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3)
- 2023(13227)
- 2022(11605)
- 2021(10987)
- 2020(9205)
- 2019(20991)
- 2018(20903)
- 2017(39760)
- 2016(21923)
- 2015(24320)
- 2014(23842)
- 2013(23316)
- 2012(21271)
- 2011(19067)
- 2010(19110)
- 2009(17069)
- 2008(16471)
- 2007(14462)
- 2006(12292)
- 2005(10499)
- 学科
- 济(76925)
- 经济(76841)
- 管理(63858)
- 业(62087)
- 企(53291)
- 企业(53291)
- 方法(36554)
- 数学(31091)
- 数学方法(30681)
- 中国(21763)
- 农(20578)
- 财(20056)
- 技术(19797)
- 学(18957)
- 业经(18440)
- 理论(16891)
- 地方(15665)
- 制(15531)
- 农业(13751)
- 教育(13509)
- 务(13219)
- 财务(13159)
- 技术管理(13147)
- 财务管理(13138)
- 贸(13113)
- 贸易(13104)
- 和(13066)
- 易(12715)
- 银(12647)
- 银行(12596)
- 机构
- 大学(297207)
- 学院(295671)
- 管理(118749)
- 济(110706)
- 经济(107997)
- 理学(103503)
- 理学院(102324)
- 管理学(100516)
- 管理学院(99963)
- 研究(97657)
- 中国(69450)
- 京(63318)
- 科学(62530)
- 财(50191)
- 所(48618)
- 农(47563)
- 业大(45625)
- 研究所(44675)
- 中心(43862)
- 江(43274)
- 财经(40674)
- 范(40561)
- 师范(40164)
- 北京(39822)
- 农业(37247)
- 经(37117)
- 院(35972)
- 州(35295)
- 技术(33928)
- 经济学(32321)
- 基金
- 项目(209277)
- 科学(164437)
- 研究(153832)
- 基金(149812)
- 家(130828)
- 国家(129694)
- 科学基金(111664)
- 社会(94620)
- 社会科(89551)
- 社会科学(89528)
- 省(83934)
- 基金项目(80319)
- 自然(73572)
- 教育(72197)
- 自然科(71910)
- 自然科学(71891)
- 自然科学基金(70605)
- 划(70366)
- 编号(62974)
- 资助(60744)
- 成果(51117)
- 创(47635)
- 重点(46900)
- 部(45432)
- 课题(44197)
- 发(44080)
- 创新(43677)
- 科研(39822)
- 大学(39319)
- 项目编号(39271)
- 期刊
- 济(118531)
- 经济(118531)
- 研究(85787)
- 中国(61212)
- 学报(48957)
- 科学(44438)
- 管理(44160)
- 教育(43199)
- 农(42338)
- 财(37214)
- 大学(36838)
- 学学(34312)
- 农业(29962)
- 技术(27238)
- 融(22649)
- 金融(22649)
- 业经(19615)
- 财经(19183)
- 经济研究(18613)
- 图书(17065)
- 科技(17028)
- 经(16298)
- 业(16130)
- 问题(14557)
- 技术经济(14306)
- 理论(14306)
- 版(13680)
- 实践(13305)
- 践(13305)
- 现代(12885)
共检索到424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仕平 徐慧 李丽琴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研究出现了从高度分化走向交叉综合的大趋势。近代和现代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上的重大突破、新的生长点乃至新学科的产生,常常是在不同的学科彼此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综合理论或系统学问称为交叉学科,其学科的有机综合,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主流,它提高了知识创新的速度和密度。以知识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的研究生教育,在当代交叉学科发展中将起重要作用。我们认为,从事交叉学科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有利于改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能力结构,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灵感,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英 董俊国 高成云
作者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室培养研究生的情况,介绍了他们在物理、生物、化学交叉学科领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研究生的有益探索和取得的成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之德
该文阐明了交叉学科具有的七种特性及其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总结了分离科学研究室用交叉学科方式培养硕士、博士生创造性的六种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建飞 吴太山 吴书光 尹承梅
通过阐述交叉学科的特性,分析交叉学科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交叉学科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构建问题。
关键词:
交叉学科 研究生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虹 孙炘 刘颖 陈皓明
本文从交叉学科发展对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出发,对激励和规范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些可能做法进行了探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刚 陈孝杨
重大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主要得益于交叉学科的发展,调整研究生培养模式及知识结构体系,以获得良性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互动效应,是我国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文星 李建华
认为科学家的交叉学科的知识背景对于原创性成果的取得越来越重要。基于此设计了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培养拔尖创新型研究生的模式,即完善学科专业设置方式,以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为培养基地,采用新型的招生制度、指导方式、教学方式,建立研究生交叉学科创新成果孵化园,营造浓郁的多学科学术交流氛围,以此来培养拔尖创新型研究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雪飞 程永波
认为从学科模式向交叉学科模式转变是研究生培养的大趋势。提出当前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主要存在着课程模式、项目模式和制度化模式三种。课程模式主要是通过临时增加交叉学科的课程设置来实现,项目模式则主要以问题为中心,融合多个学科共同参加研究生培养。与课程模式和项目模式这种非制度化的模式相比,专门成立以学科为基础的跨学科组织建制是实现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学科模式向交叉学科模式转变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交叉学科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志升 李静 范丽英
在分析交叉学科的发展需求与交叉学科的人才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基于项目驱动下的创新学生团队的培养实践,重点从基于项目的交叉学科的课程建设、授课方式,以及项目学习机制、管理机制、创新平台建立等方面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交叉学科 项目驱动 创新培养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洪元
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必须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前提 ,改革教育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 ,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型人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建卫 赵辉 罗庆生 周洁
在系统考察美国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和挑战的基础上,构建了美国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模型。该模型立足国家战略需要和科学发展前沿,以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科研训练为核心,揭示了培养实践的基本内涵;最后提出了我国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路径与对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熊华军 佘清 尤小清
介绍了斯坦福大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看,斯坦福大学注重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的知、情、意、行等能力;从培养途径看,斯坦福大学运用多途径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这些途径涵括了从项目运行到学位授予的一系列创新性举措;从培养保障看,斯坦福大学构建了从资金、平台、人员、制度和环境在内的"网"状保障体系。在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势在必行的当下,我国大学在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时要着力在目标"整"、途径"拓"和保障"全"这三个方面谋求新突破。
关键词:
斯坦福大学 交叉学科 研究生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海生
国外高校以学科为基础的院系组织制度、既有的学术评价机制惯性、导师主导模式与研究生面临的现实难题等因素制约着高校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行之有效的对策包括创新学校组织体系、为导师参与交叉学科培养提供多方支持以及以项目制推进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我国高校推进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需要进一步改进组织管理体系、完善教师评聘与考核制度、健全交叉学科研究生项目运行机制以及优化培养关键环节等。
关键词:
国外高校 交叉学科 研究生培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占华 朱艳 姚霞 侯喜林 徐翔
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存在着不适应社会需求、受传统培养模式制约和机制体制障碍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深入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典型交叉学科"农业信息学"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该学科研究生培养实践表明,适应需求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根本,适切的培养模式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基础,健全的机制体制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保障,坚强有力的导师团队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关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国瑜
交叉学科与研究生教育具有良性互动效应:交叉学科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同时研究生教育又是促进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为促进交叉学科与研究生教育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加强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交叉学科 研究生教育 互动效应 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