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83)
- 2023(9431)
- 2022(7734)
- 2021(6943)
- 2020(6087)
- 2019(13324)
- 2018(13349)
- 2017(26405)
- 2016(14233)
- 2015(15926)
- 2014(15842)
- 2013(15711)
- 2012(14208)
- 2011(12401)
- 2010(12779)
- 2009(12522)
- 2008(13197)
- 2007(12183)
- 2006(10876)
- 2005(10257)
- 学科
- 业(85976)
- 企(82408)
- 企业(82408)
- 管理(71453)
- 济(65456)
- 经济(65331)
- 财(32471)
- 方法(29102)
- 业经(26793)
- 务(26348)
- 财务(26331)
- 财务管理(26304)
- 企业财务(24994)
- 农(21789)
- 数学(21251)
- 数学方法(21137)
- 制(19971)
- 技术(16005)
- 农业(15915)
- 体(15588)
- 划(14331)
- 策(14201)
- 体制(14079)
- 中国(12727)
- 企业经济(12490)
- 经营(12306)
- 和(12197)
- 理论(11943)
- 技术管理(10910)
- 决策(9856)
- 机构
- 学院(214339)
- 大学(208138)
- 济(94375)
- 经济(92700)
- 管理(91722)
- 理学(78424)
- 理学院(77852)
- 管理学(77135)
- 管理学院(76742)
- 研究(60038)
- 财(51803)
- 中国(51719)
- 京(41953)
- 财经(40046)
- 经(36238)
- 江(33551)
- 农(30941)
- 科学(30794)
- 财经大学(29504)
- 所(28767)
- 经济学(28090)
- 中心(28033)
- 商学(27846)
- 商学院(27620)
- 业大(26446)
- 北京(26169)
- 州(25882)
- 经济学院(25335)
- 研究所(24681)
- 经济管理(24423)
- 基金
- 项目(129409)
- 科学(105429)
- 研究(98656)
- 基金(97671)
- 家(81321)
- 国家(80553)
- 科学基金(73292)
- 社会(66270)
- 社会科(62993)
- 社会科学(62980)
- 基金项目(51733)
- 省(50644)
- 自然(46139)
- 自然科(45123)
- 自然科学(45113)
- 教育(44659)
- 自然科学基金(44444)
- 划(40300)
- 资助(39593)
- 编号(39202)
- 业(32691)
- 制(32193)
- 成果(31528)
- 创(30537)
- 部(30007)
- 重点(27878)
- 创新(27565)
- 国家社会(27424)
- 人文(27000)
- 性(26976)
- 期刊
- 济(112026)
- 经济(112026)
- 研究(64096)
- 财(48884)
- 管理(40672)
- 中国(40456)
- 农(30517)
- 科学(24898)
- 融(24020)
- 金融(24020)
- 学报(23062)
- 财经(21490)
- 农业(20513)
- 业经(20334)
- 技术(19730)
- 大学(19654)
- 学学(19030)
- 经(18312)
- 经济研究(16712)
- 财会(16333)
- 教育(14346)
- 问题(14205)
- 会计(13632)
- 技术经济(13074)
- 业(12823)
- 现代(11704)
- 通讯(11046)
- 会通(11032)
- 世界(10821)
- 商业(10664)
共检索到326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思 陈震
基于企业的资源调整行为,利用绑定理论,分析了交叉上市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交叉上市能显著降低企业的成本粘性。这说明交叉上市能使企业处于更好的市场环境、信息环境与监管环境,能够有效约束管理层的自利行为。研究还发现,与股权制衡度较高的公司相比,股权制衡度较低的公司交叉上市成本粘性降低的幅度更大;与存在非合谋型股权制衡的公司相比,存在合谋型股权制衡的公司交叉上市成本粘性降低的幅度更大。这说明股权制衡作为企业对管理层监督约束的内部机制,会影响绑定效应产生的治理效果。
关键词:
交叉上市 成本粘性 股权制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邢丽微 李卜
本文选择2010-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发生关联交易的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股权制衡、关联交易与企业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的大规模关联交易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即关联交易规模与企业价值之间显著负相关;股权制衡能正向调节关联交易规模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即股权制衡抑制了关联交易规模与企业价值之间的负相关。
关键词:
股权制衡 关联交易规模 企业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邢丽微 李卜
本文选择2010-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发生关联交易的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股权制衡、关联交易与企业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的大规模关联交易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即关联交易规模与企业价值之间显著负相关;股权制衡能正向调节关联交易规模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即股权制衡抑制了关联交易规模与企业价值之间的负相关。
关键词:
股权制衡 关联交易规模 企业价值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蒋薇薇 赵增耀 王喜
本文在摈弃理性经济人假设下,以2008-2013年进行过年度业绩预告的118家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家过度自信、股权制衡对商业信用投放的影响,结果发现过度自信的企业家商业信用投放更多,而股权制衡可以有效约束这一行为。
关键词:
企业家过度自信 股权制衡 商业信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红军 吴世农
股权结构对大股东掏空行为及公司价值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大股东掏空主要受到法律保护、其他大股东制衡和掏空成本3个因素影响的假设,作者借鉴LLSV(2002)的研究,结合国情进行理论建模,证明了随着其他大股东的制衡能力的增强,第一大股东的掏空程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形态,被掏空的企业的价值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形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差异越大,终极控制人对公司的掏空就越大。本文收集1998~2003年我国A股市场168家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进行实证,其结果支持了本文模型的推论。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能力,当处于很强或很弱的两端时,比处于中间水平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多足鼎...
关键词:
掏空 股权制衡 公司价值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耀光 张丽 薛坤坤
以2004—2015年中国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可以从代理理论和现代管家理论两个视角对家族企业中其他大股东的制衡作用进行分析,并且对其他大股东的身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家族企业中其他大股东的股权制衡能够提升企业绩效;当境外股东作为其他大股东时,他们可能会与家族股东竞争并且提供有价值的建议,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关键词:
股权制衡 股东身份 企业绩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欢迎
在国有大型企业的存在与股份制作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前提下,本文强调了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国有股权的控股地位,并认为股权结构具有状态依存性,即它与一国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股权结构是不同的;而国有股权的控股地位对于股权制衡并不必然产生排他性,即提出了有限股权制衡的概念,也就是说除了第一大股东之外的大股东的数量应在2~3个范围内,其意在交易成本与代理成本的降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秀 刘清军
本文从我国制度背景出发,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考察了我国上市企业大股东性质、股权制衡对恶性增资的影响作用。选取2008-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时,股权制衡对企业恶性增资的影响不明显;前两大股东性质均为国有时,股权制衡对恶性增资存在正的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也与恶性增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大股东之间合谋;第一大股东为国有、制衡股东非国有性质时,虽然股权制衡与恶性增资没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恶性增资显著负相关,这充分说明我国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时,为获得私人利益而进行恶性增资的可能性较大。
关键词:
恶性增资 股权制衡 大股东性质 制度背景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兴全 魏卉 吴昊旻
以2004—2006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中国转轨经济背景,基于终极控制人视角,实证检验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结构是否有助于降低其股权融资成本,进而检验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关系是否受公司终极控制人、制衡股东性质及其外部治理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虽负相关但并不显著;在终极控制人、制衡股东分属不同性质的公司中,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而在二者分属于同一性质的公司中,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呈正相关或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检验发现,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治理环境越差,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的负相关关系越显著,公司股权制衡与其治理环境在影响股权融资成...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会敏 朱兆珍 郭一佳
文章依据治理观点下的“治理效应”和政治观下的“政府干预效应”理论,基于国有与非国有股权制衡视角,深入分析国企混改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当国企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形成制衡股权结构时,能够助力国有企业成为高效市场创新主体。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国企混改并不能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发挥有效的正向激励作用,对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国企混改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创新投入。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韦德洪 容奕华 张迪迪
已有不少文献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探讨了在缺乏股权制衡的情况下,拥有超额控制权的大股东的代理问题,但仍鲜有文献系统地研究股权集中程度与企业过度负债之间的关系。文章使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6年的经验数据,利用HHI指数反映了第二至第十非控股大股东与控股股东之间的股权制衡情况,发现大股东之间在控制权上的制衡能够减少企业过度负债政策的采用。通过解释股权制衡对因两权分离而发生的过度负债的抑制作用,论证了股权制衡是一个重要且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可以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这一结论丰富了公司治理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
股权制衡 过度负债 两权分离 公司治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兆斌
上市公司以“一股独大”、“股权分置”、“同股不同权”等为特征的股权结构向来被认为是造成目前中国上市公司以及证券市场众多弊疾的根本原因,并成为目前股权分置改革的理论依据。但我们认为,在股权结构选择的问题上,应该以股权结构能否促进上市公司效率水平的提高为标准,毕竟作为国民经济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上市公司的效率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效率的高低。本文从股权集中和股权制衡两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技术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以及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技术效率以及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显著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上市公司技术效率显著负相关,而与技术效率水平提高的相关性却并不显著。这说...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国柳 周德建
文章以2006~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对股权制衡、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过度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进而探讨了股权制衡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企业投资过度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引发企业投资过度,而股权制衡度越高可以有效降低因管理者过度自信而导致的企业投资过度。
关键词:
过度自信 股权制衡 投资过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汉明 曾森
文章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视角,运用模糊聚类分析将样本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和衰退型三类。再使用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股权制衡度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卫斌
文章从我国传统文化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出发,分析认为股权制衡总体上对家族企业提升企业价值具有正面作用,但当企业处于良好的发展环境时,股东间利益冲突开始增加,家族股东实施利益侵占的可能性大增,股权制衡的重要性凸显,此时有效的制衡更能提升企业价值。
关键词:
股权制衡 文化传统 公司治理 企业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