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90)
2023(7794)
2022(6683)
2021(6013)
2020(4990)
2019(10562)
2018(10508)
2017(19660)
2016(10752)
2015(11796)
2014(11257)
2013(10671)
2012(9480)
2011(8612)
2010(8738)
2009(8630)
2008(8152)
2007(7384)
2006(6443)
2005(6105)
作者
(29550)
(25214)
(24923)
(23761)
(15692)
(11945)
(11213)
(9487)
(9395)
(8990)
(8457)
(8227)
(8054)
(7923)
(7788)
(7636)
(7587)
(7433)
(7273)
(7104)
(6181)
(6161)
(5879)
(5740)
(5636)
(5565)
(5507)
(5474)
(5143)
(4910)
学科
管理(35226)
(35199)
经济(35121)
(30352)
(26177)
企业(26177)
(13410)
(13215)
(11541)
方法(11393)
中国(10515)
业经(10179)
数学(9304)
(9233)
数学方法(9172)
(7990)
财务(7969)
财务管理(7948)
体制(7847)
(7665)
贸易(7660)
(7535)
银行(7515)
(7494)
企业财务(7472)
(7247)
金融(7244)
(7188)
农业(6941)
(6858)
机构
学院(146080)
大学(143922)
(57494)
经济(56227)
管理(51681)
研究(50036)
理学(44048)
理学院(43586)
管理学(42776)
管理学院(42516)
中国(37093)
(30886)
(29805)
科学(29716)
(26252)
(25401)
(23246)
财经(23182)
中心(22610)
研究所(22600)
业大(22286)
(20871)
农业(20724)
(18192)
北京(18126)
(18036)
(17960)
经济学(17848)
师范(17754)
财经大学(17078)
基金
项目(97219)
科学(75992)
研究(72216)
基金(69568)
(61009)
国家(60523)
科学基金(51362)
社会(46061)
社会科(43635)
社会科学(43629)
(39405)
基金项目(36160)
教育(33643)
(32618)
自然(32167)
自然科(31414)
自然科学(31403)
自然科学基金(30824)
编号(29636)
资助(27333)
成果(24843)
(24030)
重点(22430)
(21319)
课题(21158)
(21110)
(21069)
创新(19999)
(19283)
国家社会(19241)
期刊
(69377)
经济(69377)
研究(44294)
中国(32503)
(26437)
(25746)
学报(24870)
科学(21124)
管理(21093)
大学(18842)
学学(17980)
农业(17809)
教育(17663)
(14236)
金融(14236)
业经(12381)
技术(11784)
财经(11696)
经济研究(11301)
(10046)
(8616)
问题(8330)
(7871)
(7450)
科技(7202)
业大(6775)
财会(6731)
国际(6693)
现代(6566)
世界(6482)
共检索到225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媛媛  悦晓孟  贾礼  王涛  苏娜娜  崔瑾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亚硒酸钠(Na_2SeO_3)对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合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大豆芽苗菜(品种:‘东农690’)为试验材料,处理组为8μmol·L~(-1) Na_2SeO_3根施培养的大豆芽苗菜,对照组为不加Na_2SeO_3的1/4 Hoagland培养液根施培养的大豆芽苗菜。采用酶标仪测定光照0、12、18、24和36 h时,大豆芽苗下胚轴花青苷总含量、H_2O_2、MDA、■含量和花青苷合成过程中关键酶(PAL、CHI、CHS、DFR、UFGT)活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主要单体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测定花青苷合成的结构基因(PAL、4CL、C4H、CHS、CHI、F3H、F3′H、DFR、ANS、UFGT)以及转录因子(MYB75)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Na_2SeO_3处理组花青苷总含量和单体(除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H_2O_2、MD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花青苷总含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光照18 h时,对照组和Na_2SeO_3处理组中H_2O_2、MDA含量较高,分别是对照组的2.11和1.05倍。但花青苷总含量在光照12 h时已显著增加,约是对照组的1.72倍;光照18、24和36 h时,Na_2SeO_3处理组的H_2O_2、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Na_2SeO_3处理组花青苷合成的关键酶活性与关键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与对照组相比,8μmol·L~(-1) Na_2SeO_3处理组的大豆芽苗菜光照36 h,苯丙烷类代谢途径中花青苷合成的关键酶含量、关键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表达量均提高,下胚轴花青苷总含量提高了61.8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戚楠楠  张晓燕  苏娜娜  邬奇  耿殿祥  齐学会  魏圣军  崔瑾  
【目的】研究长波紫外光(UV-A)、白光(W)和蓝光(B)对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含量、花青苷合成相关酶活性、花青苷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及光受体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探明UV-A诱导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花青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为光质调控技术应用于大豆芽苗菜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东农690’为试材,以黑暗培养为对照,连续的UV-A、白光(W)和蓝光(B)光照培养作为试验处理,在处理0 h、12h、24 h和36 h后各采样一次,分别测定花青苷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以及类黄酮半乳糖苷转移酶(UFGT)活性,相关基因(PAL、CHS、CHI、DFR、AN...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苌淑敏  陈茗  赵天瑶  庞肖杰  康玉凡  
为确定适宜蚕豆芽苗菜生产的浸种和光照时间,以小蚕豆品种‘监利’为材料,设置不同浸种时间(12、16、20、24和28 h)和光照时间(8、9、10、11和12 h/d),分析对蚕豆芽苗菜生长指标和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浸种时间增加,蚕豆芽苗菜苗长、茎鲜重和可食率均增加;浸种16 h时,蚕豆芽苗菜的生长指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12 h;除16 h外,其他浸种时间的左旋多巴含量均显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永恩  李汉霞  叶志彪  
以华阳三号(HY)大白菜和苏州青(SZQ)小白菜下胚轴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将TDZ与NAA配置不同激素浓度组合,观察TDZ对下胚轴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并对各组合的培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TDZ能较好地促进大白菜下胚轴不定芽再生,在MS+0.5 mg/L TDZ+0.5 mg/L NAA的培养条件下,HY的不定芽再生频率达到45%,且再生周期短,芽点多,再生芽正常,可以满足植物遗传转化需要。TDZ很难诱导SZQ小白菜下胚轴不定芽再生,只能诱导产生大量愈伤组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雅晖  虞慧彬  徐晓东  武永军  杨振超  
为选出品质较好,特别是左旋多巴产量较高的蚕豆以及最适的芽苗菜采收期,选择‘临蚕二号’、‘启豆一号’、‘海门大青皮’、‘北斗七星’、‘黑蚕豆’和‘红香蕉’共6个供试品种进行试验,设置4个采收期(萌发后第3、6、9和12天),分别对芽苗菜的生长指标和营养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采收期的延长,蚕豆芽苗菜苗高和可食鲜重均增加,于第12天采收时达最大值,此时左旋多巴产量也达到最高。‘黑蚕豆’在第12天采收时可食鲜重最大,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均表现最佳,且左旋多巴产量最高,为1 392.48mg/10株,‘海门大青皮’和‘启豆一号’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综合来看,适宜左旋多巴提取的最佳蚕豆品种为‘黑蚕豆’,最适采收期为第12天。本研究为后续蚕豆芽苗菜药用成分的规模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余洋  胡全凌  李汉霞  
研究了浸种时间、栽培温度、播种密度和采收时间等因素对豌豆和萝卜芽苗菜的生长、产量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萝卜和豌豆发芽率、苗长、产量、维生素C及纤维素含量发现:豌豆芽苗菜在播种密度为2.4kg/m2、浸种24h、温度20~25℃左右、培养8d后采收的经济产率和品质最佳;萝卜芽苗菜在播种密度为0.5kg/m2、浸种6h、温度25℃左右、培养7d后采收的经济产率和品质较为理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春涛   李金阳   石文强   亓立强   关哲允   张伟   张春宝  
为构建田间杂交大豆胚轴颜色检测模型,以大田场景下的大豆植株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走式大豆表型信息采集平台获取图像数据并构建杂交大豆胚轴颜色数据集,使用不同目标检测模型(SSD、Faster R-CNN、YOLOv3、YOLOv4、YOLOv5、YOLOX和YOLOv7)对杂交大豆胚轴颜色数据集进行检测,将模型分数(F1)、平均精度均值(mAP)及检测速度3个指标用于评估不同模型在杂交大豆胚轴颜色检测中的性能。在YOLOv7网络中添加CARAFE特征上采样算子、SE注意力机制模块和WIoU位置损失函数,建立杂交大豆胚轴颜色检测模型YOLOv7-CSW,并利用改进模型对杂交大豆胚轴颜色数据集进行消融试验。结果表明:1)YOLOv7模型的F1(0.92)与mAP(94.3%)均显著高于其他模型;2)YOLOv7模型的检测速度为58帧/s,低于YOLOv5和YOLOX,检测速度可以满足田间实时检测任务需求;3)YOLOv7-CSW模型比YOLOv7模型的F1和mAP分别升高0.04和2.6%;4)YOLOv7-CSW模型比YOLOv7模型检测速度升高了5帧/s,可以实现杂交大豆胚轴颜色实时检测。综上,YOLOv7-CSW模型可以更好地获取胚轴颜色特征并准确地检测出目标位置,提高了复杂农田环境下的目标检测性能,能够实现田间杂交大豆胚轴颜色快速准确检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菊红  胡绵好  
关键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万萍  刘仁杰  江燕  万常蕾  
以绿豆芽、赤豆芽、松柳芽、葵花芽为材料,从浸种时间、催芽温度和栽培温湿度几方面探索了最佳环境条件对芽苗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种子的最佳浸种时间为24 h,最适催芽温度为20~25℃,绿豆芽苗菜最佳栽培环境为28℃和70%~90%的空气相对湿度;赤豆种子的最佳浸种时间为30 h,最适催芽温度为20℃,赤豆芽苗菜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90%;松柳种子的最佳浸种时间为18 h,最适催芽温度为30℃,松柳芽苗菜适合在28℃和70%的空气相对湿度下栽培;向日葵种子的最佳浸种时间为18 h,最适催芽温度为25℃,温度为25℃及空气相对湿度为90%时最适合向日葵芽苗菜生长。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泽南  张丹  李薇  张欢  章丽丽  崔瑾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调制光谱能量分布,以荧光灯作为对照,研究光质对油葵芽苗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光照强度23μmol.m-2.s-1、光周期14 h.d-1和温度(25±2)℃的条件下,红光处理显著提高子叶面积、下胚轴直径、淀粉含量、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其他光质处理相比,红光下油葵芽苗菜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提高;蓝光显著提高芽苗菜干物质、可溶性蛋白含量及POD、CAT活性;黄光对根长有抑制效果,而对游离氨基酸的积累有促进作用;UV-B显著提高下胚轴长度和SOD、CAT的活性。综上所述,红光照射有利于油葵芽苗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献斌  耿晓月  李慧  孙丽娟  郑焕  陶建敏  
【目的】分析参与调控ABA促进葡萄着色的相关基因,探讨ABA促进葡萄果实花青苷积累的分子机制。【方法】以‘红巴拉多’葡萄为试材,在转色前期(约花后6周)使用300 mg·L~(-1) ABA对果穗进行浸果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观察表型,并利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测定花青苷组分及含量,再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从分子水平对ABA促进花青苷积累的机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外源ABA处理3 d后,葡萄果实着色明显加深,花青苷种类和含量增多,其中芍药素3-O-葡萄糖苷、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两种单体花青苷含量增加最为显著。分析ABA处理18 h和3 d后葡萄果实转录水平的差异,并通过KEGG富集分析发现了11个ABA信号通路基因以及52个与花青苷生物合成和转运相关的基因差异表达,它们均在外源ABA处理后表达上调。通过将差异基因与葡萄转录因子库进行比对,共发现297个转录因子差异表达。进一步分析差异转录因子表达模式,筛选与VvMYBA1表达模式相近的转录因子,发现15个MYB、bHLH、bZIP、NAC、Dof、HD-ZIP等家族的转录因子,其可能参与调控花青苷生物合成。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大部分筛选到的差异基因启动子中含有ABRE元件,说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启动子可能为ABA诱导型启动子。对部分候选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分析,证实了RNA-seq的准确性。【结论】ABA促进葡萄花青苷积累涉及11个ABA信号转导、52个花青苷合成和转运相关基因,15个转录因子可能参与调控了这一生物过程。研究结果为揭示ABA促进葡萄花青苷积累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文芳  王沛  常建伟  张钰漩  杨润强  顾振新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苯丙氨酸与谷氨酸对大豆芽菜中5-甲基四氢叶酸(5-CH_3-THF)富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单因素及全排列试验优化出苯丙氨酸与谷氨酸的最适处理浓度,采用HPLC法测定5-CH_3-THF和对氨基苯甲酸(pABA)含量,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组成,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叶酸合成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苯丙氨酸与谷氨酸处理均显著增加大豆芽菜中5-CH_3-THF含量,其含量随苯丙氨酸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且苯丙氨酸浓度为3 mmol·L~(-1)时5-CH_3-THF含量最高;而当谷氨酸浓度大于0.5 mmol·L~(-1)时,谷氨酸各浓度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二者联合处理结果表明:3 mmol·L~(-1)苯丙氨酸和1.0 mmol·L~(-1)谷氨酸为最佳联合施用浓度,在此条件下,大豆芽菜中5-CH_3-THF含量最高,比对照增加55.50%;pABA含量比对照增加134.49%;氨基酸代谢活跃,其中甲硫氨酸、甘氨酸及组氨酸等含量均增加;叶酸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提高,羟甲基二氢蝶呤焦磷酸化-二氢喋酸合成酶(HPPK-DHPS)、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多聚谷氨酸合成酶(FPGS)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的4.91、5.58、3.59倍。[结论]苯丙氨酸与谷氨酸联合处理大豆芽菜可促进氨基酸代谢,增大叶酸的需要量,提高叶酸合成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促进中间底物pABA的积累,从而使5-CH_3-THF得以富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邱鹏程  张闻博  蒋洪蔚  刘春燕  李灿东  范冬梅  曾庆力  韩冬伟  胡国华  陈庆山  
【目的】利用大豆回交导入系为材料定位芽期耐盐性QTL和耐低温QTL位点,并对芽期耐盐和耐低温的QTL位点进行遗传重叠分析。这些重叠QTL的辅助选择可用于培育芽期耐盐且耐低温的大豆品种,提高大豆抗逆育种效率。【方法】将Harosoy导入到以红丰11为背景的回交导入系中,对BC2F4世代进行大豆芽期耐盐性和耐低温筛选,获得的超亲导入系用卡方检测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定位QTL。【结果】芽期耐盐性筛选获得48个耐盐选择导入系,采用单项方差分析和卡方检测共定位了22个控制芽期耐盐QTL。芽期耐低温筛选获得40个耐低温选择导入系,采用2种遗传分析方法共定位到15个控制芽期耐低温QTL。分布于A1、B2、C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苗龙   杨蕾   许竞好   李娜   王飞宇   邱丽娟   王晓波  
【目的】以具有拟茎点种腐病不同抗性水平的大豆为试材,建立准确快速的大豆芽期室内病害鉴定体系,并基于170份自然群体大豆筛选出高抗病性品种,为大豆拟茎点种腐病的快速高通量鉴定和抗性品种培育提供方法及材料基础。【方法】选取已报道拟茎点种腐病抗性品种齐黄34、感病品种Williams,以及中作09-560、z13-631-2、ZDD26268、辰溪青皮豆1和通县黄豆,挑选各品种大小均一、种皮完好的种子,经过消毒后于黑暗中发芽,在不同萌发时长后分别接种拟茎点种腐病病原菌24、48、72和96 h,统计不同侵染时长下种子表层的菌丝覆盖率与种子腐烂率,确定评价大豆拟茎点种腐病的最适鉴定时期。随后,以该时期的种子表层菌丝覆盖率和种子腐烂率作为评价指标,对自然群体170份不同大豆种质进行抗性鉴定,并划分5个抗病等级,筛选出高抗病性品种。【结果】以种子表层的菌丝覆盖率和种子腐烂率作为评价指标,发现不同抗性水平的大豆在萌发96 h后接种拟茎点种腐病病原菌表现出最为明显的表型差异;进一步比较侵染24、48、72和96 h后的发病情况,发现侵染72 h后的不同品种之间抗病差异最为明显,因此,确定萌发96 h后的芽期大豆侵染72 h为评价不同品种拟茎点种腐病抗性水平的最适时期,随后对170份大豆自然品种进行拟茎点种腐病抗性鉴定,并划为高抗、中抗、中感、感病、高感5个抗病等级,其中Ⅰ级(高抗)品种30个、Ⅱ级(中抗)品种51个、Ⅲ级(中感)品种71个、Ⅳ级(感病)品种4个、Ⅴ级(高感)品种14个,表明大豆种质资源对拟茎点种腐病抗性存在广泛变异。【结论】以萌发96 h后的芽期大豆侵染病原菌72 h作为最佳鉴定时期、种子表层的菌丝覆盖率和种子腐烂率作为拟茎点种腐病的评价指标,该鉴定体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可为不同品种室内快速高通量鉴定提供有效方法,进一步筛选出30个高抗种质可为抗病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守千  陈学森  张春雨  刘晓静  刘遵春  王海波  王延玲  周朝华  
【目的】研究红色砂梨花青苷合成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的关系。【方法】以红色砂梨‘奥冠’及其亲本‘满天红’为试材,研究果实着色过程中果皮中花青苷含量和PAL、CHI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套袋对花青苷合成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果实着色过程中,‘奥冠’花青苷含量高于‘满天红’,两个品种花青苷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两品种PAL活性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呈下降趋势,且‘奥冠’PAL酶活性总体低于‘满天红’;并且,两品种CHI酶活性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总体呈上升趋势;同时,‘奥冠’CHI酶活性高于‘满天红’;套袋抑制了‘奥冠’CHI酶的活性,也抑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