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2)
2023(6045)
2022(5051)
2021(4750)
2020(3960)
2019(8985)
2018(8685)
2017(17657)
2016(9343)
2015(10343)
2014(10375)
2013(10051)
2012(9316)
2011(8277)
2010(8199)
2009(7738)
2008(8092)
2007(7365)
2006(6529)
2005(6193)
作者
(27826)
(23302)
(23128)
(22009)
(14998)
(11342)
(10603)
(8798)
(8649)
(8517)
(7978)
(7829)
(7471)
(7343)
(7278)
(7077)
(6941)
(6871)
(6831)
(6786)
(5779)
(5644)
(5545)
(5399)
(5335)
(5287)
(5074)
(5052)
(4792)
(4566)
学科
(38981)
经济(38930)
管理(37760)
(35698)
(32487)
企业(32487)
方法(20857)
数学(18371)
数学方法(18227)
(17024)
(14418)
财务(14404)
财务管理(14383)
企业财务(14064)
环境(9797)
(9605)
(8684)
业经(8349)
中国(8168)
(7669)
(7603)
金融(7603)
(7564)
(7075)
银行(7067)
(6808)
(6673)
技术(6468)
理论(6257)
体制(5965)
机构
大学(142370)
学院(139826)
(57996)
管理(57427)
经济(56853)
理学(49314)
理学院(48836)
管理学(48187)
管理学院(47907)
研究(44237)
中国(35923)
(31217)
(29249)
科学(25637)
财经(25351)
(23108)
(22459)
中心(21298)
(20580)
研究所(19917)
(19844)
财经大学(19279)
业大(18573)
北京(18300)
经济学(18273)
商学(16808)
商学院(16662)
经济学院(16570)
(16482)
农业(16214)
基金
项目(91115)
科学(73040)
基金(70172)
研究(63487)
(61471)
国家(61042)
科学基金(53696)
社会(42414)
社会科(40424)
社会科学(40412)
基金项目(37050)
自然(36159)
自然科(35389)
自然科学(35378)
自然科学基金(34840)
(32940)
资助(29370)
教育(28513)
(28367)
编号(24424)
(20888)
成果(20488)
重点(19925)
(18580)
国家社会(18364)
教育部(18290)
科研(18025)
(17946)
人文(17830)
创新(17449)
期刊
(59257)
经济(59257)
研究(38948)
(28608)
中国(24239)
学报(23146)
管理(20931)
科学(19898)
(17979)
金融(17979)
(16914)
大学(16804)
学学(15931)
财经(14088)
(11839)
农业(11025)
经济研究(10075)
图书(9322)
技术(9214)
财会(9049)
理论(8743)
业经(8440)
教育(7972)
实践(7879)
(7879)
会计(7837)
问题(7576)
情报(6826)
技术经济(6473)
(6410)
共检索到207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学胜  
本文以"A+H"交叉上市公司和仅在沪深A股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配对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了交叉上市对我国沪深A股流动性的冲击和影响。研究发现:交叉上市对我国沪深A股的流动性冲击主要表现为交易分流效应,即交叉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显著高于相匹配的非交叉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司特质信息、机构投资者比例可以对交叉上市公司和非交叉上市公司股票之间的流动性差异提供有效解释。其他的外在环境要素,如分析师覆盖度、媒体关注度则不能解释两者之间流动性的差异。虽然媒体关注度不能解释交叉上市公司和非交叉上市公司之间的流动性差异,但是其可以发挥中介效应,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改善所持有公司股票的流动性,而机构投资者则...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周开国  王建军  
本文选取了先发行H股后发行A股的40只交叉上市股票作为研究样本,在统计检验的基础上,采用事件研究法和面板数据回归方法相结合分析了交叉上市的流动性效应。研究结果发现,H股回归A股市场这一事件公布后的30个交易日里,A、H股交叉上市公司所发行H股的换手率相对于公告前有显著的增大,即A、H股交叉上市能够提高上市公司股票短期内的流动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交叉上市的相关文献做出了重要补充,并且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亚星  叶玲  杨立  
本文基于A股和H股市场信息环境的差异,以同时在A股和H股市场上市交易的公司作为交叉上市公司的样本,研究交叉上市的经济后果,考察资本成本和企业价值的变化,并用定量的方法分析信息环境变化对交叉上市经济后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交叉上市改善了信息环境,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风险和企业权益资本成本,信息不对称的降低在交叉上市的资本成本效应中起到积极作用。交叉上市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价值,但信息不对称的降低在交叉上市估值效应中并未产生直接影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毕鹏  
利用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交叉上市对我国资本市场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交叉上市有利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股价信息含量,降低股价同步性,该结论在采用Heckman两阶段回归模型以及相关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截面异质性检验发现,交叉上市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在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较低、有研报关注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交叉上市通过提高资本市场股票流动性、投资者关注度进而提高了股价信息含量。研究结论丰富了交叉上市的经济后果,为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丁岚  董秀良  
本文对国外学者关于交叉上市动因的理论假说进行了梳理,对我国境外上市企业回归境内A股市场交叉上市的动因进行了考察,通过对在香港主板上市的120家H股公司的实证分析表明:国内A股市场过高的发行溢价导致低廉资本成本、境内外融资惯例的差异以及政府制度推动是境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市场的表层动因,而境外上市企业控股股东追求控制权隐性收益则是推动其回归A股市场的深层动因。对此,本文提出了应该加强回归企业发行监管、改变现行的回归定价方法等保护境内投资者权益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余威  宁博  
企业通过交叉上市引入多个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关注,可能对企业的创新行为产生影响,然而少有研究从该视角切入。本文以2007—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PSM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投资者关注视角探究交叉上市与企业创新行为间的内在关联。结果显示,(1)相比仅在A股上市的企业,交叉上市企业更加注重创新投入,该结论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2)在区分了交叉上市类型后发现,交叉上市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仅存在于A+H股交叉上市公司;(3)以境内外投资者持股比例测度投资者关注的异质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卞金鑫  吴青  
选取2010-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发起的跨国并购为样本,研究并购方交叉上市是否会影响跨国并购的成败和绩效。实证结果表明:若并购方是交叉上市的企业,那么其发起的跨国并购更容易取得成功,且并购后的短期绩效更好。这一结果也进一步表明,交叉上市的绑定效应能够降低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申金荣  吕厚磊  蒋水全  
一、引言作为企业成长的主要动因和未来现金流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企业投资行为是否有效率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存在,致使许多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某种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为了给解决过度投资行为提供理论准备和经验参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毛志宏  刘宝莹  王婧  
以2008~2012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公允价值分层计量信息与股价同步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提高了股价中公司特质信息含量。按第一、二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提供了有用的公司特质信息,而按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则提供了较少有用的公司特质信息。虽然公允价值计量信息促进了公司特质信息融入股价,但同时也加剧了股价"同涨同跌"的状况。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长泉  毛新述  刘凯璇  
大量证据显示,高管性别会影响其决策行为和效果。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中女性董秘持续增多,出现了"女性董秘崛起"现象。本文以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研究作为理论基础,通过考察董秘性别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董秘性别是影响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因素,尽管在上市公司中,女性董秘比例越来越高,然而,女性担任董秘并未导致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更高,相反其所在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更低,这种效应在大公司中更为明显。在控制CEO性别、CFO性别和董事会女性比例,以及内生性等影响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的研究对上市公司选聘董秘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王金安  骆良彬  
Acharya and Pedersen(2005)提出的考虑流动性风险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即LCAPM)认为,证券的期望收益取决于其期望流动性成本、其流动性成本和市场流动性成本与市场收益的协方差,以及其收益和市场收益与市场流动性成本的协方差。本文用中国股市的收益数据对Acharya and Pedersen(2005)的LCAPM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各种不同的市场特征下,基于流动性的CAPM模型更好的拟合了资产收益,不同的模型设定使得结论相对稳健。这说明流动性水平和流动性风对我国股市的资产定价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光辉  董艳  田立民  
本文选取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之后五年数据,并将其划分为短、中、长三个时间段,分析了其对A股市场流动性的中长期影响。本文使用Amihud非流动性指标建立VAR模型,对其进行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研究表明:在短期内,融资融券对A股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不显著;但发展到中长期以后,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助于提升A股市场的流动性。由此表明融资融券的发展有助于A股市场流动性的提高,改善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质量。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蓉  吴宇翔  
近年来,股票流动性被认为是引发资本市场不稳定性的因素之一,但究竟股票的高流动性会增大还是减少股价崩盘风险,至今仍有争议。治理理论认为股票的高流动性通过促进知情交易和增强大股东监督能力有效缓解了公司负面消息的累积,进而减少股价崩盘风险,但若大股东凭借较低的成本大幅度减持或退出,则会增大股价崩盘风险。短期行为理论认为流动性高的股票会吸引更多的短期投资者,从而加剧公司管理者的短期业绩压力,诱使其采取短期行为,进而增大股价崩盘风险。基于治理理论和短期行为理论,以2003年至2016年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股价崩盘虚拟变量和个股特定回报率的负向偏度测量股价崩盘风险,以调整后的流动性匮乏指标测量股票流动性,通过多元回归检验在中国A股市场上股票流动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未预期盈余虚拟变量测量市场未预期的负面消息释放的可能性,通过多元回归研究股票流动性与市场未预期的负面消息释放的可能性之间的联系,以探索股票流动性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股票流动性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在中国A股市场上股票的高流动性显著增大股价崩盘风险;②形成这一影响的机制是股票的高流动性加剧了短期投资者给予公司管理者的短期业绩压力,促使管理者采取短期行为,不断隐瞒公司的负面消息,进而造成负面消息累积,累积达到上限后,大量负面消息被集中释放,从而引发短期投资者大量抛售股票,股价崩盘随之形成。从公司层面证实了股票流动性引发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这一结果丰富了中国关于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验证了短期投资者的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以此加强了对股价崩盘形成机制的了解。研究结果对降低中国资本市场金融风险、促进中国股市平稳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启发  钟承龙  
本文利用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公司2011年至2013年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政策实施后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ST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程度不会影响审计质量,但对于非ST公司,内部控制越有效,审计质量越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延军  王丽颖  
长期以来,股市流动性被认为是决定股票收益的基本因素。本文选取我国A股市场非金融类股票(沪市425种和深市400种)2002—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分别运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和调整的三因素模型(引入流动性因子和动量因子的五因素模型),对我国A股市场流动性与股票价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股票流动性对其预期收益的影响非常明显,同时还发现公司规模的大小和流动性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流动性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