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31)
2023(2810)
2022(2405)
2021(2275)
2020(2053)
2019(4321)
2018(4236)
2017(8518)
2016(4615)
2015(5221)
2014(5180)
2013(5134)
2012(4865)
2011(3989)
2010(4001)
2009(3715)
2008(4116)
2007(3655)
2006(3247)
2005(3008)
作者
(12771)
(10651)
(10411)
(10098)
(7036)
(5105)
(4836)
(3987)
(3906)
(3847)
(3655)
(3608)
(3445)
(3372)
(3371)
(3284)
(3178)
(3146)
(3082)
(3032)
(2655)
(2615)
(2483)
(2480)
(2456)
(2415)
(2334)
(2248)
(2205)
(2087)
学科
(28916)
企业(28916)
(28664)
管理(25026)
(18414)
经济(18385)
(15716)
(14462)
财务(14459)
财务管理(14442)
企业财务(14031)
方法(11360)
数学(10385)
数学方法(10297)
(6088)
(4426)
(4367)
(4360)
乡镇(4353)
乡镇企业(4353)
中小(4352)
中小型(4352)
小型(4352)
小型企业(4352)
体制(3983)
业经(3852)
(3435)
银行(3434)
技术(3342)
(3048)
机构
大学(67182)
学院(66881)
管理(28342)
(27652)
经济(27156)
理学(24793)
理学院(24612)
管理学(24303)
管理学院(24190)
(18122)
研究(17810)
中国(16050)
财经(14378)
(13306)
(13200)
财经大学(11082)
商学(9694)
商学院(9595)
(9490)
科学(9022)
中心(8969)
(8633)
经济学(8512)
会计(8487)
(8330)
北京(8311)
金融(8172)
经济学院(7761)
业大(7678)
(7619)
基金
项目(41166)
科学(33617)
基金(32710)
研究(28674)
(27897)
国家(27695)
科学基金(25413)
社会(19253)
社会科(18462)
社会科学(18455)
自然(17749)
自然科(17431)
自然科学(17429)
基金项目(17412)
自然科学基金(17168)
(14743)
资助(14101)
教育(13591)
(12513)
编号(10650)
(9968)
重点(9066)
教育部(9049)
成果(8955)
人文(8860)
(8778)
(8524)
(8524)
科研(8398)
(8298)
期刊
(27325)
经济(27325)
(20028)
研究(19205)
管理(11730)
(10714)
金融(10714)
中国(9932)
学报(9397)
财经(8335)
财会(7916)
科学(7849)
大学(7611)
学学(7461)
会计(7050)
(6925)
(5605)
通讯(5480)
会通(5475)
经济研究(4596)
技术(4350)
(3603)
理论(3554)
农业(3542)
业经(3400)
问题(3278)
(3183)
实践(3069)
(3069)
财经大学(3052)
共检索到98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吕秀华  张峥  周铭山  
在我国新兴市场,公司代理成本主要表现为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A股上市公司到法律约束与信息披露环境更好的市场(同时发行H股或其他境外流通股)交叉上市是否有利于降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本文研究发现,交叉上市有利于降低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及公司价值、公司业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控制了交叉上市的"自选择"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交叉上市能够有效约束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这为前述结论提供了直接证据。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朱春艳  张昕  
中国的资本市场,控股股东普遍存在,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使得控股股东有通过非效率投资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的动机,公司治理是制约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减少非效率投资的重要机制,公司治理是否能很好地抑制大股东非效率投资?公司治理的抑制作用是否会受到大股东持股的影响?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式研究发现:公司治理会弱化利益冲突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利益冲突也能抑制公司治理对非效率投资的作用。实证检验的结果基本支持上述结论,公司治理会抑制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而公司治理的抑制作用在大股东控制权较低和不存在两权分离时表现更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腾文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治理中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 ,并强调了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股权代理关系在市场实践中的重要性已远大于公司股东与经营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研究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来源 ,本文建立了一个分析模型 ,研究的结果是控制股东为获得控制收益而进行的控制活动所造成的公司股权价值的损失是代理成本的来源。模型的实践意义在于 :完整、严格的信息披露与股本的全部流通 ,是降低股权代理成本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政策着力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春玲  
文章运用博弈论的思想和方法,分析了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在选择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过程中的博弈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建立适度股利政策的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余明桂  夏新平  吴少凡  
本文对公司治理研究的新趋势———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问题进行了综述。文章分别从控股股东的所有权结构特征与小股东受侵害、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收益、控股股东控制股利政策和控股股东操纵上市公司会计报告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同时指出 ,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问题是未来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而且在我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纪玉俊  
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代理问题的研究日益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基于企业所有权的视角,文章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对两者之间的代理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以金字塔控股结构为例进行了进一步说明。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余明桂  夏新平  潘红波  
本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我们将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30%的股东定义为控股股东。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有控股股东存在的公司,其市场价值显著低于无控股股东存在的公司;控股股东担任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的公司,其市场价值显著低于控股股东不担任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的公司。而且,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还发现,不同类型的控股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其市场价值也显著不同。特别地,政府作为上市公司最终控股股东的公司,其市场价值显著低于家族、外资和集体企业作为最终控股股东的公司。本文将有控股股东存在的公司相对于无控股股东存在的公司的市场价值折扣率定义为控股股东的代理成本,...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辉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频频发生。控股股东作为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是通过直接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进而间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既然控股股东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利益也与公司利益紧密相关,因而,这种侵占行为也必然会给自己造成损失。那么,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进而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又是什么?本文试图就控股股东的侵占动机、强烈程度进行量的度量、分析,提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建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陈克兢  
非控股大股东可以对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利行为和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有效的制约。传统研究认为,非控股大股东通过监督机制和退出机制来实现公司治理,但对退出威胁机制的作用关注不足。本文以1999-2015年中国沪深A股26 485个观察样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机理,并考察了退出威胁在股权分置改革、股价崩盘风险和股市行情等情境下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两类代理成本。平均来说,退出威胁每上升一个标准差,第一类代理成本会降低0.68个百分点,第二类代理成本会降低0.14个百分点,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稳健;退出威胁之所以能发挥治理作用,是因为管理层和控股股东在乎公司股价;进一步检验表明,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价崩盘风险越高或当股市处于熊市阶段时,退出威胁的治理效应更强。本文揭示了退出威胁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对监管层和投资者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万俊毅  
股权集中型公司是现代公司的主流组织形态之一,其代理成本主要产生于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通过发行多种类股票、交叉持股和金字塔式控股等方式,控股股东能够获取比与其股权份额相对应的名义控制权更大的实际控制权,因而更容易发生以侵害小股东权益作代价追求控制权私下收益的道德风险行为,致使代理成本高昂。声誉机制和法律手段能够迫使控股股东收敛侵占行为,且法律手段较声誉机制更为有效。在中国,声誉机制对控股股东基本不起作用,保护小股东权益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完善相关立法并加大执法力度。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许鹭  罗文超  
2001年12月,三联集团对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重大资产与债务重组,成为其最大控股股东(直到2007年年底),公司的名称也变更为三联商社股份有限公司。重组后的三联商社自2004年利润开始持续下降,2006年仅有116万元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亏损-750万元,而非经常性损益的重要来源则是控股股东三联集团高达900多万元的资金占用费。三联集团正是通过关联采购交易实现资金占用这一主要手段来掏空上市公司三联商社的利益,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若微  
由于大部分国家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现况,使得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的分析框架、核心内容发生了改变。而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目前的研究都普遍缺乏对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界定以及一个合理的度量方法,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志毅  
1998年,对中国信息产业(IT)的先驱——赢海威来说是动荡的一年。赢海威作为一个迅速成长的高科技民营企业,迅速扩张需要巨额资金。兴发集团乘机以股权形式向赢海威投入巨额资金,并占绝对控股地位,因赢海威原董事长张树新经营公司业绩不尽人意,兴发集团遂免除...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晓  
虽然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过去多年了,但全球经济依然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这都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企业可以借助财务柔性特有的优势健康地发展,现阶段关于财务柔性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涉及财务柔性原因方面的研究很少。基于此,文章在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以大小股东代理冲突为视角,以近15年国内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企业治理结构与财务柔性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