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6)
2023(14605)
2022(12508)
2021(11605)
2020(10028)
2019(22926)
2018(22614)
2017(43520)
2016(23949)
2015(26927)
2014(26560)
2013(26661)
2012(24241)
2011(21439)
2010(21330)
2009(19964)
2008(20159)
2007(18083)
2006(16135)
2005(14473)
作者
(70338)
(58070)
(57993)
(54751)
(37324)
(27743)
(26261)
(22740)
(22104)
(21032)
(19907)
(19716)
(18794)
(18484)
(18062)
(17779)
(17550)
(17397)
(16753)
(16721)
(14651)
(14240)
(14151)
(13464)
(13211)
(13175)
(12927)
(12811)
(11683)
(11604)
学科
(100037)
(96997)
经济(96875)
(92154)
企业(92154)
管理(91998)
方法(45297)
数学(35430)
数学方法(35076)
(34994)
业经(31643)
(29299)
(27180)
财务(27109)
财务管理(27070)
企业财务(25781)
中国(22148)
农业(20998)
(20605)
技术(20051)
理论(19099)
(18729)
(18618)
(17968)
(17303)
地方(16648)
(15702)
贸易(15694)
(15221)
(15125)
机构
学院(341259)
大学(339088)
管理(143108)
(133593)
经济(130623)
理学(121929)
理学院(120686)
管理学(118928)
管理学院(118303)
研究(107962)
中国(85020)
(73466)
科学(67940)
(65049)
(58904)
(54796)
(52248)
业大(52180)
财经(50913)
研究所(49479)
中心(49395)
农业(46487)
(46331)
北京(46274)
(42003)
(40583)
师范(40106)
(39457)
商学(38584)
商学院(38195)
基金
项目(226798)
科学(178263)
研究(164978)
基金(164519)
(143335)
国家(142056)
科学基金(123252)
社会(102121)
社会科(96720)
社会科学(96689)
(89856)
基金项目(87769)
自然(82452)
自然科(80539)
自然科学(80516)
自然科学基金(79143)
教育(74612)
(74360)
资助(68010)
编号(67344)
成果(53532)
重点(50130)
(49341)
(49277)
(47504)
(45613)
课题(45504)
创新(45398)
科研(43613)
项目编号(42387)
期刊
(153770)
经济(153770)
研究(99149)
中国(65644)
管理(59487)
(55534)
(53680)
学报(53193)
科学(49700)
大学(40352)
学学(38143)
农业(37336)
教育(33730)
技术(31473)
(29985)
金融(29985)
业经(26809)
财经(25372)
(23179)
经济研究(22872)
(21675)
问题(19218)
技术经济(18804)
财会(17801)
现代(17348)
图书(17013)
科技(16586)
会计(16438)
理论(16387)
(15799)
共检索到510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贾巧玉  周嘉南  
随着国际资本流动日趋自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交叉上市,对交叉上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捆绑假说是解释企业交叉上市动因的重要理论,该假说认为企业在外部监管较为严格的地区交叉上市,可以约束控股股东和管理层谋取私有收益,抑制公司盈余管理,从而提高公司盈余质量。然而,国内外学者以不同数据和方法对捆绑假说加以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结论。部分研究表明,交叉上市企业盈余管理水平低于非交叉上市企业,支持捆绑假说,而其他研究认为交叉上市企业盈余质量并未显著高于非交叉上市企业。而且,已有研究大多仅考虑应计盈余管理,忽略了真实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由于其隐蔽性强、会计弹性大等特点而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交叉上市企业在面...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媛媛  
以19942015年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中确定至2015年底已经在境内和香港两地上市的公司名单,对选取的样本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比较交叉上市公司与其配对公司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上的差异。实证研究发现:交叉上市企业相比于配对公司而言,其应计盈余管理水平更低;替代效应的存在使得公司管理层在选择盈余管理方式的时候,往往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企业在交叉上市以后,其实施这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相对降低,这就引发了企业实施该种盈余管理方式的动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国兰  游双艳  
文章以2009年至2011年间在内地和香港同时上市(A+H)的公司为选取对象,并在行业相同、资产规模相近的条件下,按1:1的比例选取非交叉上市配对标本,基于投资者保护程度的视角研究交叉上市与企业盈余管理程度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交叉上市能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但现阶段效果还不显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并且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交叉上市对盈余管理的制约作用加强。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袁知柱  王泽燊  郝文瀚  
采用异常操控性项目的计算方法度量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以2003年至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对机构投资者明细类别的检验结果发现这种相关关系在投资基金、证券公司、QFII、保险公司和社保基金这5类机构投资者中均存在,但企业年金、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和银行持股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不显著;按照机构投资者持股规模、股权分置改革和终极控制人性质的分组检验结果表明,这种相关关系在不同的内外部环境中...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申毅  阮青松  
以限薪令为制度背景,运用2009—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深入分析了薪酬管制是否会诱发高管实施应计盈余管理或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研究发现,薪酬管制与企业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因此严格的薪酬管制会诱发高管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同时相较于非国有企业,薪酬管制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相较于地方企业,薪酬管制对中央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申毅  阮青松  
以限薪令为制度背景,运用2009—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深入分析了薪酬管制是否会诱发高管实施应计盈余管理或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研究发现,薪酬管制与企业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因此严格的薪酬管制会诱发高管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同时相较于非国有企业,薪酬管制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相较于地方企业,薪酬管制对中央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敏  
本文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3年至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了收益平滑行为以及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间的关系是连续和相互替代的,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两者进行收益平滑。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福胜  吉姗姗  程富  
本文对比分析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都会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且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短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公司管理层会使用应计盈余管理或真实盈余管理来满足"盈余阈值";满足"盈余阈值"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具有显著负效应,而满足"盈余阈值"的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具有显著正效应;仅通过应计盈余管理满足"盈余阈值"的公司比仅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满足"盈余阈值"的公司具有更优的未来经营业绩。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利益相关者对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理解。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乃胜  肖宋敏  魏建成  
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1—2017年数据为样本,首次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考察企业战略激进度对应计、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横向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战略激进度对盈余管理有显著影响,相对于战略非激进的企业,战略激进的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更高,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较低;纵向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战略由非激进型变更为激进型战略时,企业会增加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减少真实盈余管理。最后,在应计盈余管理中采取激进战略的企业更倾向于正向盈余,避免负向盈余。将战略选择与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相联系,丰富了这两个领域的研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沉  李哲  王磊  
利用2001-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行业竞争压力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行业竞争压力是从三个维度进行衡量,即现存行业竞争压力、潜在行业竞争压力和行业盈利能力。实证结果显示:行业竞争程度高的成长期企业,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低于成熟期企业;高行业竞争压力下的衰退期企业,其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低于成熟期企业,但其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成熟期企业。这说明较高的行业竞争压力抑制了成长期企业、成熟期企业和衰退期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同时抑制了成长期企业和成熟期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但加剧了衰退期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沉  李哲  王磊  
利用2001-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了行业竞争压力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行业竞争压力是从三个维度进行衡量,即现存行业竞争压力、潜在行业竞争压力和行业盈利能力。实证结果显示:行业竞争程度高的成长期企业,其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低于成熟期企业;高行业竞争压力下的衰退期企业,其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低于成熟期企业,但其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成熟期企业。这说明较高的行业竞争压力抑制了成长期企业、成熟期企业和衰退期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同时抑制了成长期企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双燕  
以沃顿研究数据服务(WRDS)、发行美国存托凭证(ADR)的存托银行官方网站为主要数据来源,搜集了1996-2011年间通过ADR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样本,实证研究了交叉上市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通过对比交叉和非交叉上市企业两组样本发现,在上市后的十年里,两组样本盈余调低趋势明显,越是非交叉上市的企业,其盈余管理幅度就越大,且是否交叉上市变量对上市当年的盈余管理影响最为显著,控制上市所在地与企业总部所在地后的结果整体稳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范涤  
上市公司CEO任期制度是当前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CEO任期的研究多数将重点放在CEO的既有任期上,较少研究CEO的预期任期。为探究CEO任期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经筛选后选取了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8 374个样本数据,基于高阶理论和预期理论从CEO的既有任期和预期任期两个方面分析了CEO任期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CEO的既有任期与企业盈余质量呈倒U型关系,而CEO的预期任期与盈余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中的CEO任期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范涤  
上市公司CEO任期制度是当前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CEO任期的研究多数将重点放在CEO的既有任期上,较少研究CEO的预期任期。为探究CEO任期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经筛选后选取了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8 374个样本数据,基于高阶理论和预期理论从CEO的既有任期和预期任期两个方面分析了CEO任期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CEO的既有任期与企业盈余质量呈倒U型关系,而CEO的预期任期与盈余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中的CEO任期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文章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文章的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了预期任期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同时对高管任期制度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史春玲  王茁  
本文以2010—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产权性质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以期厘清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审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产权性质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而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这说明国有企业更偏好于真实盈余管理,同时随着国有股比例的增加,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之间表现出替代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