方法、企业实践教学基地选择依据、实践教学课程教材建设等关键环节及其解决方法;讨论学校、企业、学生、导师各方在现场教学课程中的收益;提出企业实践基地现场教学课程运行中需要进一步思考解决的问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光玉  
分析了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的特性,结合实践,总结了如何实现"五个结合",以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初步措施和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勇  周发明  彭健民  
从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主要做法与成效等方面,介绍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基于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农业人才的特殊需求,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研究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构建的"三双、四模块、七学段"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了进一步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远喜  邢海东  
在系统分析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属性与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文章针对当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高等教育逻辑起点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启示,进一步探究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路径和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