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53)
- 2023(4470)
- 2022(3778)
- 2021(3512)
- 2020(3126)
- 2019(7112)
- 2018(7101)
- 2017(12424)
- 2016(7354)
- 2015(8514)
- 2014(8676)
- 2013(8269)
- 2012(7489)
- 2011(6979)
- 2010(7285)
- 2009(6431)
- 2008(6218)
- 2007(5563)
- 2006(4729)
- 2005(4250)
- 学科
- 济(30242)
- 经济(30228)
- 业(21232)
- 管理(20521)
- 企(18171)
- 企业(18171)
- 方法(17865)
- 数学(16446)
- 数学方法(16073)
- 技术(12268)
- 学(7621)
- 理论(7256)
- 技术管理(6431)
- 中国(6359)
- 农(6313)
- 教学(5845)
- 教育(4847)
- 业经(4763)
- 财(4518)
- 农业(4431)
- 贸(4431)
- 贸易(4429)
- 易(4329)
- 地方(4148)
- 环境(3939)
- 学法(3847)
- 教学法(3847)
- 划(3767)
- 和(3569)
- 学理(3503)
- 机构
- 学院(107578)
- 大学(107303)
- 研究(40546)
- 济(38188)
- 管理(37628)
- 经济(37343)
- 理学(32912)
- 理学院(32501)
- 管理学(31328)
- 管理学院(31151)
- 科学(29113)
- 农(26370)
- 中国(25712)
- 京(23325)
- 所(23073)
- 业大(22601)
- 研究所(21489)
- 农业(21181)
- 技术(17509)
- 中心(17181)
- 江(17031)
- 院(14791)
- 北京(14771)
- 省(14487)
- 财(14338)
- 范(13925)
- 农业大学(13915)
- 师范(13688)
- 州(13318)
- 科学院(12392)
- 基金
- 项目(78235)
- 科学(59020)
- 基金(53493)
- 研究(51261)
- 家(50097)
- 国家(49777)
- 科学基金(40439)
- 省(33842)
- 社会(29213)
- 自然(28882)
- 划(28320)
- 自然科(28317)
- 自然科学(28308)
- 社会科(27756)
- 自然科学基金(27755)
- 社会科学(27744)
- 基金项目(27547)
- 教育(26467)
- 资助(23846)
- 编号(19702)
- 重点(18852)
- 创(17534)
- 计划(17396)
- 科技(17133)
- 创新(16482)
- 部(16467)
- 发(16401)
- 课题(15825)
- 科研(15371)
- 成果(15335)
共检索到157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均 周开达 李贤勇 鲁远源
根据试验研究及大面积调查,初步探明了亚种间大穗型品种Ⅱ优6078高产的生理基础是光合强度的增加,收获指数的提高及根系活力的增强。夺取其高产的重点是争取足穗,主攻大穗,努力提高结实率。并且得出了Ⅱ优6078高产群体与穗粒结构为有效穗195~210×104/ha,着粒数200~220/穗,结实率85%左右。提出了Ⅱ优6078高产栽培技术:适期早播,培育壮秧;本田栽培密度以13.5×104/ha为宜;本田施纯N180kg/ha左右,N、P、K配比1∶0.6∶0.9;水分管理以湿润灌溉为主,适时进行中期晒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开阳 蔡明历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了Ⅱ优 5 0 1的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 ,结果表明 ,Ⅱ优 5 0 1作中稻栽培 ,具有生育期适中 ,较耐高温、穗大粒多和结实率高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早、大田有效分蘖期短 ,株型较好 ,生物产量、净同化率和经济产量高等特点。生产上宜采用每hm2 2 5 .6万穴 (11.7cm× 33 .3cm)的密度和促蘖保花法 ,培育带蘖壮秧 ,够苗晒田提高成穗率、确保足够穗数是获得高产的关键
关键词:
Ⅱ优501 生育特点 栽培技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仁怀 卢开阳
通过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博优湛19主要农艺措施与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寻优频率分布分析了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并通过通径分析研究了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博优湛19的主要增产途径是增加有效穗,其次是争大穗。配套的栽培技术模式是:5.4~5.7叶移栽,插植密度39.6~40.2万穴/hm2,施纯N170.7~175.8kg/hm2,P2O5125.4~130.2kg/hm2,K2O126.0~131.4kg/hm2,结合其它科学管理措施,可获得7875kg/hm2以上的产量。
关键词:
杂交早稻 博优湛19 高产栽培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选择产量、熟期、抗性等综合性状优良的双低油菜品种,因地制宜引种示范推广,实行统一供种,集中连片,区域化规模种植,在种植优质油菜区域内,不允许种植高芥、高硫甙油菜。 二、适时早播 培育壮苗 适时早播早栽,有利于秋发,搭好高产苗架,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喜全 盛良学
科湘11号玉米新品种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用自选系ISA01和ISA02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玉米新品种。经过湖南省区试、生产试验和示范、抗性鉴定和品质分析,该品种表现生育期适中,优质,高产,抗性较好。适应湖南省及周边地区种植。其在湖南省的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适时播种(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初播种),合理密植(密度范围是45000-52500株/hm2),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继存 赵云 周延争 赵恩海 郭来地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山宁11号"系济宁农科院选育.多年试验表明,该品种高产稳产、抗倒伏、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俭 S.H Lee C.W Choi 李海粟 吴明根
以亚麻荠新品种延世一号为试材,通过调查其不同温度(5、10、15、20、25℃)下的发芽率,不同播种期(春播、秋播)下的生育期,测定不同株行距(30 cm×10 cm、30 cm×20 cm、45 cm×10 cm、45 cm×20 cm、60 cm×10cm、60 cm×20 cm)和不同穴密度(2、4、6株/穴)下的产量,不同施肥水平(不施肥、低肥(50 kg/hm2尿素+30 kg/hm2磷酸二铵)、高肥(80 kg/hm2尿素+50 kg/hm2磷酸二铵))下的产量以及品质(出油率、粗蛋白、粗脂肪、脂肪酸含量)等,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延世一号种子在5~2...
关键词:
亚麻荠 延世一号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海水 曾杰 翁启杰 汪炳根 陈玉培 黎明
在对西南桦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用途以及分布区较详细论述的基础上 ,主要对西南桦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发展西南桦人工林的关键在于选用适生种源 ,适时采种 ,正确处理和保存种子 ,种子必须低温 (10℃以下 )保存。造林最好用营养苗 ,7~ 8月播种 ,10月中~ 11月中将芽苗移入营养袋内继续培育 ,3~ 4月出圃造林。育苗基质要疏松 ,排水性能要好 ,苗期要加强水肥管理 ,苗高 2 0~ 30 cm时出圃造林。在上年的 11~ 12月整地 ,采用带状或穴状整地方式 ,穴要大(5 0 cm× 5 0 cm× 4 0 cm)。造林要适时 ,一般 3~ 4月 ,在干湿季明显的地区 ,7~...
关键词:
西南桦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履端 陈石品 徐倩华
以超级稻D奇宝优527为材料,运用多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模型研究播种量、栽插密度、氮肥施用量、移栽期和钾肥施用量对其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其高产的优化栽培技术组合方案.结果表明:纯氮量(X4)、移栽期(X2)、K2O用量(X5)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播种量(X1)、种植密度(X3)对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5个因子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纯氮量(X4)>移栽期(X2)>K2O用量(X5)>播种量(X1)>种植密度(X3).影响产量的各因子间,播种量(X1)与种植密度(X3)间呈极显著的正互作关系,氮肥(X4)与钾肥(X5)间呈极显著的正互作效应,经模拟统计得出其优化的栽培技术组合为:作为中稻种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武逵
2002~2003年,在广西玉林、桂林、贺州3市8个县大面积示范推广培两优1025、中优桂99、中优838等杂交优质稻和田东香、七桂占、香占等常规优质稻组合,通过实施种子工程、开发优质稻产业、优化品种结构等措施,应用水稻免耕抛秧和旱育抛秧技术、水稻壮秧剂简化栽培技术、节水科学灌溉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等保优增效高产栽培技术,提高了这些地区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两年累计示范推广优质稻新品种(组合)36.2087万hm2,优质稻新品种平均每公顷比老品种增产150kg;累计新增稻谷5000万kg,新增产值5000万元,解决了水稻生产效益、农田水资源浪费和生态环保等问题,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优质稻 保优 增效 高产 栽培技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承柳 蔡明历
1992~1994年对5088s/R187、7001s/1514和3130ls/1514等两系晚粳杂交新组合的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组合具有分蘖力较强,光合势大,稳粒数多,生物产量高等优点;但由于结实率较低,使其潜在产量优势发挥不理想。生产上应用这些组合时应以保证足够稳数,提高结实率为重点,切实抓好早播、壮秧、苗足、前促、中控、后健等措施。
关键词:
两系晚粳杂交稻 生育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包灵丰 林纲 赵德明 李云武 贺兵
以优质香型杂交水稻宜香2292为材料,在四川南部主要针对基本苗、施肥水平对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本研究设置了9.0、18.0和36.0万株/hm23种水平的基本苗;3个施肥水平,水平1为纯N 75 kg/hm2、P2O537.5 kg/hm2、K2O 60kg/hm2,水平2为纯N 112.5 kg/hm2、P2O556.25 kg/hm2、K2O 90 kg/hm2,水平3为纯N 150 kg/hm2、P2O575 kg/hm2、K2O 120 kg/hm2。结果表明宜香2292随着肥力水平的提高,要求基本苗随之提高;在相同基本苗水平和相同肥力水平下,适度密植有助于提高产量。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宜香2292 高产栽培 产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继红 袁国强 丁振稻
信阳茶区为我国产茶历史悠久的茶区,信阳毛尖更是久负盛誉,屡获国内外大奖。结合该区的自然地域特点,着重就良种引进、无性繁育及优质高产栽培方面的问题作一讨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晓兵 赵保献 梁晓伟 宋汉强 李林 陈润玲 卫勇强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和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对洛玉4号玉米新品种进行密度和N、P、K不同配比的优化施肥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洛玉4号高产种植最适宜密度为6~7万株/hm2左右,高产栽培应在稳定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穗数。洛玉4号最高种植效益时的N、P、K最佳使用比例为N∶P2O5∶K2O=1.82∶1∶1.19,具体使用量为N 270.4 kg/hm2,P2O5148.3 kg/hm2,K2O 177.2 kg/hm2。
关键词:
玉米 洛玉4号 栽培技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文林 陈学珍 喻少帆
介绍了具有高产、早熟、优质、抗逆耐旱、耐密植、株型直立、便于机械化作业等优点,适合在华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红小豆品种──京农2号及其高产栽培要点(四项关键措施:早出苗、齐苗,匀苗,防倒伏,防草荒);提出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效益的措施,并对京农2号推广种植的经济效益作了初步统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